第四章 合同履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0670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83KB
第四章 合同履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章 合同履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合同履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样,在上述情况下,债权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代为受领。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也可以由第三人代替履行,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或者符合合同的性质,第三人也是正确的履行主体。
不过,由第三人代替履行时,该第三人并不取得合同当事人的地位,第三人仅仅只是居于债务人的履行辅助人的地位。
履行标的
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债务人必须实施的特定行为,是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所在。
合同标的不同,合同的类型也就不同。
如果当事人不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合同利益就无法实现。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就成为了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规则。
合同标的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合同标的的基本指标,因此,按照合同标的履行合同,在标的的质量和数量上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履行。
如果合同对标的的质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协议不成的,按照合同的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
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在标的数量上,全面履行原则的基本要求便是全部履行,而不应当部分履行,但是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也允许部分履行。
履行期限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
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
如果当事人不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则可能构成迟延履行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履行期限不明确的,根据《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另行协议补充,如果协议补充不成的,应当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
如果还无法确定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这也是合同履行原则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不按履行期限履行,有两种情形:
迟延履行和提前履行。
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合同为迟延履行,当事人应当承担迟延履行责任,此为违约责任的一种形态;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所为之履行为提前履行,提前履行不一定构成不适当履行。
履行地点
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受领给付的地点,履行地点直接关系到履行的费用和时间。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履行地点往往是纠纷发生以后用来确定适用的法律的根据。
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的,债务人就应当在该地点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应当在该履行地点接受债务人的履行行为。
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的,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如果履行地点仍然无法确定的,则根据标的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履行地点。
如果合同约定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如果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方式
履行方式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以何种形式来履行义务。
合同的履行方式主要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
履行方式由法律或者合同约定或者是合同性质来确定,不同性质、内容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方式。
根据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在履行方式上,履行义务人必须首先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履行。
如果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
协议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
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费用
履行费用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
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履行费用,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负担费用。
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履行费用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则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因债权人变更住所或者其他行为而导致履行费用增加时,增加的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履行的原则,是指法律规定的所有种类合同的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
根据中国合同立法及司法实践,合同的履行除应遵守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民法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合同履行的特有原则,即适当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和情势变更原则。
以下就这些合同履行的特有原则加以介绍。
适当履行原则
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依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数量,由适当主体在适当的期限、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
第一,履行主体适当。
即当事人必须亲自履行合同义务或接受履行,不得擅自转让合同义务或合同权利让其他人代为履行或接受履行。
第二,履行标的物及其数量和质量适当。
即当事人必须按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履行义务,而且还应依合同约定的数量和质量来给付标的物。
第三,履行期限适当。
即当事人必须依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来履行合同,债务人不得迟延履行,债权人不得迟延受领;
如果合同未约定履行时间,则双方当事人可随时提出或要求履行,但必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第四,履行地点适当。
即当事人必须严格依照合同约定的地点来履行合同。
第五,履行方式适当。
履行方式包括标的物的履行方式以及价款或酬金的履行方式,当事人必须严格依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合同。
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仅是债务人一方的事情,债务人实施给付,需要债权人积极配合受领给付,才能达到合同目的。
由于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债务人比债权人更多地应受诚实信用、适当履行等原则的约束,
协作履行往往是对债权人的要求。
协作履行原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方面的具体体现。
协作履行原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应适当受领给付。
第二,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应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方便。
第三,债务人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应就扩大的损失自负其责。
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效益。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都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因此,如何以最少的履约成本完成交易过程,一直都是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交易主体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应遵守经济合理原则是必然的要求。
该原则一直为我国的立法所认可,如《纺织品、针织品、服装购销合同暂行办法》规定,供需双方应商定选择最快、最合理的运输方法。
情势变更原则
合同有效成立以后,若非因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构成合同基础的情势发生重大变更,致使继续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则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和解除合同。
所谓情势,是指合同成立后出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即“影响及于社会全体或局部之情势,并不考虑原来法律行为成立时,‘为其基础或环境之情势’”。
所谓变更,是指“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异常变动。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变更指的是构成合同基础的情势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履行之前,如果出现某种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原因的客观变化会直接影响合同履行结果时,若仍然要求当事人按原来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往往会给一方当事人造成显失公平的结果,这时,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而免除违约责任的承担。
这种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情势发生变化的法律规定,就是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原则实质上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运用,其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
自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的破坏,战后物价暴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为了解决战前订立的合同在战后的纠纷,各国学者特别是德国学者借鉴历史上的“情势不变条款”理论,提出了情势变更原则,并经法院采为裁判的理由,直接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原则已成为当代合同法中的一个极富特色的法律原则,为各国法所普遍采用。
我国法律虽然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已为司法裁判所采用。
因此,情势变更原则,既是合同变更或解除的一个法定原因,更是解决合同履行中情势发生变化的一项具体规则。
合同履行抗辩权
在双方合同中,合同当事人都承担义务,往往一方的权利与另一方的义务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
为了保证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利益关系的公平,法律做出了规定:
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履行或者不能保证履行时,一方可以行使不履行的保留性权利,这就是对抗对方当事人要求履行的抗辩权。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有下列几种:
同时履行抗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66条之规定,同时履行抗辩权:
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也即是,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履行的要求。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为:
(1)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且双方债务有对价关系。
(2)债务同时到期,可以同时履行;
双方的对等给付是可能履行的义务。
(3)当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即瑕疵履行的另一方可对有瑕疵的履行部分行使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一、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根据在于双务合同功能上的牵连性,因而它适用于双务合同,而不适用于单务合同和不真正的双务合同。
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的,系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生的对待给付。
如果双方当事人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发生,即使在事实上有密切关系,也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因此,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有双方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这一要件。
这里的债务,首先应为主给付义务。
在从给付义务的履行与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密切关系时,也应认为它与主给付义务之间有牵连关系,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
双方互负的债务应具有对价关系。
该对价关系不强调客观上等值,只要双方当事人主观上认为等值即可。
二、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所以,只有双方的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就不由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管辖,而让位于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
三、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原告向被告请求履行债务时,须自己已为履行或提出履行,否则,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
不过,原告未履行的债务或未提出履行的债务,与被告所负的债务无对价关系时,被告仍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原告的履行不适当时,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在原告已为部分履行,依其情形,被告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时,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四、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债务。
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时,则同时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达到,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应由合同解除制度解决。
同时履行抗辩权存在的基础在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
所谓双务合同的牵连性,是指给付与对待给付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可分为发生上的牵连性、存续上的牵连性和功能上的牵连性。
所谓发生上的牵连性,是指一方的给付与对方的对待给付在发生上互相牵连.即一方的给付义务不发生时,对方的对待给付义务也不发生。
所谓存续上的牵连性,是指双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不能履行时,债务人免除给付义务,债权人亦免除对待给付义务。
所谓功能上的牵连性,又称履行上的牵连性,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所负给付与对方当事人所负对待给付互为前提,一方不履行其义务,对方原则上亦可不履行,只有如此,才能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同时履行抗辩权正是这种功能上的牵连性的反映。
上述思想正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应有之义,所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也是诚实信用原则所要求的。
当然,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也限制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滥用。
在当事人一方已为部分给付时,对方当事人若拒绝其给付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则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同时履行抗辩制度的适用范围
同时履行抗辩制度主要适用于双务合同,如买卖、互易、租赁、承揽、有偿委托、保险、雇佣、劳动等合同。
上述基于对待关系的双方债务,尚应包括原给付义务的延长或者变形,尤其是债务不履行的赔偿损失或让与请求权。
例如,甲有A物与乙的B物互易,因甲的过失致A物灭失时,甲应负债务不履行的赔偿损失责任。
于此场合,乙对甲的赔偿损失请求权与甲对乙给付B物的请求权,可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有适用余地。
例如,甲、乙约定,甲向乙购买钢材,价款500万元,甲对乙有直接请求交付该钢材之权,若甲届期不支付货款,则乙可以拒绝甲的交付钢材的请求。
在债权让与的情况下,可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
例如,甲将A车出卖给乙,价款75万元,而乙将其对甲请求交付A车并转移所有权的债权让与丙。
在丙向甲请求履行时,甲可以乙未给付价款为由拒绝自己的履行。
在债务承担的情况下,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适用。
例如,甲将A画卖给乙,价款30万元,由丙承担乙的债务,当甲向丙请求支付价款时,丙可以甲未对乙交画为由拒绝自己的履行。
在可分之债中,各债务对各债权各自独立,从而其发生原因即使为一个合同,除非其一方的对待给付为不可分,也应各得就自己的部分独立为同时履行抗辩。
同时履行抗辩权也可以适用于连带之债。
例如,甲乙向丙购买1000斤乌龙茶,价款10万元,约定甲乙和丙丁均应负连带责任。
当甲向丙请求交付1000斤乌龙茶时,丙可主张甲应为支付全部价款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因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解除而产生的相互义务,若基于对价关系,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一、买卖合同
双方合同同时履行抗辩权主要适用双务合同,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若一方未履行,另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然而双务合同总的概括,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种:
买卖合同是典型的双务合同;
其法律特征为:
a、卖方须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归买方;
b、买方须向卖方支付相应的价款;
c、买卖合同为诺成性双务合同;
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可知出卖人(卖方)与买受人(买方)一些主要的对等权利义务,即买受人对于出卖人负有交付价款的义务,出卖人对买受人则负有交付标的物及转移所有权的义务。
一方的义务是他方的权利,他方的义务亦是一方的权利。
据此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关联性、牵连性、是典型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然而还有另一种合同,即供货合同,但供货合同有长期与短期之分,在长期供货合同中,基于时间长、双方当事人之间比较了解熟悉彼此间的交易习惯,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保留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此合同中有分期支付价款一说,学理上认为是准双务合同,根据双方合同的特征来看,如果当事人在某个时期不履行,则构成对全部合同的不履行,一方交付了标的物另一方不支付价款,则交付的一方可以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供货。
在了解了长期供货合同的实质要件后,则短期供货合同在此就不必多说。
二、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也是双务合同的一种,其法律特征为:
a、出租人须将财产交付承租人使用,但不转移所有权,这一点是与买卖合同的根本区别;
b、承租人须向出租人交付租金;
c、承租人于租赁关系终止后须将原租赁物返还给出租人;
d、租赁合同具有临时性;
e、租赁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诚合同。
中国《合同法》规定,在房屋租赁合同中,支付租金和修缮房屋都属于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
因此一方违反其中的一项义务时,另一方可以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但在承租人未支付租金时,出租人不得以此为理由,要求取回已经交付的租赁物(房屋);
因为租赁人只有在租赁关系届满或终止时才负有返还租赁物的义务。
不过一方违反了他方不具有对价关系的义务时,不能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譬如,承租人为保养租赁财产曾支付过一定的维修费用,为了要求返还费用而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返还租赁物显然不适当。
因为返还费用和返还租赁物之间不能成立对价关系。
三、承揽合同
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提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定作人接受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并给负约定的报酬的协议。
如果当事人没有特别的约定,则承揽人在完成一定的工作或完成工作的主要部分并向定作人交付了定作物后,才能获得报酬。
对于定作人来说,他接受的定作物期限,也就是他支付报酬或价款的期限;
如果承揽人没有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则定作人可以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报酬或价款。
若承揽人是瑕疵履行即交付的定作物或完成工作成果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而定作人不同意使用的,应有承揽人负责修整或调换。
若经过修整或调换以后仍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定作人有权拒收并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报酬或价款。
同时履行抗辩权执行方式:
当事人一方违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迟延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关于迟延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学说。
第一种学说认为,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本身即足以排除迟延责任。
对此,有人从抗辩权排除债务之届期的角度加以论证,有人以以下理由加以阐释:
因有抗辩权之存在,迟延履行系非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
第二种学说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须经行使才能排除迟延责任。
它有两种见解:
其一,抗辩权之行使,溯及地排除已发生的迟延效果;
其二,已发生的迟延责任,不因抗辩权的行使而受影响。
二、受领迟延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双务合同中,债权人受领迟延,其原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因此而消灭。
所以,债务人在债权人受领迟延后请求为对待给付的,债权人仍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此场合,债权人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影响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
三、部分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债务人原则上无部分履行的权利,因此,双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提出部分履行时,对方当事人有权拒绝受领,但若拒绝受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时,不在此限;
若受领部分给付,可以提出相当部分的对待给付,也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自己的给付,除非如此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在此场合,债权人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时还有权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四、瑕疵履行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债务人瑕疵履行,债权人可请求其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在债务人未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时,债权人有权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价款,同时有权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应注意的是,《合同法》已承认瑕疵担保责任为独立的制度,债务人交付的标的物有瑕疵,债权人是否还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则需要具体分析。
在种类物买卖中,出卖人负有交付无瑕疵之物的义务,于其未为此给付前,买受人有权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价款。
在特定物买卖中,如果承认出卖人同样负有交付无瑕疵之物的义务,出卖人无修补的责任,那么,在风险业已转移的情况下,买受人就合同成立后发生的瑕疵,不得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风险尚未转移的情况下,在物的交付与减少价款的支付关系上,应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人负有完成无瑕疵工作的义务,有修补工作成果的缺陷的责任,承揽人违反该义务及未承担该责任时,定作人有权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价款。
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第67条)。
在传统民法上,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却无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中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发生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基本上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场合,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时履行抗辩权之处。
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的要求;
先履行一方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为:
(1)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
(2)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按交易习惯能够确定。
应先履行的债务有履行可能。
(3)应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即全部或部分瑕疵履行。
先履行抗辩权的相关法条
中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先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两个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
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及行使可使后履行一方一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效力,以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
但这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并非永久的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
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没有促使对方履行,或者没有促使对方对瑕疵履行采用救济措施的,可以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先履行抗辩权,又叫后履行抗辩权,又叫顺序履行抗辩权,因为理论界的叫法不一,所以一直以来挺让人困惑的。
不过,学界主流观点称之为“先履行抗辩权”。
之前的传统民法上,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说法,但是没有关于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先履行抗辩权是《合同法》第67条首次明确的。
所谓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得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得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的权利。
第一,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第二,双方债务须有先后履行顺序;
第三,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或其履行不符合约定。
先履行抗辩权基本跟同时履行抗辩权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是先履行抗辩权的债务履行有先后顺序;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务履行没有先后顺序。
先履行抗辩权的履行权益
履行权益的反映:
先履行抗辩权,反映了后履行义务人的后履行利益。
后履行利益包括期限利益(或顺序利益)和履行合同条件。
期限利益或顺序利益对当事人来讲,有时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合同约定,买方于某年一月付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合同履行 第四 合同 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