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0363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14KB
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Word下载.docx
《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
1.C“敌军半夜突袭我军,已到易水”错误,援军赶赴易水。
2.D“都暗含了对朝廷软弱、不重边功的不满”错误。
《雁门太守行》一诗没有这种不满。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排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园香径独排徊”,这句话的意思是:
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独”字,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②。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赊:
遥远。
②槎(chá
):
这里指水生植物。
(1)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一句以乐景写哀情,请结合本诗作分析。
(1)B
(2)草色青青,春花开放,河边的早春景物十分美好,可离家远行的诗人无心欣赏;
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
诗句以乐写哀,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
【详解】
(1)B诗句中的“东风”与本诗中的“东风”意思不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原指诸葛亮招来的东南风,意指时机,机会。
其它三项与本诗中的“东风”都是“春风”之意。
(2)分析诗歌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运用。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
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
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
不能同亲友共赏,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虚设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静。
他在想什么呢?
作者通过描写在水路看到的美丽景象,反衬出游子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思绪。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
二、丁壮勤收割;
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据此概括即可。
(2)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为:
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
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
请回答。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分析句中的情感。
(1)控:
拉开;
马行处:
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
(2)此句用了对偶和夸张,描写大天气奇寒、愁云满天,表达诗人为友人远行而产生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将军角弓不得控”意思是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
控:
拉开。
“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以及体会偶表达的思想感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云好像凝固住了一般。
诗人以夸张对偶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冰,并将此与愁云结合、递进,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和惜别之情。
6.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的前两句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舞”字化静为动,描绘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情景,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
B.“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C.“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联想到《庄子·
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D.本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答案】B
B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
“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殷切地问我:
你打算到何处去?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所以“现实美好生活”说法不妥。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
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
2.C
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
“岳”指泰山。
中国五岳分别是: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_______)为题材的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找出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1.边塞战争,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燕脂、夜紫,肃杀的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
寒夜里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深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或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3.示例: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所以这是将士有着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是“燕脂、夜紫”。
描述画面时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
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如:
时值深秋,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名句的能力。
赏析诗歌名句的答题步骤:
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本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人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
战事紧急,像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赞颂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高度赞美女子的秀外慧中,为下文写男子的热切追求做铺垫。
B.古诗反复写摘“荇菜”,情节委婉含蓄地点明淑女虽是君子佳偶,却可望而不可即。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极言君子追求成功后高兴得翻来覆去的悠闲快乐。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既指一对和鸣的水鸟,又比喻美好爱情。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C.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男子追求不到后的难以入睡的情形,不是说“君子追求成功后高兴得翻来覆去的悠闲快乐”。
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兴的写法,“雎鸠”既指一对和鸣的水鸟,又比喻美好的爱情。
相传“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
据此理解作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早年漫游途中所作,被喻为咏泰山的绝唱,“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B.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的艺术风格。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诗人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洋溢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
2.本诗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请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
1.B
2.示例:
“钟”是聚焦的意思,“割”是分的意思,“钟”字写出了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割”写出了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1.B.有误。
诗歌的第一、二句式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第三、四句式近望,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第五、六句是细望,写诗人为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而着迷,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
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钟”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割”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侧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11.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岱宗夫如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2.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
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山”相关的诗句。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和“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1.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傲视一切)
2.齐鲁青未了画面:
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
3.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
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抒发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描绘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有“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齐鲁(齐鲁大地)”“阴阳(泰山的北面和南面)”“云”“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青”“神秀”“昏晓”“曾”“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
注意任选一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抓住主题内容“山”,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山岛竦峙”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
1.属:
适逢。
2.幽人:
此处指邱员外。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二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1.怀君思念友人
2.(示例1)运用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以“松子落地”之声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松子落地”之声,虚写“友人未眠”,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考查这首诗的诗眼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如“怀君属秋夜”一句中的“怀君”就是诗眼。
概括了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即“思念友人”。
也就是说诗眼“怀君”,是对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
2.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要求从表现手法角度。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
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实写“松子落地”之声,虚写“友人未眠”。
而“松子落地”又是以声衬静的手法,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以达到想人的效果。
这两种手法的作用只有一个,即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效果,一定要把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答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 云南省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训练 十一 古诗 词曲 鉴赏 详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