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90197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84KB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砰"
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纸筒高高掀起。
事实上,这个实验如果做得好,所能观察到的现象要比以上课本的那段描述复杂些。
所能说明解释的问题也更深入些。
实验的具体情况是:
用一个没有盖的纸筒(或罐头筒)底上穿一个小孔,小孔用一尖细小木条塞紧(或用火柴杆也行)。
把筒倒立,用排空气法迅速充满氢气,将纸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条的同时,就小孔处点燃逸出的氢气。
最初氢气在小孔处安静地燃烧,一会儿听“嗡嗡”的声响,而且声音逐渐增强,最后才是砰然巨响,爆炸的气浪使纸筒腾空而起。
几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界限
气体最低成分%最高成分%
氢气4.174.2
一氧化碳12.574.2
甲烷5.015.0
乙炔2.580.0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一复习提问:
1.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画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图。
二导入新课:
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按照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顺序,回忆上节课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的色、态、味和溶解性等。
【实验3-4】装置如图所示。
球形干燥管里装有碱石灰干燥剂。
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
当肥皂泡吹到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这时可以观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密度小。
在标准状况(1大气压,0℃)下,氧气、空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们的比值为16∶14.5∶1。
(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
)
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3-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引导观察燃烧的焰色和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出现。
把烧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感觉热量。
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1)氢气的可燃性:
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强调“纯净”呢?
如果氢气不纯净燃烧时会怎么样呢?
【实验3-6】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团内充满氢气。
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人要离开,注意安全。
引导学生观察:
①注意小孔处点火时的开始情况;
②仔细倾听音响的变化;
③观察随音响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板书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
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在导管口流出的氢气量少,与氧气接触少,反应时产生的'
热量也少,且散失较快,所以点燃时安静地燃烧。
点燃纸筒中氢气时,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
氢气和空气接触并混和,与氧气接触面多,点燃时快速反应,产生的热量在极短时间内、有限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
实验测定,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即发生爆炸。
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所以,点燃需要纯净的氢气,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3-7】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以免暗焰引发氢气发生器爆炸。
【实验3-8】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氧化铜,管口微向下倾斜。
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
注意观察黑色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管口有什么生成。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
引导学生思考:
(1)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导气管为什么要伸入到试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
(3)为什么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氢气的纯度是否需要检验?
(4)实验在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到试管全部冷却为止?
联系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逐一讨论。
归纳出实验步骤韵语记忆口诀:
板书“一通、二点、三灭、四撤”。
引导学生用化学式表述反应过程
氢气和氧化铜反应:
练习:
实验室制备氢气并使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有以下主要步骤,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A检验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
C向氢气发生装置里添加药品;
D停止加热;
E向装有氧化铜试管中通入氢气;
F停止通入氢气;
G检验氢气的纯度。
复习提问:
什么是氧化反应?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是氧化反应?
分析:
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使铜被还原出来,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我们称之为还原性,而把氢气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使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我们称之为氧化性,而把氧化铜称之为氧化剂。
氢气:
得氧~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
氧化铜:
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________发生了还原反应。
氢气的用途:
阅读课本57页图3-14。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
密度小——氢气球;
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
还原性——冶炼金属、制备硅等;
另外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
探究活动
1.家庭小实验在如教材第53页所示的实验3-4中,可以用蜡烛不断点燃产生、上升的氢气泡。
想办法使氢气泡中含有少量空气,一来可减慢氢气上升的速度,二来又可产生强烈的爆鸣声。
2.家庭小实验取一支大试管,平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团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
在管中部用纸槽送入黑色氧化铜,铺平。
用单孔带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紧,加热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铜慢慢由黑色变红。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初三化学试题之酚酞鉴别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酚酞鉴别
酚酞鉴别
下列各组四种无色溶液,只用酚酞就能鉴别的是:
()
A.KNO3KClHClK2SO4B.MgCl2NaOHHClNaCl
C.Na2SO4NaClNaOHHClD.NaOHKOHNaClH2SO4
答案:
B
相信上面对酚酞鉴别的题目练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后面我们进行更多题目的练习学习吧。
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简答题)
关于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知识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练习知识。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简答题
37.如右图所示,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38.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3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某同学收集一试管氢气,按右图所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检验氢气的纯度,结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36.⑴先熄灭酒精灯;
⑵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37.⑴CO2不支持燃烧;
⑵CO2本身不燃烧;
⑶CO2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38.⑴2NaOH+CO2→Na2CO3+H2O;
⑵Na2CO3+2HCl→2NaCl+H2O+CO2↑
39.⑴O2有助燃性;
⑵O2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40.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向上时,移开拇指,氢气很快逃逸(或氢气纯度过低)
通过上面对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对此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化学知识熟练每个化学实验。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1-2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3.你能"
捕捉"
到空气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
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
"
空气的实验。
提问:
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
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
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联系实际,体现"
学以致用"
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小结: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的:
知识: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仪器:
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
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
火柴。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
(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
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
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
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发
[1][2]下一页
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
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
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
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啦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啦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啦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啦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啦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
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8、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区第二名的成绩。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
⑵、知道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
⑶、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简单知识;
⑷、认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
〈二〉技能目标
1、自主能力:
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
2、综合能力:
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拓展能力:
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
4、创新能力:
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学探究,实施快乐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根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来辅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
了解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推理过程以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
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了解溶液、酸、碱、盐等物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
3、通过学习力争让全部学生顺利毕业,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4、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两个班共有学生近百人。
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化学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我校初三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
另外,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教案 氢气 性质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