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小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90128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42KB
山洪灾害小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山洪灾害小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小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4)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至安全处。
(5)事前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4、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
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迅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
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5、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对那些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
其次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的救援;
第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6、如何救助被泥石流伤害的人员?
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
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
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如似喷射状,则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
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
(2)伤员伤口的包扎:
找到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
(3)对骨折的伤员,应进行临时的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代替。
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尽快护送至医院。
7、发生洪涝灾害后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在洪水、暴雨等灾害发生时,饮用水时常会受到污染。
要做到灾后无大疫,饮水消毒是关键。
饮水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和煮沸消毒。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水源氯化消毒方法:
缸水消毒:
先将水缸中的水自然沉淀或用明矾澄清,然后将漂白粉精片碾碎用冷水调成糊状,按每100斤水加1片漂白粉精片或10%漂白粉澄清液1汤匙。
储存的缸水用完后应及时清除沉淀物。
受淹水井消毒:
应在水退后立即抽干被污染的井水,清淘出污物,对自然渗水进行一次重消毒(加氯量20—30PPm)后,方可正常使用,要坚持经常性的井水消毒。
8、洪水灾害种类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
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
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
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
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
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
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
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
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
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
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9、堤防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已经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
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
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
10、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
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11、“厄尔尼诺”是什么?
位于南纬4~14°
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
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
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分则近些。
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
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或是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
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12、洪水到来前的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13、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
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
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
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14、洪水的概念及其等级划分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
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
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10年,小于20年)、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50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洪 灾害 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