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10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9435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33KB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10篇Word格式.docx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10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10篇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
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
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
“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
此时的心情如何?
(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
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
后悔吗?
(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
“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四、同学们,……出示课件:
“是取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
”要朗读求学生这句话;
十五、再次朗读:
一、导入
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评:
优点:
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
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
不足:
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
二、分析课文
放课文的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
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
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炉房教育信息网
三、拓展、总结学习
故事二:
“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
“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
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
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
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
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
(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
都是月字旁
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巨大
庞大
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
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
(板书:
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
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听课对象:
三(6)班李音老师
听课内容:
《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
(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添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半包围结构
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
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
(千姿百态)
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听课记录9教学2010-04-2610:
48:
31阅读664评论0字号:
大中小订阅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
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
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
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
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
(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
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
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
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
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
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教学结构的变革比教学形式的变革更迫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8
教学2010-04-2610:
46:
20阅读581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
“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
”(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
“你看到图形了吗?
”
学生1:
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
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
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
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
“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
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
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正方形”
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
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个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听评课记录7
课前准备:
让学生转向听课的老师,并起立、问好
“怎样好好表现自己?
”“今天这么好的机会来展现自己!
一、激趣引入、欣赏课件
欣赏课件,“一路花香”和几种花的图片,并赋予他们“白如雪”、“紫如霞”、“红似火”等等。
并提问“为什么花朵只开在路的一旁?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把不会读的字、词和句子做记号。
2、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组词明义(划出文中词)
3、检测
三、再读课文
1、“接力读”课文
2、“会读,读懂了吗?
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主要角色?
都有谁?
3、学生说,板书:
一路花香
跳水工
好水罐
破水罐
4、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注意重音)、体会
①请找出作者描写这两只水罐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读)“没有读出水罐的特点。
”(示范)
他们的挑水表现又怎样呀?
②“日复一日”这两只水罐会产生什么感觉?
(联系上下文理解“骄傲”“惭愧”“日复一日”,并板书“骄傲”、“惭愧”)
听
课
评
议
谢老师的这节阅读课文的教学,着重以读为主线,以感受为目标,设计层次分明,课件引入环节较好,特别是课前准备,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但朗读并没有很好的示范,“接力读”也比较费时。
小学听课记录5
43:
05阅读470评论0
蚂蚁和蝈蝈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完成选字填空
二、精读练习:
1、读句子
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
自由读第一、二段。
⑴、想象一下“夏天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⑵、这时候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它们是怎么干的?
(搬粮食、背、拉、满头大汗)
⑶、天气这么热,蚂蚁为什么不休息,还在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
谁来用赞扬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重点突出:
真、背、拉、满头大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⑴这里的笑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蝈蝈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它会对蚂蚁说些什么?
⑵、蝈蝈自己这时候在做些什么啊?
⑶、读出它们的神气。
读出悠闲自得。
(出示:
蚂蚁:
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蝈蝈:
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安闲。
⑷、“有的……有的……”把它们在夏天得表现写得活灵活现。
分角色读:
全体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冬天到了,到蚂蚁家去看看,在干什么?
2、去蝈蝈在的大树下去看看。
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话。
3、学习成语:
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由近忧
【评:
将本单元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与这篇课文相结合,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既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熟悉,又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这四个成语,这样的方法也是提高效率的表现。
】
四、写字指导:
汗、洞、冷
1、记忆字形:
汗,干活就会流汗,所以是三点水旁;
洞,水帘洞的洞,是
有水的,所以也是三点水旁;
而冷,指的是气温很低,水被冻掉了一点,所以变成了两点水。
指导学生从意思上形象的记忆字形,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学生也一定会牢牢记住。
2、范写,生描红。
点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
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学得较活,原因是教师指导有方,课堂上扬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
2009年4月21日
小学听课记录4
燕子专列(越溪实小
吴文祖)
第二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
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
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
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
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
怎么发现的?
她会怎么想?
怎么做?
同桌说一说。
师生接说:
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
(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
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
(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
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
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第二节课
一、构建阅读,主线贯穿
1、课的开始,抓住向谁致谢,为什么致谢?
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氛围,大体回顾课文的大意。
2、逐个读悟
政府
(1)在什么情况下帮助?
(2)遭遇什么?
让学生在读、找中激发担忧之情。
居民
(1)那儿看出寒冷,读读这些短语让你体会到什么?
(2)人们怕不怕冷,找关键词。
体会居民无畏的精神。
并深情朗读。
小贝蒂
(1)抓住两个“冻”字在文中找原因
(2)抓数量词感受。
二、创设情境感悟
1、想象:
“瑞士政府会呼吁写什么?
”“如果你是居民,你会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2、看图写话:
观察图中小贝蒂就小燕子的景象,写一小段话。
本节课中,教师主线把握较好,但自己进入角色较快,学生关注不够。
重教案,轻了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容易打断并接学生的话。
第三节课
一、以“燕子遇到的麻烦”为主线,导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3-5小节,抓重点词句学生体会,并感悟读。
三、写话交流:
把小贝蒂救助小燕子的感人场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较新颖,板块较清晰,老师的引导不够自若那流畅。
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
三节相同的课,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各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听课 记录 精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