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四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7390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46KB
《蜀道难》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四Word文档格式.docx
《《蜀道难》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四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那我们先请同学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李白。
(学生们起来说出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
师:
那再请同学来说说你们都记得哪些李白的有名诗句呢?
学生展示搜集的诗句(节选备用)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
非常好!
看来大家都做了认真的准备。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学习新课——李白的《蜀道难》。
2.李白简介(播放PPT上的音频文件,一段视频与幻灯片板书相结合来介绍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如《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全集》。
(提醒学生,划线部分为识记点)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利用视频与文字结合的方式介绍作者添加趣味,吸引学生。
3.解题及诵读
1)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
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
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诵读
①欣赏《蜀道难》录音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断句和语气);
②同学自由朗读,然后请同学个别朗读,当该同学朗读完以后,由同学们对他的朗读做点评,指出优缺点;
③老师在最后做出明确,对于诗歌中的重点字音加以强调。
④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老师提点,然后全班齐读。
李白的诗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
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
这里以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是学生感知到诗歌的感情基调,体味了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风格。
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放问题:
①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
明确:
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②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自由发挥)
4.对同学们回答的点评及该课时的小结
课堂小结(即对诗的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5.布置作业
1)识记本节课中学到的文学常识,学习文中重点字词,下节课提问;
2)试着自己翻译诗歌。
(三)、第二课时
1.复习式导入
1)提问:
①作者的字、号是什么?
②本诗是近体诗吗?
③就文中重点字词的音、义进行提问。
2)齐读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
1)提问回答式
提问:
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思考并简答)
老师明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如果不是,那么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诗歌分段并概括大意(学生思考并简答)
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
一叹蜀道之高峻;
二叹蜀道之险恶;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2)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3.简单讲解诗歌内容,并提醒同学们适当做笔记。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仰望蜀道时情不得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情的强烈。
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
“难于上青天”,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国开国久远,事迹难考。
茫然,难考)!
尔来(开国以来,极言时间之漫长)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人员往来)。
——写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
西当(对着,向着)太白有鸟道(只有飞鸟才通过的道,形容道路险峻。
),可以横绝(横越)峨眉巅(顶峰)。
地崩山摧(倒塌)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一部分,写蜀道来历,开辟蜀道的艰难。
叙述蜀过长期闭塞的情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最高峰),下有冲波(激流)逆折(往回倒流)之回川(大漩涡)。
——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
黄鹤(天鹅)之飞尚不得(能)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山路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山路曲折)萦(盘绕)岩峦。
扪(摸)参历井仰胁息(屏住气,心情紧张的样子。
),以手抚膺(胸)坐(因)长叹。
——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景。
“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虽有道,而人难行。
问君(入蜀的友人)西游(入蜀)何时还?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不可攀。
但见(只听见)悲鸟号古木(在古树丛中大声啼鸣),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衰谢)朱颜(使人脸色变白)!
——蜀地不可行。
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飞奔而下的激流)瀑流争喧豗(hui,轰鸣声),砯(ping,水击岩石的声音,撞击)崖转(翻动)石万壑雷(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为什么)来哉!
——蜀道险恶,暗含“何苦而来”之意第二部分,写跋涉攀登之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山势高大险峻的样子),一夫当关(守关),万夫莫开。
所守(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通非,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化为狼与豺。
——告诫西游人,剑阁为蜀之门户,形势险要,自然易发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猛虎长蛇比喻蜀地可能出现的不服从中央政府命令的叛乱者。
);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后的残酷景象。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三部分,写蜀地形势的险要环境的险恶,亦即居留之难。
4.探讨诗歌主旨
讨论课后练习4:
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时有哪些典故?
这段描写有什么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讨论后明确: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老师讲解:
据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
“白蜀人,自为蜀咏耳。
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风人之义远矣。
”
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
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
5.本课小结与课后作业
1)小结:
一个主旋律:
两处用典: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
三种主要情感:
①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②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③表达入署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2)课后作业
①思考:
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②试做课后练习
(四)、第三课时
1.诵读全文,然后回答课后思考题——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结合课文后的练习来思考和回答。
学生回答以后,老师总结:
1)善用反复:
由课后练习三得出,解释略。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
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2.对比思考鉴赏艺术特色
问题:
《蜀道难》和《将进酒》这两首诗都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参考回答:
《蜀道难》把想象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从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境界。
诗人寄情于笔下的飞流急湍、奇峰险壑语言雄放,句式参差,把大自然,神化、历史和现实融为一炉,激情奔放,气势雄浑而富有变化。
《将进酒》大量运用大胆的夸张,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奔走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浪漫色彩极浓。
还有大量数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等等,表现出豪迈的诗情。
综合:
这就是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传说的融为一体,再加上巧妙的构思,流转自然的语言,使诗作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也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
附:
《将进酒》原文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一环节旨在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感受李诗夸张的手法,豪放飘逸的风格。
3.给出余下的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题
①第一问:
分三层:
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第二问: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②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③此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
4.课堂总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蜀道难》这篇课文的重要方面,包括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重点字词音义、诗歌内容主旨、篇章结构以及它的艺术特色等,其中以重点字词句、篇章结构和艺术分析为重中之重,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把这些内容加以巩固。
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问。
5.课后要求
1)背诵全诗;
2)扩展性阅读选修教材上李白的其他诗歌;
3)根据上课时对于《蜀道难》和《将进酒》的讨论,就其艺术特色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
(一)、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第一,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情感的把握,都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被鼓励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共同发现探讨研究问题。
第二,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逐步加强学生的自学、预习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第三,强调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
利用现代媒体,增加课堂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觉得,这对于古诗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重视诵读,通过大声朗读感受诗文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落实知识,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较多的讨论和互动,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道难 蜀道 教学 设计 苏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