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6250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32KB
中市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市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市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中山市三校亡二握数据分析(由于高考文综没有历史单科的数据,这里参考广州一模的数据)
平均分
考试人数
90-100
89-80
79-70
69-60
59-50
—中
68.6
5
43
172
150
59
56
纪中
67.0
l
38
149
108
64
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三阶段我校历史科在尖子生人数方面遥遥领先,90分以上5人(全市7人,其中纪中1人),70分以上的人数占据明显优势,平均分优势由期末考试的0.7分扩大到1.6分。
数据表明,本届高三我们所采取的复习策略是相对有效的。
二、主要工作回顾
2010届文综是广东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文综高考,我们历史备课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组织集体备课,认真分析学情、教材及教学策略,备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课前既钻研教材,又钻研教法,课堂上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力争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复习效果,力求提升高考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为此我们主要组织了三轮复习:
第一轮:
第一轮复习备考我们主要立足于无一遗漏的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采取四步推进策略(学生复习一考点串讲一练习讲评一小测过关)。
值得提及的是,这一轮我们为了减轻学生课堂作笔记的负担,也为了更有利于其课后复习巩固,我们把课堂复习内容以复习提纲的形式印制下发,这一方法学生很欢迎,而且切实帮助学生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第二轮:
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初步做到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在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答题不全、视野狭窄,思维僵化的现象。
我们认识到,这种情况既与高中教材编写采用专题式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打破了时空顺序,造成了学生时序思维的混乱有关,也与部分同学对文综高考主题式、综合化、发散性的特点不适应有关。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么审题不够深入,东扯西拉,要么答题颠三倒四,漏点严重,要么书写不太规范,错字别字连篇等等,这些现象亟待通过实战训练及总结方法来解决。
针对这些情况,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托教材与第一轮复习讲义,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以时空顺序编制第二轮复习提纲,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建构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全方位立体式历史知识体系。
第二,面对文综历史复习时间紧,课时少的尴尬现实,课堂上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我们在大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注意收集、精选各地最新高考试题或者模拟试题,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归纳、概括、分析、评价)能力与发散思维,同时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其提高审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语言表达,务求严谨、准确。
第三轮:
广一模后,高三复习进入冲刺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第二轮复习完后,在学生通史知识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回归到教材专题,用好《世纪金榜·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资料,以通史加专题的形式帮助其进一步落实学科主干知识,提升学科基本能力。
第二,针对文综考试主题性,综合化,发散性的命题特点(与单科考试的最大区别),多研究考题,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准备了一些专题。
例如:
中外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明末清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新中国前后三十年、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17、18世纪的世界历史、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历史等等)。
第三,收集、精选各地最新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限时实战训练;
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其提升审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语言表达,务求严谨、准确。
第四,广一模后,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高考复习备考当中影响逐步加深,我们更加注意趋同率问题,多和学生特别是尖子生和边缘生沟通,关心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其进步。
三、一点体会
一年的复习备考有几个经验值得总结:
1.优化过程。
学习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反思,科学备考,帮助学生把复杂的复习过程简单化,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帮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复习效果。
2.重在执行。
做好规划,有条不紊,掌握好复习的进度与节奏,明确与细化每个阶段老师与学生复习备考的任务,然后一以贯之的执行,切不可朝令夕改。
3.外引内联。
以开放、谦逊的心态加强同省内专家、名校教师的联系,重视信息收集,了解前沿动态。
4.当好配角。
作为文综科目之一的历史学科,在强调班级整体负责制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到位但绝不越位,绝不抢占学生时间,绝不追求人人都上九十分,绝不主张学生以牺牲总分的进步为代价宋弥补历史单科的薄弱点。
实践证明,学校淡化平均分考评制度,强调整体负责及科目协同对于备课组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及高考升学率意义重大。
5.情感投入。
始终以昂扬自信的态度鼓舞和感染学生,多和学生特别是尖子生和边缘生沟通,真诚关心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其进步。
2010.7.6
2011年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总结
李源
从2010年开始广东历史高考改为大文综考试后,新高考方案已实行了两年。
回顾2011年执教高三历史的教学过程,以及结合本人参加的高考改卷的情况,简单谈一下我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从2011年高考文综学科的历史试卷来看,第一总体来说试卷打破了古今界限、中外界限,将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要求学生有宏观解读历史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通史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
现行的三本必修教材是从专题的角度来编写的,比较容易割裂历史事件前后内在的因果联系。
而我们通常的高三一轮复习就是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
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渗透通史的内容。
将古今中外有意识的多联系。
不能机械的等着二轮复习再来渗透。
第二,要接受并传达一些历史研究方法、史观的内容给学生。
即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
特别是后两者更需要加强。
这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明显涉及到了。
第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一定要牢记。
历史的生命是时间,解题的关键也是时间。
所以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要掌握它的阶段特征,就可以作为共性去解释同一时间段的现象。
重要的事件掌握了它的时间,就有了将它和其他事件进行区分的最简单的依据。
结合2011年高三的历史教学来看,
第一,基础知识要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掌握,特征、共性在二轮复习必须掌握。
第二,经济史内容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弱点,对于平行班学生可采取背书本目录的方法将中国史、世界史的内容简单掌握。
第三,课前小测是一个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提高的环节,所以要用好。
第四,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要讲解到位。
可以从知识点、解题技巧、知识点间的联系等方面用好习题课。
2011.7.5
近年来高考复习方法小结
刘妙容
从2010年开始广东历史高考改为大文综考试后本人连续两年执教高三历史课程。
同过这两年的摸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个人看法。
现将这两年我的复习备考体会进行简单总结。
第一、两轮复习法。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两轮:
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
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分阶段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时,在利用辅导资料的情况下我仍以课本为讲稿,把三本书中知识点整体复习一遍,然后师生一起根据这些知识来归纳阶段特征,自己构建只是网络。
第二、课堂小测。
我每天都认真准备小测题,主要以填空题为主。
目的是检测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讲课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小测还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基础知识是历史课程的基本功,如果基本功都不扎实,解答各类题目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第三、目录教学。
第二轮复习后,我让学生课堂上自己看书,最后十堂课,我带领学生按照目录一起回忆每一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用“放电影”的方法巩固记忆。
2011.7.6
2010届21班历史科教学总结
黄冬妮
2010届文综是广东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文综高考,面对新情况,前无经验可借鉴;
但近几年的高考呈现出越来越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学科素质和学习潜力的趋势,也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高三一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俗话说:
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
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全方位的认识,我们从通史的角度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重组成通史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地熟悉教材。
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我们利用课堂的时间做相应的练习;
同时让学生养成一个“看书也是一种作业”的习惯。
一定量的练习实际上熟悉教材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再回归到教材的知识。
再者,相应的练习,能把基础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既深化了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在思路上得到拓展。
为了让学生的练习“有的放矢”,既能保证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我们放弃了现成的任何资料,采取了自选自编题目的方式,虽然工作量增加,但效率却有效地提高。
2、重视方法的指导。
教材的熟悉是前提,方法的指导是关键。
没有方法的指导,阅读就无法成为一种有效率的阅读。
看书,怎么看书,是很多学生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很多学生看阅读教材的时候没有主次之分,从头到尾看,从头到尾记,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记住,什么都没有掌握。
教会学生怎么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哪些需要重点地阅读掌握。
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历史科的角度来讲,先是通读,再是精读,再者是“有结构”地去读。
“有结构”地读,实际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以前先看目录,通过目录了解每一单元每一模块的重点;
再带着该重点去阅读每课的标题及小标题部分。
这样就基本保证了重点知识了然于胸,而且能够把各单元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记忆。
3、加强历史思维方法的训练。
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最大的区别不是智力的区别,是学习习惯的不同。
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加强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
(1)限时训练,及时总结。
高考是限时的考试,这就需要学生对题目有迅速的反应能力和迅速的解题能力。
因此,平时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限时训练,既练速度,更要及时总结,把错误的地方用红色笔改正,而且最好加上一些批注。
这既巩固了知识,也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2)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
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总结方法。
收集的
方式一般都可以通过剪贴的方式,省时又省力。
2011.6.6
高中2010—2011年历史教学总结
谢英辉
1、第一轮复习要扎实。
现在高一第二学期就开始了文理分科,给文科生历史教学时间比我们2011届的变多,本人觉得应该对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一轮非常扎实的复习。
同时,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除了扫除各种知识盲点外,应该渗透一些横向、纵向对比,让学生产生具有“时代特征”的世界史观的概念。
2、第二轮复习要侧重宏观掌握,各种横向纵向对比变多,而且要开始规范学生答题的各种规范。
本人进行了几节课的解题技巧的分析,还有材料题答法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在以后各次段考中不断总结经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第三轮复习要精简。
各地的模拟题很多,要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从来没练习过的去做。
千万不要狂轰乱炸,让学生头脑都炸晕。
其实各地模拟题并不是高考题,神马都是浮云,只要学生保持一定手感就可以。
2011.7.5
2010届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欧阳旭
2011年高考本人所带23、24班本科和重点均全额完成指标。
从文科综合的成绩来看,重点协同率和本科协同率都不错。
作为一个新上高三的年轻教师,很多时候是在摸索和学习中前进。
总结起来,一年的复习备考有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和学校、年级组保持高度一致。
比如说,学校要求我们新上高三的老师在每节课之前先去听老教师的课,然后再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上课。
作为新上高三的老师,知识迁移能力、对教材的把握应该都是有所欠缺的。
学校大力提倡新老师听课,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事实证明,多听老教师的课,对于备课、上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借鉴和学习。
我从中获益良多。
其次,坚持与备课组捆绑在一起。
我们高三备课组,除我之外,都是多次上过高三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严谨敬业的精神,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教材和高考独到的理解和把握。
他们也不遗余力地将他们的所有倾囊相授于我,促使我能够快速地成长。
备课组一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也是思想的激烈碰撞。
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很多教学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第三,坚持班级集体协同。
我们强调的是到位但绝不越位,绝不抢占学生时间,绝不追求人人都上九十分,绝不主张学生以牺牲总分的进步为代价来弥补历史单科的薄弱点。
我一直重视课堂的效率,不以题海战术来抢占学生的课余时间。
但是,在广一模以后,我们23、24班的全体科任老师经讨论后一致认为:
此后的阶段学生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文科综合上,以达到考前效益的最大化。
正是因为全体老师思想态度一致,学生才可以积极配合,紧跟老师步伐。
事实证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四,和学生在一起。
作为年轻老师,跟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话题和共同语言,所以,我比较注意多和学生特别是尖子生和边缘生沟通,真诚关心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他们以信心和鼓舞。
尤其在最后备考的日子里,我坚持多下班,多辅导,让他们感觉到并不是孤军作战,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在战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中学历史 高考 复习 备考 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