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83265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2.27KB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Word下载.docx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教师:
(签字)
职 务:
200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卡
管理工程 系 会计学 专业姓名 汪丽 答辩内容
问题摘要
评议情况
记录员:
(签名)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答辩组评定成绩
综合成绩
注:
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专业答辩组组长:
(签名)
200年 月 日
前言
当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随着通过降低工业成本来增加利润的第一利润源和通过扩大销售额来增加利润的第二利润源可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小,物流成本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增加利润己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物流企业是通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而获得利润的。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其掌握资源是有限的,而在业务经营上,一方面要以较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益;
另一方面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尽可能的降低客户的物流运营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事先做好规划工作,开展物流成本预算,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的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但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分析和研究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还是行业标杆水准的,基本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
因此,要达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须认真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管理,而进行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前提是正确核算物流成本。
但是物流企业现行的成本预算方法无法满足企业控制成本的需要,本文就作业成本预算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作一探讨。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1.绪论3
1.1研究背景3
1.2研究现状3
1.3主要内容4
1.4研究方法4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4
2.1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4
2.1.1资源5
2.1.2作业5
2.1.3作业链与价值链5
2.1.4成本动因6
2.1.5成本库与成本库分配率7
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核算程序7
2.2.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7
2.2.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基本程序8
2.2.3时效性8
3.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9
3.1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成因分析9
3.1.1核算不完整9
3.1.2核算标准不统一9
3.1.3责任不明确9
3.1.4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9
3.1.5物流成本管理部门不集中9
3.1.6缺乏能客观体现物流成本的有效工具9
3.2物流成本构成10
3.2.1包装成本10
3.2.2装卸成本10
3.2.3运输成本10
3.2.4储存成本10
3.2.5流通加工成本11
3.2.6配送成本11
3.3现行物流成本核算中的缺陷11
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12
4.1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物流行业的意义12
4.2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的基本原理13
4.3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具体运用14
4.3.1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思路14
4.3.2作业成本法计算物流成本的案例讨论17
结束语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2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观念渐受到我国企业重视,物流成本被视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企业具有物流活动空间大、成本项目多、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复杂等特点,物流企业的成本,也具有间接费用比例高、成本之间关联度高、隐性和显性成本并存和成本受客户需求影响大的特点,物流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侧重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难于适应物流企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适用现代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传统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信息失真,误导企业做出错误决策。
在分析物流企业原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一中使用于物流企业的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成本动因分配到作业,再把按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该采用多种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能为物流企业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本文通过实例对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物流成本;
作业成本法;
应用;
成本库;
成本动因
Costofoperationlawinphysicaldistributionenterprise'
sapplication
Abstract:
Introducewillitbetheeightiesthe20thcenturyfromJapanlogisticssincetheconcept,logisticsservicecostmanagementideaispayattentiontobyenterprisesofourcountrygradually,thelogisticscostisconsideredas“thethirdprofitsource”ofenterprises,Logisticsenterprisehasthecharacteristicsofthelogisticsactivitiesofalargespace,thecostoftheprojectandthelogisticscostsofcomplexobjectsandsoon.Thecostoflogisticsenterprisesalsohasafeaturesofhighproportionofindirectcostsandthecorrelationbetweenhighcosts,bothhiddenandovertcostsandthecostoftheCustomerDemandforhigh-impact.Thecostoflogisticsenterprisesinthetraditionalmanagementmethodsisbasedonthenumberofproducts,focusingontheproductioncostaccounting.Itisdifficulttoadapttothecharacteristicsoflogisticsenterprises,whichdecidedthetraditionalcostaccountingmethodsdonotapply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Costaccounting.Thetraditionalaccountingmethodcalculatedthecostofinformationdistortion,whichmisleadingenterprisestomakewrongdecisions.Analysisoflogisticsenterprisesintheoriginalcostaccountingmethodsonthebasisoftheintroductionofalogisticsenterprisesintheuseofthenewcost-accountingmethod-ABC.ABCtoworkforthefoundation,theconsumptionofresourcesbyenterprisescostdriverassignedtotheoperation,thencollectedbyoperatingtheoperatingcostsoftheoperationsassignedtothecostofmovingtargetsbecauseoftheaccountingmethod.Thecauseoftheuseofindirectcostsfordistribution,logisticsenterprisestoprovideanadvancedcostaccountingmethods,forlogisticsenterprisestoprovidemoreaccuratecostinformation,thepaperthroughtheexampleoftheoperatingcostmethodusedinathird-partylogisticsenterprisesDiscussion.
Keywords:
logisticscost;
activity-basedcosting;
application,thecost,
Costdriver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的思想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E·
Kohler)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
他在1938—1941年期间担任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的主计长和内部审计师,根据水力发电行业和成本构成的特点,形成了早期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初,开普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革管理会计的文章,指出管理会计需要革新,学术界人士应该走出象牙之塔,到实践中去总结经验。
1984年11月发表了“昨天的会计和今天的经济”,指出现在的会计方法是在上世纪初的经济条件下制订的,已经不适时了。
1985年发表了“昨天的会计”,开始提出间接费用分配问题是扭曲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①1988年发表了“正确计算成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②第一次提出间接费用分配问题的症结在于直接成本比例减少、间接成本比例增加而现行成本制度没有能够及时因应这一变化。
并提出新的方法称为作业成本法。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管理会计》杂志上发表了对开普兰的访问记,针对开普兰1987年出版的《相关性失却》,该文的题目是“相关性重获”③认为在《相关性失却》一书中开普兰指出“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掌握和计算成本的方法”,这个方法已经出现了,它就是作业成本法。
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以及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中,涉及的间接费用比例较高,并且这些费用都不能直接归入直接成本;
同时,许多间接作业与产品产量并不相关,而产品对这些间接作业的消耗比率不同于其他与产量相关的间接作业的消耗比率。
由此可见,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扭曲了产品的成本,它不能对物流成本进行很好的管理控制,更谈不上绩效评价与考核。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解决“物流费用冰山说”,使间接费用分配合理性,实现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1.2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法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会计学家科勒,他在1941年的《会计论坛》杂志及其编制的《会计师词典》中,都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基本思想,以后又经斯托布斯等人的研究和论述,直至1988年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第五期发表的《正确计量成本才能做出正确决策》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有关作业成本的原理。
国外研究也表明ABC法运用并不广泛:
Armitage和Nicholson(1993)比较了加拿大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后发现,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比例较小:
加拿大为14%(1992),英国为6%(1990),美国在1991年为11%。
同样的,Teoh和Schoch(1993)发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率较低,澳大利亚为17%、马来西亚为13%。
一项研究也表明,香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为11%(1999)。
1984年余绪缨教授就将乔治·
斯托布斯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选作硕士研究生教材,并在有关文章中予以介绍。
稍后,朱宅仁、于增彪在1986年第12期《河北财会》上也介绍了此部著作。
1987年作业成本初具雏形,余绪缨教授率先向我国引进,并在1993-1994年间亲自主持了以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为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此后,作为研究成果,余绪缨教授的项目组在《当代财经》上连续发表8篇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管理及其框架、内容和内在联系,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1.3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涵义、与理论渊源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国内外物流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现状不足,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其次,论文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效应分析,以及各个环节中的效益背反和管理策略均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再次,论文用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企业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建立确定核算模型以,结合实际案例,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1.4研究方法
对于本选题,笔者主要通过大量搜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成果,并查找近年来相关资料和书籍,通过阅读学习与投资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学习已有的投资方面的认识成果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论文提纲。
最后,通过引用、举例等方法撰写成稿。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1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
科勒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
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
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处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和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布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简称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产品)的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计算涉及概念有:
资源(Resources)、作业(Activ2ity)、作业中心(ActivityCentre)、成本对象(CostObjects)、资源动因(ResourcesDriver)、作业动因(ActivityDriver)、作业成本池(ActivityCostPool)和成本要素(CostElement)。
2.1.1资源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
资源成本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总分类账,它提供诸如企业今年支付了多少工资,计提了多少折旧,应支付多少税等信息。
资源按一定的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定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2.1.2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和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
作业成本法的首要工作就是作业的认定。
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设备水平作业四类。
2.1.3作业链与价值链
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
一个企业的作业链可用下图来表示:
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关联的。
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
在作业成本法中,依据是否会增加顾客价值,人们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
前者是指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减变动会导致顾客价值的增减变动;
后者是指不会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顾客价值的大小。
2.1.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动因分为两类,即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①资源动因
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
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
专家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举例来说,假定质量检验部门有两大资源消耗———100000元的工资及奖金和20000元的原料,并且质量检验部门设有“外购材料的检验”、“在产品的检验”和“产成品的检验”三项作业。
会计部门通过估计各作业消耗的人力把工资和奖金分配到各作业。
这个估计的人力就是工资和奖金的资源动因。
假定,人力的估计是由分配到每一作业的人数以及每一人在该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来决定的,如果某部门2/10的人员把他们50%的时间花费在对外购材料进行检验,那么人力的10%(2/10×
50%)的工资和奖金,也就是10000元(100000×
10%)就应分配到“检验外购材料”的作业。
资源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标准。
②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例如,当“检验外购材料”被定义为一个作业时,则“检验小时”或“检验次数”就可成为一个作业动因。
如果检验外购材料A所花的时间占总数的30%,则作业“检验外购材料”成本的30%就应归集到外购材料A。
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的区别和联系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动因连接着资源和作业,而作业动因连接着作业和产品。
把资源分配到作业用的动因是资源动因;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用的动因是作业动因。
比如说,工资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把工资分配到作业“质量检验”的依据是质量检验部门的员工数,这个员工数就是资源动因;
把作业“质量检验”的全部成本按产品检验的次数分配到产品,则检验的次数就是作业动因。
2.1.5成本库与成本库分配率
①成本库(作业中心)
在一个企业内发生的作业成本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项作业都会耗用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理想的成本归集方法是将每一项作业所耗用的资源成本归属至产品,这种归集成本的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它可能会使成本归集本身的成本大于其效益,甚至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也很难得到准确的成本数据,因而是不可取的。
现实的做法是,将性质相类似的作业归集在一个同质成本库中,从而避免了计算和归属每一项作业可能发生的巨额成本。
②成本库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为每一个间接成本项目确定合理的成本动因后,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而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可追溯成本则可按成本库分配率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如下:
某成本库分配率=该成本库归集的可追溯成本/该成本动因耗用总数某产品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该产品成本库的作业量×
成本库分配率。
2.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核算程序
2.2.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最早由库珀与卡普兰提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决策相关性。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是指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再把按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其特点和优点有:
(1)以“作业”为中心,将企业的整个供应链按不同的作业进行划分和成本归集;
(2)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一是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
二是个性化生产(服务)要求强;
(3)作业成本法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
(4)作业成本法通过计算和归集单个作业成本,最终为了得到作业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这些特点和优点正好满足现代物流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
首先,企业物流都是由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存储、流通加工、包装物和废品的回收等工作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物流信息构成,物流的每一项工作可构成企业职价值链中的一项作业并进行作业成本计算,这与传统物流成本的功能别核算一致;
其次,现代物流服务的多样化,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越来越高;
物流管理不仅需要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更需要非财务方面的、定性的、战略性的管理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物流成本更需要从总成本角度进行管理和权衡。
2.2.2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基本程序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措施的能动的运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
它不仅要求筹划者通晓税法和税收政策,熟悉各种企业财务管理“动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将这些“动作”组合成能够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行动。
2.2.3时效性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以下6个步骤:
(1)选择成本基础。
就是将与企业间接费用发生有关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
(2)将同性质的活动归集为作业中心。
在选择成本基础的前提下,应按不同的作业领域追踪各作业领域所使用的构成间接成本的各种资源,即将同性质的活动归集为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中心与产品的关系分配该作业中心成本。
(3)按作业中心归集成本。
在确定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对发生的费用应根据费用的性质进行记录,并归集相应的作业中心,最后进行汇总。
(4)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
选择成本动因,就是根据追踪的资源,选择分配各作业中心成本的标准。
(5)确定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
当作业中心已经确认、成本已经汇集、成本动因已经确立后,就可将该作业中心的成本除以预计的交易量,计算以成本动因为单位的分配率。
(6)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各批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动因交易量和该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率,就可以求得该批产品所应负担的成本,包括应负担的作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3.1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企业的实践来看,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核算不完整
在一般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核算的只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 成本 物流 企业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