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83265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5.91KB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信心与好强心;
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高抱负;
焦虑。
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
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
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
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
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
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
其中一个男生的语文比较薄弱,为了找出问题,我经常与这位同学谈心。
谈话中,这个孩子不断强调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及格过。
我没有回应,只以赞扬语气告诉他:
“数学学得好,肯定很聪明,聪明的孩子什么都能学好。
”对于夸奖,学生很难拒绝。
这样良好的气氛就使话题有了继续的可能性。
我再用轻松口吻说:
“语文没及格只能代表以前。
哪怕离高考只有一个月,聪明的孩子稍微花点工夫就能考得很好。
”再肯定地告诉他:
“跟着我学语文,没有学不好的。
”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不断对他进行良好心理暗示,使他相信语文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此后,我注意寻找帮他建立自信的机会。
只要他在语文上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
良好的心理暗示和恰当的表扬对这个孩子的语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次月考,语文118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居然不相信这是他的语文分数,连说不可能。
等试卷到手,连忙从头到尾确认了一遍。
当他接受事实后,发现自己原来也能学好语文,信心大增,连带着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有了兴趣就能重视,形成良性循环。
自此这位男生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高考语文考了114分。
高考后,孩子自己总结,认为那次语文月考帮他找到了自信,觉得付出了就有回报,进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这样就从原本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自觉主动的“我要学”。
由此可见,高三阶段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学生自信,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其次缓解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到最后冲刺阶段,焦虑是弥漫在学生中最普遍的情绪。
严重焦虑会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成绩往往不太理想。
本班一位女生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在全市语文摸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120分左右的成绩。
学生反而焦虑了,害怕自己语文掉下去。
本来轻微的焦虑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焦虑过重,只能适得其反。
这位女生就是如此,在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受到了极大打击,甚至平时练习的基础题也屡做屡错。
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态度没有问题,最大的困扰就是焦虑。
在她看来,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成绩恰巧在这时掉下来,怕自己没能力赶上去。
越想越怕,焦虑感日益严重,导致看见了语文练习就紧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
我们没有分析试卷,只说是偶尔的失误。
拿出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开导她,只要咬咬牙渡过这个高原期,一切会豁然开朗。
但是没有起作用,在基础题上她还是一错再错。
理论没有用,只好实验各种小方法,如深呼吸、想象放松、借助外物等。
令人惊喜的是借助外物起到了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这个外物就是前两次考试时所用的笔。
当她体验到较强的焦虑情绪时,就手握这支笔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这支笔可以给她带来好运。
借助这个方法,她的焦虑症状得到了很大缓解。
高考语文发挥得不错,如愿考上公本。
通过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到了高考冲刺阶段,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减焦虑情绪,提高对挫折的忍受力,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优化思考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必将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一场巨大的革新。
然而,现今的高三语文教学陷入一种低谷状态,出现了许多比如机械化,低效化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得思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走出这种现状?
如何推动教学的优质化?
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三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改;
高三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在新课改的改革方案推出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临这样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不断地创新。
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少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拼命的反复训练一些原题,比如历届试题真题,各地方的模拟试卷等等。
对于教师而言,这样方便又省事,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的快,资料应有尽有。
在教学中,大多教师就利用一些原有的资料反复讲解,而且部分试题为了考虑教者的省力的需求,将答案解析说的很详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试卷的奴隶,老师成了答案的传声筒,缺少互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限循环中必然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二)机械训练,缺少个性
在高三的语文训练中,充斥着死板而又机械的训练,反复背诵名言警句,字词拼音等。
或是一堂课学生都在做题,或是一堂课老师不停地讲评,有板有眼,为了应对高考的各种压力,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多做题。
学生的根本需要是全面掌握知识,不仅要充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高三语文确实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理科“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它不能丢掉对于文体的渗透和感悟。
对于文本的解读很有必要,即便需要训练,也是带着感悟的训练。
(三)疲于应试,缺乏思考
由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见效慢,加之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效果中的功利性较强(即“一切都为了高考”)导致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少数学生出现散漫和随意的求学态度,这种困境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
为了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各种试卷应接不暇,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没有太大的成效。
于是学生出现了困惑:
语文题少做点,语文课少上点又有什么关系?
有人曾经试验过,让高二的学生做高考题,成绩不比高考生差,也有人试验:
某一时间段反复地做题训练,但是成绩还不如没训练的时候,所以学生越来越无所谓,语文题目充斥着太多不可未知的变数,远没有其他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管疲于应试,给一切能够提高高考分数的方法让行,学生只管做题,不予思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困惑和漠视,无疑让语文教学走向了低效之路。
二、新课改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考需要一定量的应试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靠机械的重复的灌输知识,大部分的切割解剖其他科目的训练,忽略语文的重要性,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理念的同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扼杀了学习语文的主动创造性。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实现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在考纲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一位高三教师手头应该有一本考纲,考纲中囊括了高考语文考试大致的范围和重点,在大的框架下给学生练习题、讲习题,避免漫无目的印发试卷。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解读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认真的了解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进行创新,并且要了解新课程标准,这三项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指路灯,当然,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懂得考点的实质,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绝不只是了解考试的框架而已。
其新课改里,将能力的考察放在了首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经说:
“要通过高考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戏。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
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现念,改革教学方法。
”,这些理念精神如果不深入探究,不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势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领会了大纲的实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强化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的专业学科,它关涉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少不了创新,要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语言文学的魅力,滋生语言鲜活的土壤,不能因为追求分数而丢弃本身固有的价值,应该在有价值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专业的知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换句话说,不能本末倒置,也会有人质疑: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的学生还能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吗?
从语文考试实际看,阅读探究的实践有时候比做几套试题取得的效果还要强,况且如今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转变传统观念,高考改革的趋势发展迅猛,教师教学要先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起到学生语文知识专业化持久的发展效果。
学生自身的发展应当作为核心,只有关注学生本身,才能有效的强化语文知识素质。
(三)改变传统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应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取得高分,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魅力的感知,这种明显偏重于智力的素质衡量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空忙。
正确的选择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一些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寻在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有效的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就能稳固他们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成绩必然有显著地提高,从长远看,学生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降低考察和训练的力度,让师生都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的时间。
改变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师生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教育改革始终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但是新课改绝不回避考试。
创新教学不能忘本,我们主张学习和探究,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高考中真正得益。
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传统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创新,用多样化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
考试的作用是体现学生的能力,没有考试,如何测验学生的能力?
所以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所以,学习语文,既要大胆的改革创新,也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集思广益,让教育一步步走向科学化。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之我见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
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
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
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
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
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
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
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
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
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
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
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
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
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
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
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
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
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
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
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
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
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
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
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
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
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
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
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
学生“双基”确实太差;
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
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
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
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不“养”,谈何“用”?
没有储备,怎能应战?
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
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
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
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
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
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
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
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
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初探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中差生的复习策略
摘要:
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本文从浓厚的师生情;
加强管理;
激趣;
重视书写,美化卷面;
夯实基础,落实得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
中差生;
师生情;
管理;
书写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面对一群不太愿意学语文的学生,我应该做些什么?
我应该在高三怎样悄无声息地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坦然面对充满期待的学生?
我从混乱的思绪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浓厚的师生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伯在《品格与教育》一书中指出:
“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同样明确地说:
“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些教育大家都认识到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是因为你讲的是知识,所以学生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听,只有双方产生浓厚的师生情,知识的传递过程才是高效的。
清楚记得有一次开家长座谈会,学生们集体谈到为什么某科全班都考得好,他们说,他们很喜欢这位老师,这位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课下和他们交往也很多,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师生情很浓厚。
这样一来,他们觉得如果考试考不好就对不起这位老师,所以上课特别用心听讲,课后能够主动地梳理知识点,虽然学得很苦,但是他们还是能坚持下来。
当时这些话犹如晴天霹雳震醒了我。
从此以后,我也试着课下和同学聊天,讲笑话,加入他们的集体活动。
对于那些特别调皮的男生,在课下,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目前生活、学习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这类孩子重情感,讲义气,只要和他们关系好,在语文课堂上我就一点也不担心了,只要你一声令下,孩子们都能积极地配合。
有一位曾让我头疼的男生甚至成了语文的尖子生,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是浓厚的师生情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实惠”。
二、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督促到位
单单具有浓厚的师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不能要求全班同学都喜欢自己,我们在课堂上还得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相关的规则。
学习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自控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开小差,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除非老师严加管理,否则他们宁愿坐着不动也不学习。
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认为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每次都在70、80分徘徊,很多家长、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时,也认为语文不重要,这对语文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语文课上他们自由散漫,不听讲、不做笔记、爱讲话、爱迟到、不按时交作业,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选择各种方式来严加管理,必要时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让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
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教学 论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