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81875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44KB
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
《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知识问答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守住自己的“道”,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不在名利和诱惑面前迷失自己。
第三,要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树立对自然的道德情感,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健康的身心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心态要健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保持达观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平常心看待名和利、得与失;
意志要健全,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
人格要完整,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做到自知自觉,保持自尊自信,不自暴自弃;
情感要健康,热爱生活和工作,克服冷漠、孤傲、妒忌、虚伪等消极情感;
适应能力要强,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以坚强的毅力、有效的办法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人际关系要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取长补短,既能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又能对人宽容、乐于助人;
正确评价自我,致力于追求更积极的境界和更充分的自我实现,使生活充满生机的文明意义。
6、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7、市民应遵守的公共场所道德有哪些?
答:
一是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木、不吵架斗殴等;
二是禁烟场所不吸烟;
三是影剧院、图书馆、会场等场所不大声喧哗、嬉闹,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影响他人。
也不人为弄脏、损坏公用电话、邮箱、座椅等公共设施。
8、市民应具备哪些交通意识?
一是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二是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闯红灯;
三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人为造成交通阻塞;
四是车辆、行人服从交警指挥。
9、市民如何在人际互助工作方面做得更好?
①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②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地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③自愿为孤、老、残、弱者提供服务。
10、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日是哪一天?
中央文明委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
11、文明十字用语是什么?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12、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大力培育体育精神,积极开展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使广大市民具有强健的体魄、正常的心理和充沛的精力。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提高市民健康保障水平,建设健康城市。
13、什么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14、如何提升惠农市民的科学素质?
就市民整体来讲,应当具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反对迷信、抵御盲从,坚持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实践的检验,保持旺盛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水平,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扎实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理念、原理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技常识,提高运用科学技术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积极学习、吸收和借鉴先进文明成果。
15、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在中小学开设科普讲座,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有计划分阶段在重点中学逐步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给青少年提供创造的空间和场所。
16、什么是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是人们理解和创造文明的基础。
它不单指学校所传授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是指人们所接受的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并通过人们的言语行动反映出来。
17、如何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现代市民应当接受相当的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做一个学识丰富的人;
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较高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准,向往和追求美好,自觉抵制丑恶;
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惠农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并内化为个人修养。
18、如何提升市民的民主法制素质?
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具有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
努力培养民主意识,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能够倾听、尊重乃至接受不同的意见,积极关心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提高运用和实践民主的能力。
有牢固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和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社会规则,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生活方式,作为一切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19、全体市民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技能水平、文明素养和精神层次,使人生之旅更加丰富多彩。
内心向善,充满爱心和正义,常怀感恩之心,爱国家、爱集体、爱家人、爱自己,在一切事情或很多事情上都要想到别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学会与人分享。
积极向上。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与社会生活中的积极方面保持一致,才会有积极的思想、向上的精神状态,每一个市民都应积极参与惠农城市建设,为其做出贡献。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动改变一些陋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他人,才能促进市民素质整体提升,才能创造一个文明的城市。
20、学校教育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如何发挥基础性作用?
注重做人的教育。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从观念、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行为规范、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现代礼仪及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文明素质教育。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重视启发教学、实践育人等方式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既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敢于提出“为什么”,并寻找“怎么办”,使学生在参与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发展特长,提升综合素质。
进一步探索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好地体现“因人施教”,不断总结经验、扩大成果,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幼儿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带动市民素质整体提高。
21、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如何发挥主体作用?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创新、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短期、长期培训,塑造员工诚实、守信、敬业、勤业的职业道德,使员工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与能力并不断得到更新与提高。
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塑形,形成职工与单位、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局面。
22、广大公务人员和社会贤达如何发挥提升素质的表率作用?
公务人员要带头提升素质。
要重点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具备必需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人热情真诚,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正派,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凡是要求广大市民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并做得更好。
社会贤达要做提升素质的楷模。
“贤”就是知识渊博、学识较高、道德高尚的人。
“达”就是事业成功人士,由于身份地位特殊,因而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社会贤达应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传播先进文化和文明素养,积极践行正面、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成为市民学习的榜样。
同时,有能力者也应“兼济天下”,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3、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如何在提升市民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抓手,促进市民素质提升。
有计划地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技能、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深入开展以家庭美德建设为核心的“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评活动。
把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
组建老年者志愿服务队,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老同志创造一个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舞台。
依托社区这一生活平台,组织广大青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慈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24、各级党政组织如何履行提升市民素质的领导责任?
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加快科学发展步伐,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壮大整体实力,努力增加市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注意满足普遍需求的硬件条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为提升市民素质提供更多、更周到的公共服务。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打好宣传主动仗,广泛、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大讨论”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
大力弘扬惠农精神,并与市民素质提升相结合,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创新活动载体。
组织好“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学雷锋见行动”志愿者服务、“读书月”、“法律六进”等系列活动及文明市民等创评活动,举办既体现惠农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各类活动,引进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团体和演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不断探索、完善促进市民素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
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组成督导组,聘请义务监督员,开展对不文明行为的暗访、制止和规劝工作。
形成整体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组织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素质齐提升、文明大合唱的可喜局面。
25、城市文明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优化发展环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发展环境的优劣更多地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
而软环境是由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市民素质。
因而市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环境的优劣。
换句话讲,市民素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也是居住、创业适宜程度的重要基础。
26、游客文明守则是什么?
(1)自觉遵守参观游览秩序,按顺序购票入馆入园,不拥挤,不堵塞道路和出入口。
(2)保持环境卫生整洁,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废弃物。
(3)爱护文物,爱护公共设施,不要树木、名胜古迹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画,不在路椅上躺卧。
(4)爱护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果。
(5)不兜售物品,不散发任何形式的宣传品。
(6)不打架斗殴,不聚众闹事,不搞封建迷信,不以任何形式进行赌博等非法活动。
(7)不携带危险物品及动物进入参观游览区,不在防火区域动用明火。
(8)不翻越、毁坏围墙和栅栏。
27、顾客文明守则是什么?
(1)维护店堂秩序,尊重员工劳动。
(2)文明礼貌购物,货款当面点清。
(3)爱护公共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4)不带危险物品,共保店堂安全。
(5)依法维护权益,友善处理问题。
(6)遇到不良现象,敢于伸张正义。
28、观众文明守则是什么?
(1)自觉遵守影剧院、体育场(馆)规定,凭票按时按顺序入场,对号入座。
(2)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室内观看演出、比赛时不戴帽,不把衣物垫在座位上。
(3)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有礼貌,尊重演员、运动员和裁判员,不无故提前退场。
(4)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喧闹起哄,不辱骂演员、运动员、和裁判员,不向演出、比赛场地投掷物品或进行妨碍他人的不文明行动。
(5)保持清洁卫生,不在场内吸烟,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废弃物。
(6)爱护公共设施,不蹬踩座椅,不在建筑物或桌椅上涂写刻画。
29、机动车驾驶员文明守则是什么?
(1)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不违章超速行驶、强行超车,不酒后开车,不疲劳驾驶。
(2)车容整洁,车况良好,不开机件失灵车上路。
(3)礼貌行车,安全礼让,不穿插车队,不争道抢行,不开斗气车,不无故拖延,确保畅通。
(4)文明驾驶,讲究公告不挤靠行人,不溅污行人衣物,不向车外吐痰、抛废弃物,不乱鸣笛。
(5)关心儿童,照顾老弱,行至学校门前、人行横道,主动减速让行。
(6)发生或遇到交通事故,主动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及时报告,不隐瞒、逃逸、躲避。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
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
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
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
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
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
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
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
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
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
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
这就是: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
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
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
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
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
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
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
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
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
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
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
“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
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
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
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
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31、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它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的统称。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准则;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致意、问候、祝福等惯用的形式;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姿态、风度等外在表现,是礼仪在个人形象方面的体现;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按特定程序和方式表达礼貌、礼节的活动。
礼仪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规范性。
礼仪既有内在的道德准则,又有外在的行为尺度,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规范、约束作用。
遵循礼仪规范,就会得到社会认可和嘉许;
违反礼仪规范,就会到处碰壁招致反感、受到批评。
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二是操作性。
礼仪规范以人为本,重在实践,人人可学,习之易行,行之有效。
“礼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民 素质 提升 工程 知识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