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1317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40.36KB
《小石城山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石城山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城山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柳宗元: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
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在永州作的《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出示“八记”原址的图片幻灯片。
三、了解写作背景
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
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
本文便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听录音朗读,后分段齐读。
明确:
掌握以下生字词读音。
垠(yí
n)睥睨(pì
nì
)梁欐(lì
)疏数(cù
)
偃(yǎn)仰傥(tǎng)
五、抓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自然段文意。
1、掌握重点词语:
北、下、其、而、睥睨、梁欐之形、洞然等。
2、掌握特殊句式:
①窥之正黑,投[以小石]——状语后置句
②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定语后置句
3、翻译重点句子:
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②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④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六、研析与概括
1、了解作者游踪:
出示游踪图幻灯片。
2、第一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
(写景)
3、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写?
试用一个字概括。
奇
4、本段分几层?
①交代小石城山的方位
②描写小石城山的奇貌
5、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在文中找出)
山石呈女墙和栋梁之形;
(形奇)
山洞之深窈;
(声奇、洞奇)山石瑰玮
山石分布之疏密有致;
山上无土壤却生嘉树美箭。
(生机盎然)
●写景特点:
简洁、生动
6、举例说明文章第一段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①记叙:
例如: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
②描写: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
七、小结
八、预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二、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抓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二自然段文意。
及是、怪、夷狄、伎等。
2、掌握特殊句式:
①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于)夷狄——省略句
②则其果无乎?
——难道……吗?
(固定句式)
③以(之)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省略句、被动句
①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②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③神者傥不如是,则其果无乎?
④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⑤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⑥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研析
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
(议论)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一句,你认为作者是否在影射自己?
作者在这里是借题发挥,在影射自己。
作者表面上是在为小石城山叫屈,大实际上他是借着质疑神灵的安排,既为奇石大抱不平,也为自己被贬斥荒远已长达八的苦闷忧愁而鸣不平。
作者正是这样借物自比以抒泄失意痛苦的心情。
3、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
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
”一句,以及对或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
4、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5、“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一句,其气之灵表现何在?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其气之灵表现在三处:
一是土堡的形状;
二是山洞的深窈;
三是山石分布疏密有致。
②山石虽美,却不受人亲近、赏识,作者以物喻人、借奇石比自己,含蓄、形象地引发了身世之感,沉痛而无奈。
三、总结文章脉络与表达方式
(一)全文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据此理清课文结构。
1、第一段写景。
分两层来写:
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有积石横当其垠”,然后描写小石城山的奇貌。
2、第二段议论。
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
(二)思考:
本文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
以记叙、描写为主,重在写景。
第二段:
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
四、分析本文的象征写法:
(即“物我相融”的具体表现)。
①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
②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么?
①象征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
②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
作者借景抒情,借题发挥,“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v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宋游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习的典范。
五、归纳文章特色
⑴凝炼而生动的语言
⑵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⑶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六、探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柳宗元被贬谪时的思想、情感呢?
①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③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自己观点)
七、总结: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
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
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八、归纳文章主旨
本文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之情。
九、拓展延伸,落实人文
1、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人、作家曾经被贬?
你还了解古代有哪些文人被贬?
古代被贬的著名文人:
①唐代: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甫、白居易、张九龄。
②宋代: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范仲淹。
2、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直抒胸臆。
(议论)
•借景抒情。
(描写)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寓情于人。
(叙述、描写)
•寓情于事。
(叙述)
•寓情于理。
一十、课后练习:
1、书面表达,口头交流
①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分析古代被贬文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v要求:
a、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是上面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新的观点。
b、用诗文做材料。
c、对诗文材料进行分析证明您的观点。
2、课后习题三
板书设计:
交代方位
写景土堡的形状怀才不遇
奇山洞的深窈而渴望改变
小石城山记山石树木的分布
议论:
引发身世之慨
学情分析:
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尤其是文言文知识积累极少。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能力,我认为得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重朗读;
②重点落实关键字词句;
③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④引导学生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为了顾及学生水平的差异,我还设计了一道口头表达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城山记 石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