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教案72学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80539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8
- 大小:51.20KB
中医伤科学教案72学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伤科学教案72学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科学教案72学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室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23分钟
前言:
介绍本课程在骨伤科学中的地位,及讲授和学习的方法。
一、本课先讲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一)中医伤科学学的概念:
1、定义:
讲授伤、伤科学定义
2、中医学对伤科的解剖、生理、病理的认识:
简述中医学历代文献对伤科认识的发展。
举有代表性的文献说明。
3、伤科学与筋伤学、骨病学、创伤急救学、内伤学的关系。
(二)中医伤科学的发展:
1.中医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历代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径》。
三国时期:
著名医家华佗,创“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
代表作:
葛洪:
《肘后救卒方》。
隋唐时期:
《诸病源侯论》;
《备急千金要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宋金元时期: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李仲南《永类钤方》。
明清时期:
明:
“正体科”、“跌伤科”;
清:
正骨科,代表作:
朱棣《普济方》,李时珍《本草纲目》,薛己《正体类要》;
吴谦《医宗金鉴》。
3.清代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使祖国医学伤科学受到歧视和摧残,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4.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使伤科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1956年,各省市中医院校成立。
并请各地著名骨科专家到学院讲课。
5、80年代:
对伤科学的研究,由临床资料的观察、总结走向科技手段。
成立学术团体、学会。
86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
6、90年代:
现代检查技术:
CT、MRI、关节镜的应用。
二、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定义。
(二)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2、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3、按受伤的部位可分外伤、内伤。
4、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性损伤。
5、按损伤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工业、农业、交通和运动损伤。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损伤等。
第二节损伤的病因
(一)损伤的病因的定义。
(二)外因
1、外力伤害
①直接暴力:
损伤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②间接暴力:
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
③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如掷手榴弹时所致肱骨干骨折。
④持续劳损:
单一姿势的长期弯腰负重致慢性腰肌劳损。
2、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3、邪毒感染:
如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三)内因
1、年龄
2、体质
3、解剖结构
4、先天因素
5、病理因素
6、职业工种
7、七情内伤
三、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
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
第三章临床诊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
《实用骨科学》
1、熟悉气血病机和脏腑病机。
2、了解筋骨病机和津液病机。
3、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
4、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5、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
6、掌握骨病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
1、概述人体气血、津液、经张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皮肉筋骨的关系及与损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2、损伤部分:
1)、全身症状:
发热、口渴、口若、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
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
疼挤、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
3、骨病部分:
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
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病因病机。
局部特殊症状:
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和骨病特征:
(畸形、肌萎缩、筋肉孪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等。
)
1、主要要从哪几方面分析损伤的病机?
2、损伤的症状体征主要有哪些?
3、骨病的症状体征主要内容?
25分钟
50分钟
本课接着讲第二章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
(一)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联系。
(二)皮肉筋骨病机
1、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
2、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
①伤皮肉
②伤筋
③伤骨
(三)气血津液病机
1、气血病机
①气血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2、津液病机
①津液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与津液的关系
3、脏腑经络病机
①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下面讲第三章、临床诊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临床诊查:
概论临床诊查的内容。
(二)全身情况:
1、脉搏、血压、呼吸、体温。
2、神志、面色等
(三)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
①疼痛
②肿胀青紫
③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
①畸形
②骨擦音
③异常活动
④关节盂空虚
⑤弹性固定
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骨病的定义。
(二)全身症状体征:
2、神志、面色等。
3、中医的四诊辩证。
②肌萎缩
③筋肉挛缩
④肿块
⑤疮口与窦道
最后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第三章临床诊查第三节四诊;
第四节、骨与关节检查法:
测量检查、肌力检查
《实用骨科学》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
4、掌握测量检查、肌力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1、问诊:
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2、望诊:
望全身、望局部。
3、闻诊:
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4、切诊:
切脉、摸诊。
5、测量检查:
角度、长度、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6、肌力检查:
测定标准、各部位肌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发病情况。
望局部。
局部闻诊。
4、肌力检查:
肌力测定。
5、测量检查:
角度、长度。
1、四诊在伤科中的具体应用?
2、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方法?
3、肌力测定标准是什么?
肌力检查内容有哪些?
本课讲第三章临床诊查第三节四诊
(一)四诊的大体概述。
(二)1、问诊:
(1)主诉:
(2)问受伤的原因:
(3)问受伤时的姿势和部位:
(4)问受伤时间
(5)问疼痛
(6)问肢体功能情况:
(7)问寒热:
(8)问昏迷:
(1)、望全身:
1、望神色:
2、望形态:
(2)、望局部:
1、望肤色:
2、望畸形:
3、望肿胀:
(3)、望舌:
自学
3、闻珍:
包括听受伤部位的声响和闻排出物的气味
(1)、关节弹响声:
(2)、肌腱与腱鞘的摩擦音:
(3)、关节摩擦音:
(1)、脉诊:
(2)、摸诊:
①、摸诊的内容:
压痛处、畸形、肤温、异常活动、肿块。
②、摸诊的方法:
叩击法、触摸法、挤压法、旋转法、屈伸法。
第四节骨与关节检查法
一、检查方法和次序:
骨与关节局部检查一般可按以下次序进行: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
二、测量检查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
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3、前臂: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4、下肢: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
5、大腿:
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6、小腿:
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
(二)、肢体周径的测量:
两下肢取同一水平测量。
1、大腿:
髌上10-15cm处。
2、小腿:
最粗处。
意义:
1、粗于健侧:
有畸形:
多属骨折、关节脱位
无畸形:
多系伤筋肿胀。
2、细于健侧:
陈伤误治或神经疾患。
(三)、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中立位00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注意有无先天、后天畸形,防止混淆。
2、患肢与健肢应放在完全对称的位置。
3、定位要准确。
三、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
1、肌容量:
测量肢体周径。
2、肌张力:
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
(二)、肌力:
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1、肌力检查
2、肌力测定标准:
分6级。
0级:
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2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3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4级:
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5级:
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第三章临床诊查第四节骨与关节检查法:
临床检查法(摸法、特殊检查法:
颈、腰背、骨盆、肩、肘腕)
《中医骨伤基础》
掌握各种常用临床检查法。
1摸法:
主要用途。
2、特殊检查:
颈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
颈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特殊检查方法的操作。
介绍最新临床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骨与关节检查法在伤科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是什么?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本课讲第三章临床诊查第四节骨与关节检查法:
四、临床检查方法。
(一)、摸法:
又称摸诊。
1、主要用途:
1)、摸压痛
2)、摸畸形
3)、摸肤温
4)、摸异常活动
5)、摸弹性固定
6)、摸肿块
2、常用手法:
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二)、特殊检查法:
1、颈部:
1)、分离实验
2)、颈椎间孔挤压实验
3)、臂丛牵拉实验
2、腰背部;
1)、直腿抬高试验
2)、拾物实验
3)、仰卧挺腹试验
4)、背伸试验
3、骨盆:
1)、骨盆挤压试验
2)、骨盆分离试验
3)、骨盆纵向挤压试验
4)、屈膝屈髋试验
5)、梨状肌紧张试验
6)、髋外展外旋试验
7)、斜扳试验
4、肩部
1)、搭肩试验
2)、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3)、直尺试验
4)、疼痛弧试验
5)、冈上肌肌腱断裂试验。
5、肘部
1)、腕背伸紧张试验
2)、叩诊试验
6、腕手部
1)、握拳试验
2)、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3)、舟状骨叩击试验
4)、指浅屈肌试验
5、指深屈肌试验
第三章临床诊查第四节、特殊检查法(髋部、膝部);
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1、掌握髋、膝部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X线、CT、MRI检查的原理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原理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1、髋、膝部特殊检查方法。
2、X线检查的位置选择。
3、X线片的阅读技能。
4、CT、MRI在伤科的应用。
1、CT、MRI下骨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价值。
2、放射性核素在具体应用。
影像学的最新进展概述。
1、髋、膝部各特殊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2、伤科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本课讲第三章临床诊查,髋、膝部特殊检查
7、髋部
1)、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2)、髋关节过伸试验
3)、望远镜试验
4)、蛙式试验
5)、下肢短缩试验
8、膝部
1)、回旋挤压试验
2)、挤压研磨试验
3)、抽屉试验
4)、侧方挤压试验
5)、浮髌试验
9、踝部
1)踝关节背伸试验
2)、伸踝试验。
(一)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原理。
(二)筋伤的现代诊断检查方法:
主要讲X线片检查、CT、MRI、放射性核素骨与关节扫描、肌电图检查、关节镜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指出软组织肿胀、软组织钙化、软组织肿瘤、关节异常的X线表现。
2、CT:
指出CT的工作原理和其适用于哪些筋伤疾病。
3、MRI:
指出其工作原理和其适用于哪些筋伤疾病。
4、放射性核素骨与关节扫描:
5、肌电图检查:
指出其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
6、关节镜检查:
指出其既是一种诊断方法,又是一种治疗方法,指出其操作方法和并发症。
(三)出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治疗方法第一节药物;
第二节、手法
1、掌握伤科辩证施用各种内治法的原则,各种内治法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
2、掌握伤科辩证施用各种外治法的原则,并了解伤科外治各法在临床的应用。
3、了解手法应用原则。
4、熟悉运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5、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
1、损伤三期辩证
⑴初期:
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
⑵中期:
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血法。
⑶后期:
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
2、手法的注意事项、手法的操作要领。
1、损伤三期辩证法,
2、手法的操作。
1、伤科中常用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方法是什么?
2、正骨手法有哪些?
各自的适应症是什么?
本课讲第四章治疗方法第一节药物
(一)介绍药物治疗的机制。
(二)药物治疗概述:
指出伤科病同内科病一样,药物治疗法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产生的,八纲、气血、脏腑、经络以及卫气营血的辩证,都是治疗的依据。
并指出药物治疗分两大类。
(三)内治法:
重点指出内治法的基本方法:
理血法、清热法、通络法、补益法。
1、理血法:
先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分别讲解其具体方法(行气活血法、攻下注语法、和营止痛法、理伤续筋法、理血止痛法)。
(1)、行气活血法:
指出本法的适应症和常用方剂。
分别指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代表方剂和以行气为主的代表方剂。
(2)、攻下逐瘀法:
指出其适应于损伤早期血瘀症,并指出其临床特点和代表方剂。
同时指出其禁忌症。
(3)、和营止痛法:
指出其适应于筋伤中期,伤处肿痛未完全尽除。
并指出代表方剂。
(4)、理伤续筋法:
指出其适应于中期,筋连接未坚实。
(5)、理血止痛法:
指出其适用于血溢于外的各种出血症。
并分凉血止血、温阳止血、补气摄血法指出其代表方剂。
2、清热法:
先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法、清营凉血法、清热除湿法)。
(1)、清热解毒法:
指出其适用于血瘀化热,热毒蕴结者,并指出代表方剂。
(2)、清热凉血法:
指出其适用于热邪蕴结,壅聚成毒,毒陷营血者。
(3)、清热除湿法:
指出其适用于湿热之邪侵袭筋肉、关节。
3、通络法:
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祛风通络法、温经通络法、除湿通络法、活血通络法。
(1)、祛风通络法:
指出其适用于腠理空虚,卫阳不固,外邪侵入筋肉、关节。
指出代表方剂。
(2)、温经通络法:
指出其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肤、关节。
(3)、除湿通络法:
指出适用于风湿之邪侵入肌肉关节。
(4)活血通络法:
指出其适用于陈伤淤血,筋膜粘连,或兼风湿者。
4、补益法:
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补气法、不学法、补阴法、补阳法)。
(1)、补气法:
指出其适用于久病多虚或体质虚弱的病人。
并指出其代表方剂。
(2)、补血法:
指出其适用于体内血液不足所引起的病症。
同时指出临床上常常补气与补血同时。
(3)、补阴法:
指出其适用于阴虚证。
(4)、补阳法:
指出其适用于阳虚证。
同时指出临床上常常补阴与补阳同时,有所偏重。
(四)外治法:
简单讲解外治法各种方法(贴药、敷药、擦剂、滕洗药、中药电离子导入法)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第二节手法
(一)手法治疗的历史。
(二)手法治疗:
主要讲手法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手法治疗的原则、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常用手法结合《实用推拿学》自学。
1、手法治疗原理和作用:
先指出其治疗原理是:
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
再分析其五大治疗作用:
整复错位、调整骨缝;
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2、手法治疗的原则:
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其八大原则。
3、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先指出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必过于绝对化。
然后分别指出适应症和禁忌症。
4、手法治疗的注意事项。
5、各种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1)拔伸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2)旋转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用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3)屈伸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4)提按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5)端挤用于内外侧移位。
(6)摇摆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7)触碰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8)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
(9)折顶横断或锯齿型的骨折。
(10)回旋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伤科 教案 7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