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思品课1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80403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75KB
如何上好小学思品课1Word文档格式.docx
《如何上好小学思品课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小学思品课1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
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最后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吧: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老师们努力吧!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思品课
新店镇大寨小学:
王国新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注重思想教育的课程,关键是要在学生的思想上下功夫,但最终目的还是用思想指导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小学思品课,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我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教学,我觉得应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引、听、说、评、做。
一、引
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学生的兴趣。
比如:
我上第十一册中的《与邻居和睦相处》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老师这儿也要贴对联,说着出示上联,"
远水难救近火"
,下联呢?
指名学生回答,(远亲不如近邻),接头再请同学们想想横联应贴什么?
(与邻居和睦相处)。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有的放矢,给了学生一个思想准备。
二、听
听就是要认真听讲,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听一些这方面的小故事。
从而使学生通过听,能够认真的思考问题,从一些小故事中汲取教训经验,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
我教《与邻居和睦相处》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出示了新店居委会6户居民和睦相处的幻灯画面,并播放录音。
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白与邻居和睦相处应做到"
敬"
、"
助"
让"
又具体是指什么,应怎么去做,这样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思想政治"
课,不会使学生困乏、烦躁,反之这样效果很好,在鲜活的例子,具体的事实面前,对学生更有主服力,感触更深。
三、说
听完别人的故事之后,就要说说自己。
这时已形成理性认识,对凡事都有一些感受,对自己身边的事,也都有一个说法。
于是,此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有的说:
与邻居和睦相处很重要。
有的说:
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很多好处,可以为我们幸福的家庭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还有的感触深切地说:
以前,我总是以为与邻居相处的好不好,没什么关系,不重要,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所以总是为了一些小事与邻居斤斤计较,闹得很不愉快,大家见了面也不打招呼,都像见了仇人似的。
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首先得从自己做起,而后要求爸爸、妈妈与邻居和睦相处,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了……小小年纪,通过学习之后,竟能懂得这么多,说出这样大的道理来,可真不简单,但这些可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行的通的。
接着我重点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来,大家一起来议一议。
很多同学都大胆地说起来,毫不顾忌。
通过这些自己所经历过的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让学生更能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平时应该怎样去做,用自已所学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动。
四、评
为了更加巩固加深学生的知识,接着就要让学生评。
评一评。
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首先,老师可举出一些有关的例子。
如:
邻居在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谈笑声影响了小强做作业,小强就在楼道上大喊大叫。
然后可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拿出来评一评。
通过评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层,思想程度更加深一层,使学生有事理,更加懂道理,从而把理论已应证于实际。
而不只是浮在空洞说理"
上,而能把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了,思想上有了一个明确高度的认识,那么行动上也就更为"
有理"
了。
五、做
一节课下来,“做”才是最终目的,开始的“引”、“听”、“说”、“评”都是为最后的“做”服务的,"
引"
听"
说"
评"
是在思想上下功夫,"
做"
是在行动上下功夫,但"
良好的行动"
是在"
良好的思想意识"
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
思想意识"
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
在前面四步的奠定下,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框架,现在就是要怎样把这个意识概念拿出来,用于实际之中,这时我先是让学生查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哪些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够,立即改正。
今后又打算怎么去做,接着老师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说说,你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办,如:
见邻居家小宝跌倒了,你连忙过去扶他,可小宝哭着不肯起来,小宝妈妈跑出来一看,说:
你怎么欺负小宝呢?
"
让学生讨论发言。
这样使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更进一步,从而很好的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而育人的目的。
总之,我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动用这"
五步"
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借些提出供大家探讨。
我国现行的小学品德课程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程始于199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2001年元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中高年级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
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同步,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课程方案,我校增设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课程。
作为一门新的师范类选修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的开设无疑具有较大难度:
其一,没有全国公开出版的课程教材(人教版尚在编辑中);
其二,由于社会课在全国的开设历史较短暂,所积累的相关教学经验与研究信息相对匮乏;
其三,教师本人没有受过相关培训,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及教学的了解有限。
但是,纵观全球教育以及国内新课改的形势,兼具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势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培训也刻不容缓。
在此情形下,笔者开始了新的教学探索。
一、从模仿起步,合理借鉴,大胆尝试
美国人编写的一本《小学社会课的有效教学》①引起笔者的注意。
对比国内出版的相关教学论书籍,例如,钟启泉教授主编的《社会课程与教学论》等,它更具实用性、新颖性、活泼性,理论翔实又具有启发性,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材料的堆积和相关理论的罗列,尤其是各种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令笔者产生了灵感:
为什么不能在我们的课堂上尝试一下呢?
既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教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妨自己来做一示范。
鉴于选修课是高年级各班学生自由选择的,学生彼此之间并不熟悉,组成的班级规模不大。
于是笔者首先模仿采用了美国人在新集体里组建学习小组的方法。
步骤如下。
步骤一:
组成二人小组,半分钟内找一位你不太熟悉的伙伴。
步骤二:
给两分钟时间与同伴沟通。
首先,知道同伴的姓名、班级。
其次,知道你同伴的生日。
再次,如果给你的同伴50元钱,必须在本周六进行消费,问问同伴会怎么做。
步骤三:
现在随意两两组合,形成四人小组。
每个人告诉小组其他三个成员有关你同伴的事情,记住这些问题:
(1)同伴的姓名、班级;
(2)同伴的生日;
(3)如何在周六消费50元。
给四分钟时间沟通。
步骤四:
在此基础上组合成八人小组,给六分钟的时间向七个同伴依次提供你同伴的信息,每个人都努力记住小组内所有成员的信息。
步骤五:
组成十六人小组,给八分钟时间,按以前同样的程序进行活动。
步骤六:
一起组成一个大圆圈,给八分钟时间,用与前面同样的程序进行活动。
步骤七:
教师提问:
现在,谁能够提供小组内所有人的三条信息?
谁想先开始。
最后总结提问: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在倾听他人讲话时,你学到了什么?
在其他情形下,我们可以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东西?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师范生的特点重新设计了问题,但方法步骤完全是借鉴美国人的。
一试用,课堂效果非常好。
原来懒洋洋的学生一下子充满了活力,由于充分的人际互动和井然有序的规则,课堂活而不乱。
师生之间马上建立起和谐的心理相容关系。
笔者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
有了50元钱,2/3的学生要买东西:
书、碟片、衣服或食品,1/3的学生显然有更多选择:
给电话卡充值、打游戏、过生日等。
笔者又模仿采用了内外组分组法。
首先分成两组,内组12人、外组12人,围成内外两圈。
内组讨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小学社会课究竟应该教给小学生哪些知识?
”。
外组观察内组的成员做了什么,并记录:
是否积极参加讨论;
所发表的新意见,总结讨论内容,提供证据以支持观点。
时间大约8~10分钟。
然后内外组互换位置。
新内组开始讨论主题。
时间大约持续8~10分钟。
最后全班进行一个简短的评论,介绍记录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并予以点评。
课上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我来设计小学社会课,我将增大心理学知识的比重;
有的说,应该叫“小学历史课”,有的反驳说:
社会课里还有地理知识呢;
有的甚至提出干脆将它与语文课结合起来。
我肯定了学生勇于思考的精神,也向学生介绍了人教社小学社会教材是如何按照主题轴法构建的,具体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三大主题,七小类具体内容,并鼓励他们说:
你们可以研究一下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具体有哪些内容,怎么构建的,想一想:
如果让你设计教材,你会如何设计,说不定以后你的教材还会得到公认和推广呢。
在模仿中揣摩,在学习中探索,使得教学思路越来越活跃。
原来,教学是完全可以应需而教、应时而教的,这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理论。
二、从实际出发,不惧困难,善于创新
(一)从实际条件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学校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条件,例如,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
但是,由于准备多媒体课件颇为费时费力,以往主要在公开课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通常只在公开课上展示性地运用。
我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究”课程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如果能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来为学生做了教学示范,二来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再加上我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较好,于是下定决心,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每一节选修课堂中。
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比如,我在教给学生辩论法时,结合小学社会课中的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以“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为辩题,分正反方辩论。
由于学生是在师范低年级学的历史知识,已经有所遗忘,有的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还比较缺乏,作正反方轮流陈述时,颇感困难。
我便运用多媒体给他们链接了丰富的相关历史知识材料,学生很快重温并获得了大量所需信息,辩论时侃侃而谈,交锋时有的放矢。
再如,运用小组问题法教学时,我让学生实践这样的小组学习案例:
“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的著名古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长城的知识,我们将分组学习这部分内容。
假设,你将去北京长城游览点。
在你游览前,你想了解哪些关于长城的问题?
先不要花时间去回答问题,而是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尽可能多地提问题,每个小组在一张纸上记录下所有的问题。
”学生很快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
如何从家乡南通去北京长城游览?
长城何时建造?
有多长?
花了多少人力?
有何影响?
有关长城的歌曲、歌谣都有哪些?
等等。
在分享了各种问题后,我指导学生一起在网上搜索了许多答案(鉴于时间的关系,有些问题和答案我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运用多媒体直接提供给学生参考),比如,优美的长城歌曲、图片、有关长城的网址。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思品课
(2010-12-2818:
38)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少年儿童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
少年犯罪已趋向低龄化,小学高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已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
怎样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新教材特点上好思品课,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诱发情感,因势利导
俗话说:
“情通理达。
”道德情感会驱使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现在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他们不喜欢别人的训斥、说教,甚至对大人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因而,思品课的教学一定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唤起、强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情理交融,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创设轻松和谐的平等气氛。
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以和蔼可亲的教态、探讨的语气与学生谈话;
以赞许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畅所欲言,各舒已见。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知识经验不丰富,难以体会课文内涵的特点,借助电化教学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学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课,通过播放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改革开放后巨大变化的录像,让学生目睹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又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课,先播放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对水、空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录像。
使学生引起共鸣,感受到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难堪。
这样,把媒体激情与老师语言传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受教育。
再次,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的自觉性也在增长。
他们懂得道理,学有榜样,认为对的会积极去做,认为不对的,也会约束自己。
小学生对榜样的具体形象模仿快,学得也快,老师要充分以挥榜样的力量。
新教材在每一单元开头,课文的中间,课后的练习都穿插有名人、名言,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格言,强化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我的巨大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老师要求学生背诵、理解名言的含义,争做对集体有益的事情,为集体争光。
总之,要不断引导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在激发珠情感中,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
二、让学生参与活动
新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和道德能力。
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指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低,对当前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和道德现象,往往产生错误的判断。
因而,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的“评议”、“讨论”题让学生思考,老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中分析、比较、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争论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比老师直接说出答案的效果好得多。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深化观点,体会道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教《改革开放谱新篇》一课,可结合当前“双思”教育,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家庭、学校、家乡有哪些变化,从调查中感受改革开放给祖国、家乡、家庭带来的繁荣和富裕,了解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
另外,让学生算一算到了2010年、2050年自己的年龄,想一想现代化宏伟目标由谁来实现?
从而明白自己未来将要肩负起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再如学习《祖国一定要统一》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资料,列举历史上统一中国、收复台湾的爱国英雄人物。
现在有少数人,宣扬所谓台湾独立,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骨肉之情,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会实现。
布置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及时反馈,可利用课前小结或班会课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格言、新闻等。
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心得、出版小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落实思品课的要求,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和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上好 小学 思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