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80199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4.88KB
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项,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
C项,关联词语错用,“无论”是无条件式关联词,在这里应和“还是”连用,“和”表示并列关系,不能用在这里;
D项,缺少主语,主语应是“他”,但被介词“使”淹没了,划去“使”,把“才”放到“他”后面。
点睛:
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D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比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______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②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是一路___位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③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就妄图________的人,结局注定失败。
A.一步登天 飞黄腾达 青云直上B.青云直上 一步登天 飞黄腾达
C.飞黄腾达 青云直上 一步登天D.一步登天 青云直上 飞黄腾达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②“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如果不加强党性的修养,那么官居高位者,必将马齿徒增,害党误国。
③一些名中医介绍在神道穴针刺并温针,一经针刺,患者自感一如雨过天晴,阴霾消散,胸中顿感舒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这种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屡试不爽,非常痛苦,不能缓解任何症状。
④我国渐渐进入老年化时代,很多家庭有足够的条件为家中生病的父母出国求医,但医疗中介机构难免泥沙俱下,广大老年病患一定要识别其中的陷阱
⑤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②③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这里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都不对。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这里望文生义了。
“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广:
扩大;
言路:
进言的道路。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好诗,①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②诗的意境丰盈。
③是感性的表达④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
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⑤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
这个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
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⑥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许
就是
无论
还是
而是
而
B
一定
/
还要
不正是
C
/
甚至
才是
因此
而且
D
其实
A.AB.BC.CD.D
【答案】D
从区别最大处着眼,如③④处,表并列关系,表示都可或者都不可,有假设寓意,所以倾向于AD两项。
再如第⑤处,加强语气,与上句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故排除A项,选D项。
将该项所有关联词语代入文本,顺读下去,感觉没有不妥之处,故确定答案为D项。
二、课文名句默写
7.名句默写。
(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雨巷》)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
(1).见贤思齐焉,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所以动心忍性,(4).曾益其所不能。
(5).邹忌修八尺有余,(6).而形貌昳丽。
(7).万类霜天竞自由。
(8).谁主沉浮?
(9).到了颓圮的篱墙(10).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习好的,摒弃不好”“艰苦磨炼益处”“邹忌外貌”,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昳”“竞”笙箫”的写法。
三、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8.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
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
D.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A项,共——供,倍——背,坐——座;
B项,说——悦,知——智,内——纳;
C项,振——震,蚤——早,要——邀。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沛公居山东时
【答案】B
A项,行李:
来往的官吏;
C项,夫人:
那个人;
D项,山东,崤山以东。
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D.①④/③/⑥/②/⑤
①⑤省略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12.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
“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殿下”指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
(2)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4)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6)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
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3.
(1).鄙:
把……当作边境
(2).陪:
增加(3).为:
给予(4).肆:
扩张(5).微:
如果没有(6).因:
凭借14.C
15.略
【解析】
13.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4.试题分析:
“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选项C事件错误。
15.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东道主”“行李”“乏困”“白衣冠”和定语后置句的翻译。
(三)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B.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C.“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D.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E.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17.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16.AD17.①思念家乡的愁苦。
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②怀才不遇的感叹。
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③对亲友的怀念。
“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
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
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
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16.试题分析:
A项,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D项,“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17.试题分析:
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语“北人来”“为客”“怀抱”分析思念家乡的愁苦、怀才不遇的感叹、对亲友的怀念、只身漂泊的孤独的情感。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首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里的母亲树
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
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
幼时,与小小的我相比,母亲自然是我眼中一棵高大的树,我需要仰着头看,也需要躲在她的枝叶下避风避雨,躲避炙热的日光与被风扬起的灰尘。
母亲并非饱读诗书之人,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的小姐,但是聪慧、美丽、坚强,这些美德与品质,格外恩赐地聚拢在母亲的身上。
她是一位好母亲,在每一个刮风下雨的日子,她都会带着雨伞接我放学回家,一手打伞,一手搂着我的肩膀;
她会在乡村夕阳的暮色中,满村子地唤我回家吃饭;
会在我买不起漂亮裙子的时候,用压箱底的花布给我做漂亮的裙子;
会在日子艰难的时候,变戏法似的,做出可口的饭菜。
我还记得,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圆润而丰满,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春天的时候,买不起风筝,母亲就找来彩纸和竹丝给我做,母亲做的风筝,特别顺合风的意,在故乡的田野上高高飘飞;
没有娱乐设施,母亲就找远方的亲戚给我借来各种的图画书,夜晚的灯光下,一页一页讲给我听,声音动听清澈。
那时,有这样一位母亲,枝叶繁茂,花朵满树,我是幸福的。
我就像一只鸟儿,幸福无忧地在母亲这棵大树的空间里盘绕飞翔,一日日羽翼渐丰。
就像所有的树苗都要长大一样,我在时光的行走中,逐渐长大,大到可以用我的枝叶去呵护另一棵幼小的树苗。
当我结婚,生下儿子,我的角色转变了。
幼小的儿子把我当成一棵树。
走在街上,他的小手紧紧拉着我,说,妈妈,我怕丢;
当天黑的时候,他钻进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怕黑夜。
当要出门的时候,他抱着我的腿说,妈妈,别丢下我。
他稚嫩的声音,如一根琴弦,在我心的琴架上轻轻拨动。
这种依赖性的拨动,早已引起了我的那颗作为母亲的心的颤动。
此时,我忘记了我娇小的身躯,还很年轻的年纪,也早已忘记了我是父母枝叶下的鸟儿,而瞬间就变成了儿子的一棵大树,大到我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来为儿子遮风挡雨,驱赶黑暗与胆怯。
而这时,我也猛然发现,母亲这棵树老了。
不再有饱满新鲜的汁液,不再有繁茂的叶与花,甚至她的高度,也因为水分的丧失,有些许的降低。
那是春日的时候,母亲生日,我牵着儿子回家为母亲祝寿。
当稚嫩的儿子和母亲站在一起,一个是面色红润,一个是华发苍苍,甚至儿子拔高的身子也与母亲的高度相差不多。
儿子和母亲嬉闹着玩,他疯也似的跑,母亲蹒跚着四处追赶他的脚步,虽是很慢的速度,也累得气喘吁吁。
我看着看着,突然一阵酸楚从心底涌上来,眼泪盈眶。
此时的情景,如同我幼时与母亲的一幕幕的重演,只是那时,我总能被母亲捉到,还能被母亲抱起,举得高高的。
而现在,这样的快乐依旧在,只是,角色换成了我和儿子,母亲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母亲、我、儿子,我们都是一棵树。
当我的这棵树从幼苗慢慢成长时,母亲的那棵树就慢慢枯萎老去;
当儿子的这棵幼苗慢慢成长时,我也一点点地在岁月里老去。
这种逆向的相对生长结出的是浓浓亲情,暖暖地,缓缓地,将生命一代一代传递。
在摩洛哥西部平原上,有一种树叫“蓬迪卡萨里尼特”,树名的意思是“善良的母亲”。
这种树每到春天便从根上萌生许多幼苗,这些幼苗在大树的周围丛生,就像小孩依偎在母亲的身旁。
这种树的花球凋落时,在花球的蒂托处会结出一个椭圆形的奶苞,奶苞里会淌出黄褐色的汁液,在苞头的顶端生长了一个奶管。
黄色的汁液由奶管向下滴落,在下面等待的幼苗纷纷用自己狭长的叶片吸吮奶汁,促使自己生长发育。
等到小树长大后,大树会从根部与幼苗断裂,开始凋零自己的树叶,以便让小树充分接受阳光雨露。
我为这样的“母亲树”感动得流泪,更为母亲流泪。
原来,每一棵叫做母亲的树,都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为了抚育自己的孩子,她们不惜牺牲自己,忍受岁月带来的伤痛,用心去爱,直到这棵树不再抽芽,不再开花,化为春泥。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向我们展示出伟大母亲的形象,以此表达对母爱的赞颂。
B.“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我的感动。
C.“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作者以此来描写自己的母亲,说明此时的母亲长得非常漂亮。
D.当“我”长大时,母亲渐渐老去;
当“我”的儿子长大时,“我”也在老去。
生命就是一个渐老的过程,所以人应豁达一些。
E.在本文中,除了表达对母亲及母爱的赞美和讴歌之外,还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母爱和亲情也是可以传递的。
19.如何理解“时光里的母亲树”这一标题的含义?
20.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上最神圣的爱。
读完此文,你对母爱有什么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答案】18.BE19.“母亲树”用自己的生命来抚育小树,最后牺牲自己,献出自己的生命;
“时光里”是指“母亲树”随着季节的不同,奉献着自己,抚育着小树。
作者以“母亲树”来比喻天下伟大的母亲,歌颂她们无私的奉献和伟大的爱。
标题形象生动,蕴意深远。
20.母爱是无私的。
文中的“母亲树”为了小树的成长甘愿奉献自己。
“我”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她的女儿,从不索取什么。
文中的“母亲树”还精心呵护小树的成长。
“我”的母亲在艰难的日子里为“我”遮风挡雨,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母爱无私而伟大,我们要珍视母爱,更要珍爱自己的母亲;
当我们身为人母时,也要像母亲一样,把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
18.试题分析:
A项,文中没有使用夸张的手法;
C项,“长得非常漂亮”理解有误,原文是说“圆润二丰满,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D项,“人应豁达一些”无中生有。
19.试题分析:
注意答出表层含义:
“母亲树”用自己的生命来抚育小树,最后牺牲自己,献出自己的生命;
深层含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20.试题分析:
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
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此题注意答出“母爱是无私的”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中是另一个世界,没有小学时候的闲暇,没有初中的浪漫,高中有它自己的味道,需要自己慢慢的品尝。
开学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我们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认识了很多人,也经历了一些事,对高一生活有了许多感受。
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请以触及自己心灵的事件为题材。
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出现班级同学真实姓名。
【答案】触动
话说触动我心灵的一个人,对我来说到底是谁呢?
是她。
她,是一名歌星,没错,她是明星,但与其他明星相比,她是最与众不同的人。
她是一个日本人,出生于福冈县福冈市,幼年父亲离家,与母亲、外婆相依为命。
她从小就十分独立,为家里补贴家计。
十九岁的时候,经过打拼被星探看中,经过训练,在公司的帮助下出了第一张单曲《p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学年 福建省 德化 一中 永安 漳平 上学 期三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