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9365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64KB
教育学doc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年学制;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
19.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的目的是培养绅士
20.卢梭的教育思想:
培养自然人还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2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关于教育方法:
“四段教学法”。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2.杜威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儿童中心论。
23.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4.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教育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教育学都参考此书
25.马卡连柯:
曾担任小学教师、校长,担任高尔基工学团主任。
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平行教育原则:
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
PS:
绪论多为看看就行的程度,所以追求完美的亲可以看书
第1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生物起源说: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源于生物的本能,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产生劳动
3.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4.一般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就把教育发展分成三种形态:
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现在学校教育
5.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出现在夏朝)
6.奴隶社会教育:
主要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7.封建社会教育:
官学和私学。
教学的目的:
“学而优则仕”。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具有明显阶级性
8.现代学校教育:
社会性质分: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教育;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分:
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9.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或论述):
A.教育的产生性: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出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科学性:
教育过程和结果更加关注对教育对象的科学精神的培养C.教育的世俗性:
教育与宗教分离D.教育的国际性:
各国教育走向开放,用国际的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E.教育的终身性:
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一生之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
F.教育的革命性:
与时俱进
第2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社会构成的要素: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2.(简答)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的集中表现是政治制度,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政权力量,经济力量,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科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a.增设反映新科技发展的新课程b.变革原有课程内容体系c.调整课程结构);
科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Ps:
重要程度:
政治——文化——经济——科技
3.(简答)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促进现在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文化——经济——政治
4.(辨析)教育促进现在政治民主化:
教育具有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的作用。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推进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进程。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为他是传播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他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实践者及时间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他就成为文化本体。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是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播和深化,二是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5.教育现代化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目标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教育队伍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设备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简答或论述)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机器对教育工作的价值、启示、意义):
一、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2.人发展得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是循序渐进
二、人发展的阶段性:
1.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2.人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是注意不同阶段的衔接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对待
三、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1.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时期)2.人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要求是关键时期
四、人发展的互补性:
1.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
首先是身体机能的互补,其次是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互补2.人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是:
首先教育者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坚定信心,其次,教育者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善于发现人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2.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是因材施教
2.(辨析)遗传素质在人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遗传因素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辨析)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遗传因素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辨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是有条件的。
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学校的特殊性也可出简答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加速人的发展;
发掘人的潜力;
提升人的价值;
健全人的个性(前三个都是有条件的)
6.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答4+5
7.(辨析)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徐进人的发展。
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8.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各个论的代表人物:
内发论(孟子、佛洛依德、威尔逊)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遗传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9.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表现: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认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2.影响:
家庭结构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人的发展影响(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性)大众传媒对人发展的影响
10.环境作用的性质和特点:
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所以,与环境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骑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第4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组成(填空,选择):
一部分是规定人的社会角色,另一部分是规定人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作用):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所以说,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而展开的
3.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辨析题):
这是对的。
(教育目的概念+3个作用)
4.出发点也是归宿(辨析题):
(概念+作用)
5.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西方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人员;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
柏拉图,涂尔干(法)凯兴斯泰纳(德)赫钦斯(美))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卢梭(法)罗杰斯(美))
PS:
社会、个人本位论观点看明白,知道代表人物
7.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棉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也就是教育目的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9.确立我国驾驭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0.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1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简答):
A.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B.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首先,提出了客观需要;
其次,机器大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D.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第5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1.(选择)广义的教育制度包括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3.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
学校教育设施和学校规章制度
4.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通过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5.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6.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
双轨制(德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俄国)
7.义务教育既是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也是收到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8.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16世纪),美国最早的州在1852年,英国1880年,法国1882年,日本1886年
9.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10.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
(选择)强制性、免费性、普及型
1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
12.(选择)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13.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发过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
14.埃德加富尔1972年组织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5.《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16.(填空)教育法规,是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7.教育规范的作用(选择或简答):
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18.教育基本法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19.“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最本质特征
2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是公民的一员。
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又具有教师职业特有的权利和义务
21.我国学校教师享有的权利(简答):
A.教育教学劝。
这是教师为旅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具备的基本权利B.学术活动权C.评定学生权D。
报酬待遇权E.参与教育管理权F.进修培训权
22.教师饿义务(简答)A.遵纪守法义务B.教育教学义务C.思想品德教育义务D.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E.保护学生义务F.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3.学生的权利相对于教师来讲就是教师的责任
24.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有的主要权利:
受教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三项基本内容
25.学生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选择)学生入学权,学生上课学习权,学生受教育选择权,学生升学权
26.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与公民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
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禁止搜身或搜查学生个人物品;
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
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邮件或日记等
27.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
禁止没收学生物品长时间不予发还;
禁止毁坏学生物品
28.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简答)必须是中国公民;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有教育教学能力
29.取得教师资格程序:
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0.教师资格的限制与丧失: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获得教师资格;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31.撤销教师资格后,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32.教师任用制度:
实行教师聘任制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1.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逐渐实行新学制之后,所有官学和书院都改称为“学堂”把教师称为“教习”后又改称“教员”。
民国以后,学校教师都称“教员”或“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称“人民教师”
2.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称为师范教育的开端
3.教师作为专业而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工业化发展和普及义务教育
4.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是“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填空,选择)教师的最本质特征:
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职责
6.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论述,简答):
A.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两个特点双专业性或复合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经验型B.专业训练和资格C.专业自主D.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E.专业地位F.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
人人都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通过培养人才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7.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辨析):
是正确的,因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和经验性,教学是一种技术
8.教师劳动的特点(论述或简答):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9.教师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辨析):
错的,教师劳动是脑力劳动,但特殊。
这种劳动与生产劳动、其他职业的脑力劳动都有所不同,其本质特点是一种精神产生劳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劳动。
10.教师扮演的角色(简答或论述)诊断者(因材施教)传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导者(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评价者(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管理者(课堂、班级、集体活动管理)研究者、协调员
11.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论述):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A.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B.良好的人品C.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D.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的知识C.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A.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B.先进的教育理念C.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A.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C.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一)~(四)也可以分别出简答
12..(选择)教学专业能力:
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13.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
他把教师职业生涯分为4阶段: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景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1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答):
参加培训;
专业阅读;
网络学习;
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教育观察与观摩;
校本教研与培训;
行动研究
15.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填空,辨析)
16.学生的特点:
(填空)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17.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8.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辨析):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第7章:
课程
1.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
A.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B.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C.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对课程的影响E.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2.课程分类:
从管理制度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从组织核心划分: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从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不同: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从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其地位作用不同: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形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系统化的活动,呀包括课程计划的设计、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及教材的设计
第8章:
教学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辨析,填空):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
概括地说,教育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教育的作用:
A.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B.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C.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育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4.教学的任务(简答):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C.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D.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辨析):
具体体现在:
知识的间接性;
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E.运用知识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题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9.(论述):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题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0.教师是教学主题,学生是学的主体(辨析):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简答,论述):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第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素材;
第二,发展智力有时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生活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第三,从传授知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