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docx
- 文档编号:2179285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815.83KB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docx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
A、齐国
B、魏国
C、晋国
D、楚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李悝
B、商鞅
C、申不害
D、张仪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设计者是()
A、李冰
B、商鞅
C、秦孝公
D、秦穆公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填空题1、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将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也叫(______)。
2、在打败蚩尤后,(______)和(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__)和(______)。
4、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他打出(______)的口号,借以号召其他诸侯。
5、战国时期是我国(_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______)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商鞅在何时开始和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遇到什么困难?
(3)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4)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6)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请结合上述材料,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
(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和谐”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
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
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这样的古代思想家是谁?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4)统治的不和谐:
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步骤三: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
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百家讲坛》*易中天结合所学,请回答:
(1)你知道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吗?
请说出“他”的一些思想和理念?
并指明其所创立的学派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中“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战国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写出其发生的社会原因?
任举两个代表学派并说明其思想主张。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请回答:
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
与材料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谁?
他的哪一条变法措施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
材料二中的“北俗之语言”指哪个民族的语言?
这场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请结合上述两场改革简要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
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
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结果是什么?
桓公达此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这次变法对该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些方面的措施?
根据“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评价变法存在什么不足?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从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材料二:
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
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一的改革中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川教版练习题七十五 历史 年级 上册 第八 变法 秦国 崛起 川教版 练习题 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