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总复习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8925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3.03KB
十二册总复习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十二册总复习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册总复习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讨论:
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大类,分别是哪一类关系?
d)小结:
同一数量关系中条件、问题可以转换,因此,题目的变化也就有三种形式。
3.复习数量关系的应用。
(1)补上问题或条件,再解答出来:
张大妈家养了12只鸡,5只鸭,______________?
张大妈家养了12只鸡,_________,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
说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再说出算式和结果。
3小结:
补上的问题或条件要与原来的条件或问题有联系,使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关系,这样才能解答。
课本第10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练习后反馈。
2讨论:
说一说为什么要补上这样的问题或条件?
数量关系怎样?
3继续练习:
每人选择3个别人补上的问题或条件列式解答。
二、课堂练习:
课本第106页第2题。
三、课堂总结。
作业:
作业本一页。
个
修
改
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先尝试着将数填入圆圈内,再进行交流和说理,通过比较和相互启发,找到正确的填法,并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般情况下,因为中间圆圈内的数在计算平均数时用的次数最多,有三次,而两头的圆圈中的数用到的次数最少,只有一次,因此,要使最终的结果最小,就应该把最小的数填入中间的圆圈内,将最大的数填的两头的圆圈内,即可得到最小的结果。
学
反
思
总复习(九)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能熟练地把文字题“翻译”成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进一步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
能熟练地把文字题“翻译”成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黑板
一、按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列算式添上括号。
(1)45×
8+35÷
7-2
先算+、再×
、再÷
、最后-的算式是()
先×
、再+、再-、最后÷
的算式是()
(2)1×
0.25-0.25÷
1+0.25
先-、再×
、再+、最后÷
先÷
、再-、再×
、最后+的算式是()
问:
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二、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0%比它的2倍少28,求这个数?
1、读题。
2、分析:
(讨论结构)
“一个数的60%”比“它的2倍”少28.
3、学生尝试立式计算。
有几种算法?
(指名板演)
(2)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1、一个数的2.5倍比120的
少12,求这个数?
2、1
与0.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的2倍,商是多少?
3、10减去3.5除28.7的商,所得的差的1.5倍是多少?
4、
减去5除2的商,所得的差的
是多少?
完成后,指名回答计算的依据,并校对.
5、师: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从中了解到文字题解答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小结并板书)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一练”1至4题。
讨论完成“练一练”5---6题。
四、作业简评。
五、机动:
一个数的
比它的
少5,这个数是多少?
六、布置回家作业:
设计相应的练习,例如填空题、判断题等,结合练习进行复习,复习的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的意义,而不是记忆。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理清方法、步骤:
首先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在复习解议程时,要注意强调收发室完整,格式正确,求出议程的解以后要提醒学生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检验,以确定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总复习(十)
1.理解比、比例的意义,会写比、求比值,会组成比例。
2.掌握比、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和比例。
3.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
比和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
一、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
1.练习
(1)填空:
4÷
5=
=():
()=()%
6÷
9=
(2)下列哪些可以组成例。
3:
7
:
6:
141:
33:
2
2.问什么是比?
什么是比例?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填写P116表1。
4.按要求写出比例
从甲地到乙地分为两段,第一段长30米,汽车行了
小时,第二段长67.5千米,汽车行了1.5小时。
(1)第一段里汽车所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2)第二段里汽车所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3)第一段与第二段路程的比是( )
(4)第一段与第二段所用的时间比是( )
(5)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二、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什么是比和基本性质?
它与哪些性质有联系?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练习P116表2
3.化简比、求比值。
4.2:
5.6
4
1
练习小结: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三、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填表
(1)
路程(千米)
84
63
105
时间(小时)
1.5
4
5
(2)
速度(千米)
45
50
40
60
1.8
3
说出填表理由,并说出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复习意义
什么是正比例的量,什么是反比例的量?
如果a和b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a和b成正比例关系?
什么情况下a和b成正比例关系?
什么情况下a和b成正比例关系?
3.练习P116表3,4、P117练一练
四、综合练习
1.按要求回答学校图书室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
,那么
(1)科技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2)科技书与其它书的比是()
(3)其它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
(4)()与()的比是
2.课本P117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要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分析清楚是“哪个比哪个的比”,否则写出的比就会发生错误。
同时通过练习要让学生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判断或检验一个比例是否正确。
教材第2题是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并比较他们的区别。
教材已有完整的表格整理比较,教学时要设计一些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结合练习进行比较,避免凭空地为整理而整理。
总复习(十一)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相邻单位间的化聚和换算。
正确进行相邻单位间的化聚和换算。
时间单位的化聚,不相邻单位间的化聚
投影、小黑板
一、复习内容的整理。
(1)请学生说说你知道的计量单位以及进率。
(2)从高到低,在方框里填上计量单位的名称,在括号里填上相邻单位的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小时——分——秒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升——毫升
说说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判断。
1米=1000厘米()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边长4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都是16米。
2.选择。
(1)4.2小时是()
A:
4小时20分B:
4小时
分C:
4小时12分
(2)下午4时半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4:
30B:
16:
30C:
15:
30
(3)3升4毫升是()
A.3.4升B:
3。
004立方分米C:
340立方厘米
(4)一列火车从8时30分出发,21时到达目的地,行驶的时间是()
12时30分B:
12小时30分C:
13小时30分
3.比较下面各组数量的大小。
0.05吨()5千克0。
4分米()40厘米
3.2吨()3吨20千克3米3厘米()33厘米
4.2升()4200立方厘米
10.8立方分米()0。
1立方米
布置作业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去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了解这些计量单位的发展历史和在科学上的定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下这些资料涉及到基本计量单位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规定,可以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
总复习(十二)
第12课时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会按角与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线、角、三角形的特征
垂线、平行线特征
一、知识整理
1、
直线、射线、平行线
出示:
①②③④⑤
A、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射线?
线段?
说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角
A、在纸上画一个角。
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B、说说什么是角?
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C、学生填写P123页表格?
(投影显示)
D、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下面图形中有几个小于180度是角?
是什么角?
A、两条直线相交成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两条直线来说,除了互相垂直这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互相平行),前提条件是……(这两条直线要在同一平面内)
C、练习:
P124练一练4。
4、三角形
(1)三角形可以分成几类?
你是怎样来分类的?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2)出下列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底底
底
练习
1、练一练1—2
2、作业本一面
一般情况下,几何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任意画线或角,例如画平行线、垂线等;
第二类是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线或角,例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40度的角、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
第三类是拓展性的操作,例如画出三角形的高,画一个与已知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等四边形等。
总复习(十三)
第13课时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进行判断,能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
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公式。
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知识整理:
1、回忆:
我们学过哪些封闭的平面图形?
2、练习:
课本第124页填空(练后反馈)。
3、看结构图回答:
(1)所有这些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
4、
(2)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与长方形有哪些联系?
(3)哪些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有直接联系?
它们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4)你能将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变成三角形吗?
怎么变?
(5)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2)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
按角分可分为()、()、();
等边三角形按边角分是()。
(3)梯形是()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的梯形是()梯形。
(4)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倍数叫做(),用字母()表示,取两位小数是()。
2、填表:
(单位:
厘米)
长(底)
宽(高)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12
8.5
正方形
边长
22.4
平行四边
8
——
78
20
14
梯形
上:
6
64.8
下:
10
圆
半径:
直径:
50.24
三、变式练习:
1、课本第125页“练一练”1。
生练习。
反馈讨论:
说出正确选项的理由,并说出错误选的错误原因。
2、独立练习:
第125页2~5题。
四、课堂小结。
作业一面
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回忆并在课本上填写,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这些公式的掌握都是比较好的,不必再进行过多的讲解。
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一下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对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练习以后要重视反馈,特别是第4题练习以后要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总复习(十四)
第14课时
1、进一步掌握求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合理地把平面组合图形转化简单图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2、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推理和转化的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将组合平面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将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一)基本练习:
说说基本平面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知识整理:
1、什么是组合图形?
2、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6
9
10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反馈,交流。
小结方法:
(1)、将图形分切成几个简单图形。
(2)、将图形补成一个简单图形。
(3)、将图形割补成的几个简单图形等。
3、课本P126内容填写完整。
(三)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练习后反馈。
课本P127练一练。
反馈:
你用了什么方法?
怎样做最简单?
(四)课堂小结:
1、怎样计算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2、计算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一面。
复习时要保证这些要求、方法的落实,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同时也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可适当再补充设计一些练习,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复习(十五)
第15课时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会正确地判断。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求它们的体积。
长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
一、
(一)知识整理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棱
顶点
关系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按照上面两张表格的要求,分别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关系;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关系。
填表(课本P128)填表后回答:
(1)四种图形中,什么图形最基本?
体积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如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也是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也有
与3倍关系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一般的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完全一样,此时剩下的两个面是()形,正方体6个面都是()。
(2)圆柱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用72厘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体,则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2填表(单位:
长
宽
表面积
体积
16
24
720
边长:
底面半径
底面周长
底面积
25.12
9.42
21
12.56
18
通过举例、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牢固掌握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并清楚地知道长方体和立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将这些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
总复习(十六)
第16课时
1.使学生认识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发展脉络,初步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使学生学会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了解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分析数量关系。
一、基本练习。
1.先补充问题,再列式解答。
(1)工厂上月17.8产值万元,本月产值是上月的1.5倍。
______________?
(2)六(3)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
__________?
(3)汽车3.5小时行了140千米,____________?
(4)桔农专业户有桔子38吨,卖掉了16.5吨。
______?
2.给下面的应用题补上一个条件,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
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
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小明妈买了5千克苹果,___________。
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3.要解答以下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要求“本月用电比上月用电节省多少度?
”必须知道________和_________如果已经知道这两个条件,那么数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2)要求“这堆煤可以烧多少天?
”必须知道______和_________如果已经知道这两个条件,那么数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4.试解答下面各题,并找出各题之间的联系。
(1)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是去年修的2倍。
去年修修水渠多少千米?
(2)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
去年修水渠多少千米?
(3)桃园乡今年修水渠1.78千米,,比去年修的2倍还多0.14千米。
两年共修水渠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小结:
有些应用题是由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
解答时先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把它分拆成几个简单应用题,找出相关联的条件或问题,逐步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学校买来红粉笔8盒,买的白粉笔比红粉笔多4盒。
买来白粉笔多少盒?
(解答后扩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
2.服装厂做一套大人服装要用布3.2米,改进工艺后可节省布料0.4米。
现在做5套大人服装用布多少米?
(解答后缩编成一步计算应用题)
3.一堆煤,计划每天烧6吨,可烧70天。
如果每天节约0.4吨,可以烧多少天?
4.工程队修一条长3.66千米的公路,前6天平均每天修0.25千米。
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多修0.29千米,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学生完成后当堂反馈,讨论评比。
三、课堂总结。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拓展到分数、百分数领域,并将有关的问题、方法与倍数关系联系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复习(十七)
第17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按步骤正确地进行解答复合应用题。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地进行解答复合应用题。
正确合理分析数量关系。
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步骤:
(先让学生说,再归纳整理)
第一:
要认真读题,把题目中所讲的事实(情节)弄清楚,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第二:
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有的题目可以作图帮助理清数量 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a)看清题里问题是什么,写出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b找出这数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量,哪个量未知量。
c再把这个未知量当作问题(也就是第一中间问题),写出求解的数量关系式,并找出这个数量关系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如果还有未知量,再写出含有这个未知量(第二中间问题)的数量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