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鲁教版上册学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8849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4
- 大小:765.89KB
初三化学鲁教版上册学案Word格式.docx
《初三化学鲁教版上册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鲁教版上册学案Word格式.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归纳: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活动天地)中四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把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变化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类,然后与其他同学交
换你的分类结果。
、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那些疑惑?
【达标训练】
1、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①水泥②玻璃③蚕丝④金刚石⑤塑料⑥天然橡胶⑦合成橡胶⑧木材⑨纸张⑩棉花
2、是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随、、、、、等现象。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光B.放出热量C.镁条消失了D.有白色粉末生成
5、镁带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这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6、将银白色的锌粒放入稀盐酸中,发生的现象是、。
7、观察蜡烛燃烧,你会发现①石蜡融化、②蜡烛燃烧。
在这个变化中,①是变化,②是变化。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变化。
8、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汽油挥发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9、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A.衣服晾干
B.火药爆炸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
10、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煮熟B.液化石油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
12、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产生气体的变化B.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
C.发光发热的变化D.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1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检测城市的大气状况,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
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D.寻找新催化剂来分解水制取氢气燃料
【课后反思】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经常表现为、和的放出和吸收。
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2、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第6页2-5自然段及第7页的《多识一点》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你见到的哪些化学变化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
2、什么是绿色化学?
在保护环境方面你做到了哪些?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仔细阅读课本第7页2-3自然段及第8页的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构成的。
每个水分子由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水分子里的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他们有一定的。
2、用化学符号表示:
氢分子,氧分子。
3、我们知道的宏观物质都是由结合而成的。
每一类原子都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称为一种“”。
氢气是有元素组成,氧气是有元素组成,水是有和组成。
交流研讨:
1:
水可以分成许多小水滴,小水滴又可以再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原因是什么?
2:
通过课本第8页的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
3、观察下列分子模型,看看它们各是有哪几种原子构成的?
将这些模型拆开来,把同类的原子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类?
属于几种元素?
水(H2O)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氧气(O2)
4、仔细分析3题图片,从化学的角度说说氢气和氧气有哪些不同?
【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是怎样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1、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用煤作燃料产生的热量做能源
B、制造无氟冰箱
C、用发泡塑料制快餐饭盒
D、用工业废水浇灌蔬菜
3、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原子两个字肉眼根本看不见
C、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含有移动原子的技术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中的氧原子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属同一种元素
B、二氧化碳是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两个元素
D、水是由水元素构成的
5、请你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6、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图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C、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7、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课后反思】
第二节化学之旅
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
2、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
【课前预习】
1、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化学也是如此,正是在不断的、的过程中,化学科学才不断的向前发展。
2、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
观察一元的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你提出的问题是:
可能是制的,也可能是制的,用磁铁吸一下来验证,这个过程属于过程。
3、根据你已有的科学探究知识,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一)认识和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化学之旅的起点)
想一想:
⑴隐形飞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⑵沙子为什么能变成制作芯片用的硅?
⑶石油是怎样才能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
阅读课本第11页“化学之迷”并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你认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呢?
1、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如:
看到锈迹斑斑的铁制品,你的问题是
2、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对于一杯水,你能从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透过现象,提出本质问题。
看到街边小商贩卖的金光闪闪的饰品,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4、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有人说,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你相信吗?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1、阅读课本第12页,观察金刚石、C60、石墨的结构模型。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
总结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认真阅读课本第13页《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每一步的操作。
科学探究包括:
、___、
、、等。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探究实验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交流讨论】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还有那些?
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4、阅读课本15页多识一点回答:
什么是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师生互动]
学习分析《活动天地》中的化学探究实验报告,做出评价,了解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评价。
三、合作研讨
1、2、有人认为,科学探究应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出你的理由。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化学?
1、你认为下列提问题的思路可行的是()
A.人云亦云B.随心所欲C.善于观察D.答非所问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
3、郝英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
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4、亭亭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小明同学欲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请你帮他设计。
⑴你能想到的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⑵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写出探究报告。
6、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提出问题②进行实验③作出假设④收集证据⑤分析、归纳得出结论⑥评价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①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②①⑤④③⑥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1、认识常见的几种仪器,了解他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3、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第142页附录1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预习教材第143页附录2、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主要用途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1、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设施,了解实验室的整体布局,熟悉进出口通道等。
2、检查预习2.。
熟记上述各种仪器名称及主要用途(教师展示上述仪器)
试管____________
试管夹__________
锥行瓶_______
烧杯_________
水槽_______
集气瓶____________
量筒________
胶头滴管________
酒精灯________
滴瓶________
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
玻璃棒___________
燃烧匙___________
(二)切记实验室规则
1、检查预习一熟悉第142页附录1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阅读课本第20页。
(先阅读思考,再交流,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回答:
图中的实验室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它们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总结化学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
2、阅读课本21页认识几种化学危险品图标
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①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
②烫伤
③酸碱灼伤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哪些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
【课后反思】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
1熟练掌握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学会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课前预习】阅读小资料
一、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药品的原则
a.安全原则:
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b.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量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c.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②固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的方法:
一横、二放、三慢竖。
目的是防止打破容器。
③液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瓶塞正放在桌上,瓶塞会沾上桌子上的灰尘并带入试剂瓶中,破坏试剂的成分)。
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拿起试剂瓶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倒完液体,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一些杂质进入试剂瓶),把瓶子放回原处。
④使用滴管时注意下列事项:
取液后的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的上方,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玷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乳头或玷污试剂;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但是一定要专管专用。
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仔细观看课本P26图示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
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他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因为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4)洗涤仪器
注入半试管水,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如试管内附有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如油脂、一些难容的氧化物或盐时,热的纯碱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
用稀盐酸可以溶解难容氧化物。
然后通水冲洗。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
一、药品的取用
检查预习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药品的取用:
“三不准”①不准接触药品②不准药品的味
③不准去闻气味。
(2)观看老师操作演示。
注意操作要领。
【交流讨论】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总结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具体操作:
取用较少量液体时可用,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倾倒(注意:
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
阅读教材22页思考并回答
1、取用液体药品,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上?
为什么标签要对着手心?
否则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2使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完成教材23页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阅读课本26页《活动天地》仔细观看老师的演示,体会连接与洗涤仪器的操作方法并思考
(1)如何顺利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洗涤仪器
【交流讨论】解决课本26页有关问题
还有那些迷惑?
1.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把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横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葡萄糖和食盐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排列整齐,并整理好实验桌
2.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有()
A.量筒B.集气瓶C.烧瓶D.烧杯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可以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B.实验要求中未说明药品的用量,就应取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手拿
D.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3、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4、下列取药操作规范的是()
A.块状固体直接投入B.粉状药品用药匙从容器口倒入
C.试剂瓶口紧挨倾斜的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
D.用胶头管吸取液体时,把橡胶乳头内的空气排入液体中
5.指出右下图所示倾倒盐酸的操作中的主要错误:
(1)
(2)
(3)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
1.复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加热与称量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回顾物理课中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
二、阅读小资料:
酒精灯是最常用的加热工具。
(一)、使用酒精灯时,要做到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
1、先检查灯芯。
如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应剪去少许使其平整。
2、检查灯里有无酒精。
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两禁: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两不可:
1、不可用嘴去吹,用完后必须用灯冒盖灭
2、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二)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1、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以用干燥的试管、
蒸发皿等。
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3、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理的太远。
烧的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
也不要直接放在试验台上,以免烫坏试验台。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预热的方法是:
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对以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管内的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一般与桌面成45°
角)。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的移动试管。
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a.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
b.可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
(需垫石棉网)
c.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集气瓶、水槽、量筒。
(一)物质的加热
自学课本23、24图和内容。
解决以下问题: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禁止向;
禁止用;
用加热;
熄灭时,用盖灭,不能用嘴吹;
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
角,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
试管内的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开始加热时要将试管上下移动预热,目的是(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上。
【交流讨论】1、为什么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为什么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为什么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2、加热时仪器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4)]完成教材实验3和实验4,填好课本表格
(二)物质的称量
自学课本25内容。
1、用托盘天平只能粗略称量,能准确称量到,称量前先要,
量时物质放在砝码放在,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的砝码,再加的砝码。
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原盒,把游码
2、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两边要放,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
要放在称量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如量取15mL水应选择的量筒,读数时,量筒放平,使视线
【交流讨论】1、用天平称量药品,如果砝码和药品放反了,结果会怎样?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或仰视液面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完成实验5,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达标训练】
2、在加热过程中不慎把酒精灯碰到,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下列灭火措施简便合理的是()
A.用嘴吹灭B.先移走其他仪器及药品,再用灭火器灭火
C.赶快向桌面上洒水D.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量筒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量筒作为液体的反应容器B.将盛有液体的量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水分
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D.用量筒长期存放烧碱溶液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A.光亮透明B.内壁上有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加热液体量取液体测量物体长度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
ABCD
7、一位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8、某同学用食盐水练习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④向试管中倒入约2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⑤①②
9、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⑴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
⑵用嘴吹灭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鲁教版 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