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类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7918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28.30KB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类案文档格式.docx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类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类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露天、半露天建筑物多。
8、操作平台多。
9、建筑孔洞多。
10、地下沟、槽多。
(二)石油化工单位的设备特点
石油化工单位的设备有不少是在超温超压条件下工作的,容易发生爆炸,使灭火时的重点保护对象。
化工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压力容器多。
压力容器的爆炸危害。
A、压力容器爆炸使容器整体移动,或使容器碎片高速向四周飞射,毁坏建筑物、设备和造成人员伤亡。
B、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如果是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容器爆炸破裂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也迅速变为气体)立即与空气混合,遇火场明火或高速泄压气体产生的静电火花,或容器碎片撞击火花等,都会立即发生化学性爆炸。
由此而产生的高温热气流向四周扩散,易造成大面积燃烧。
压力容器的物理性爆炸和气体化学性爆炸几乎是连续发生的,因而增加了破坏威力。
C、压力容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冲毁建筑,伤害人员,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2、设备种类多。
化工单位的设备种类主要包括有储装容器、反应容器、物料输送设备、换热设备、分离分馏设备、干燥设备、自控设备等。
三、石油化工单位的火灾特点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不同于其他单位火灾,火灾形式、现象、种类都比较特殊,复杂多变。
1、爆炸危险性大
(1)物理性爆炸。
化工生产的压力设备、容器及配管系统,由于轫变、脆变、蠕变和疲劳、腐蚀所引起,或在火场上热传递的作用下,产生物理性爆炸。
单纯的物理性爆炸,如现场无明火,一般不会引起燃烧。
(2)化学性爆炸。
许多气、液、固相的化学危险物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一般能引起燃烧。
在化工单位火灾中,由于化学性爆炸引起的火灾比例较大。
(3)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交织。
这种类型的连锁式爆炸,在化工单位火灾中也时有发生。
有时是先发生物理性爆炸,容器内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冲出引起化学性爆炸;
有时是先发生化学性爆炸,然后在冲击波或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设备容器的物理性爆炸;
有时是物理性与化学性爆炸交替进行。
这种类型的爆炸,往往发生在大型化工单位的装置群火灾中,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2、燃烧速度快。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燃烧的物质多为化学危险品,其燃烧速度相当快。
只是状态不同,其燃烧速度不同。
3、燃烧状态复杂
(1)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多层厂房的气体扩散、液体流散火,以及装置设备的爆炸等,均能引起立体形式的燃烧,其燃烧类型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是多层厂房室内外立体火灾。
这种火灾往往是由于设备火,产品、原料火引起建筑厂房火灾。
二是高大设备及配管系统立体火灾。
这种火灾常发生在露田、半露天的装置区内。
(2)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加上石油化工单位占地面积大,建筑、设备毗连,生产连续性强,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油罐区大面积火灾常伴随油罐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喷溅,油品的流散。
液化石油气罐区储罐破裂,气体向外扩散,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也就越大。
装置区大面积火灾一般多发生在大型化工单位的露天、半露天装置区,由于燃烧时发生连锁反应,而造成大面积火灾。
(3)复燃、复爆性。
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燃烧爆炸后,常因指挥失误、灭火措施不当而造成复燃、复爆。
A、灭火后的油罐、容器、设备的壁温过高,如不继续进行冷却,会重新引起油品、物料的燃烧。
B、灭火后,燃烧区内的压力设备,仍然持续升温升压,而造成复燃。
C、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在灭火后未切断气源、液源的情况下,继续扩散、流淌,遇到火源而发生复爆、复燃。
四、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一般对策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快速性,扑救难度较大,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扑救化工单位火灾的主要任务
化工单位发生化火灾,消防人员到场后,除了要设法阻止火势蔓延外,并应及时注意一项几项措施:
1、排除爆炸危险。
化工单位发生火灾,要及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排除设备、气体、液体、固体物品的爆炸危险。
2、抢救人命。
化工单位火灾爆炸有突破性,现场人员往往来不及疏散而被困在火场内部,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应注意抢救人命。
3、防止中毒。
化学危险品燃烧,常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直接影响灭火战斗和现场人员的安全。
消防人员到场后,应采取防护措施,预防人员中毒;
灭火时要防止毒气产生和扩散。
(二)慎重使用灭火剂和中和剂
1、化石油工单位火灾燃烧的物品大多是化学危险物品,要根据不同的燃烧对象,燃烧状态采用相应的灭火剂。
如果灭火剂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将火扑灭,反而会使火势扩大,甚至发生爆炸。
2、对化工单位火灾现场产生的各种有毒气体,除应采用通风驱散措施外,还可将中和剂掺入水中,利用喷雾水枪边灭火,边中和有毒气体。
不同的有毒气体可以使用不同的中剂。
(三)扑救化工单位火灾的战术措施
1、抓住时机,以快制胜。
抓住火灾初起阶段或火势暂时较弱的时机,利用环境条件,做到查明情况快,信息传递快,战术决策快,战斗展开快,以最快的战斗行动,控制和消灭火灾。
2、以冷制热,防止爆炸。
采用一定的给水强度,在灭火的同时,对着火的设备及四周领近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不能顾此失彼,防止设备,容器因受高温而引起燃烧,爆炸。
3、先重点,后一般。
在扑救化工单位火灾时,一般可以先扑灭外围火,然后进行内攻,以控制火势向周围蔓延扩大,防止形成大面积火灾。
但在战斗力量不足时,则应根据着火部位的不同情况,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控制火势,待增援力量到达后,再一举消灭火灾。
4、各个攻破,适时合围。
对于较大面积的火灾,应采取各个攻破,穿插分割,堵截火势,适时围歼的方法。
(四)工艺灭火措施
1、关阀断料。
(1)关阀断料,就是控制、断绝流向火源处的可燃物质,使燃烧中止。
化工单位火灾的着火部位,通常在储存输送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容器,设备,管道以及管道的法兰盘处。
由于化工生产的连续性,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不断输送,使着火部位不间断地得到燃料而燃烧。
当关闭进料阀门或关闭阻火闸门后,切断了燃料的来源。
就能从根本上控制火势,这样设备或管道中剩余的燃料燃尽后,便会自行终止燃烧,流动而有压力的着火部位变为不流动,无压力的部位,从而为灭火创造了先决条件。
(2)实施关阀断料灭火措施,必须事前与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完整的操作方案,要考虑到关阀后是否会造成前一道工序的高温高压设备出现超温、超压而爆炸;
导致设备由正压变为负压;
导致加热设备温度失控而等事故。
因此,在关阀断料的同时,应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断电、停泵、断输送、断热以及泄压,导流、放空等措施。
(3)关阀断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检查阀门是否完好,关闭的阀门是否有关的进、出料阀门,防止因错关而导致意外事故。
②在关阀断料的同时,要不间断的冷却着火部位,火灭以后还要按规定的时间持续冷却。
③当火焰威胁进出料阀门而难以接近时,可在落实堵漏措施的前提下,先灭火,后关阀。
④对密集装置群中的某一部位着火,除关闭着火处进料阀门以外,还应关闭临近设备的进出料阀门,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2、开阀导流
(1)易燃可燃液体储罐、设备火灾的导流灭火。
储罐、设备的着火位置,一般均在上部。
可关闭进料阀门,打开出料阀门,将着火储罐、设备内的可燃物料导向其他的储罐、设备,随着着火储罐、设备内残留物料的减少,燃尽后火将自然熄灭。
对有安全水封装置的储罐设备,可采取临时措施,用泵抽出储罐,设备中的可燃易燃液体,装入空桶中,并疏散到安全地点。
(2)可燃气体导流灭火。
储存可燃气体的压力储罐、设备着火时,关闭进气阀,打开出气阀,将气体导入安全储罐、设备。
导流后,压力储罐、设备压力降低,可以防止爆炸;
残余气体燃尽后,火势可自行熄灭。
对有压力的设备导流灭火时,要防止造成负压,产生回火爆炸。
导流时应观察设备的压力,当压力接近表压(105帕)时,应立即关闭导流阀门,停止导流。
3、搅拌灭火
搅拌灭火使用于扑救储罐、容器、反应器内高闪点的液体火灾。
当储罐容器,等设备内液体着火,处于燃烧初期阶段或燃烧温度值不高时,可从设备底部输入一定量的冷水或相同冷液,也可输入惰性气体,使储罐设备内的燃烧液体上下搅动,通过上层高温液与下层低温液的迅速冷却交换,使其温度降至自然点以下,减少燃烧液体的蒸发量,达到自行灭火的目的,或辅以相应的灭火剂灭火。
采用搅拌方法灭火应注意以下几点:
(1)搅拌灭火只适用于储量较大的高闪点可燃液体的储罐、设备火灾;
若储存量较少、储存的物品闪点低,则不可使用此法。
(2)搅拌灭火的同时,对储罐、设备的外壁要射水冷却,形成内外同时降温,既防止设备变形或爆炸,又加快灭火速度。
(3)应定量输入冷液或冷水,防止过量而造成外溢引起大面积流散火。
对高浓位可燃液体火灾不宜使用此法,以免在搅拌过程中发生外溢。
但可与导流工艺灭火措施组合,待液位降低后,再采用搅拌方法灭火。
(4)对于敞开式储罐,容器火灾,宜采用惰性气体搅拌灭火。
(五)输入灭火剂灭火
化工单位火灾,从外部喷射灭火剂灭火外,还可向设备管道内输入灭火剂灭火。
这是扑救高大设备、架空管道及死角部位的可燃气体火灾的重要灭火措施。
1、输入灭火剂灭火的方法。
当高大设备管道内可燃气体着火时,可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关闭进料总阀,然后从管道下部的旁通管道或临时选择一个与着火管道部位相近而又安全钻孔输入干粉、1211、二氧化碳,或工业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顺管道内部输入至着火洞处,即可灭火。
2、输入灭火剂灭火注意事项:
(1)在对管道底部采取钻孔措施时,要用水枪喷水掩护,将水流不间断冲到钻孔处,防止钻孔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液体。
(2)灭火后要使用喷雾水或水蒸气驱散残余可燃气体,防止造成二次火灾。
(3)钻孔位置的选择,必须与本单位安全技术人员商量决定。
(六)利用固定灭火装置灭火
1、有固定自动灭火装置设备着火,一般均可自动灭火;
如自动系统损坏时,可以使用手动装置打开灭火装置灭火。
2、有半固定灭火装置的,可将到达火场的相应消防车与设备上的半固定装置接合器组织灭火。
五、处置程序
石油化工单位灾害事故现场情况是复杂的,各级指挥员必须根据现场的客观情况,科学谨慎地采取有效措施。
处置行动要本着“救人第一,先控制后处置”、“集中精干兵力、速战速决”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指挥、整体作战、逐级负责、全面保障的原则,按照“一准备、二冷却、三断气、四灭火”的处置程序。
在统一指挥下行动,在科学决策中实施,在全面保障下处置,将力量和器材部署在关键部位,组成突击小组,尽量减少一线救援人员数量,确保重点,消除危险。
(一)部署救援任务
消防部队接到报警后,应立即依据事故情况迅速、科学、合理地调集救援力量,携带专用器材,分配救援任务,下达救援指令,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应掌握的事故情况主要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危险品种类、数量;
事故性质;
危害范围等。
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检查现有器材装备状态,发现问题尽快处理;
2、与事故单位保持联系,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
3、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救援预案;
4、到达目的地后选取有利地形迅速设立现场指挥部;
5、立即将事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二)侦检事故现场
消防队到场后,应首先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停车,将力量部署在外围,作好组织进攻的准备,不能盲目进攻。
要详细询问知情人,认真进行现场侦检,为救人方法和进攻路线的确定,防毒防爆防扩散措施的选取以及有效开展其它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侦检时要询问工程技术或现场目击人,必须查明下述情况:
1、有无中毒和被困人员以及被困位置、数量、抢救途径;
2、泄漏燃烧部位;
3、电源、气源是否断绝;
4、泄漏范围和对其它部位的影响;
5、扩散趋向、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气象情况等。
(三)控制危险区域
根据侦检情况,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和重危区,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在警戒边界继续实施不间断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对下风方向或泄漏量比较大时还要扩大警戒范围。
对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要严加控制,尤其对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做好详细登记,必要时应视情组织有关人员沿警戒区巡逻。
针对现场情况,对现场周围特别是下风的火源和易燃物要及时消除,关闭电气设备及通信工具,车辆熄火,高温物体降温,并注意磨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维护好危险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秩序,及时利用通告、广播等形式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向群众通报,通过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
(四)关阀堵漏断电源
泄漏事故处置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泄漏和驱散危险区内的气体,防止其达到爆炸限或大范围中毒,泄漏处置的方法有稀释驱散气体、堵漏和主动点燃等。
对于水溶性气体,可用喷雾水驱散,用开花水流稀疏,也可在水中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以降低空气或水中有毒气体浓度。
对于已跑漏到厂房、车间内的有毒气体,要采取开启门窗、破拆结构或用通风设备等措施,排除有毒气体,然后再进行驱散、稀释和中和。
(五)控制燃烧防爆炸
当石油化工单位爆炸燃烧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二氧化碳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在未采取关闭阀门或降低压力等措施时,不能盲目射水灭火,以防中毒和爆炸。
若有可能,应尽快将可移动的容器或储藏罐转移出火场。
若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时,则应立即撤退。
灭火后,要继续对容器设备及周围进行射水,以便降低容器温度和驱散周围的可燃余气。
(六)协同作战强保障
处置化学危险品事故,除应调集基本的力量外,还应调集就近的抢险、救护等各种专业力量,协同“110”“120”以及城市供电、供水、环保等部门,组成精干的抢险救援队伍,多方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排险、灭火任务。
(七)洗消装具除余毒
在污染区边界设若干个洗消点,用清水、肥皂水或者其他洗消剂对作业人员进行清洗或用毛巾擦拭等方法清除身体上的污染物;
用水洗、拍打、抖拂等方法清除衣服上的污染。
对有重要保留价值的珍稀动物采取与人员一样的洗消方法,其他牲畜一般应进行宰杀深埋或者焚烧处理。
对受污染的地面、建筑物以及设备表面可采取清洗、擦拭或喷洒快速凝聚剂进行洗消。
对受污染地面的表层土壤可以采用铲除或垫铺清洁土壤的方法予以覆盖。
对受污染的空间,可以利用洗消器材(如喷雾器、消防车、洗消车等)加压喷洒雾状洗消剂。
六、人员救护及防护
在处置石油化工单位泄漏及火灾事故的同时必须及时实施人员疏散和伤亡人员的抢救,并施以简单的救治,减少伤亡人员的数量。
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后应当立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搜索、召集、组织所有被困人员,并指导危险区内的群众做好个人防护,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用简单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如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袋套在头部,将衣服、毛巾等织物浸湿后捂住口鼻,同时用雨衣、塑料、床单等物把暴露的皮肤保护起来,快速转移至安全的区域。
同时选择合理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对粘有毒害性物品的人员要在警戒区出口处实施洗消。
对造成伤害或中毒的要由医疗救护组实施紧急救护,皮肤受伤害的可用生理盐水或3%的H3BO3溶液冲洗,对造成冻伤的要注意保暖。
对一些重伤员,救护组要一边采取急救措施,一边组织转送到指定医院,到医院后要尽可能说明中毒原因并提供毒害物质样品,以供检测确诊。
参加化学危险品的抢险救援的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完成抢险任务的重要保障,要根据气体的性质、空气中的浓度,以及在有毒气体环境中抢险时间的长短,佩戴防毒保护用具,采取防毒措施,以便进入现场进行救人、抢险和灭火等作业。
1、呼吸保护。
常用的呼吸保护器具有防毒面罩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防毒面罩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对某些毒气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由于不同的过滤芯只能适应于一种或几种毒气,因此,在未知毒剂性质的条件下安全性能较差。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采用的是独立气源,空气供应量充足,配戴舒适,安全性高,适用于化学危险性毒性大、浓度高及缺氧的危险场所,空气呼吸器的作业时间不能按铭牌标定的时间,而应根据佩戴人员平时的实际测试时间确定,一般容积为6L的气瓶,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救人时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应带有双人接头。
2、服装保护。
进入高浓度区域作业的人员,内衣必须是纯棉的,外着隔绝式防化服,配戴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态物质或进入冷库进行抢险的人员,应穿着御寒服装,进入火灾区域需着避火服。
外围人员可穿着普通战斗服,但袖口、领口必须扎紧,最好用胶带封闭,防止气体进入服装内,特别是对人体呼吸道、肛门、腋下等部位进行安全防护。
3、药物防护。
消防部队应常备一些防毒、解毒药物,药物品种的准备可根据责任区内的化学危险品种类和性质确定。
七、注意事项
1、危险化学品具有腐蚀性和穿透力强等特点,能够渗透人体的一些部位,因此危险区内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着防化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方可采取冷却、关闭门等灭火措施。
2、消防车辆不应停靠在工艺管线或高压网线下方,不要靠近危险建筑,车头应超向撤退位置,占据水源,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进攻。
3、在火灾的上风或侧风方向部署水枪阵地。
喷雾水枪掩护战斗员行动或灭火时以65-70度角,大于0.6兆帕的压力为宜。
4、容器或罐体破裂泄漏后,应尽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气体或液化气体大量流淌。
5、处置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金属器械,防止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用喷雾水驱散,用开花水流稀释时,要严防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造成次生灾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化工 火灾 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