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177646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3.19KB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docx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1、《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1)《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改革的精神.
(2)《课程标准》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3)《课程标准》妥善处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尤其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4)《课程标准》指明了小语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学习《课程标准》与大纲异同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推进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信息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A、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已成为现实的需要。
书读不完,关键是要爱读书,会读书。
B、必须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
C、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4、全球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5-6)
A、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
B、培养学生尊重多元化文化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鉴别能力。
C、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全球化社会中现代公民之必需。
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D、语文教育应该渗透规范、规则、法制的意识。
E、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F、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5、个性化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7)
A、语文教育也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
B、课程、教材、教法、评价诸方面都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
(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基础教育有着怎样的变化?
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在新的终身教育的体系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它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发展,使基础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10)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改革涉及哪六个方面?
(10)
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3、课程的三级管理指的是哪三级?
(12)中央、地方、学校
4、什么是对课程功能的正确定位?
(13)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从注重传授知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5、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有那些方面的影响?
(13-14)
(1)文化熏陶
(2)发展语言(3)启迪智慧(4)价值导向(5)陶冶情操(6)发展个性
6、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7、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10页12页)
答:
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治理等方面。
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
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
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
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
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掌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9)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页)
答:
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精神价值。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叶老的“工具本质论”对语文教学有何影响?
(19)一是把语文学习与简单的重复的文字操练等同起来。
二是把语文参考书当作圣经。
三是把语文课当成训练课。
四是把语文课当成“应试”的工具。
4、课程性质与课程地位的关系是什么?
(23)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小学语文在小学学科课时安排中占20-22%的课时数。
A、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B、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C、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化的基础。
D、语文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E、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F、语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1、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24)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4-30或者156-157)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
(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
(25页27页四点)
答:
⑴人文性:
①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
②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贵重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⑵实践性:
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②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⑶生活化:
《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⑷民族化:
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殊具有灵性。
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
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
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布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⑸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1、新的课程目标的特点是什么?
⑴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a.九年一贯统筹安排。
b.总目标恰当简明。
c.阶段分明,大体有序。
⑵五大板块协调一致。
特点:
a.追求综合化;b.增强时代性;c.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⑶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a.三个维度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c.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学习经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d.三维融合的境界。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五大板块协调一致.(3)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体目标。
(4)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事实留有创造的空间.
3、五大板块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五大板块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特点1)追求综合化
(2)增强时代性(3)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4、过程与方法的意义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
*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
*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
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
3、设计依据:
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
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答:
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
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
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
如:
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把握知识的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
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
如:
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习作”部分目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齐。
”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定位的变化41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
(42页3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对比 研究 小学语文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