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7570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91KB
马克思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
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
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
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
诗有云: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
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
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
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
一方压倒另一方;
双方同归于尽;
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
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补充回答: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
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
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
”,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
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
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
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
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
之后我就琢磨:
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
钢琴得弹两年;
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
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
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
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
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
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
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
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
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
汪国真说过:
“实力就是机会!
”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
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
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
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题意,然后考虑属于哪些知识点,找出关键问题,再搜索一下大脑中有几种方案可以解题,判断一下那种方案最简便,之后便是具体解题过程,最后再检查一下就ok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而像“管理学”,虽然我们不是高层管理者,却仍处在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知道如何“管理”也就知道了如何“被管理”,比如管理学中有个“例外原则“:
即领导一般只抓最好的和最差的,所以你要想拥有更多机会,就要努力做的最好。
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
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东西也比较快。
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
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
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别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我们在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自己辛苦工作了大半天,刚闭会儿眼睛,领导偏偏这时候来找你了,俗话说“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只打不长眼的!
”,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些表面文章哪?
领导同事在眼前时多干活,桌子上什么时候都摆一大堆文件。
我认为工作的确需要别人认可,但没必要太刻意,你只要平和心态、干净利索的把手头的活干好,别人也会通过你表现出来的多种现象了解你的本质的。
九、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
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十、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别忘充电;
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
有人说: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
只有注重实践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高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
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培养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支撑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和提升实践育人功效,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理论学说,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为目的,并且不断被新的实践所补充、修正和完善,是具有实践精神的科学体系。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的实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
落实实践课的有效性。
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迫需要有先进理论(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大学生,从而防止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袭。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相比较而言,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高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能力,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势,但同时由于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评价与判断上有不成熟性,比较较容易受到一些学者极力推崇和大肆宣扬的从英美等白来的新自由主义等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蛊惑。
尤其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活动呈现出的阶段性新的特征,再对其进行纯粹的或者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已很难达到意识形态治国时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大学生中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要讲究艺术性,要增强其科学性、针对性和提高其实效性。
列宁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这就要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走出学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地、深入地、科学地把握基本国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从而自觉认识到这些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现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换句话说,只要勇敢地拿起批判的武器,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社会进步,实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苦苦求索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自信而从容地正面回应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攻讦,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许诺的“梦幻”就会破灭,自然会极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让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自觉从正确的理论与成功的实践紧密相连的高度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这样一项综合活动,即是指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现实,参与具体生产活动、科学实验和处理社会关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以实践的方式让当代青年学生具有远大理想、高尚道德、渊博知识、强健体魄和完整人格的教育过程。
然而,在较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化了,在事实上形成了大学生骨干等“精英”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演变成“精英实践”的组织模式,从而大大削弱了社会实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效用。
那么,究竟该如何改进高校社会实践运行模式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
笔者认为,具有全局性的是各级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逐渐走向“大众实践”发展道路,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有利条件。
树立大社会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推进大众化工作常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寒暑假集中的、突击性的活动,而应该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挂职锻炼、社区共建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广义的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
在已有的教学、科研、实习、传统教育、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类型的基地的基础上,要根据国情、省情、市(地区)情,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使过程规范化,推进大众化工作合理化。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人,必须以教育为根本出发点。
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之一。
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师资健全、时间合理、评定规范、经费充足。
要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
着力加强组织引导,把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单位选人用人结合起来,与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结合起来。
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
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三者有机统一的高度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推进大众化载体实体化。
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阵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在树立大社会实践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着力完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企业)见效益。
同时,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社会实践阵地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可靠载体,有利于建立巩固的长效的大众化工作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推进大众化引导科学化。
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
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积极担负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使命,发挥高校教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占领学术阵地。
这就要求在加强队伍建设的时候,要特别重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指导教师头脑。
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推进大众化工作长效化。
社会实践要达到长期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的契合性,坚持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
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
——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免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
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
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
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克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
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
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尝的感情吗?
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
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
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糟糕!
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
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待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
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本文是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所写的毕业论文。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
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从小在家庭和学校就受到了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圣西门学说等启蒙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拥护进步政治与反对反动势力的正确立场,并树立起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他在中学毕业时所写的这篇德语作文虽然写得还比较的稚嫩,却已经表现了这位17岁的年轻人对自己未来所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