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流行病学参考资料上.docx
- 文档编号:2175109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640.04KB
副高流行病学参考资料上.docx
《副高流行病学参考资料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高流行病学参考资料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副高流行病学参考资料上
第一章 绪论
一、流行病学定义及发展过程
1.定义的发展过程
(1)早期,传染病流行期:
Frost:
1927年。
Stallybrass:
1931年。
(2)中期,探索病因不明的疾病:
Maxcy:
1951年。
(3)现代,恶性肿瘤及多种退行性疾病:
MacMahon:
1970年。
Lilienfeld:
1980年。
2.流行病学的定义(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3.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含义
(1)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状况。
(2)研究各种疾病,不限于传染病,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
(3)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揭示影响和决定频率、分布的因素以及流行的原因。
(4)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群健康。
二、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萌芽期
2.成长期
3.飞跃发展期
萌芽阶段:
▲人类文明史的早期,虽然认为疾病是妖魔、瘴气等因素引起,但亦看到疾病可由人体外的因素导致。
▲中国出现“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希腊医师Hippocrates著有《空气、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成长期:
▲18世纪末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力开始聚居于城市,人类的高频度的接触、高密度生活在一起,给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社会产生了对传染病的防制要求。
于是,在一些城镇采取了上、下水道的设置、实行污物处理、要求个人清洁卫生等各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措施。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8世纪天花的流行致使约10%的欧洲人丧生)。
人们采用许多方法来预防接种或使个体暴露于受感染的物品或天花皮损留下的痂,希望免疫力能在疾病不发生的情况下获得。
这一过程称作人痘接种,并由Thome等推广。
▲宋朝天花大流行,四川有人用人痘接种,能引起人体产生轻型的天花,而阻止病死率很高的天花自然感染。
▲对非传染病的关注。
▲1775年英国低层白人的阴囊癌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人群。
▲取暖的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煤灰,烟囱需定期清扫。
煤灰中的特殊物质与皮肤的接触,产生阴囊癌。
▲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发现了病原生物,推动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进步,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
▲免疫学的发展
▲信息的扩展
▲非传染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统计方法与多因素的分析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四、研究范围及应用
疾病预防
健康促进
疾病监测
疾病病因/危险因素
疾病自然史
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卫生管理与政策制定和评价
五、特点
群体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社会医学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
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一、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一)发病指标与患病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患病率、感染率、病残率
(二)死亡指标
——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三)生命质量评价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
1.发病率(incidencerate)
适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考虑以下因素:
(1)发病时间;
(2)观察时间;
(3)暴露人口数;
(4)新发病例数
罹患率:
衡量人群中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或月为单位。
2.患病率(prevalencerate)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是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按观察时间的长短分为:
时点患病率(pointprevalenc):
观察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期间患病率(periodprevalence):
观察期在一个月以上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患病率、发病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例:
某地急性白血病患病率为6.7/百万人口,慢性白血病患病率为56.1/百万人口,二者的发病率分别为:
32.4/百万人口,29.0/百万人口。
则:
急性白血病的病程=P/I=6.7/32.4=0.21年≈2.5个月
慢性白血病的病程=P/I=56.1/29.0=1.93年≈23个月
3.感染率(infectionrate)
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比例。
4.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
续发率是指某些传染病在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注意:
(1)原发病例不计算在内;
(2)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的病例为二代病例。
5.死亡率(mortalityrate)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按性别、年龄、职业等分项分类计算称为死亡专率。
计算死亡专率时应注意分母的人口应该与产生分子的人口相对应。
例如计算65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分母应该仅是65岁以上的人群。
6.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talityrate)
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7.病死率(fatalityrate)
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人数的比例。
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医院的医疗水平。
如果在一个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稳定,则:
死亡率=发病率×病死率
8.生存率(survivalrate)
9.病残率
10.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
潜在寿命损失年:
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11.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
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12.引入率(IntroductionRate)
指观察期内带病入家的某身份成员数占其同等身份成员数的比例。
可了解何种身份成员最易将传染病带入家庭。
率和比
●率:
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某现象出现的频率或强度。
●比:
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比例:
表示某现象内部各个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
疾病流行的强度就是疾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特征,常用术语有:
1.散发(sporadic):
呈前三年一般水平。
原因:
(1)常年流行,人群免疫水平高;
(2)隐性感染的疾病;
(3)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狂犬病;
(4)潜伏期长的疾病,麻风病。
2.流行(epidemic):
超过散发发病率水平(3~10倍)。
当某病发病迅速,涉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界、国界、洲界,造成世界性流行的这种现象,称为大流行。
3.暴发(outbreak)在集体单位或局部地区,短时间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地区分布的划分:
1)按行政地区划分
2)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
3)按经济水平划分
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
例如:
乳腺癌。
2.疾病在国家内分布
例如:
肝癌——江苏启东。
食管癌——河南林县。
3.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农村的特点。
例如:
广西凌云县岩流屯麻疹爆发。
4.发病的聚集性(clustering)
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称为聚集性。
研究疾病地区聚集性的意义:
(1)地区聚集性的发生提示一个感染或中毒等致病因子的存在,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
(2)地区聚集性提示有使病因入侵人体的条件存在于局部地区,如环境污染。
例如:
安徽颍上县流行性出血热(1961年)
▲1854年8月在伦敦Soho地区仅有一些零星霍乱死亡者。
▲但在8月31日当晚,有56个报告病例。
第二天报告了143例患者。
到9月2日,报告数是116人。
▲死亡情况:
9月1日,70人,2日127人。
JohnSnow伦敦霍乱(1854年秋),标点地图。
1854年7月8日至8月26日伦敦两个供水公司供水区的霍乱死亡人数
供水公司
人口数
霍乱死亡人数
霍乱死亡率(‰)
Southwark
167654
644
5.0
Lambeth
19133
16
0.9
关于地区分布的几个术语:
(1)疾病的地方性:
统计地方性疾病:
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有关。
自然疫源性疾病:
疾病的病原体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人。
自然地方性疾病:
①该地的自然环境适于病原体的发育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②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有关。
(2)输入性疾病:
本国没有从国外传入的疾病。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发病率均高;
(2)其它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出该地区人群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4)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5)当地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疾病。
四、疾病的时间分布
1.爆发(outbreak)
疾病在一个集体单位或固定的较小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短时间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共同传播途径而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
例如:
食物中毒或幼儿园的麻疹爆发
例如:
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1月14日至3月18日,29万多人发病,罹患率4086.2/10万。
短期波动:
短期波动又称时点流行,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
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是因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副高 流行病学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