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5057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1.34KB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Word格式.docx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
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
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
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
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
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
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
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
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60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
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
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
六、论述题
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2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
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3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4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5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
6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7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
8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9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1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征。
12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
13
举例说明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14试论抒情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
1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1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
18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19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20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答案:
六简答题
1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 ,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
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
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
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5按照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世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历史上有模仿论。
作者主要指文学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历史上有“诗言志”、浪漫主义。
作品主要指文学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突出与现实世界的差异。
读者的阅读鉴赏活动是使作品实现的价值。
上述四要素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有三个方面: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
诬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因为从劳动说出发,可以理解巫术说有局部的真理,但是巫术说没有回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劳动说出发,可以说巫术说是原始劳动的附加成分。
游戏发生说则只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解释文学产生的问题,游戏也源自劳动;
宗教也同样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中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说明其它学说。
9这是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现象。
马克思在谈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同时曾特别指出: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
其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指文学的某些艺术形式(种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成就,不仅不是后世所能超越,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而走向衰落。
这就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10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11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
这就是说,文学就其最根本的性质来说,都是作家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社会人生所作的一种评价性的反映的产物;
就是说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形态的性质可以从反映性(认识性)和实践性两方面来看:
反映性是由意识形态的精神属性所决定的。
它首先表明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的现象不是主观自生的,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反映具有自己的能动性。
实践性是由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
如果说,反映主要是一种理智活动,是外部事物向主观意识转化的活动;
那么,实践则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是主观意识向客观事物的转化活动,表现为文学对于形成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于激励和推动读者积极介入社会人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1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
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从态度看:
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13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4即审美性意识形态性,知识两者的复杂组合,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
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15话语蕴籍的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意思:
第一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籍性质;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籍性质。
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是指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工人阶级极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保证;
(3)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此外,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还具有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主导性是指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但是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它那些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
因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无限广阔、丰富多样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
17在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上,倡导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好借鉴与创造工作,沟通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要百花齐放,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8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指出:
“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一次指出: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了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还有“关于意识的生产”、“语言中的精神生产”等提法,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
“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马克思在《“政治缀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
与此密切相关,马克思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之后还说: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
19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前者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活动。
指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精神生产有自己的独立性,表现为它与物质生产的发展衡的,它有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力。
20科学反映活动立足客体,通过理性思维如实把握客体,把直观现象加工成为概念、范畴。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宗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的意想上,文学则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的感受上。
21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与社会生活说;
文学创造的主体说包括摹仿说、移情说、集体说与特殊的艺术生产说。
2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是具有审美价值提炼过的社会生活;
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23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24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其途径有无意获取与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25主要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
26主要有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27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在艺术思维上,直觉有两大作用:
一是表现为作家对某现象的直观的把握;
二是表现为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让人深省的内蕴。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
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28突出指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意想,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清晰、明确和与众不同。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传达出形象的大概轮廓与内在精华的构思方式。
29艺术真实是指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它不是一种如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同一的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是指文学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是与挖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
假定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30文学的艺术真实不象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而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是指作家是通过主观情感来反映现实的,诗意的真实在于能够创造出生动的情境也不同于可月的真实。
31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对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关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第二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32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
二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三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33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和逼真性。
再现是指文学作品对外在现实状况作具体的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这样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它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描绘。
理想型文学是指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直接表达出来,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它通过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
以浪漫主义文学为代表。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与朦胧性,具有多层不确定性的意义。
以欧洲象征主义为代表,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
34在诸多的体裁分类法之中,在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两种,即“三分法”和“四分法”。
“三分法”是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分类法,它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不少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在文学分类上,基本上都按照亚里斯多德所制定的准则,原则上把文学分为这样三类,然后在每一大类之下,又分为若干小类。
如黑格尔《美学》第三卷、第三部分、第三章关于“诗”(即文学)的部分里,就是把“诗”分为史诗、抒情诗、戏剧体诗这样三大类来加以叙述的。
别林斯基在《诗底分类和分科》等文中,同样是采取这种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迄今在欧美各国仍然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像韦勒克、沃仑合著的《文学理论》在论及文学类型时,也完全依据“三分法”。
“三分法”在“五四”以后介绍到我国来,但由于与我国传统的文学分类法差距较大,在实际运用中,至今仍很少为人们所接受。
“四分法”是“五四”以来我国较为流行的分类法,它根据文学作品的体制和格局,把文学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散文四大类。
如在三十年代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就是按照“四分法”分卷的。
这可能对确立四分法在我国文学分类中的地位有一定的作用。
“四分法”与“三分法”的不同表现在:
它把按“三分法”划分的叙事类和抒情类文学重新加以组合,分别归之于诗歌、小说、散文三类。
诗歌包括叙事类文学中的叙事诗和抒情类文学中的抒情诗。
它们之所以被归为一类,除了内容上都富有激情并要求高度概括、集中之外,主要由于它们都是以韵文的形式写成,在语言上都要求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小说只是叙事类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它之所以被单独地列为一类,主要由于它都要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性格,并且在近代文学中特别繁荣、发达,是近代文学中最主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包括叙事类文学中的叙事散文和抒情类文学中的抒情散文,它们之所以被归之于一类,主要由于这些作品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比较自由、灵活,而且都是由散体文字写成的,在格式上也极少限制。
唯独对于戏剧文学,这两种分类法都把它单独作为一类,分法是完全一致的。
“四分法”与“三分法”目前分别在中西文学理论中被广泛采用,这说明它们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
35文学作品的本文是指作者写出的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在中外文学理论历史上,都有人把文本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如中国古代王弼提出过言、象、意层次。
西方也提出过二层次说如黑格尔,四层次说如但丁,五层次说英加登。
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美学特征有: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
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
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
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显然,富于艺术魅力是文学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啥姆雷特、堂·
吉坷德、林黛玉都是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文学典型,然而艺术魅力却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综合审美效果。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37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问题: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中心问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就是典型与典型环境的观点。
联系着环境来分析典型问题使恩格斯的典型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了黑格尔等人的典型理论。
黑格尔凭其卓越的辩证思想发现了典型人物的许多内在特征,指出了在典型人物身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但却未能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角度来考察典型问题,因此他的典型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缺陷。
恩格斯在致哈克奈斯信中的这段话说明,对于典型的判断不能就人物自身来看,必须联系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哈克奈斯笔下的人物,如果不联系他们所处的环境来看,是有典型性的。
而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当时的时代不是典型环境,因此,这些人物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典型人物了。
在恩格斯看来,只有集中反映了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才称得上典型环境,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为这环境所推动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要求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的概念,是对典型理论的一个巨大贡献。
38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其特征有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
有了三种情真交融的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虽不言情,但情藏泉中!
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第三情景并茂式。
(二)虚实相生。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索;
亠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
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
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热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言不尽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39王国维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如杜甫的《春望》此诗道出了作者历经战乱,特别是目睹安史之乱的破败景象的痛苦心情。
花草本不合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别离惊心,只因人的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王国维认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从画面中去体会。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分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以表述哲理观念作为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就是意象艺术,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了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
(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这里的“象征”,是取狭义的象征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 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