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二空间与图形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4734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24.28KB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二空间与图形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二空间与图形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二空间与图形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复习垂直与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3.复习角
1)什么叫做角?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复习三角形。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
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
问: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5.复习四边形
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
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
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用图表示四边形的关系。
6.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4.复习三角形
6.练习
1.直线、射线、线段。
2.垂直与平行
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3.角
整理:
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大于0°
小于90°
4.三角形。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图形特征
5.四边形
使学生理清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角的分类方法。
明确三角形的分类及底和高的关系。
明确各四边形的特点。
巩固提高灵活应用。
作业设计(可附页)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
书
设
计
反
思
或
案
例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一)
第二课时
教科书第97页的内容。
复习时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同时让学生自己填写各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接下来的“做一做”,让学生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可收巩固之效。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1、提问:
说说你知道的平面图形。
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回顾知识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线?
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学过哪七种平面图形?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3、看图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长方形S=C=
正方形S=C=
平行四边形S=C=
圆形S=C=
三角形S=C=
梯形S=C=
4、作业
完成97页做一做。
一、提问引入
二、回顾整理
三、梳理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四、巩固练习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定义,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练习掌握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理清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
4、作业: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
第三课时
教科书练习十九1-9题。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九的1——9题。
1、复习
2、练习
3、总结
4、作业
第1题:
(1)×
(2)×
(3)√(4)×
第2题:
复习垂线的画法,应用“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从A、B两点各引两条到达公路的垂线是最短的。
第3题:
说出估计的方法。
可以先数整格的,不满半格的都看做半格,两个半格合成一格,也可以把小半格的和大半格的凑成一格。
约8-9格。
第4题:
左图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周长不等,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所以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两侧的斜边比长格的宽要长一些,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更长”;
右图的两个图形面积不等,但周长相等。
第5题:
学生动手量出计算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
第6题: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30的一半,即15厘米。
第7题
22个。
第8题
因为同样大小的圆所有直径都相等,圆形的下水道盖无论怎样放都不会掉进同样大小的圆的洞口。
而设计成其它形状,如正方形,对角线比它的边长更长,盖子很容易掉进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洞口。
第9题
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能画出几种都可以。
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一)
第四课时
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将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圆锥集中在一起,复习它们的特征或者说特点及其各部分名称,还要求学生“拿出两个物体摆一摆,看一看,辨认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现状”。
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形成它们的表象,对于学生从形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于奠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1、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2、写出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体积=
正方体表面积=体积=
圆柱表面积=体积=
圆锥体积=
3、完成98页“做一做”
4、巩固练习
练习十九13、14
一、复习
二、写公式
三、练习
将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圆锥集中在一起,复习它们的特征或者说特点及其各部分名称,还让学生“拿出两个物体摆一摆,看一看,辨认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现状”。
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的体积
(二)
第五课时
练习十九剩余的题目。
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先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再根据意义说出算法,并归纳出简单的公式或算法。
在应用中多让学生说方法在计算,注重思路的培养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熟练运用立体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熟练运用立体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练习十九的10——18题。
2、练习
3、总结
第10题:
注意:
按比例分配时要先用总长除以4,再分别求出长、宽、高,最后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4÷
4=6(分米)6×
5/12=2.5(分米)6×
4/12=2(分米)
6×
3/12=1.5(分米)
表面积:
(2.5×
2+2.5×
1.5+2×
1.5)×
2=23.5(平方分米)
体积:
2.5×
2×
1.5=7.5(立方厘米)
第11题:
左图是从侧面看到的,中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右图是从正面看到的。
第12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想象回答问题,再把展开图动手折成长方体进行验证。
(1)A在底部,F面在上面
(2)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C面在上面
(3)至少要测量出长、宽、高。
第13题:
(6÷
2)×
2)=27(个)
27-6×
6=432(平方厘米)
第14题:
20÷
2=10(厘米)10×
10×
10÷
(10×
3.14)≈10(厘米)
第15题:
1×
3.14×
15=47.1(厘米)
1.2×
15=56.52(平方厘米)
第16题:
5个正方形面积加上圆柱表面积的一半,或者5个正方形面积加上一个圆的面积再加上侧面积的一半;
正方形的体积加上半个圆柱的体积。
第17题:
共有10个正方体
5×
10=1250(立方厘米)
34=850(平方厘米)
思考题:
17、18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指导和训练,达到练习、复习的目的。
练习十九的10——18题。
图形与变换
(一)
第六课时
教科书第103页内容。
这段教材主要复习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
文中以学生的剪纸图案为例,渗透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知识,通过这幅情景图帮助学生再现与复习所学图形变换的方法,渗透审美教育,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情感。
复习轴对称、旋转与平移的知识,复习所学过的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复习所学过的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1.回忆图形的变换有哪些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03页的两个图案,说出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3.指出剪纸的对称轴,指出正方形的旋转中心,说出旋转的度数。
4.可以按5:
1将这个图案扩大,做板报的花边。
5.做一做:
教科书第103页
说出图A、B、C、D是怎样变过来的?
做练习二十1-3.
二、看图回答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三、灵活应用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A-B,向右平移了5格;
B-C向右平移了5格并逆时针旋转90°
或先逆时针旋转0°
,再向右平移5格;
C-D是继续这种变换......)
复习图形变换的方法为复习奠定基础。
借助图形再现图形变换的方法。
练习巩固图形变换方法,灵活应用提高能力。
练习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图形与变换
(二)
第七课时
练习二十剩余的题目及相应的补充题。
这一节练习巩固轴对称、平移、旋转知识,在练习中复习所学过的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轴对称、旋转与平移的知识,复习所学过的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再用圆规、三角板画一画,然后交流自己的画法。
第5题.
分析四个图形的组合情况作出判断:
这四个图形都是由一个大圆面积减去一个中圆面积,再加上一个小圆面积得到的。
第6题.
要点:
画小旗子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关键要找准对应的点的位置。
第(3)小题要求画扩大后的图形,因为没有平移和旋转的要求,所以可再方格纸中任意位置画。
第7题.
让学生先说说方法然后再画图。
补充练习:
图形与变换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平移B、旋转C、对称D、放大E、缩小
①钟面上分钟和时针的转动。
()②电梯的运动()
③拍摄照片()④投影幻灯()⑤剪纸蝴蝶()
一、课本练习
二、拓展练习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1、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面。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在钟面上,分针绕点o旋转30°
表示时间经过()分;
时间经过15分,分针绕o点旋转()度。
4、观察物体从()面看到的是;
从()面看到的是;
从()面看到的是。
5、下面的图形是小华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右边这个
物体看到的,这个物体是由()块小方块组成的。
6、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
(1)它最少是用()快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2)它最多是用()快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7、把下列各种图形按对称轴的数量从小到多的顺序排列,结果是:
()
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8、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的物体,它一定是由(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9、想想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并填一填。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二、选择题。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③拍摄照片()④投影幻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第六 单元 空间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