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举止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3338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89KB
幼儿园区域举止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区域举止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举止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中,由于教师自身原因,导致幼儿区域活动失去教育意义,大多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适应或适应性不强。
本文从幼儿区域活动的适应性一般理论出发,透视幼儿区域活动的适应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与适应性策略。
关键词语:
区域活动适应性现状策略
以下正文
一、幼儿区域活动适应性的一般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解
1.幼儿界定。
3—6岁是幼儿的医学界定标准。
我们以幼儿入园为前提,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三种。
小班幼儿的年龄为3-4岁,中班幼儿的年龄为4-5岁,大班幼儿的年龄为5-6岁。
实践证明,幼儿最喜欢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体验自由和自主,从中获得乐趣。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规定: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区域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引导。
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特征各异。
但总体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从区域活动的发展阶段分析:
可分为适应性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适应性阶段主要是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质,中班、大班的幼儿也有表现。
初级阶段则指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质,他们基本上适应了区域活动;
高级阶段则是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质,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适应了区域活动。
他们的普遍表现是:
他们要玩,单一、附带合作性的占有玩具,这与幼儿的年龄有关。
幼儿从家里来到幼儿园,基本改变了在家独自玩的习惯,来到幼儿园后,他们喜欢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时会照顾一下其他小朋友。
他们也会和其他小朋友轮流玩玩具。
(2)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形态表现各异。
他们主要表现为:
模仿玩、交换玩、一起玩。
小班幼儿的适应性最差,中班幼儿如园已经一段时间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
他们相互模仿玩玩具的方法。
他们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
他们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幼儿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家,他们将淘气、调皮、幼稚气都淋漓尽致的表露了出来,毫无顾忌。
(3)从注意力角度分析,小班幼儿最差,中班幼儿注意力较小班幼儿的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极其短促要好一点,大班幼儿能够集中,但是淘气与调皮往往破坏了他们的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弱点。
他们基本能够集中一段时间,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他们的好奇心强,且好动,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都较小班幼儿有了大大改观。
(4)幼儿与人交流上,中班、大班的幼儿主动性很强,基本不会怕陌生人,除非你吓唬他。
他们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5)幼儿的自主性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发展,绝大多数的活动都要老师的引导。
(6)幼儿的规则意识弱,活动时随意性、任意性都很大,并且随着最吸引他们的东西转移注意力。
(7)幼儿很享受自己的活动操作过程。
他们往往陶醉他们玩游戏的整个过程。
他们时毫不在乎活动结果。
2.区域活动与适应性界定。
(1)区域活动,是指培养幼儿的生活经验的方式,它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幼儿设计的活动方案。
幼儿区域活动的方案在设计上,体现了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和学习性。
它能让幼儿在活动时,充分体现自由,与其他幼儿互动,使自己取得个性突破。
它也是全面性的发展幼儿、成长幼儿的活动。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出入各个区域,自我进行活动。
区域活动的环境气氛良好,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切实能够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各种需要。
(2)适应性策略,本文对于幼儿区域活动的适应性策略理解为幼儿区域活动是一项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的活动,教师指导要有策略,目的是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二)幼儿区域活动的适应性中教师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适应性中的重要性。
1.教师的支持能够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力。
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从众心理”,在区域活动中,他们主要表现为较弱的合作、模仿等。
他们对活动使用的道具通常情况下只是简单地操作,而且反反复复,具有扩展性的活动操作也有,也会表现出一点创造性。
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应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鼓励并支持他们大胆。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必要与幼儿进行合作,并帮助他们;
教师也有必要引导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使他们使用幼儿区域活动,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2.教师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作用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幼儿,合理有效地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适应区域活动。
幼儿的任性、依赖性很强,有时做事没有自信心。
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性格状况,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教师要长时间的支持幼儿,使得区域活动过程中,将一些外在的影响,转化为他们个体素质培养上。
3.教师可帮助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他们适应社会。
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幼儿的自信心;
第二、幼儿的主动性;
第三、幼儿的独立性;
第四、幼儿愿意和人交往,有合作行为;
第五、有关爱人的行为;
第六、愿意关注、参与家庭及集体与周围的事物;
第七、遵守必要的规则。
事实上,幼儿区域活动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形式”,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并获得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与适应性发展都不能离开教师指导与帮助支持。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经常发生。
他们为了争抢同一种玩具互不相让。
他们在争抢的过程中,就是要占有东西,从不考虑别人感受。
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解决争抢事件,教师就应该支持参与。
教师可以将幼儿争抢事件当成一个“警示”,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讨论评价,得到正确的观点。
教师解决幼儿冲突,也能够使得他们克服掉自我中心。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会慢慢地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要有宽容心。
因此,教师对幼儿冲突的解决,从某种角度考虑,递增了他们的合作与分享的发展。
4.教师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健全和谐发展。
人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情感发展。
例如,教师的支持鼓励,使得幼儿有了自信,产生爱心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使得幼儿在合作活动中获得成功。
如果幼儿失败了,教师应当对他们多鼓励、多引导、多支持,让他们充满信心,适应环境。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慢慢地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合作,会同情和宽容别人,能关心和帮助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
“教师要练就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
”教师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提供幼儿充分的空间与环境,让幼儿在与物、时、空的充分交互中体验健康的情感。
二、幼儿区域活动的适应性策略现状分析
目前,幼儿区域活动已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铺开,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逐步走向完善,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差异性
1.不同级别的幼儿园,在设置幼儿区域活动时,差异大。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农村各级别的幼儿园的设置幼儿区域活动的各方面均不同,同一城市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置也不同。
2.在幼儿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方面,其依据是五大领域和多元智能理论。
一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的设置内容不合理,例如合作内容较混乱,合作活动趋向于美术制作等。
3.在挖掘空间方面,级别高的幼儿园喜欢在空间挖掘方面下工夫,而一些小幼儿园和级别低的幼儿园则在挖掘空间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4.环境布局上有差异。
幼儿区域活动的环境布局主要包括:
地面与墙面设置,空间物的摆放等,不同级别的幼儿园均体现了各自的不同。
(二)中班、大班的幼儿区域活动基本上没有差异。
不少幼儿园只设置一套幼儿区域活动方案,供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活动。
违背了幼儿的适应性规则,不利于幼儿区域活动的本身发展,也不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存在应付、不专业等问题,区域活动的指导计划缺乏完整性。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经验都有待于提升。
“教师讲、幼儿听;
教师做、幼儿看;
教师教、幼儿学”消极被动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教师通常指导的方法包括:
语言、动作、图示、材料等。
教师互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
教师在应用这些方法时,不协调,侧重于直接指导和语言互动。
级别高的幼儿园,发展较快,小幼儿园、级别小的幼儿园则发展慢。
在幼儿的适应性方面,也是如此。
。
三、幼儿区域活动适应性的指导策略改进
(一)加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支持性策略
根据幼儿的年龄较小特征,教师在指导他们合作游戏活动时,也要有特殊性,不要盲目冒进。
教师应做到:
1.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的学习不能依靠教师传递,应当由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幼儿活动场景,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因势利导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建构。
2.教师应将区域活动的场景动态化,让幼儿适应环境,对区域活动充满浓厚趣味。
3.幼儿区域活动应当尽量保持原始性,让幼儿更加适应,让幼儿自己构建自然、社会。
4.应赋予幼儿区域活动场景挑战性,引发幼儿适应性、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
幼儿对富有挑战的活动感兴趣。
因此,设置幼儿区域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活动适应能力和特点,能“跳一跳,够得到”的区域活动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激发这些孩子主动建构。
教师在讨论区域活动时,应鼓励幼儿。
幼儿期望得到表扬和鼓励,这也是达到教育幼儿有效方法。
1.支持性语言要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使用支持性语言,对幼儿的主要作用是鼓励。
鼓励性语言有显性的,有隐性的,也有自然性的。
教师经常连续性地运用显性的鼓励性语言,如“好棒”“能干”等会给人一种表扬太多的感觉,可能产生“过滥”的负面影响。
教师有时运用一些自然性的鼓励,如“这是我们值得借用的好办法!
”“这一点我没有想到,你却想到了!
”这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2.支持性语言要运用的适当、适度地运用,做到对幼儿的鼓励恰到好处。
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鼓励性语言要适度。
并不是说对幼儿的所有好行为只能进行少量次表扬。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引导、纠正才能完成。
但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幼儿自我评价的依据,教师一味地鼓励幼儿会减弱鼓励的效用。
如幼儿在观察西瓜时,不少幼儿发现了西瓜是圆的,教师对每位幼儿都做了回应(运用了诸如“对”“真好”“很好”“真棒”等鼓励性语言)。
正是由于教师这样的回应,才促使幼儿继续重复地讲着别人的发现(西瓜是圆的。
)但是对于个别幼儿而言,他就体会不到自己因积极观察所获得的发现而被鼓励的喜悦,反而觉得教师的鼓励没有什么,从而丧失了继续观察探索的积极性。
因此,鼓励性语言也应运用适度。
在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行为的初期,表扬应及时、经常。
3.要注重支持性语言的艺术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而且是生动形象的,让孩子能够理解的,有时教师口吻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情绪,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教师的口吻、语速应该是不一样的。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师大声喊:
“不要讲话了,别讲话。
”可能效果不好。
想让孩子轻轻说话,我就说:
“小嘴巴拉链?
”孩子们自觉地异口同声:
“zi”表示拉链拉上了。
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就好多了。
(三)有耐心,有观察,指导要符合时机
中班幼儿的年龄较大,思维直观、具体,自主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有一些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教师的指导支持行为是区域活动的难点,指导不是检查,也不是指示和指令,而是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互动的情况,并适时地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和适应性,引导幼儿更充分地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更好地与老师同伴交流。
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要注意适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应急于直接指导,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在“小动物找家”时,如果教师马上告诉幼儿,那么幼儿就不能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也没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
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提示具有保障功能,保障了活动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
幼儿正处于逐步养成各种习惯的阶段,而良好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形成的。
幼儿年龄小,规则意识还淡薄,抽象、说教的规则幼儿不能掌握。
但是区域活动要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离不开规则。
那么教师此时的支持性行为应如何体现呢?
应帮助幼儿建立起他们认同的、愿意遵守的合作性游戏活动规则。
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胆怯心理。
因此,帮助幼儿丰富、掌握一些技巧十分必要。
如在美工区的粘彩链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先学习一个接一个连成直线,让幼儿感到“我也会做了”,初步体验成功,为下一步粘彩链树立信心。
这样,幼儿也就适应了区域活动。
参考文献:
[01]
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02]
李会敏、季燕,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实施现状的调查[J],研究与探索,2006.78
[03]
郝瑞萍,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5
04]
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性[J].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版.2007.10
[05]
孙洪泉,幼儿教师如何根据生态式区域活动特点制定指导策略[J].2007.7
[6]
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7]
吕音,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J].长春教育院学报.2006,12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6,10。
[10]
向建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11]
华爱华,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
秦元东,《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
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黄琼,在《美国学前考察报告》,上海学前教育网。
[14]
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4。
[15]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王丽红,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2011.08.15。
[17]
曹丽莉,对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
[18]
冯耀辉,幼儿园主体区域活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姓名:
邹雪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区域 举止 指导 适应性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