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谈建立全科医生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72192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3.79KB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谈建立全科医生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谈建立全科医生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谈建立全科医生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到2020年要在我国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
一是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二是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三是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
“5+3”:
8年强制性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
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如何设计的?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医师培养制度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大体可归为三种模式: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毕业后教育模式,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学博士(MD)后进行3-7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二是以法国为代表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住院医师培养是院校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
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临床研修教育制度,医学生经6年医学教育毕业,并取得医师证书后,必须参加2年的临床研修,研修期间既无学籍,也无职位。
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总体设计,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三个统一、两种途径”。
“一种模式”即逐步规范全科医生培养为“5+3”模式,前5年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三个统一”即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统一全科医生执业准入条件,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两种途径”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路径。
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体制、医学教育体制不同。
第一,在美国和法国,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是做医生的前提;
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不同层次的学历层次,多种学制并存,5年的医学本科教育是主体。
我国已探索了十几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一般为5年医学本科毕业生后再进行3年的培训。
第二,国外医生的身份是自由执业者,而我国大多医生是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
第三,我国人口众多,财政承受能力有限,医生培养成本不宜过高,同时,城乡、区域差异较大,不宜搞“一刀切”。
因此,在明确全科医生的“5+3”培养模式,统一培养内容、准入条件、学位标准的前提下,“双轨”并行更加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体途径可由各省、区、市与相关部门衔接后自行确定。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规范化培养?
规范化培养以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轮转,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并参加医院值班。
全科医生出科或者出平台要达到国家要求的实践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社区和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
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原则上在临床培养基地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年,另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锻炼。
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养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为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各国全科医生一般要经过长周期的严格培养,其培养内容和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如英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9年,美国为11年,法国为8.5年。
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养是遵循医生成长规律和全科医生服务特点的客观要求。
全科医生到基层后必须能够独立处理多种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其所见疾病涉及领域广,服务人群不分年龄和性别,因此必须要经过规范的临床和公共卫生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对全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养是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的迫切要求。
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是造成居民不愿意到基层就诊的重要原因。
为基层培养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必要举措。
提高全科医生准入如何与《执业医师法》相衔接?
《指导意见》规定,注册(全科)执业医师必须同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从国外经验看,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具有一定强制性,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均通过立法、资格认证或注册等方式,使医学毕业生要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必须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作为一项全国性制度,也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如上海已先行规定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者,不能被医疗卫生机构聘用。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规定:
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不予注册。
因此,《指导意见》规定,取得医师资格且经3年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者,才能注册为全科医师,与现行《执业医师法》做了对接。
同时,也解决了医学院校毕业生作为“毛坯”必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临床能力培养的问题,统一提高了全科医生的准入条件。
“四个渠道”:
明年每个基层机构都要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8年的规范化培养周期有点长,如何解决近期基层急需全科医生的问题?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与基层迫切需要全科医生的现实有一定差距,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和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来说,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还是一项非常长期性的任务。
因此,《指导意见》立足当前,提出近期加快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四个渠道:
一是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的转岗培训。
近两年,国家共安排了3万名基层医生进行转岗培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
二是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
去年,国家招收了5000名5年制本科医学生,免费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
今年计划继续招收5000名;
每年每生中央财政补助6000元。
同时,允许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通过“3+2”的途径培养适用的助理全科医师。
三是通过提升学历层次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鼓励基层在岗医生获得规定学历,符合条件后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
四是鼓励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
包括严格执行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规定、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利用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加强对基层培训、允许医院医生尤其是退休医生到基层执业服务等。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多种执业”:
契约服务、开办诊所,促合理流动
为何要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将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是《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
一是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改善居民健康。
全科医生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可以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二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医患关系、改善医患矛盾。
全科医生与居民的关系更加亲近和密切,有利于形成全科医生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
三是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
居民定期自主选择全科医生的竞争性机制促进全科医生主动对居民的健康和花费进行管理。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长期以来习惯于看病去医院的中国人,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
为何要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
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既可以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聘为全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
一是可以促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提升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是可以促进高素质人才下沉“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合理收入,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三类收入”:
建立新激励机制,保障全科医生合理收入
如何建立对全科医生的有效激励机制?
从国外经验看,政府多以按人头付费的方式给予全科医生补偿。
在英国,全科医生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按注册居民多少获得相应报酬,是一种“按人头付费”的补偿机制。
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收取少许处方费外,不再收取其他费用。
由于全科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通过提供服务得到的财政补助或健康保险偿付费用,一定程度导致了全科医生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地区,因此,一些国家政府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全科医生给予特殊补贴和激励政策。
为保障全科医生有合理的预期收入,《指导意见》对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创新:
一是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
二是为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项目收取服务费;
三是为签约居民提供非约定服务,按规定获得补偿。
全科医生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其中按签约居民数收取服务费将成为主要收入渠道,新型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
为何要鼓励地方试点并逐步推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
随着全科医生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平台的逐步完善,试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全科医生首诊制度的好处:
一是居民看病更方便,小病看全科医生,大病通过全科医生预约转诊,省去了到大医院排队等候的烦恼;
二是居民看病更便宜,可以降低小病的医疗费用,大病在急性治疗稳定后,可以转诊到全科医生进行康复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
三是资源配置更合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得到一定缓解。
当然,目前全科医生强制性首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还不具备条件,更现实的考虑是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医保支付实现全科医生首诊,直接到大医院就诊者提高自付比例。
如何确保全科医生制度落到实处?
全科医师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实施起来还面临很多困难,社会各界要支持和善待这项惠民政策,使之真正“落地”,并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一是及时推动执业医师法和相关法规的修订,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和行动计划,各省(区、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细化操作步骤和路线图。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的支持力度。
三是合理规划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全科医生培养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统筹公布全科医生岗位。
四是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学)会作用,在行业自律和制定全科医生培养内容、标准、流程及全科医师资格考试等方面充分依托行业协(学)会。
五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先行在具备条件的部分地区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六是通过健康教育、舆论宣传等方式,转换居民的就医观念和习惯,提高居民的契约意识。
(来源:
国家发改委网站)
《扬子晚报》综合《人民日报》报道:
全科医生签约后按年收费包小病大病要住院替你预约转诊
到2020年,我们看病的模式可能是这样的——
——每个家庭都可以有自己的“签约全科医生”,签约后按年付服务费,合约里约定的疾病诊疗不再另外收费,合约里没有的医疗服务按规定另收费
——如果不和固定的全科医生签约,则生病可看全科医生门诊,按服务项目收费
——头疼脑热等常见病、多发病,90%以上可以由全科医生在基层诊所或者社区卫生所诊疗,不用去医院
——若生大病,基层首诊后,由签约全科医生预约转诊到大医院,不用自己去大医院排队
——大病在大医院治疗,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转回全科医生诊所或社区卫生院康复,节省住院费用
全科医生
大病:
替你预约安排住院
小病:
签约包治按年收费
康复:
社区康复节约费用
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本报昨日A2版作了相关报道,全科医生制度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它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昨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记者就此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的专访。
2020年基本形成“首诊在基层”服务模式
孙志刚表示,2020年我们力争建成的全科医生制度有三个目标:
二是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全科医生要经过8年强制性规范教育,为“5+3”模式,前5年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三个统一”即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统一全科医生执业准入条件,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今后有病直接到大医院看可能要多花钱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
全科医生首诊制度的好处:
二是居民看病更便宜,可以降低小病的医疗费用,大病在急性期治疗稳定后,可以转诊到全科医生进行康复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
三是资源配置更合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得到一定缓解。
当然,目前全科医生强制性首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还不具备条件,更现实的考虑是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医保支付实现全科医生首诊,直接到大医院就诊者提高自付比例。
明年每个基层机构都要有合格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实际上目前基层就急需,等到2020年是不是太久?
8年的规范化培养周期是不是有点长?
孙志刚说,近期将有四个渠道加快培养合格全科医生,一是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二是强化定向培养;
三是鼓励基层在岗医生获得规定学历;
四是鼓励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允许医院医生尤其是退休医生到基层执业服务等。
这样力争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三个问题
什么是“签约全科医生”?
等于私人医生吗?
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是《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
本报在昨天的新闻中将其称为“中国式大众化私人医生”。
孙志刚也表示,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长期以来习惯于看病去医院的中国人,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
参保人员可在本县(市、区)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范围内自主选择签约医生,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
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私人医生”。
全科医生能降低医药费吗?
能缓解医患矛盾吗?
孙志刚总结了三个好处:
一是签约的全科医生对固定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有日常的了解,掌握得比较全面,可以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居民可以定期自主选择全科医生来签约,这就形成了竞争性机制,促进全科医生主动对居民的健康和花费进行管理,为患者考虑。
全科医生如何收费?
水平和敬业精神有保证吗?
除了严格的教育程序和资格认证程序外,还有“职业吸引力”。
一是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执业,既可以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聘为全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
这样在促进全科医生合理流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高素质人才下沉“基层”,而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合理收入,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报酬上也有相关措施。
从国外经验看,政府多以按人头付费的方式给予全科医生补偿,比如英国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收取少许处方费外,不再收取其他费用。
我国对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创新:
全科医生按签约居民数收取服务费将成为主要收入渠道。
《健康报》:
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目标怎样实现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制度的核心,也是最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解决全科医生人员短缺的难题。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有6万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制定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如何实现30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如何得到满足?
我国现短缺全科医生20万名——培养途径有3条
“我们这里有20多名全科医生,基本上都是医学院校毕业,走的是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的途径。
”广州市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振尧说。
这所隶属于广州市荔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了5万名居民,全科医生几乎都来自于广州医学院和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在广州医学院接受了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
简振尧告诉记者,这几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找工作很难,想留在广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个不错的选择,加上待遇逐渐改善,所以吸引生源没有前几年那么困难。
根据国务院要求建立的全科医学制度,城乡每万名居民要配备2名~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超过这个标准。
但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我国13亿人口至少需要26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只有6万名。
北京市是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但按每600户居民家庭拥有一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配置规划,全市需要社区医务人员约3万人,目前全部在岗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仅有18710人,缺口近1.2万人。
如何解决全科医生来源难题?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席彪教授指出,只能依靠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急需与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全科医生培养途径的设计主要有3条:
一是通过全科医学方向的正规医学学历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通过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
二是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即对在职人员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以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通过“5+3”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等规范化培训,来培养全科医生。
专家指出,《规划》要求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这一任务已被分解,一是通过规范化培训途径,培养1万名全科医生,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培养5万名全科医生。
高校全科医学专业培养 ——由“自发”到“订单”
“首都医科大学是最早招收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近年来本科停招,主要开展研究生教育。
”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崔树起告诉记者,全科医学毕业生人才流失始终是个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医科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专业,但从今年起基本停招。
记者查询了广州医学院网站,2010年,该校曾招收了150名全科医学学生,但今年没有招收计划。
医学院校直接招收全科医学专业,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重庆医科大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该校曾试点招收过50名全科医学生源,毕业时全部流失,原因主要是社区待遇太低,不具有吸引力。
这位负责人总结说,因为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学生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造成毕业生流失的原因。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毕竟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状况改善,必然会制造旺盛的人才需求。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广州医学院2007届全科医学方向毕业生,社区和地市卫生局预订100多人,而毕业生总共只有60多人。
如今,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启动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将接过全科医学本、专科培养思路,由国家统筹,承担起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
政策这个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今年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预计培养5315名临床医学生。
记者从安徽省了解到,2011年,该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扩大到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省内医学院校均参与其中。
而广西医科大学专门设置了全科医学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免费培养医学生,在校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毕业后,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
有专家指出,这一系列举措解决了全科医学培养几大“漏洞”:
一是有协议在手,不用担心毕业生“主动”流失;
二是免费培养有一定吸引力,能吸引优秀生源;
三是按需培训,针对各地的需求来统筹人数,改变以前单一高校自主招收生源的盲目性。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救急”加“过渡”
“前几年我们培训了1万多名全科医生,这两年重点转到转岗培训,去年完成1933人,今年的任务是1300人。
”四川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副主任李绍敏介绍说,现在任务很重,按照规定,转岗培训主要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正在或者准备从事全科医疗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进行的,对符合条件的,按需进行1年~2年的转岗培训。
“由于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师的能力有限,周期较长,而转岗培训可较快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输送全科医师,是近3年全科医生培养的一种过渡性措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制订者之一的席彪指出,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比其他方式更加快速、经济,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记者了解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被纳入医改制度中,在国务院下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任务,并列为国务院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务院 医改办 主任 孙志刚谈 建立 全科医生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