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1994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88KB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准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属于()。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探究学习
8、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9、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10、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1、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以上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12、柏克赫斯特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1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活动论
14、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
1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7、完形一顿悟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戴克
B.苛勒
C.托尔曼
D.奥苏贝尔
18、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9、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
A.评价
B.练习
C.强化
D.消退
20、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21、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2、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3、根据皮亚杰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成运算阶段。
4、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要求。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
“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
“‘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
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
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
“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
”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
”教师接着问:
“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想了想说:
“是‘长处’的意思。
”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
“‘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
”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2、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
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
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
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
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
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A
2、D
3、A
4、B
5、C
6、A
7、D
8、D
9、C
10、C
11、【答案】D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2、【答案】A
13、答案:
C
14、答案:
B
15、C
16、C
17、B
18、答案:
A
19、A
20、D
21、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错误。
理由: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此说法是错误的。
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3、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成顺序不变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教育可以适当缩短每阶段的时间,但是不能实现阶段之间的跨越,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4、【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
自上而下的迁移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归纳式学习是先学习具体内容,再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方式。
具体内容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学习内容,概念、原理和规律属于上位的较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归纳式学习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案】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
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对于中等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中等生的教育。
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个别教育。
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2、参考答案: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材料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編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及时复习
3、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
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正确答案:
(
(1)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
”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
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
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
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
”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
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2、
(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
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
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 中学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 知识 能力 练习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