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1412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5.78KB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引导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
第四条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五条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与有关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二章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八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十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
划纲要)和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以下简称规划成果)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编制规划纲要的目的是综合评价省、自治区城镇化发展条件及对城乡空间布
局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省域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对城乡空间的影响,明确规划编制的
原则和重点,研究提出城镇化目标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规划成果提供基础。
编制规划纲要时,应当对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第十二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三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在规划纲要编制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分别组织对规划纲
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审查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时,应当附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协调论证的说明和对各方面意见的采纳情况。
第十五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六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成果予以公
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前,应当将规划成果
提请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十八条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成果应当附具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
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
改规划的情况等。
式表达。
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规范,符合城乡规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向国务院报告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
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提出规划修改的必要性、修改规划的基本思路和重
点,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根据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需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可以依据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
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报省、自治区
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评价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明确规划编制原则、重点和应当解决
的主要问题。
(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在国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镇发展支撑条件和制
约因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资源、能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要求。
(四)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省
域内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等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城镇化的
目标、任务及要求。
(五)按照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条件,提出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的规划要求,包括省域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和优
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要求;
提出省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建议;
提出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的地区,以及需要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调解决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
(六)按照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和优化省域城乡空间布局的综合要求,研究提出适宜建
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原则和划定依据,明确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基
本类型。
第二十五条规划成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全省、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
包括城镇化目标和战略,城镇化发
展质量目标及相关指标,城镇化途径和相应的城镇协调发展政策和策略;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划策略;
根据省、自治区内的区域差异提出分类指导的城镇化政策。
(二)明确资源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
能源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生态环境保护。
(三)明确省域城乡空间和规模控制要求。
包括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空间布局;
需要从
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地区的定位及协调、引导措施;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目标、原则
和规划要求。
(四)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包括省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策略及综合交通设施与城乡空间布局协调的原则,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和重要交通设施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及其规划要求。
(五)明确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包括统筹城乡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
原则和规划要求,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设施的配置要求;
农村居民点建设和环境综合
整治的总体要求;
综合防灾与重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要求等。
(六)明确空间开发管制要求。
包括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区位和范围,提出管制
要求和实现空间管制的措施,为省域内各市(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线”等规划控制
线提供依据。
(七)明确对下层次城乡规划编制的要求。
结合本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综合提出对
各地区在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空间开
发管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
(八)明确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包括城乡统筹和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
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的规划内容;
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法。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实际,可以在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中提出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调事项,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内容。
必要时可以将
本省、自治区分成若干区,深化和细化规划要求。
第二十六条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
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应当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十七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还可以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作出更长远的预测性安排。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规划内容和编制审批的具体要求,由各地参照本办法确定。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发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同时废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体系 规划 编制 审批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