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生物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精美WORD全解析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0956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14.72KB
版生物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精美WORD全解析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Word文件下载.docx
《版生物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精美WORD全解析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生物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精美WORD全解析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数量可高于K值,故其不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
例2
(2017·
杭州一模)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动物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到40只(雄性30只,雌性1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到80只(雄性55只,雌性25只),其中有标记的为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假设雌雄再捕率是不同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雌雄比是1∶3B.种群数量是120只
C.种群雌雄比是2∶3D.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该种群数量为40×
80/10=320(只),B项错误;
种群的雌雄比例情况无法得出,A、C项错误;
第一次捕捉到雄性30只和雌性1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捉到雄性55只和雌性25只,其中有标记的雄性6只,雌性4只,据此推测,雄性不容易被再次捕捉,则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D项正确。
种群的增长方式
一、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对比分析
比较项目
指数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资源无限、空间不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K值
有无
无K值
有K值
增长特点
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加大,增长越来越快
起始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二、环境容纳量
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关于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减小;
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增大。
(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种群数量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的,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例3
(2018·
浙江4月学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解析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一年末甲种群的L=1.5,乙种群的L值稍大于1.0,两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故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A正确;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二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
第3年末乙种群L=1.0,且在接下来的第3~4年内L小于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3年末时为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正确;
这4年中甲种群L值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错误。
例4
浙江4月学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解析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环境更适合生存,资源更多,环境容纳量就会更高,反之更低。
例5
浙江6月学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亡率很高的种群为衰退型
B.出生率决定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长倍数相同
D.自然状况下,种群数量不会超过环境容纳量
答案 C
群落
一、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①表现——分层现象。
②影响因素
(2)水平结构:
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小地形、土壤、风和火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3)时间结构:
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二、群落的主要类型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群落类型
三、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
2.群落演替的类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4.群落演替的过程(以湖泊演替为森林为实例):
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例6
浙江4月学考)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A、B、C项正确,D项错误。
例7
浙江4月学考)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这体现了群落的( )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D.分层现象
答案 A
解析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使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专题专练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
1.(2016·
浙江10月学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B.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
C.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S”形增长
D.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
解析 种群的性比率不一定是1∶1,如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故A项错误;
种群内只有达到性成熟,雌雄个体才能相互交配,故B项错误;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J”形曲线)增长,故C项错误;
种群中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该种群是衰退型年龄结构,种群密度将下降,故D项正确。
2.(2017·
绍兴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志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28
22
重捕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度,A项错误;
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
,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
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D项正确。
3.(2017·
宁波九校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解析 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没有性别之分就没有性比率,性比率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题组二 种群的增长方式
4.(2016·
浙江10月学考)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 δ>
1,个体增加,种群密度增大;
δ=1,个体数目不变,种群密度稳定;
δ<
1,个体减少,种群密度减小。
t1和t4时刻,δ=1,种群密度各自稳定但不相等;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δ的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故选D。
5.(2017·
温州十校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为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B.c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
D.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会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
解析 题图为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该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一直存在,A项错误;
d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项错误;
d点之后,种群数量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
改变种群的性比率,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会延长,D项正确。
6.(2017·
台州高三期末)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λ值(λ=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λ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解析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λ值不是自然增长率,A错误;
前4年间,λ值等于1.5,大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λ值从1.5降到1,该过程中种群数量仍然在增长,只是增长的速率越来越慢,B错误;
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第11到第12年间,种群的λ值在增加,但是仍然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在减少,D错误。
题组三 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
7.(2018·
台州选考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
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
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
解析 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研究范畴,A错误;
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属于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研究范畴,B正确;
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
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特征,D正确。
8.(2018·
绍兴学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下列关于北方针叶林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
B.主要由落叶树种组成
C.生活着9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D.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群落
解析 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A正确;
其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B错误;
在热带雨林中生活着9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C错误;
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D错误。
9.(2018·
浙江十校联盟高三学考适应性考试)热带雨林的鸟类种类多于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垂直结构不同B.时间结构不同
C.水平结构不同D.群落演替不同
解析 与草原相比,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多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热带雨林的鸟类种类多于草原,故选A。
10.(2018·
吴越联盟第二次联考)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
A.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
B.从弃耕地开始的演替
C.从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开始的演替
D.从裸岩开始的演替
解析 裸岩开始的演替无土壤基础,所以为原生演替。
11.(2018·
绍兴高二期末)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2
针叶林
52
12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物种丰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12.(2018·
金华高三期末)下图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甲、乙、丙三个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经过阶段3后,三个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综合强化]
13.(2017·
浙江大附中高三学考模拟)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m)
Ⅰ:
撂荒7年的次生林
8.7
6.3
Ⅱ:
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
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
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
①随次生演替的进行,物种数量____________,林木不断生长。
②次生演替的前50年,物种数量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150年间,物种数量增长速度__________。
答案
(1)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增加 ②快 变慢
解析
(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次生演替),不同区域分布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分析图表可知,随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逐渐增加,树的高度不断增加,50年后树种数量的增加减慢。
14.下图所示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
答案
(1)增长型 衰退型
(2)各年龄组个体数相接近
(3)增加
解析
(1)A图生殖前期的个体数目很多,而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较少,因此A图表示增长型;
C图的年龄结构与A图相反,因此C图为衰退型。
(2)B图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其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相接近,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A图为增长型种群,所以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15.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如图甲,a表示每3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酵母菌种群呈“________”形曲线增长。
从理论上讲,种群呈现这种增长曲线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酵母菌种群呈“________”形曲线增长。
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绵羊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种群数量会在______________上下波动。
答案
(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K值
解析
(1)曲线a呈“J”形曲线增长,该曲线是在理想环境下形成的,即没有天敌、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等。
(2)曲线d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之前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K/2后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后增长速率为0。
(3)自然环境下,种群的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生物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习精美WORD全解析专题十四 种群与群落 生物 浙江省 学业 水平 考试 专题 复习 精美 WORD 解析 十四 种群 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