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最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170905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95.43KB
人教最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docx
《人教最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最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最新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七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解决问题(例5)。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
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
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
本单元设置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放手让学生解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把814km与1142km合在一起,即把814与1142合成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之后,通过“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
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在此基础上,概括加法的意义,进而概括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由解决问题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是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丰富、梳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
教材设置了4道例题,依次教学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四则混合运算等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在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之后,可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本单元设置了3个练习,都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突出练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练习一第1题是四道有关加、减运算意义的问题。
题目中特别提出: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要求用加、减法得意义说明各题选择方法的道理。
教学时,应让学生切实经历把加、减法的意义应用于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的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又如,练习2第3题“调皮的小猫”,调皮的小猫的爪印遮住了等式中的因数、除数或被除数。
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活泼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还要组织好交流,请学生说说求出“爪印下”各数的根据。
学生根据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明,或是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来解释,将使学生对乘、除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
4.建议用6课时教学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
青藏铁路
2.师:
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
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
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814+1142=1956
4.师: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
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
加法定义)
7.师: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
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
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
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
减法定义)
14.师: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
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
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
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
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
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 ),3043-575=(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
数学书 P3 3
猜猜我是几?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
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