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70394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11KB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三)华枝睾吸虫(四)日本血吸虫
4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5
板书:
第三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
15-25cm尾部卷曲雌虫:
15-35cm尾总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三、危害五、预防措施
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七、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
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
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食用、药用、工艺品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喜欢吃鱼吗?
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
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
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
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
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
鱼的体形象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
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
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
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
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
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
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
问:
鱼靠什么运动?
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
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
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
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
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
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
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
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教师及时问:
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
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
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
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
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
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实验结果很快出来:
鱼不能前进。
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
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
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
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
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
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
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体色:
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体表:
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侧线:
测定方向、感知水流鳃;
呼吸器官鳍:
运动器官
(二)鱼的呼吸
水口鳃(气体交换)鳃孔水(三)鱼的运动
尾鳍:
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骨胳:
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
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
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两栖动物
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
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
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
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
学生按顺序回答教师重点强调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
二、爬行动物
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么?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1、想一想,议一议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关。
投影出示图片这是为什么呢?
2、观察与思考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
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爬行动物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常见的爬行动物。
(1)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没有颈和尾部。
(2)不同。
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皮肤颜色而适应不同的环境。
(3)体表光滑有黏液
(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舌,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个别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
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
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
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2、呼吸和生殖。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肺和皮肤;
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蟾蜍、大鲵、蝾螈。
详见P26.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P272、呼吸:
肺;
生殖:
体内受精,陆地产卵。
三、课堂诊断:
练习册小组回答教师订正
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1、青蛙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两栖动物3、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1、蜥蜴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爬行动物3、主要特征
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
17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态度的
引导和强化;
探究实验的实施。
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
动物行为相关资料;
果蝇的相关资料;
宠物观察日记;
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
学生:
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18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
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对比观察四
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19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
整体。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20
21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②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②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三教学难点
①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板书课题: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
师生总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22
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出草、羊、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
根据例子讲解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2、食物链中的生物成分。
3、食物链中数量的比较以及判定食物链的长短。
角色扮演分析如果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消失会带来什么影响。
分析总结得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突出,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和珍惜每一种动物。
课堂小结习题演练A、植食动物六板书设计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生态系统的结构:
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二节细菌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4、强化振兴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
CAI课件;
显微镜;
永久细菌涂片。
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
24
第三节真菌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
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
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
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
制作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上册 教案 全册供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