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管理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70193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18KB
教育精品管理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精品管理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管理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木匾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
管理职能:
是指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以维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监控职能:
是指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的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所采取的监督和控制措施。
服务职能:
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为地方学校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和资助等服务项目。
宏观调控:
实际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则,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把地方、学校及各个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校地发展。
组织:
人们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按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整体。
教育行政组织:
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
行政组织结构:
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组织纵向结构:
即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它是在对行政组织进行纵向垂直分工的基础上刑成的层级节制的阶梯系统。
行政组织横向结构:
即行政组织的部门结构,它是在对各级行政组织内部工作进行水平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幅度:
亦称控制幅度是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管理人员能有效直接管理、领导多少下级组织或人员。
层级—职能型:
这种结构以层级式结构为基础,在各级主管人员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主管人员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的行政组织结构形态。
教育部:
是国家一级的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
它是国务院主管教育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
职位分类:
就是按照各项工作的责任、业务和性质把组织机构中的各项行政工作划分成一定的类别和等级。
考绩制:
是指负责监督文官的专职人员或专门机构,根据文官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特别是以工作成绩来决定其晋升、奖惩、工资福利、待遇等。
政策:
是指国家、政党等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或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策活动者:
也被称为政策行动者、政策相关者等,是指那些影响或左右公共政策决策,同时也被公共决策影响而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群体。
教育政策:
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
法:
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律:
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文件。
国家的教育法规:
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的成文法。
它由宪法和关于教育的法律,国务院、教育部发布的决定、指示、命令、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统治、条例、章程等构成。
地方教育法规:
是由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制定的教育成文法。
教育立法:
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教育法规的专门活动。
教育立法程序:
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和废止教育法律规范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和手续。
教育计划:
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预测:
是指预先或事先对事物进行推想和估计。
多元性:
既是说教育发展目标的选择,依其出发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教育督导:
是对教育工作进行视察、监督、指导、建议的活动。
行政督导: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教育督导的职能:
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教育督导评估:
是教育督导部门进行的教育行政评估,它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对有关部门、学校的管理工作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元评价:
是对评价活动的评价,也就是在一次评价活动实施之后,对评价活动的再度评价。
基金会:
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由资金,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等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是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赞助。
教育课程:
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教学计划:
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
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工作的依据。
性质上市教育行政政法规定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形成性评价:
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效果作出评价。
终结性评价:
是指对课程实施的结果作出评价。
教师人事行政:
就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实施的管理。
其根本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
派任:
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按计划向学校委派教师的形式。
聘任:
是指学校与被用教师签订合同,由学校发给聘书,明确在一定时期的任用方式。
工资:
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教师劳动报酬。
教育信息:
是指教育部门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
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负面信息:
反映的是教育领域中的失败的信息。
常规信息:
是指正常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
动态信息:
是指反映物质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信息。
这种信息具有相对性、变化性、过程性等特点。
静态信息:
是指反映物质相对静止状态的信息。
这种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确定性、变化缓慢等特点。
信息预测与引导:
是指行政主体所应承担的对行政事态发展的方向做出预测、推论,并提出有价值的有关社会发展格局判断的信息义务。
信息引导:
是指政府运用信息调节、控制国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图及主张,从而影星啊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信息公开:
就是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获取、利用、传播、保存和负责处置的信息,只要不涉及重要秘密及个人隐私,都应该向社会公开。
主动公开:
是指教育部门通过某种途径,将教育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
学校效能:
是指学校选择目标的事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中间计划:
是落实总体计划的协调计划,是由学校的职能部门所制定的。
管理活动:
就是对问题、环境、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不断地分析、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过程。
组织惯性:
是指组织中大多数人信奉的价值观、所遵循的行为模式、
质量战略:
是学校以向全社会持续地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服务赢得社会信任、促进学校发展的系统行动。
联盟战略: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为了实现长远的利益,形成不同程度的联合体共谋发展的战略模式。
顾客战略:
是以尊重顾客和服务顾客作为学校的基本价值,通过双方的良性互动了解、创造、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引导顾客建立起对学校的忠诚,发展真诚合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借助这种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社会宏观环境:
是影响学校发展高层次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
协调:
是为了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对各项工作及各位人员的活动进行调节,使之同步,互为依托。
成果:
是指一个组织设定的目标水平的高低以及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其水平高、实现程度大、目标成果就越大。
事业部制:
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的授权,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得义务。
学校组织文化:
使之一所学校在自己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赞成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学校工作质量:
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
标准化工作:
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设计。
质量信息提取:
是通过调查、测量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校质量状况的数据及描述性资料的管理活动。
常规评价:
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校日常工作所进行的评价。
人体工学:
又称人类工程学,是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一机一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学问。
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实现最优化。
唤醒理论:
是指环境对于人的刺激导致生理活动水平的提高和情绪与行为的变化。
行为场景理论:
又称为生态心理学,它研究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管理:
是指对组织公共关系及其相关传播沟通事物的管理。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就是对学校内部公众关系和外部公众关系及其相关传播沟通事务的管理。
知识要点:
1.美国学家库恩着《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2.任何一个教育管理者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识别信息价值判断行为选择。
价值判断是中心阶段。
3.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两个维度管理职能维教育教学业务维。
5.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6.学校管理者的类型有家长型管理棋手型管理关系和谐型管理学者型管理维持会长型管理者。
7.莱克和莫顿在《新管理方格》划分了各种类型管理者。
8.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学模式经验传递是主导模式。
9.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属自然现象。
10.管理的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11.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12.组织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
13.美国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斯特曾经试图把各种管理学派融合到系统思想之中,但是没有成功。
14.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统称为三大社会实践活动。
15.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16.人力资源也其他资源比较,它特点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
17.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挖掘潜力消除矛盾都与管理者的组合工作有密切关系。
18.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信息环境。
19.卡斯特在《组织与管理》中提出管理必须应付动态的变化和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
20.管理的影响力场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管理者所拥有的职位权力二是管理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三是管理者的思想品德。
21.我国学者张复荃先生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
22.教育组织的育人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
23.管理育人是指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种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4.学校的教育质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另一个是以教育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
25.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建立一支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6.我国学者何建认为管理现代化就是把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最优化。
27.朱镕基在其主编的《管理现代化》中提出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8.管理现代化的阶段有三个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是对战略发展的研究。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信息流。
29.《教育行政》中提出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理想。
30.应试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31.坎贝尔是美国最着名的老一辈的教育管理学权威。
他从管理科学演变的历史划分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科层组织的管理、开放系统的管理等派别。
32.施泰因《管理学》他明确提出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障国民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33.教育行政理论把学校组织视为办学的行政实体。
34.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
35.泰勒提出科学管理,。
是科学管理之父。
36.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经验管理模式向依靠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过渡。
37.韦伯提出科层管理理论,又称官僚体制。
38.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39.科层组织的正效应是管理的专业化、关系的理性化、工作的协力化、行为的制度化。
40.梅奥霍桑试验是关于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验。
41.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
42.行为科学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的管理学。
43.工具人假设,麦克雷戈提出的X伦理。
44.经济人假设,大卫·
李嘉图。
45.社会人假设,梅奥。
46.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
47.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
48.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9.行为科学家海德提出归因理论。
50.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时,要考虑五个问题:
一、工作的完整性;
二、工作的重要性;
三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四在工作过程中给工作人员较多的自主权;
五工作结果的反馈性。
51.归因理论把人的成功或失败都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本人主观努力的程度;
二,是本人实际能力的大小;
三,是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艰巨程度;
四,是工作环境、条件的机遇
52.行为科学家弗鲁姆构建了“期望模式”:
激发力量=目标价值×
期望概率
53.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就是研究如何解决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处理好公平和激励关系,找出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以及消除或缩小不公平感的措施
54.群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支柱
55.群体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群体的分类有:
一,假设群体和真实群体;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三,健康的群体和不健康的群体
56.群体在管理中的作用:
1,归属作用;
2,认同作用;
3,支持作用
57.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这样组成部分
58.领导素质分为六大方面: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
3,思想品德素质;
4,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素质;
5,沟通、联络和与不同类型人交往、合作的素质;
6,应变能力的素质
59.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设计了“管理方格图”。
60.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个人主义,经济理性和政治交易。
61.所谓政府失败,是指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的巨大浪费。
62.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分为两类不产生收益的一般政府职能和产生收益的公共企业职能。
63.校本管理一般体制结构是第一,政府向学校下放权力。
第二,在学校组织决策实体,对重大问题共同决策。
64.功利主义在伦理学上又被称为效益主义。
65.美国伦理学家约翰·
罗尔斯发表《正义论》为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
66.传统的行政学把目标集中在效率和经济两个反面。
67.在教育学上实行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68.实行分权制的代表是美国。
69.人们一般把教育行政的本质规定为国家政权对教育进行领导控制及其管理的活动。
70.集权制和分权制的比较分析关键在于依据各国的国情、民情、行政内容、行政区划的大小以及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加以判断。
71.格拉默和布朗主张把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行政体制划分为六种类型美国的地方责任型、英国的责任分担型、法国的国家责任型、澳大利亚的州责任型、加拿大的一部分州的宗派控制型和苏联的联邦政党控制型。
72.教育行政的职能突出表现在计划、组织、管理、监控、服务等职能方面。
73.组织职能的核心是组织机构的体制问题。
74.教育行政为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政监控,分权制的国家注重法律监控。
75.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的中心问题。
76.中央对教育事业实行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家欧阳行政两级管理。
77.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改革,改革的中心是强调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负的领导、管理的责任。
78.第二次改革中加强了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79.第三次改革指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改革管理体制,调整管理机构,还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80.宏观调控的内容有方向调控、进程调控、活动调控、计划调控、行政调控、法律调控、经济调控、监督手段。
81.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扬长避短,趋向均权化。
82.1979美国成立联邦教育部。
83.德国教育行政的特色是文化自治,分权协调。
84.日本教育行政体制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长。
85.管理活动应包括建立组织,维持组织的存在及促进组织的发展等活动。
86.德国的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阶梯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或称层峰组织结构。
87.在研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时还必须探讨行政组织的层级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即行政组织的层级多,管理幅度则小,行政组织层级少,管理幅度则大。
88.在管理实践中,分设行政组织的横向部门方法有:
一按照业务工作性质来划分,二按照功能来划分,三按工作程序来划分,四按地区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
89.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的行政组织结构类型是以层级一职能型为主。
90.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组织。
91.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包括:
对公务员的考试、任用、考核、监督、升降、工资、奖惩、退休、免职等管理制度。
92.我国公务员的制度的特征主要有:
“双轨制”的公务员制度、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法制化、实行职位分类、职位常任、强调讲求业务道德。
9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提出的“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方面确定的。
94.教育行政机关人员的选拔任用方式主要有委任及考试录用两种。
考试录用有较严格的程序:
规定招考条件、要求和时间/进行公开统一考试/按规定择优录用。
95.夏书章主编的《行政效率研究》一书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有效机制分为:
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新陈代谢机制。
96.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公务员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
奖励、纪律规定、职务晋升制度、职位分类等方面。
97.公务员的奖励种类规定为:
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98.公务员晋各升的原则和标准,即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注重工作实绩。
公务员晋升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职位空缺。
99.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录用、职务升降、考核奖励的制度中。
100.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新陈代谢机制主要体现在培训和交流制度中。
交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交流的范围和形式。
前者为行政机关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后者为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四种形式。
101.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计划、组织、监督控制、指导服务。
102.政策学者伊斯顿认为:
“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政策的法律化是现代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103.从横向的政策分类,可分为: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政策。
从纵向分类,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104.对公共政策活动者的研究,金登指出,应当着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每种政策活动者的重要性,二每一种政策活动者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式,三每一种政策活动者可以获得的政治资源。
105.教育政策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信息反馈的过程。
106.教育政策终结的形式主要包括:
废止、以新政策替代旧政策、政策合并和缩减等方式。
107.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
108.根据法规制定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两类。
109.立法程序,特别是各级权力机关在制定法律规范性文化时,须经过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讨论、法律的通过及法律的公务四个步骤。
110.教育法制定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民主立法、系统性、稳定性与适时变化相统一、本国与外国教育立法相结合的原则。
111.法律的次序原则具体为:
法的形式效力原则、后制定的法规优先的原则、特别法优先的原则。
112.为确保教育法规的有效施行,通常采用的监督形式有: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113.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尚不完善,体现在:
教育法规体系尚不完备、教育法律实施细则出现滞后、教育法规本身的质量有待提高。
114.现代教育计划的特点有:
综合性、长期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115.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116.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117.预测者要以社会需要、经验和情报资料为依据做出预测。
118.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
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
119.教育计划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教育发展目标、教育现状的诊断及分析、教育计划目标、教育发展计划行动方案的研拟与选择。
120.教育发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长期目标、计划目标及手段目标。
121.对现状运行进行诊断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问题、界定问题、分析原因。
122.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由收集与分析信息、设定目标、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实施中的反馈与调整构成。
123.具体在设定教育计划目标时,要考虑的三方面的问题:
环境方面、教育系统本身、目标本身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精品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