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70086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92KB
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6亿元,可比增长23.1%;
固定资产投资48.9亿元,增长44.5%;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增长19.5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3元,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5688元,增长12.6%。
以上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具体表现为:
1、结构调整得到优化。
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一园三区结构已经形成。
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可比增长20.3%,形成了以特色食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林化香料、电镀和皮革皮具六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园区现有投产落户企业175家,永盛电子、嘉泰电子、银狐皮具、雄坚皮具、南方水泥、康盛堂药业等一批新兴企业加快成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4亿元,上缴税收1.26亿元。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形成了以粮食、蔬菜、鸭鹅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粮食总产稳定在9亿斤以上,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或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鸭鹅养殖量分别达1100万羽和和60万羽。
金田粮油、吉海粮油、萧翔禽业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以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住、交通运输、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货运物流实现税收2448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8.6:
43.9:
27.5调整为28.6:
27.5。
需求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消费拉动主导型逐步转向投资、消费双向拉动型。
2、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96亿元,是“十一五”预期目标的2.1倍,实施重点项目200余个。
全县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内基础设施大力改善。
全县耕地保有量达到58.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为90.8%和65.2%,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30余座,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达到0.6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平方公里,县乡公路、通村公路改造计划基本完成,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5万余人,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舍、乡镇计生站、乡镇文化站、基层司法所等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1.3%。
3、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县城“两江三岸四区”框架已经成型,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理,人口12.3万,城镇化率达39.6%。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6平方米。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青少年活动等市政设施和公益性事业设施大力完善。
园区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属省级重点工业园,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我省首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电镀集控区2006年获省环保局正式批复,是江西省首个通过环评的电镀基地,市政府批准的全市唯一的电镀中心。
推进了370多个新农村“三清四改五化”工程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改善,“一村一品”特色经济逐步形成。
4、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滩学校、职教中心、特教学校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启动了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计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四年共完成城乡就业培训6万余人次,实现新增就业人员3万人,“4050”人员就业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铺开,新农合参合率达96%,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8.5万人。
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不足仍然是吉水的主要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的滞后影响仍然存在;
产业规模偏小,支撑作用还不强;
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较弱。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缩差距、略高于、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大力发展低炭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目标。
(二)发展定位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走向和全市区域经济的布局,把握我县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将吉水置于长珠闽三个高速经济发展圈的外环交汇区、吉泰工业走廊、吉安中心城区卫星城、鄱阳湖生态经济圈辐射区、江西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县,结合我峡江水利枢纽重大工程的实施进行战略定位,今后5-10年我县总体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为“四个基地”。
1、发挥我县毗邻长珠闽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的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低成本要素优势,依托传统的劳保手套、正在兴起的电子信息和电镀等产业,以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以劳动密集型、电镀配置型的现代轻型制造业基地。
2、发挥我县粮食、蔬菜、鸭鹅、林化香料等农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有一定加工企业基础和今后库区形成的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为粮食、畜禽、林化香料、渔业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输出基地。
3、发挥我县吉安中心城区卫星城和地处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对接中心城区,实现功能互补。
抓住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时机,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点开发商住、文化娱乐休闲、生态环境休闲,把吉水建设成为全市兴旺的商住、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基地。
4、发挥我县劳动力充裕、人民勤劳吃苦创业积极性高和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优势,以库区移民就业培训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劳务培训、转化输出基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缩小与兄弟县(市、区)的差距,实现“略高于”目标,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跻入全市前四位,人均指标大部分进入全市中上游水平。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城镇发展更趋协调,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社会和谐建设谱写新篇章。
三、发展重点
实现“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两区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开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推进我县加快发展,必须在“十二五”乃至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这既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县目前加速崛起的现实途径。
必须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积极扩大民间投资。
一是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
重点建设赣江及其支流两岸防洪工程,双山、横山、太山三座中型水库灌区和螺滩北灌区改造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使之纳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五河重点段防洪治理工程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堤范围,争取国家支持。
着力构建公路、铁路、水路相互协调、路网通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提速升级为目标,加速形成以县城为节点的半小时经济圈,重点实施105国道、朱北线、赣粤高速挂线路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县乡公路与通村公路改造工程;
配合省市做好抚吉高速、泉南高速、衡茶吉铁路东延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与建设。
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航运码头,提高船只泊位能力。
着力构建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抓住全省西气东输天然气入赣管网建设的有利时机,抓紧建设县城天然气管网连接工程,实现“十二五”期间供气目标,为发展我县石油化工提供物质基础。
着力构建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加快供电网点建设,继续完善城乡电网工程,全面提高我县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性。
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以建设和巩固生态园林城和文明卫生城为目标,加快县城建设,继续按照“两江三岸四区”的城市发展框架,推进县城“北拓西进、南延东扩、跨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积极融入吉安市经济发展圈。
强化城镇规划设计,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镇特色。
加快赣江二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旧城区改造与新区开发协调发展,配套完善路、水、电、气、绿化等基础设施。
以百镇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重点镇建设。
重点推进八都镇、白沙镇、阜田镇、水南镇和乌江镇等中心镇和边贸重镇建设,积极挤入全省重点示范镇行列,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模式。
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
以培育生态文化为先导,以建设绿色乡村、生态城镇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重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城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工代赈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特别是要启动建设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重点项目,重点是实施县医院的迁址扩建、移民安置区的建设等,促进我县文教医疗卫生事业条件更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化。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壮大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是“十二五”期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农业方面,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以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突破口,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促进我县优质稻、蔬菜、鸭鹅、林化香料等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着力把我县打造成向外输出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林化香料生产基地。
重点争取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猪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建设标准粮田25万亩,绿色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6万亩,鸭鹅养殖量分别达到2000万羽和150万羽。
工业方面,根据吉泰工业走廊的发展定位,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注重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注重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林化香料、电镀和皮革皮具六大产业基地和块状经济,使我县尽快融入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力争通过5年时间,使电子信息产业在核心区凸显特色,电镀产业独领风骚,食品加工壮大规模,实现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收三项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的目标。
服务业方面,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着力形成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着力建设一批精品住宅小区,着力建设一批大型批发市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重点抓好“一区两线”景区景点规划建设,继续完善燕坊古村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全力塑造“名人之乡”旅游品牌。
加快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接待设施。
加快县城大型综合停车场和八都物流园等物流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力争货运物流业实现税收6000万元。
3、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
把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积极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等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吉水建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拓展循环经济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是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县城污水管网配套建设,适时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
加快城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园区污水排放达标。
二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突出沿江、沿路、沿街等通道绿化,加快推进县城、乡镇、农村以及工业园区造林绿化步伐,着力打造一批造林绿化精品工程。
三是大力推进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
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县城垃圾处理场、乡镇和自然村垃圾无公害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到2015年,完成全县85%的集镇、5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对赣江沿岸实行严格保护措施,坚决取缔沿江排污口污染源,对县内中小河流污染实行严格控制,重点实施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大中型沼气工程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民生工程与发展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建立起体现我县特色和要求的国民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切实让库区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二是认真抓好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教育等惠民利民工程。
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各项安全工程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
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努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确保大局和谐稳定。
5、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决定着各类要素的配置方式和效率。
“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国企改革和国资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
积极推进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扩大贸易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战略思维和开放意识。
二是强化投融资保障。
建立民间投资增长的长效机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增强消费拉动力。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
四是加强人力资本支撑。
建设人力资本强县,着力优化用人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五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高行政效能,整顿规范经济秩序,改善社会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水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十二 规划 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