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8411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8.57KB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信用卡:
①含义:
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本质:
信用凭证。
③功能及优点:
P9
3、支票: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分类: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如何使用:
转帐支票,凭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号。
现金支票,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五、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欧元、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的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变化:
通常用100单位外币兑换多少本币来表示。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
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乂。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币升值,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六、价格
1、影响因素:
(1)直接因素:
供求
(2)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等
(3)决定因素:
价值
1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注意:
供求影响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者)的影响:
1一般来说:
(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减少对它的购买。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
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弹性大)。
3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
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生产者)的影响
1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七、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注:
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直接原因是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供求与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八、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平的影响)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体质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3)其他因素: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其他因素。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
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与家族消费水平的关系:
(成正比)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3、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方式的划分:
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
2按消费目的的划分:
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为了让人活下来)、发展资料消费(为了提高素质)和享受
资料消费(为了让人体面地活下去)。
4、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有)――盲目从丛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无我有)――过分的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优)――不健康;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物有所值)一一理智消费
5、消费行为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绿色消费的核心:
可持续性消费。
绿色消费的要求:
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九、对待金钱:
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决定①②③④反作用①②④⑤
2、社会再生产:
有哪些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3、大力发展生产:
为什么、怎样做①②③④⑤
生产
4、基本经济制度:
是什么(含义)、公有制(地位、范围、如何增强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非公有制(地位、范围、态度)为什么①②③、怎样做①②③④
5、企业:
地位、含义、分类、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6、劳动者:
劳动(含义、意义)、就业问题(意义、解决的措施①②③④⑤⑥)、维权问题(为
什么①②是什么①②③④怎样做①②③)
7、投资方式:
储蓄存款(含义、储蓄机构、目的、存款利息、种类、商业银行、)股票(含义、
股东的权利、股票的基本特征、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特点、发展股票市场的作用)、债券
(含义、分类、收益、偿还方式)、基金(含义)、保险(特点、分类、特征)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买什么)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怎么买)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想不想,要不要买)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指生活力的发展使人们购买力得以提高)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社会再生产
1、有哪些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各个环节的关系:
1生产起决定作用。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③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1)原因: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意义: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
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怎样做: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④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⑤通过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是什么(含义):
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
(1)、地位:
1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主要形式(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31-33
3)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3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①主要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2、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范围(构成):
包括个体经济(个体户,出钱出力)、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出钱不出力)、外资经济。
(2)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
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怎样做:
①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③必须毫不
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小结:
一、地位:
1、公有制:
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③在我国经济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2、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②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主要在控制力上,②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③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三、态度:
1对待公有制:
巩固、发展。
2、对待非公有制:
鼓励、支持、引导。
四、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平等。
2、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
五、公有制是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
六、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五、企业
1地位: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
3、分类: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所有制企业并存。
4、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公司)
(1)含义:
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类型: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最主要的区别:
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3)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
A.决策机构: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B.执行机构:
总经理C.监督机构:
监事会
(4)优点: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5)改革的意义:
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5、公司经营的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
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其他因素:
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等。
6、公司经营失败——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兼并:
优并劣强强联合:
优并优
总结:
企业兼并与破产,作用在于:
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对于社会,
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
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六、劳动者
(1)劳动:
是指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③光荣属于劳动者。
(2)就业问题
(1)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
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
创造社会财富。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③树立自主择业观、
4树立竞争就业观、⑤树立职业平等观、⑥树立多种
补充其它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国家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国家、企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者本身要提高自身素质等等。
(3)维权问题: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是什么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
(2)为什么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怎样做
1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七、投资方式
(一)、储蓄存款:
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作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
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
3、目的:
获取利息、小孩上学、购房、买车、养老等。
4、存款利息:
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影响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率。
3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利息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5、种类:
1活期储蓄:
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
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收益较低。
2定期储蓄:
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提取。
流定性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
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6、商业银行:
(1)含义:
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主要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评估信用状况
3结算业务。
④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4)作用:
P48(聚宝盘、气象站、监督器)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2、股东的权利:
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股票的基本特征:
不可返还、可以转让
4、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
①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
②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5、股票的特点:
高风险高收益
6、发展股票市场的作用:
对于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主体
中央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风险情况
小
中
大
收益情况
少
多
流动性
强
弱
发行国债的目的:
弥补财政赤字、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为战争筹措资金。
国债的风险小,但利率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四)基金(属于间接投资方式)
含义:
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进行。
(五)保险
1、特点:
规避风险
(1)社会保险(个人、政府、单位三方共同承担费用)
(2)商业保险(个人独立承担费用)
P51
在我国,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3原则:
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特征: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补充:
股票、债券、储蓄存款、保险的异同点
收益
功能
性质
偿还方式
股票
股息和红利,股票买卖差价
:
为企业筹集资金
股份凭证「
不能偿还,可以转让
债券
利息
为企业或国家筹
集资金
债务凭证
到期还本付息
储蓄存款
存款凭证:
保险
在遇到风险时可按条款得到经济赔偿
风险保障
保险事故发生,可获赔偿或保险金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r
1、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基本内容和要求、必然性、意义)、多种分配
万式并存
L2、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社会公平(为什么①②、是什么、怎么做①②
③④)、效率(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①②③④、怎么做①②③
3、财政:
含义、预算与决算、作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关系
4、税收:
含义、基本特征及其联系、种类、性质、违反税法的行为
一、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
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必然性:
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关
系上决定分配方式):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1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
裕的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两个“合理比重”和“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4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效率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的关系
(1)是什么①具有一致性: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
(2)怎么做(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好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④在鼓励人们创
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财政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分配关系。
2、国家预算:
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
上一年度财政收支情况。
3、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社会保障类、民生问题)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工程建设)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筹集渠道(来源):
主要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禾U、债、费)。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一期 复习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