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7966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01KB
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Word格式.docx
《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先要想清楚,政治学科为何深度教学?
其次要弄明白,何谓政治学科深度教学?
再次要善探索,政治学科怎样深度教学?
一、高中政治学科为何要深度教学
1.深化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应然追求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选择。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在“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
从国际教育变革的态势看,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素养发展”模型逐渐代替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因此,基础教育只有依据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其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当前高中政治课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教改中的表层化现象较为突出:
依赖考纲导致知识教学的碎片化和机械性、忽视能力培育,知识教学过于表层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不足;
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教与学关系的对立化、课堂缺乏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
缺乏情感深度、智慧深度、交往深度;
教学过程中,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经验呈现出“结构性沉默”的现象。
因此,深化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政治课教学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必将成为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应然追求。
2.破解以“粗放低效”为表象的教学困境的实践探索
目前,“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一线政治教师教学的共识。
但在“有效教学”的追求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应予以正视:
一是成绩有效背后的兴趣缺失;
二是教学有效背后的教育缺失。
教学方式的“粗放低效”,带来的是教力与学力反向增长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政治课教学缺少了“根”与“魂”。
要破解政治教学“粗放低效”之困境,就必须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指向。
课堂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的最终目标瞄准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进行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的探索,师生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
也就是说要实施深度教学,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逐渐学会和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有机联系和理性分析,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以“能力生根”为目标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转型
2009年7月,英国教育战略学家巴伯(M.Barber)提出了一个“良好教育WE”的模式:
WE=E(K+T+L),其中,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方式”,L代表“领导才能”(包括领导自己和他人),E代表“道德品质”。
这一模式启发我们: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不正确,教学绝不可能是优质的。
课堂教学方式向深度教学的转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通过深度教学给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借助丰富的知识与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知识。
培育学生在21世纪里生存所必需的高阶认知能力――“学习与革新:
4C”,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协同”(collaboration)与“创造性”(creativity)。
针对这一要求,教学就不能是浅层次、符号式的,必须要潜心探索实施深度教学的新策略,让政治课教学更好地来助推学生学习的“能力生根”。
二、何谓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具体化、整体性、综合性、操作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界定,为学科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发出了信号,标志着我国的课程发展和教学方式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它的“基础性”,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基,其最根本的价值是育人。
因此,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是:
坚持德育为先,渗透价值观教育,建立“立德树人”新体系;
坚持能力为重,培育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这一根本宗旨为我们凸显政治学科教学的“深刻”、重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深度教学”课堂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1.深度教学的基本内涵
深度教学(deepteaching),是相对于传统的仅侧重于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的记忆性、机械性教学而言的,是指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
即:
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既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又强调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认为:
深度教学,并不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而是相对于知识的内在构成要素而言,知识教学不停留在符号层面,丰富教学的层次,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
“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是密切关联的,“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深度教学必须:
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关注学习者对知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关注学习者自身对学习意义和知识的协同建构。
2.深度教学的理论依据
深度教学是由知识的性质和内在结构决定的。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
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说过:
致力于传播知识的教育,对于什么是人类知识、它的机制、它的价值、它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错误和幻觉等问题毫无所知,毫不关心,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
因此,教师拥有的知识观和教学观会直接影响深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深度教学的知识观:
知识的本质是逻辑、思维和意义。
客观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客观事物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
“客观知识”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
我们的学科教学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
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knowledge)”的意义,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才能站在智慧的立场和高度上审视和把握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教会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思考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对一些社会问题能够提出质疑,甚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知识是教学的对象,不是教学的目的,而知识的理解才是教学的根本基础。
深度教学就是要克服单一的知识记背默,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的问题。
深度教学是依据知识的“依存方式”和“成立条件”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度理解。
知识有特定的依存方式,它必须有背景依存:
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逻辑依存:
逻辑过程、逻辑方式、科学方法;
经验依存:
种族经验、个体经验。
知识的加工与获取还必须具有三大基本条件:
即信念条件:
人对知识的判断与接受;
证据条件:
知识赖以形成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等;
真理条件:
知识存在的意义增值。
(2)深度教学的教学观:
教学即发展、能力为导向。
知识好比是一面镜子,通过知识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并改变自己。
“改变性”即发展性。
知识分“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认知”知识四种基本类型。
与此对应,学生必须经历“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探究、操作与体验、反思与感悟”四种基本学习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动态生成的互动关系。
“教”与“学”在时间序列和质的规定性上不存在先后的优劣之分。
深度教学是以知识理解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建构意义、成长发展的过程。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转化,让“公共知识”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进行自我建构,形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的知识。
学生只有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即符号所内隐的“逻辑、思想、方法和意义”时,才能把握和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重组与融合,形成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教师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转型,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过程中,其根本的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
3.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决定着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
基于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应以“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作为它的价值追求。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引领、培育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从前文分析可知,学生要获取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知识,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创设信念条件:
即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判断与接受;
其次是创设证据条件:
即提供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正确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
再次是创设真理条件:
即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学生生活实际发生关联,赋予静态的知识以新的时代内涵,使知识“流动生成”与“意义增值”。
学科知识,唯有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意义和价值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把舵”,知识的“自我建构”才有可能。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或称之为“核心能力”。
我们学科教学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运作的表征,是思维能力的外化结果,它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根基,又通过具体的学科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培育而成的。
政治学科教学要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政治课怎样实施深度教学
实施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必须处理好“课改”与“改课”的关系:
“课改”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改课”是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在教学转型中探索两者的契合点,让高中政治课教学呈现出“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的课堂新样态。
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明晰深度教学的基本理念
通过上文对知识性质、结构等原理分析,有助于确立如下教学思想:
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
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
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
基于此,深度教学应:
为意义而教,即学习的意义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对学习过程有较强参与度;
为发展而教,即学习的自我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强调学生自觉建立学习内容与自我人生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自我反思;
为成果而教,即学习的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活动及其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有效率、有收获、有成就。
2.把握深度教学的课堂特征
在深度教学的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建构起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范式,而这种课堂教学将是:
理解性的课堂,不是灌输性的课堂;
建构性的课堂,不是接受性的课堂;
反思性的课堂,不是表演性的课堂;
探究性的课堂,不是纯知识性的课堂。
3.进行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索
明确什么是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和政治学科为何要深度教学,关键是为了采取务实策略用心去推进高中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
我们在深度教学的课堂形态转型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普适性策略:
即引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结构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的根本性策略);
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几种教学范式:
即单元整体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切块拼接教学(具体的教学范式和方法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作介绍)。
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是“真正的教”与“真实的学”的和谐统一。
教师的“教”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
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能感,给教学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与高效。
参考文献:
[1]贡和法.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5).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
(1).
[3]贡和法.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J].新课程研究,2015(5).
[4]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
教材?
教法,2009(11).
[5]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
(1).
[6]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7).
(本文写作过程中还参阅了郭元祥教授的讲座课件《深度教学:
理念与策略》)
(编辑:
胡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素养 发展 导向 高中 政治课 深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