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采选行业SOWT相关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7114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97KB
铁矿采选行业SOWT相关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铁矿采选行业SOWT相关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采选行业SOWT相关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5年4月以后到年底,由于产量增长大于需求增长和出口不畅,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逐月回落。
我国铁矿企业目前的劣势
1.中国的铁矿资源平均含铁品位仅有33%(铁矿出口大国品位在55~65%),富铁矿储量不到5%,亦即95%以上的贫铁矿需经选矿富集后才能送高炉冶炼;
2.从区域钢铁行业的发展的角度看,钢铁产业分散,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其生产能力较弱,集中度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批量进口铁矿石的国家,由于缺乏引领和稳定世界市场的主导力量,这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
3.某些选矿厂综合回收资源不够;
矿产资源禀赋状况差,采矿、选矿和冶炼加工处理均有难度;
选矿厂尾矿库和矿山排土场复垦率低,中小型选矿厂尾矿排放管理不佳,尾矿水超标等,环境保护差;
4.国际铁矿供应商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即使阶段性出现供大于求,垄断巨头可以通过主动减产维持一定的有相对较高利润率的市场价格。
国内矿价与进口矿价的紧密联系程度将大大高于“十五”时期。
国内矿价与今后将主要跟随进口矿价浮动(包括海运费和内陆运费的升降影响)。
5.“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发展,除少数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由生产能力不足转为生产能力过剩。
从2006年上半年的钢铁生产和消费情况可以看出,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
2006年上半年产钢19,946.96万吨,同比增加3,079.58万吨,同比增长18.26%,上半年平均日产钢110.20万吨,相当于年产4.02亿吨钢水平。
6月份当月平均日产钢122.06万吨,相当于年产4.46亿吨水平。
上半年出口钢材1,709万吨,同比增长47.7%;
出口钢坯310万吨,同比下降35.6%。
上半年出口钢材和钢坯折算成出口钢2,128.09万吨。
上半年进口钢材941万吨,同比下降28.8%;
进口钢坯21万吨,同比下降72.5%。
上半年进口钢材、钢坯折算成进口钢1,022.06万吨。
进出口相抵后表现为上半年净出口钢1,106.3万吨,比去年上半年的净出口钢230万吨,增加876万吨,占今年上半年增产钢3,079万吨的28.45%。
真正用于增加国内消费的钢量为2,203万吨,比去年同期只增长13.24%。
特别是6月份,当月净出口钢材276万吨,净出口钢坯100万吨,两项合计折合净出口钢393万吨,占当月钢产量3662万吨的10.73%的情况下,由于生产量过大,钢材市场价格迅速回落,从3月初开始的钢材价格恢复性上升仅仅维持三个多月又开始进入价格下降通道,而国际市场价格仍然处于历史最高价位,比我国市场价格高20%-30%。
这充分说明,6月份我国钢产量达到年产4.46亿吨水平确实是产能过剩了。
而且要看到,当前钢的市场需求是在GDP高增长(上半年为10.9%,创1996年以来最高)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钢材市场价格尚未恢复到去年较好水平,如果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适当回落,就会进一步显现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了。
面对的机会
1.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预计今后10-30年内,对铁矿资源的消费量还将大幅度增加。
根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和钢铁需求增长的变化规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26.17万亿元预计,钢的消费强度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消费1,800吨钢考虑,2010年我国内消费需要钢4.72亿吨,比2005年增加1.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2,4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钢量由2005年的269公斤上升到347公斤左右。
从钢的消费量看,我国到2010年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多,今明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将在20%-25%左右,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大,国家规划2010年的GDP26.17万亿元的目标有可能提前一年实现,钢的需求量也可能提前一年达到4.72亿吨。
如果能保持今年上半年的净出口水平,则2010年需要生产钢近5亿吨。
2.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今后将出台鼓励政策,有自己矿山的钢铁企业和独立矿山企业将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低品位铁矿和有经济价值的尾矿,今后几年我国将能够保持自给矿山的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生铁产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渐低于钢的增长速度,铁钢比将由目前的0.95回落到0.92,新增生铁产量依靠国内铁矿增长将能够维持在50%左右(2006年上半年为48%),对进口铁矿的依存度目前在53%左右不会进一步上升。
3.我国铁矿石共伴生矿综合利用价值高;
我国多数铁矿尾矿的主要成份为石英,与建筑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用尾矿制砖可节省大量粘土和尾矿堆放占用的土地。
我国已用铁尾矿开发出免烧砖、烧结砖、灰砂砖。
如齐大山和歪头山铁矿用尾矿生产免烧砖;
梅山铁矿用尾矿生产烧结砖;
金岭铁矿用尾矿生产灰砂砖。
铁尾矿还可用作其它建筑材料,如建筑用砂、装饰砖、贴面砖、地砖,提取玻璃、陶瓷原料和铸造用砂,以及生产微量元素肥料和改良土壤。
实践证明,用尾矿代替粘土制砖,用作建筑材料和生产矿物肥料,可节约大量粘土和尾矿堆放占用的土地面积。
我国铁矿企业面临的挑战
1.目前,国内钢铁(主要是低端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我们现在依靠出口来缓解国内尚不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扩大钢铁投资和产能,那么,当国内和国际市场(事实上国外钢铁市场新增需求也很有限)都不能再吸收中国过剩的产能时,中国钢铁工业需要面临的调整压力就会很大。
钢铁行业的过剩将直接导致国内铁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将逐步提高矿产资源使用税(矿山资源税费等)钢铁企业使用扭曲的低价原料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
矿山企业超过10%的销售利润率(200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铁矿采选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4.46%)将由于成本的上升(包括不能抵扣的税费的增加)而回落。
3.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直接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上,每年都以20%以上的增幅不断上扬。
钢铁行业从2001年至2005年,我国钢铁业进入了一个投资快速增长时期,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最高峰时增速甚至超过了100%。
目前,钢铁投资的大规模“爆发式”增长基本已经结束,今后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期,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对钢材的消费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将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企业将进行结构升级,加大对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的生产。
4.我国的铁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矿业权、矿业权市场、地质勘查市场、矿业资本市场等方面的了解;
积极争取到境外开矿,同时也包括到境外承担勘探任务,承揽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建设、承建矿山、冶炼及钢铁工厂等,既有利于劳务技术、产品和设备的输出,也有利于产业链的扩展(向国际市场)和延伸;
既可以在国外取得稳定的铁矿石等原燃、炉料供应基地,占有一定数量的矿产资源,也有利于增强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的安全保证。
5.我国企业要熟悉国际竞争环境和法律环境,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增强我国铁矿企业在国际谈判能力和竞争力。
铁矿石行业投融资的建议
(1)铁矿石行业融资策略建议
上市融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上市条件的时候上市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首选融资方法。
以合理的抵押担保方式向银行贷款。
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开发的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在国家,所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
银行可针对这一情况在抵押物的形式上灵活掌握,除了可以以机器设备等为抵押物外,无形资产、应收账款也可采用,同时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允许主要经营者以其私有财产或权力为抵(质)押担保。
利用项目融资。
有好项目时,利用项目融资是公司融资的一种更好的渠道。
如宝钢集团和金川集团共同开发菲律宾矿山项目涉及资金9.5亿美元。
而五矿集团出价50多亿美元并购诺兰达公司,则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这些都不是某个公司自有资金可以承担的,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的支持。
而广泛应用于大型矿产资源开发,以项目的预期收益作为抵押取得贷款的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己成为许多国际矿业开发项目的融资首选。
(2)铁矿石行业的投资策略建议
投资国际铁矿资源。
除了巴西、澳大利亚之外,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其总储量达517亿吨,工业储量281亿吨;
南非等非洲国家也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如果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利用政治、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资源合作,将为中国钢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储备,很可能连同这些国家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袋有粮、心理不慌”的主动定价者,也增加了与西方钢铁巨头竞争的筹码。
矿业项目开发多元化。
相比而言,中国铁矿石资源开发的机制还相当落后,开发合作方式还不够灵活,对国际资源开发途径的探索还远远不够,很多国际合作方式还未能采用,还需要大胆尝试。
为自身建立能够控制、受益的铁矿石原料供应渠道;
铁矿石企业本身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如何控制潜在资源,使自己获得更长久的优势。
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
企业发展的另外一种融资模式就是和国外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国外成熟企业的经验和资金优势。
目前我国已有几个成功合作投资的案例。
宝钢与澳大利亚RIO-TINTO-GROUP的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合资1.2亿澳元,组建宝瑞吉矿山合资企业,共同开发西澳帕拉布杜地区铁矿项目。
2001年8月宝钢成功与巴西最大的矿业集团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资组建宝华瑞矿山有限公司。
2004年4月,宝钢集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在巴西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开展可行性研究,总投资达15亿美元。
如果顺利实施,将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
2004年武钢集团、马钢股份、唐钢股份、沙钢集团将与BHP公司合资成立威拉拉合营企业,取得BHP转租的一座铁矿石矿40%的股权。
合营企业每年将向四家钢铁集团提供约1200万吨铁矿砂,其中武钢350万吨、唐钢350万吨、马钢250万吨、沙钢250万吨。
合资协议价值90亿美元,为期25年。
首钢与澳大利亚HISMELT,力拓矿业等三家公司联合投资,在西澳KWINANA地区建立一个年产80万吨的炼铁厂,总投资额约为4亿澳元。
霍邱铁矿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
霍邱县地税局征管分局
【按语】:
近年来,霍邱铁矿行业发展迅速,社会效应明显提升,已成为支撑地方财力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钢铁产业基地未批、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日前,霍邱县地税局征管分局就铁矿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据此建议政府强化铁矿行业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做大做强铁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霍邱铁矿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霍邱铁矿整个矿藏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5公里,矿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
共有9个大中型铁矿床(张庄、周集、李老庄、李楼、重新集、周油坊、草楼、范桥、吴集)和15个磁异常点组成,已探明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
具有储量大、矿石成分单一、可选性能好、金属回收率高、地下开采环境优良等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挂牌拍卖等方式先后引进河北富昌、南钢集团、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中钢集团、上海杭钢集团、内蒙古大中矿业等企业入驻霍邱经济开发区从事铁矿石的采选业务,现已成立了12家铁矿开发企业,其中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安徽金安矿业公司、安徽开发矿业公司、安徽诺普矿业公司和霍邱兴达矿业公司5家铁矿开发企业已经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
2003年—2008年霍邱铁矿行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单位:
吨、万元
年度
经济指标
税收指标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铁精粉量
国税
地税
合计
增幅%
2003
2583
83
73308
480
68
548
--
2004
9782
4953
131714
871
147
1018
86
2005
29924
5586
421635
2843
1032
3875
281
2006
48081
8597
836627
4076
2610
6686
73
2007
135354
53710
1465583
16103
5057
21160
216
2008
293019
93171
1895200
38059
7386
45445
115
518743
166100
4824067
62432
16300
78732
(一)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2002年,全县铁矿开发企业仅1户。
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2户,并且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5月,内蒙古大中矿业集团投入27.7亿元竞拍取得了重新集铁矿和周油坊铁矿勘探探矿权,刷新了霍邱铁矿勘探探矿权拍卖的历史记录。
2008年铁矿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30亿元,实现利润93171万元。
(二)税费规模迅速扩大。
2003年全县铁矿企业入库相关地方税仅68万元。
到2008年,实现地方税已达7386万元,六年增长了108倍。
六年来累计实现地方税收收入16300万元,实现国税收入62432万元,已经成为支撑霍邱税收事业发展的支柱力量。
(三)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霍邱县政府已经对霍邱铁矿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设立了霍邱经济开发区统一组织协调霍邱铁矿的各项事务,并对铁矿开发企业的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和尾矿库问题进行了专门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矿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
二、霍邱铁矿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霍邱县铁矿行业没有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仍处于销售原矿为主的粗放型经济。
加之一些企业特别是自然人股东的企业,追求短期效应和经济利益,采取掠夺式开采,造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井下用工缺乏规范。
目前,铁矿开发企业纷纷将井下铁矿石的开采业务外包给其他施工单位和个人,井下工人多为外地人员,流动性较强,铁矿企业即未与井下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又没有为其参加社会保险,管理上处于空白状态,造成了井下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又影响全县社会保障费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经生产的5家铁矿企业井下工人近4000人,按今年最低社会保障费基数1318元计算,年影响社会保险费规模2640万元,今后随着其他铁矿企业的陆续投产,井下工人的规模将逐步增大。
(三)运输市场管理缺位。
霍邱铁矿的铁精粉的外运主要通过陆路运输方式,但霍邱县内的公路运输企业一方面由于运力有限,另一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部分铁矿企业的铁矿粉的运输劳务外包给外地的运输公司来操作,这部分运输劳务实现的税款流失到了外地的运输公司所在地,这样一方面增加了霍邱境内运输市场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了税款流失。
(四)无铁矿深加工项目。
霍邱铁矿2008年铁精粉的产量达200万吨,可境内无深加工项目,仍属于初级开采阶段,虽然成立了一家球墨铸造公司,但仍属于初级产品加工,没有形成系统的深加工产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霍邱铁矿的长期发展。
三、推动铁矿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铁矿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针对霍邱铁矿开采和加工行业现状,调研组认为,要通过政策扶持和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铁矿行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建立钢铁生产基地。
霍邱铁矿要做大做强,决不能把步伐仅停留在铁矿石采选上,按照1:
1.6计算,到2010年,霍邱铁矿开发企业可生产精粉300万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200万吨钢厂生产的需要,而200万吨的钢厂年实现税收10亿元左右,因此,霍邱铁矿开发只有将目标定位在钢铁项目上,依托资源建设钢铁基地,提高资源附加值,才能真正拉动霍邱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霍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已经出台,相关部门要着眼长远,制订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使用先进的采选设备进行铁矿石采选,提升金属回收率,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对粗放经营掠夺式开采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三)规范企业用工管理。
要从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高度来规范铁矿开发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险。
由政府牵头,公安、劳动、国税、地税、财政、安全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组织专门人员攻坚突破,规范企业用工特别是井下工人的劳动管理。
(四)加强运输市场管理。
建议要加强对辖区内铁精粉运输市场的管理与协调,做大做强并扶持本地的运输企业,同时加强与铁矿企业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启用本地的运输企业,一方面便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地方的税源。
(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建议政府形成机制定期对铁矿开发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井下安全生产和尾矿库的安全,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改,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基础产业建设。
要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在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高标准高规格的学校,解决铁矿企业职工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要做到引进来并且要留得住人才;
其次要加大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职工生活环境,
丰富企业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企业职工的精神情操。
(七)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要围绕霍邱铁矿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引进深加工大企业、大集团等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来投入霍邱铁矿的开发,尽快形成较强的就地深加工能力。
同时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营造亲商、助商、抚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矿 行业 SOWT 相关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