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湖总规文本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6912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31KB
太极湖总规文本Word文档格式.docx
《太极湖总规文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湖总规文本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07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机遇,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保护和培育各类稀有资源,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建设,尽快建设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功能区,成为未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08条规划原则: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要坚持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发展、自然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
第08-1条保护优先原则:
将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保护、水资源保护作为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的规划推动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保护事业,实现各种资源永续利用。
第08-2条区域整体发展原则:
本规划服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旅游经济特区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需要,通过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推动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08-3条自然生态建设原则:
将自然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全过程,不仅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其得到进一步强化,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特征。
第08-4条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适当强度控制,达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兼顾,实现旅游区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09条发展目标:
世界知名的高端养生休闲度假地、国际一流的道家文化传承展示地、国内领先的旅游目的地、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示范地。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10条功能定位为:
以道家文化体验、山水休闲养生为特色的高端旅游度假区;
辐射全国;
统领大武当的旅游目的地。
第11条发展规模:
本规划采用《武当山城区总体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至2020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总人口将达到8.69万人,规划范围人口规模控制6.80万人。
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4.85平方公里。
第四章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
第12条总体结构:
一环、二轴、两核、四版块。
第12-1条一环:
沿湖环。
滨湖路作为沿太极湖道路,不仅起组织和串联主要功能分区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滨水观景游线,是功能结构和景观结构双重作用的环线。
第12-2条二轴:
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
自然景观轴:
由山脊线形成自然景观轴线,是太极湖生态文化旅区控制性景观轴线,规划沿着该轴设置非机动车旅游专线,沿垂直该轴山谷布置各功能组团。
人文景观轴:
从武当山金顶和山门轴线延续的人文轴线,不仅组织了主要道家文化展示内容,也是主导规划区空间形态的重要轴线。
第12-3条两核:
新城配套中心和旅游配套中心两大综合服务核。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分为城市功能和旅游功能两大职能,两核分别为两大功能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12-4条四版块:
空间独立、功能完整的四个功能版块。
包括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
第13条功能版块:
规划范围分为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4大版块。
(其中,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对应空间范围称作旅游功能片区,武当新城版块对应空间范围为城市功能片区。
第13-1条旅游度假版块:
主要分布在西部区域。
该区域具有很好的自然山水景观。
规划该区域以旅游度假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管理中心区,文化体验区,集散中心区,度假酒店区,运动公园区和国际创意区。
第13-2条水上游览版块:
位于北侧太极湖内,以旅游码头为中心,是未来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的主要区域,具体包括旅游码头区,主题公园区,水上游乐区和森林公园区。
第13-3条户外休闲版块:
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
该区域河湖岸线变化丰富,存在较多的滩涂。
规划该区域以生态休闲旅游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户外营地区,户外大本营区,后勤服务区和新农村示范区。
第13-4条武当新城版块:
沿太极湖内湖两侧分布。
太极湖内湖以内河改造而成,该区域沿湖岸两侧布置,景观层次丰富。
规划该区域作为未来城市功能拓展主要区域,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具体包括高端生活区,新城核心区和综合服务区。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14条用地控制:
规划范围总用地64.93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建设用地14.8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22.88%;
不适宜建设用地总计50.0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生态环境控制的区域,占总用地77.12%。
第15条主要用地布局
第15-1条居住用地:
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武当新城版块。
共计277.15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92.18公顷,二类居住用地76.78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19公顷。
第15-2条公共设施用地:
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
共计305.86公顷,包括市属办公用地7.23公顷、非市属办公用地1.15公顷,商业用地196.10公顷、旅馆业用地72.28公顷、服务业用地4.31公顷,文化娱乐用地8.65公顷、体育用地4.11公顷、医疗卫生用地6.80公顷,文物古迹用地5.23公顷。
第15-3条对外交通用地:
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户外休闲版块。
共计19.14公顷,均为码头用地。
第15-4条道路广场用地:
共计141.46公顷,其中道路用地120.33公顷,广场用地11.10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10.03公顷。
第15-5条绿地:
共计722.95公顷(不含生态绿地2627.20公顷)。
第15-6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共计18.72公顷,其中交通设施用地4.76公顷,市政工程用地13.96公顷。
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两块用地,一块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北侧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块位于旅游度假版块中心位置。
市政工程用地中,1.68公顷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12.28公顷分布于武当新城版块。
其中,旅游度假版块需要独立用地的工程设施有:
消防站1座,供水厂1处,垃圾转运站6处,分散式污水站27处;
武当新城版块需要独立用地工程设施有: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处,设垃圾转运站2座。
表1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标(单位:
平方米)
名称
数量
单座用地面积
单座建筑面积
位置
消防站
2
4000
—
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1座
10kv开关站
4
300
新区1个,老城1个,旅游功能区2个
110kv变电站
1
7000
新区
供水水厂
3
10000
2座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
垃圾转运站
7
500
2座老城,3座旅游功能片区,2座新区
集中污水厂
37000
分散式污水站
27
旅游功能片区
液化气储配站
3000
新城
液化气换瓶点
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1座
邮电局
老城
邮政所
旅游功能片区1个,老城1个,新城1个
模块局
旅游功能片区1个,新城1个
第16条建设用地平衡:
规划区(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城市总用地共计6492.89公顷,具体构成如下表。
表2规划范围(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用地统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比例
(公顷)
(%)
R居住用地
277.15
4.27%
R1一类居住用地
192.18
2.96%
R2二类居住用地
76.78
1.18%
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8.19
0.13%
C公共设施用地
305.86
4.71%
C11市属办公用地
7.23
0.11%
C12非市属办公用地
1.15
0.02%
C21商业用地
196.10
3.02%
C24服务业用地
4.31
0.07%
C25旅馆业用地
72.28
1.11%
C3文化娱乐用地
8.65
C4体育用地
4.11
0.06%
C5医疗卫生用地
6.80
0.10%
C7文物古迹用地
5.23
0.08%
T对外交通用地
19.14
0.29%
T4游艇码头用地
S道路广场用地
141.46
2.18%
S1道路用地
120.33
1.85%
S2广场用地
11.10
0.17%
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10.03
0.15%
5
G绿地
3350.15
51.60%
G1公共绿地
722.95
11.13%
G生态绿地
2627.20
40.46%
6
U市政公共服务设施
18.72
U11供水设施用地
1.18
U12供电设施用地
8.53
U13供燃气设施用地
0.24
0.00%
U21交通设施用地
0.95
0.01%
U29加油站
0.20
U29其它交通设施用地
3.61
U3邮政设施用地
1.24
U41雨水、污水处理用地
2.27
0.03%
U9消防设施用地
0.50
E水域
2380.41
36.66%
合计
总用地
6492.89
100.00%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17条道路交通发展策略:
立足大武当大旅游,构建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立足生态文化定位,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交通;
立足养生休闲定位,构建体验式导向的旅游专项交通。
第18条对外交通:
积极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组成的综合对外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游客到达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可达性。
第18-1条航空:
近期,加强与襄樊机场的联建工作,扩大机场规模,增加襄樊机场到沿海重要旅游客源城市的航班;
调整或增加适合至武当山旅游的重点客源城市北京、上海的航班时间或班次;
开展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与六里坪机场前期运营准备和衔接工作。
远期,开通武当山六里坪机场主要直达客源地的航班;
积极落实和推动旅游包机的运营,扩大旅游客源。
第18-2条铁路:
继续加强铁路合作,巩固和完善旅游专列的团队游客的出行交通模式。
第18-3条公路:
近期,加快汉十高速公路旅游区入口改造,实现双向互通;
加快316国道城区段改造,完善与生态文化旅游区交通环的衔接;
加快武当山——神农架旅游专线公路的建设。
远期,加快推动武汉——西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
完成316国道的全面改造。
第18-4条水运:
加快太极湖旅游码头和太极湖交通码头建设,开通水上旅游航线,吸引库区周边游客。
第19条内部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相结合、加强与外部交通衔接、加强内部交通与旅游区内部游线的协调、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兼顾地形条件和景观要求,完善道路网络,丰富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观。
第20条内部路网系统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自由式道路形态。
第20-1条路网结构:
规划区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
环路由主环和次环组成,其中主环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新城核心区——老城)、316国道(老城北端——遇真宫段)组成,承担内外和区域快速交通联系;
次环由滨湖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组成,主要起到串联主要旅游点的作用。
放射道路主要是从主次环道路放射性尽端路,是进入各个谷地和景点的联系性支路。
第20-2条道路形态:
自由式道路形态。
规划区采取适应自然地貌自由式路网形态,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节约交通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特色和历史风貌特色。
第21条内部道路等级:
分为三级,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第21-1条主干道:
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构成。
太极路道路控制红线12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应拓宽;
太极湖内湖环湖路道路控制红线18米,双向4车道。
第21-2条次干道:
滨湖路。
滨湖路道路控制红线9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根据地形展宽,道路断面应考虑滨湖景观效果。
第21-3条支路:
其他道路。
支路,为进入各组团和景点的尽端路,道路控制红线7米,双向2车道,尽端应提供回车场。
第22条静态交通设施:
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共停车场,其中城市广场9处,公共停车场8处。
第23条旅游专项交通:
由旅游公交系统、水上旅游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共同构成。
第24条旅游公交系统
第24-1条公交线路设置:
规划沿着滨湖路设立旅游公交线路,组织主要的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24-2条站场布置:
始末站设于高速路入口、太极湖内湖北端大坝等重要节点;
枢纽站设于太极小镇、武当新城版块中心区;
中间站设于沿途主要景区入口、居住组团入口、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节点、观景点、非机动游车线与公交游线交汇点设置。
第24-3条实施建议:
建议采用零排放的公交车辆;
提供招手即停服务,方便游客选择交通体验方式。
第25条水上旅游交通系统
第25-1条水上游线设置:
规划沿着滨湖岸线的水上游线。
第25-2条码头:
规划设置24处码头。
其中,大型公共码头2处,太极湖旅游码头和太极湖交通码头,分别位于旅游度假版块、户外休闲版块;
小型公共码头4处,沿着岸线分散布置;
小型专用码头17处,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
维修码头1处,位于户外休闲版块。
第26条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第26-1条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共同构成。
第26-2条自行车系统:
规划设立两条自行车系统,一条沿着自然山脊龙脉设立山顶自行车游览线路,一条沿滨湖路构建环湖自行车游览线路。
第26-3条步行系统:
包括步行主线和步行支线,主线沿山脊由西北旅游度假版块延伸至东南户外休闲版块,支线山体步行路由主线步行路沿山坡连接各个山谷组团。
第七章旅游规划
第27条旅游规划应遵循大旅游原则、区域协同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28条旅游项目规划:
规划在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设立六大类旅游项目,分别文化体验项目、户外休闲项目、山地运动项目、水上游览项目、旅游度假项目、旅游服务项目。
第28-1条文化体验项目包括养生谷、太极小镇、老子学院、武当功夫城。
第28-2条户外休闲项目包括户外大本营、森林公园、培训基地、生活基地。
第28-3条山地运动项目包括运动公园、运动会所、运动社区。
第28-4条水上游览项目包括旅游码头、主题公园、森林公园。
第28-5条旅游度假项目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游艇会所、度假酒店、国际创意社区。
第28-6条旅游服务项目包括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市政、停车场、旅游商业和配套服务居住。
第29条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布局: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布局氛围三个层次,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
第30-1条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
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的集散中心区,作为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
主要承担酒店、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商业、餐饮、停车、码头等主要服务职能。
第30-2条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
主要依托老城临近武当山风景区主要入口区域。
主要提供商业、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和停车等服务职能。
第30-3条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
主要位于主要景点和交通便利区域,包括运动公园、度假酒店、森林公园、交通码头,此外武当新城版块中心承担部分旅游配套服务职能。
其中,运动公园主要提供酒店、码头服务等服务职能;
度假酒店主要提供酒店、码头、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职能;
森林公园主要提供酒店、管理和码头等服务职能;
武当新城版块中心主要提供信息服务职能。
第30条旅游游览线路:
结合旅游专线交通规划,设立串联旅游片区和旅游项目的旅游项目组合,具体包括综合旅游线路、滨湖旅游线路、山谷旅游线路、和山体步行旅游线路。
第31-1条综合旅游线路:
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新城核心区——老城)、316国道(老城北端——遇真宫段)共同组成。
是综合性的旅游线路。
第31-2条滨湖旅游线路:
沿滨湖路构建的旅游线路,包括旅游公交游览专线和环湖自行车游览线路。
第31-3条山谷旅游线路:
以旅游码头和游憩广场为起始点,串联太极小镇、老子学院、养生谷的两个山谷旅游线路,是核心旅游区的旅游线路。
第31-4条山体旅游线:
主要为沿自然山体山脊构建的步行旅游线和自行车旅游线。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31条规划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生态原则和经济原则,充分体现绿地的生态效益,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生态景观效益。
第32条绿地系统结构: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绿地系统结构可以归纳为圈层+渗透结构形式。
以中部生态绿地为核心,沿着滨湖岸线分布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形成圈层结构;
圈层外侧各类公园绿地与山体相互交融,形成渗透关系。
第33条绿地系统布局: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生态绿地组成。
第34-1条公共绿地:
包括各类旅游主题公园、城市公园和道路绿化。
主题公园主要分布在旅游功能片区,共714.90公顷;
城市公园在城市功能片区有两处,共计8.05公顷。
第34-2条生态绿地:
指不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山体林地,集中分布在规划区中部和东部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共2627.20公顷.。
该绿地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建设活动,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原则上不允许其他建设和破坏活动在该区域发生。
第34条树种规划应坚持适地适树和恢复自然属性的生态原则、有利于生态的保育原则、维护景观的多样性原则、合理时空配置原则。
第35条树种规划应重点对生态公园地带、滨水防护绿地区、太极小镇周边进行重点种植规划。
第36-1条生态公园地带:
恢复保护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展示原生态地貌,确保鸟类等生物有栖息、迁徙的空间。
恢复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
第36-2条滨水防护绿地区:
营造以常绿树种占优势的针、阔、竹混交林景观。
用常绿阔叶树和竹类树种,实现常绿背景,适当混交落叶树种和色叶类乡土树种,保持丰富的季相变化。
第36-3条太极小镇周边:
适当增植庙观礼仪树种,形成以庙观礼仪树种为基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配置花灌木树丛,形成与宗教文化相和谐的植物景观效果。
第36-4条其余区域:
以青冈、白栎、麻栎、枫香群落和白栎、朴树、苦槠群落种植为主,恢复和保持原有生态系统。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第36条规划原则:
注重营造“山、湖、城”交相辉映的景观风貌,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
着重道家文化景观和滨水景观特色,推动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观特色形成。
第37条景观规划结构由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界面、景观区、观景点与观景视廊6部分组成。
第38条景观轴线包括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两类。
龙脉自然景观轴由山脊线形成自然景观轴线,是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控制性景观轴线,其串联和组织了主要的自然景观节点;
道家人文景观轴从武当金顶和老子学院轴线延续的人文轴线,该轴线串联了多数道家文化相关景观节点。
第39-1条龙脉自然景观轴的保护与控制的要点是:
1.严格保护轴线及两侧生态环境绿地的建设活动,除规划的非机动车旅游道路、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外,禁止其他任何对龙脉自然景观轴线造成破坏的建设行为;
2.应加强景观轴线与其串联的各类公园之间的空间和交通联系,突出龙脉的自然景观特征。
第39-2条道家人文景观轴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
1.加强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空间节奏和生态绿地控制,尤其应当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过渡和延续;
2.严格控制该轴线上各个景观节点的布局形态、建筑高度和第五立面,布局形态应当尽量采取分散布局方式融入自然环境,并应当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屋顶形式,确保景观轴线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3.加强该轴线与自然轴线交汇点及湖面上该轴线末段(特区水域范围线)的小品景观的设计。
第39条景观节点主要包括山门、太极小镇、生态公园、休闲度假区中心、旅游配套区中心、武当新城版块中心等。
第40-1条景观节点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
1.加强对太极小镇、户外休闲、休闲度假区中心、旅游配套区中心、武当新城版块中心的整体景观设计,设计中应重点注重各个景观点的道家文化内涵、自然休闲特征的体现。
2.应加强上述景观节点及山门周边综合环境的建设和整治,为景观节点提供优良的展示环境。
第40条景观界面包括太极湖内湖湖岸线界面、休闲度假区——旅游配套区特色岸线界面、生态公园自然岸线界面。
第41-1条景观界面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
1.太极湖内湖湖岸线界面:
重点关注内湖以人工环境为主、自然环境为辅的景观界面特征,以及富有特色的人工湖环湖路自由式布局和景观道路断面;
合理控制两侧建筑高度,尤其是山谷区建设高度分区,保证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的和谐统一。
2.休闲度假区——旅游配套区特色岸线界面:
重点关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的景观特,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和人工临水界面的长度;
合理规划临水开放空间的布局,提高岸线的亲水度。
3.生态公园自然岸线界面:
重点关注该界面的生态自然的岸线特征,体现水域、滩涂交错的自然特征;
严格控制建设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极 湖总规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