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原著选读考试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6613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14.18KB
古希腊哲学原著选读考试Word下载.docx
《古希腊哲学原著选读考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希腊哲学原著选读考试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诉诸理性,神学诉诸信仰。
哲学与科学都是诉诸信仰,表现方式一致。
科学是经验性的,研究特性的,个体的。
在古希腊哲学就是科学,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哲学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矛盾(康德)
4、如何理解泰勒斯的本原?
与“基质”“实体”“元素”“本体”有什么关系?
如何理解泰勒斯的灵魂?
万物有灵论者
说明世界如何运动与“生命”有关
5、如何理解阿派朗,它是不是本源;
如果是,它又是什么?
阿派朗是对水本源的否定,阿代表否定,派那代表界限。
所以是无界限无规定,而水恰恰是对本原的规定和界限。
6、如何理解阿那克西曼德的“命运”“正义”?
罗尔斯“正义论”;
古希腊“自然地规律;
苏、柏、亚:
社会人伦。
7、米利都学派思想的内在逻辑进程。
水和气意义何在?
水-------阿派朗-----气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圆圈)
水和气与阿派朗的圆圈运动,体现了客观的经验观察,也体现了人的求生存的人文主义精神
8、如何理解“气”Pneuna(气体空气)
Pneuna:
元气思想灵魂精神性的,决定了我们的情感,从自然科学上升到精神科学。
Chapter2毕达哥拉斯
1、如何理解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的同时认为对立也是本原?
数本原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一”=神,数派生万物是属于一元论
而对立本原,对立物双方是孤立静止,不连续,不互相转化的,属于二元论
所以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端
2、毕达哥拉斯本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如何区分?
很难区分
3、怎么理解毕达哥拉斯的灵魂学说?
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比较有意识的论述灵魂的哲学家,其灵魂尘埃说包含科学唯物论的思想,而灵魂轮回说,认为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灵魂可以相互轮回属于宗教唯心论,对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后来的宗教灵肉分离都产生影响
4、毕达哥拉斯学派与米利都学派思想的内在联系?
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对毕达哥拉斯产生影响,毕达哥拉斯推崇有限而反对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认为有规定的有限制的数才是本原。
阿那克西米尼用气的“凝聚”“消散”表现量的变化引起事物质的变化对毕达哥拉斯产生影响。
5、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意义在哪里?
人类的理性思维中的数学推理和计算为什么具有普遍必然性。
宇宙规律为什么与数学推理计算同一。
人的思维意图可以被计算机数学的计算程序化的表达出来毕达哥拉斯开创了数学的思维模式。
Chapter3赫拉克利特
1、赫拉克利特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对其评价分歧很大?
特点:
思想深刻但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哲人。
①理性主义
逻各斯②波普尔认为其为神秘主义反理性
分歧③马克思,对辩证唯物法的绝妙说明
④黑格尔,唯心主义的
2、赫拉克利特学派与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关系?
赫与米利都:
赫是自然主义的哲学家(本原上的相似性)(水、火、气唯物本体论、是运动变化的)
赫与毕达哥拉斯:
赫把毕的十对对立发展成了很多种对立,对立造成和谐(依存、转化),发展出量、分寸、尺度---------逻各斯
赫是对两派的扬弃,赫继承其数的量的规定性(比例、分寸、尺度)没有规定的不定质“水”“气”和量、分寸的统一结合。
3、Logos的翻译问题、理论来源、理解问题及意义。
译“道”如何?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都是其理论来源。
理解:
希腊人对logos的理解以及赫拉克利特本人的理解
意义:
贯穿古典西方哲学,或者说整个西方都是理性主义传统,到黑格尔到达顶峰。
4、赫拉克利特与科拉迪努关系问题。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变的思想
科拉迪努“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诡辩、不可知论。
5、嗅觉/视觉比听觉更可靠
赫拉克利特首次涉及认识论问题。
是唯理论占主导的
整个西方古典哲学是看的哲学(柏拉图)
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都是倾听的哲学
视觉可靠的同时又重视嗅觉,嗅觉重要还是视觉重要?
并未表明
6、尼采与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比较。
他们都否定了传统,推翻了传统价值观,尼采否定了基督教神学,都是唯我独尊型,讽刺蔑视前辈,轻视群众,宣扬英雄史观。
7、逻各斯与努斯的比较。
(必考)
逻各斯是语言,是法则,是规则,是理性等。
个人觉得逻各斯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或者规则,孕于万物之中。
而努斯则是外在的支配一切的理性精神,相对逻各斯更具有能动性,更体现其超越性。
或者努斯是能动的“它”,逻各斯则是“它”的“工具”或“方式”。
努斯是一种能动的精神,是主体自身内在的能力,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冲力、也具有破坏性,是一种想象力,总想突破、超越既有的逻各斯规则的制约和束缚,但是突破、超越既有的逻各斯规则的制约和束缚以又会有新的逻各斯规则的制约和束缚,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古希腊的"
努斯"
(Nous)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由阿那克萨哥拉首次引入哲学中来的,并影响了苏格拉底,造成了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向精神哲学的一个大转折。
努斯的含义是灵魂、心灵,但不是被动的、带有物质性的灵魂,而是能动的、超越的、与整个物质世界划分开来的纯粹精神,是与感性相对立的纯理性。
但努斯作为理性,与同样被看作是理性的"
逻各斯"
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如果说逻各斯是代表规范和法则的理性,那么努斯就是代表一种能力的理性,这种能力就是超越感性而向更高处、向纯粹精神生活或彼岸世界攀升的能力,它因此而具有统摄此岸感性世界的作用。
前者可以看作世界的合理的结构,后者则是这个合理结构的合目的地形成的原始动力。
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就是在整个世界之外按照某种原则来推动和"
安排"
这个世界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则指出这个原则正是"
善"
的原则。
但柏拉图对"
有双重的理解,一方面是最高的"
一"
,即最高统一性、完善性(完备无缺,逻辑上该有的都有),这实质上是逻各斯主义的理解;
另方面是道德性,即作为最高等级的合目的性,这是努斯精神的理解。
古希腊的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是两种不同的精神,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并且是出自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努斯精神体现了希腊人对个体自由意识的初步的觉醒,这种自由基于每个人不受世俗感性事物束缚的超越性的灵魂,体现了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独立性;
逻各斯精神体现了这些个体灵魂在自由行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使他们能够继续作为自由主体存在,保持人格一贯性,而不至于在与别的自由主体的相互冲突中遭到毁灭。
逻各斯:
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
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
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
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
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Chapter4爱利亚学派
克塞诺芬尼(行吟诗人哲学家神学家)是不是泛神论,该怎么看待?
克不是纯粹的一神论者最先提出人造神的观点是古代的费尔巴哈以哲学的方式破除人神同一
费尔巴哈:
上帝不过是人的思想本质外化。
1、巴门尼德是不是自然哲学家?
将存在表述为球体,说明有自然哲学家的成分,但更多从经验的自然哲学到思辨的形而上学的转折。
反对之前“水”“火”“气”认为它们是意见,不是本原而是假象,真理是靠理性把握的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存在。
由感觉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巴门尼德标志着真正哲学的开始,开创思辨的形而上的先河,也开创了现代主客体统一及本体论的先河。
2、巴门尼德与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的关系
与毕:
本体论上,毕达哥拉斯“数的一元的神”发展为巴门尼德“唯一的存在”
方法论上,毕达哥拉斯“十对对立”(孤立的,形而上的)巴门尼德继承简化为“存在”与“非存在”一对对立(不能相互转化联系)
与赫:
赫启发了巴,但是巴认为赫荒谬、不可思议,既存在又非存在,是群氓的,并提出存在者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3、存在问题(与逻各斯一样重要)
①翻译问题
being=有?
②对存在的理解问题
存在(能够思想能够认识不变不动)与非存在(处于流变之中不可说不能认识的)
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
③存在学说的意义
区分了存在与非存在为柏拉图理念论提供基础
存在是本质的、是靠理性把握的,是真理、理想
非存在是现象、是靠感性经验把握的,是意见、现实
④对存在主义的影响
对近代本体论----理念-----实体转变提供思路
对海德格尔现象学存在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5、巴门尼德逻各斯与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比较
如果没有赫逻各斯对语言的言说就没有巴门尼德逻各斯的存在
赫逻各斯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巴:
是形式逻辑的方法论
赫拉克利特揭示了感性现象的矛盾辩证法,而芝诺揭示了理性思维
6、芝诺辩证法与康德二律背反
首先,原始辩证观念的产生。
我以为,芝诺悖论的问题,其本质是一个思辨问题,而不是一个数学问题。
设想这样的情况:
芝诺悖论在产生的时代,已经有了严格的逻辑形式,而根据观察,人们认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认为这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以此思考,人们就会以为,无限就无限,有限就是有限,二者界限分明。
但芝诺悖论的提出,推翻了这一结论。
人们通过芝诺悖论及飞矢不动这样的思辨,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
因此,人们认识到,认为无限与有限不可转换的思维方式,是不符合事实的。
通过这种思考,人们得出结论:
“无限个数相加,其和可以是有限值”,这是辩证观念最初的源头。
因此,ABADA兄认为是前提的东东,其实正是人们思考后的结果:
通过大量的观察与思考,人们还发现了更多的矛盾事物的相互转化。
并在此基础上,有些东西方哲学家创立了具有原始辩证观念的哲学理论。
之所以称它为“原始”是因为这种理论,因科技的不发达,人们不知道相互对立的事物是怎样转化的,在什么条件下转化的等等问题,仅是一种“玄学”。
以芝诺问题为例,有限无限是转化的,但是怎么转化的?
在什么条件下相互转化?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模梭两可,含糊其词,就只会被别人讥为“半仙”:
)但是,科学的发展,我们用微积分精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从科学上证明了,在芝诺问题上,有限与无限是怎样转化的:
)
其次,从原始辩证观念到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更为精细的研究。
在物理学上,在化学上,在生物学上,都要求这样的研究方式:
暂抛开次要的因素,从而能够对目标进行精确的研究。
例如,在力学上,就只考虑其物理属性,而对其化学过程不再关注。
这样的研究方式是必要的。
并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反杜林论),从而被科学家们广泛接受,代替了原始的辩证观念。
这种思维模式,以培根为代表。
如丁丁网友的“活人与死人”的问题,就是只看到了某个个体,只看到了生与死的对抗性,而没有看到广泛的生物进化图景及二者的相互转化。
关于生与死的转化问题,下面再谈:
第三,辩证唯物观念的产生。
辩证法的产生,其实是科学不断发展的结果。
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变化,给了我们足够多的科学结论,从而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的认识。
当形而上学观念发展到顶峰时,却产生了无法解决的矛盾:
)简单的例子,上个世纪初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最重大的科学成果进化论,等等,使人们认识到世界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广泛联系的。
原来认为是互相矛盾不可转化的东西,或不知道如何转化的东西,如生与死,“下雨”和“不下雨”之间的矛盾,是如此确切地存在于世界当中,并且可以得以精确的研究。
在此,简单谈一下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如果以丁丁网友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或一个细胞的生与死是不可逆转的,就得出了生与死不可转化的结论,其思维实在是太僵化了,进化论及物理化学的研究表明,有机界就是由无机界转化而来的。
并且生物的进化突破了人们认为的种的界限。
如果死与生不可转化,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
更详细的生物学研究表明,组成人体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化合与分解,正是大量细胞的死亡才能使有机体能维持生存。
甚至胃在几天之内就全部更新为新的细胞,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存。
这种生死转化的矛盾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也就宣布了有机体的不复存在。
更深刻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死亡其实是生命进化必须的因素。
生命的无限生存与延续正是以某个个体生生命的不断死亡为其前提的。
:
)一旦出现了能够实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使秦始皇发疯的“长生不老”的细胞——这在医学里有个使人望而生谓的专有名词——癌细胞:
)长生不老的现实却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它的反面——快速死亡:
)这样的辩证关系是极为深刻的:
也正是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可以认识清楚下雨与不下雨这一矛盾是在什么样的“一定条件”下转化的:
另一个例证:
数学的发展使我们明白:
什么样的无限序列是可以转化为有限的,收敛;
什么样的是不可以转化为有限的——发散:
奥卡姆剃刀网友更是以其深厚的数学功底告诉了我们:
,“1-1/2+1/3-1/4+1/5-1/6......”这样的无限数学式,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化为有限,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化成任意数:
)同时,他指出的“黎曼重排定理”更是以极为精确的定理形式告诉了我们,什么情况下“任何条件收敛级数的项都可以重排后使其和为指定数或给出发散级数。
而绝对收敛的级数任意重排后,其收敛的值才会不变。
”
第四,总结以上的讨论,辩证观念,是以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经过对大量科学事实的不断总结与认知为基础的。
因此,辩证法并不是如奥卡姆剃刀网友所说,只是附会的事后诸葛,辩证法是从科学的不断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最后说明一下辩证法的实际作用:
辩证法并不能代替任何具体科学,它也不能解决任何具体科学的问题。
它只是告诉了人们:
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这在哲学上也有个专有名词——认识论:
任何一个具有辩证观念的人,都可以做出如下的预测:
从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微观领域,现在发现的任何最小的基本粒子,都一定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所组成;
在宏观领域:
现在认识到的宇宙都必定有更广泛的宇宙存在于其外部。
人类永远不可能穷尽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但却可以由人类的无限繁衍与进化实现这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如果没有辩证观念的认识,面对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就很容易投入宗教的怀抱。
尤其是面临现代科学产生变革的前夜。
芝诺在哲学上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
“芝诺主要是客观地辩证地考察了运动”,并称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二律悖反,原出希腊文ANTINOMI,指规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联系的两种力量的运动规律之间存在的相互排斥现象。
自然界存在的两种运动力量之间呈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
例如,在同一个星球上,地面物体推动和地心引力的作用成反比,物体的推动力越大,地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越小,航空航天科学家据此计算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用的火箭必须具备多大的推力等等。
在康德的哲学概念中,二律悖反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发现在康德哲学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康德深入到了对理性的批判,不仅发现了以往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康德将二律背反看作是源于人类理性追求无条件的东西的自然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决办法是把无条件者不看作认识的对象而视之为道德信仰的目标。
虽然他对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极的,但他亦揭示了理性的内在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理性在宇宙论问题上的四组二律背反:
①正题:
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有限;
反题:
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限。
②正题: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反题:
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③正题:
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没有自由,一切都是依自然法则。
④正题:
在世界原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
里边没有必然的东西,在这个系列里,一切都是偶然的。
康德强调,这4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筑在人类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
康德由此看到了理性认识的辩证性,看到了哲学史上各对立派别主张的冲突,指出独断认识的片面性,为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康德还认为二律背反的揭露,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自己哲学的正确性,证明人决不可能超越现象去认识物体。
康德还认为,在实践理性和判断力中同样存在二律背反。
在道德领域里,康德认为道德的普遍法则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感性经验,否则就没有客观有效性,于是在人的身上必然发生幸福和德行的二律背反,二者只有在“至善”中得到解决。
在美学领域里,康德提出兴趣和概念的二律背反,目的在于揭露经验派和唯理派的观点在美学上的片面性。
下面是4组二律背反的逻辑证明:
(1)第一组二律悖反,说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和无限的可以证明。
如他用归谬法(归谬法是通过一个命题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而否定该命题的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因为如果承认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没有开端的,那么就等于说到了一个时间点上(比如到目前为止),一段无限的时间序列已经结束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限”就是没有结束之意,怎能说无限的时间结束了呢?
由此看来,时间只能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如果承认时间有限,则等于说,宇宙在时间上有个开端,在此以前宇宙还不存在,这也就等于在开端之前,时间是空的,而在空的绝对时间中是不可能形成万物和世界的,所以,宇宙在时间上有个开端是不可能的,因此说时间是无限的。
这种证明说明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和有限的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
空间是无限的与有限的这两个命题也同样可以证明都是正确的。
(2)第二组二律悖反,正题说复合体是由单一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如假设复合体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则复合体就不成为复合体,因而正题为真;
反题认为一切都可分至于无限,没有单一不可分割的东西,其证明是假如复合体由单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构成,但空间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它可以分至于无限,故宇宙中占据空间的复合体也可分至于无限。
(3)第三组二律悖反,正题假设宇宙中有自由,即认为有超越于因果以外的自由因,其证明是:
假如宇宙中只有因果变化,有果必有因,这样就可以推至于无穷,所以必须假设有自由因作为变化的起点。
其反题认为宇宙中根本无自由,一切事情都按照自然的因果律而发生,其证明是假如自然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自由,就有一个超越于因果性的自由因,那等于说这个自由因本身不是为其它原因所产生,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因为自然中的一切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
(4)第四组二律悖反,正题说宇宙中有一个绝对的必然的存在,或者是它的部分,或者是它的原因,其证明是就必然存在来说,假设一系列的原因和条件,从原因推原因,从条件推条件一定有一个必然的存在;
反题认为并无必然存在于宇宙内的宇宙主体或存在于宇宙外作为宇宙的原因,其证明是假如有必然的存在,则它成为宇宙的开端或成为构成宇宙的全体,但成为宇宙的开端必须使时间有开端,故不可能;
成为宇宙的全体则因宇宙现象由偶然的东西所构成,故也不可能。
如认为必然存在于宇宙之外,等于存在于时间之外,这也不可能,因此没有必然的存在。
Chapter5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为什么被称为西方的孔子(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何谓圣人标准为何具备哪些条件?
圣人:
①灵魂不朽、思想永存②道德楷模、高尚人格
比较:
①共同的历史使命;
不同的安邦之道
同:
稳定的社会秩序外在的传统礼仪内在的灵异之声
苏:
西方人本传统奠基人孔:
儒家后被制度化
②共同的人生追求;
不同的价值取向
崇高的道德理想
善的理念体现孔:
仁的道德实践
③共同的生存方式;
不同的研究方法
道德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一致
启发灵魂的接生术孔:
指导现世的中庸之道
④共同的深远影响;
不同的文化精神
思想不朽,精神永存
科学主义孔:
人文主义
2、怎样理解苏格拉底的“灵异”与理性原则有何关系?
灵异=神
or=经过深思之后的顿悟
3、关于苏格拉底之死
哲学理想与世俗之见的矛盾
城邦制度消亡时被牺牲的思想者。
4、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思想如何区分?
苏述而不作,通过柏拉图的一系列对话将思想表现出来(sodo孔子)
理念论的创始人是谁不好区分
对话中也很难区分苏氏柏式还是交合式。
5、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神学目的论和美德即知识,三者之见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在苏看来,神才是最有智慧的全知全能的人是无知的;
人自己是没有智慧,没有知识的
智慧这个词只适合于神,爱智才适合于人,追求智慧是人的思想的自然倾向,去认识神是如何全知全能的,
善是最大最高的心灵,全知全智全善,去认识神的目的,人无知而爱智(神的智慧)
从认识你自己转向神学目的论
神如何创造世界,又安排了灵魂,安排了“公正勇敢正义善”等观念
我们要去认识“认识你自己”----“神学目的论”,认识这些普通观念-----认识到这些美德观念“美德即知识”从而按这种善来行动成为高尚的公民挽救社会危机。
从客观自然转向主体自己智者感性自我转向理性自我
6、“美德即知识”“知识即回忆”“知识”问题,态度问题?
知识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
为什么知识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人与知识的关系人对知识的态度问题
苏不同于前人,他认为自己是无知的,前人认为自己是有知识、有智慧的
苏揭露他人无知,目的在于否定他人全部知识智慧(为其神学目的开辟道路,反对权威,为自己奠定基础)
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关系
7、神学目的论的意义在哪?
开创了目的论的思维方式目的论的深刻意义
神学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论的比较
在苏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和谐在于目的论可以说明那些合乎目的的创造结果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希腊 哲学 原著 选读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