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文下导学案全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6349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74.69KB
七语文下导学案全集Word下载.docx
《七语文下导学案全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语文下导学案全集Word下载.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自主尝试
1.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
从哪可看出来?
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
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主旨句)
二、合作探究
3.你是怎样理解以下句段的:
①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祖国的赞歌。
②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4.本文通过对()(时间)长江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描写,以富有声光色彩和哲理意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的挚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
[训练巩固]
阅读课文5-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个句子在文段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
2.“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明珠一般的湖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流动”和“奔腾”这两个词能否颠倒?
3.“哦,长江。
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里的“乳汁”指的是什么?
你认为把长江比喻成“乳娘”恰当吗?
4.你认为是什么“照耀得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拓展延伸]
阅读贾平凹的《溪流》,思考文后的问题
①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②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③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④我常常这么想:
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缝之下。
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的。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
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⑤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
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⑥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
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
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A)
⑦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
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⑧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啊里去呢?
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
(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
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1.通读全文,勾画出表现溪流情态的语句,想一想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它充溢了怎样的情感?
2.在画线的(A)句后续写一句,与上文组成排比句。
3.第⑦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
其作用如何?
4.画线的(B)句与前文何处照应?
5.仔细体味,想想作者歌颂溪流的深意何在?
[课后作业]
A(必做):
⒈抄写生字及词语、解词(各两遍)。
2.背诵课文1—4段。
B(选做):
收集、整理、背诵有关长江的诗词名句。
[学后感悟]
筏子课时:
1.了解作者及黄河的有关知识。
2.通过多样化诵读,体会作者对黄河及黄河人的感情
3.通过把握段意,体会主旨。
通过多样化诵读,体会作者对黄河及黄河人的感情
通过把握段意,体会主旨。
1.《筏子》选自(),作者(),()代作家。
代表作有《
》、
《
》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心jì
()木ɡuà
n()相称()吞噬()
湍急()fá
子()
轻骑()艄公()lí
u览()
撑篙()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3.补充词语:
一千里万马风浪乘破提吊浊浪
目不马不化险胆心平地惊骇
吞噬:
目不暇接:
胆惊心悸: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6.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或产生了哪些疑问,把它标记在书上。
1.第1自然对黄河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文章情感抒发与结构上起到了哪些作用?
2.作品极力描写黄河的惊涛骇浪以及羊皮筏子的小、乘客的大胆镇静,目的是什么?
二、二、合作探究
3.本文通过对()的黄河及河上驾驭、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乘客的的描写,赞美了征服自然的(),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1.填写恰当的词语:
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地撑着篙,()地注视着水势,()地破浪前行。
2.文段中有两处对比,指出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3.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
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乘客们为什么能够如此从容自在?
阅读《荒漠中的苇》,思考文后的问题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沿途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
红柳呢?
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车子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
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
是风的神力?
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
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
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1.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
?
2.本文主体是写“苇”,但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
3.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下面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6分)
⑴“萎”的含义:
“伟”的含义:
⑵作用:
[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及词语、解词(各两遍)。
收集、整理、背诵有关黄河的诗词名句。
诗歌三首课时:
3
1.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2.通过熟读背诵,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的内涵。
3.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思乡、爱国感情。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第一课时《当我死时》
⒈了解余光中:
2.写作背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lú
()埋zà
n()zò
nɡ()容瞭望()未餍()
饕餮()()鹧鸪()()
4.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坦然:
纵容:
未餍:
饕餮:
:
5.将诗歌至少诵读三遍,争取背下来。
[课堂探究]
1.全诗传达给你什么样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
2.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借助了哪些意象)
3.诗人通过倾诉自己死后要葬在()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之情
有感情的配乐诵读。
欣赏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乡愁》每节抒写了一件事,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件事: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课后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并抄写生词、解词(各两遍)。
2.熟背并默写全诗。
仿照《乡愁》,创作一篇小诗歌。
第二课时《黄河颂》
1.有感情地朗读,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
2.揣摩关键词句,了解黄河的形象特点。
黄河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重要词句的品味。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⒈了解光未然
2.本文写作背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diān()澎湃()()狂lá
n()九曲()连环体pò
()
筑()成屏zhà
ng()哺()育滋()长劈()成
4.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屏zhà
ng:
②澎湃:
③狂lá
n:
④九曲连环:
⑤浊流婉转:
⑥一泻万丈
二、合作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
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品读诗歌,揣摩关键词句的作用。
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②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屏障”?
3.归纳主旨:
《黄河颂》以丰富的艺术(),壮阔的历史()和磅礴的(),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保卫黄河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选自《黄河大合唱》)
1.全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朗诵词”里有表现当时奋起反抗的原因的诗句,请找出这个句子。
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歌词”中有描写敌后广大军民英勇抗敌的句子,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四、布置作业:
仿照《黄河颂》,创作一首歌词。
第三课时《长江之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
2.揣摩关键词句,了解长江的形象特点。
长江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春chá
o()灌ɡà
i()wǎn()起荡涤()气势pá
nɡbó
()()
2.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采:
情怀:
荡涤:
磅礴:
1.你感受到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
他借歌颂长江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之歌》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高路远(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不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怎样理解“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两句诗的含义?
4.“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两句含义深刻,谈一谈你的理解。
5.读完全诗,你觉得哪两句诗能概括全文的主旨?
五、布置作业:
学后感悟:
一条大河课时:
1
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想主题。
2.体会文章采用的方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爱国热情。
比较本文与前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à
n()慕简lò
u()铆住()ruò
()大
惬意()
蓦地()yù
n()致耳畔()矜持()雄赳赳()摇曳()潸然()浸yí
n()戛然而止()
2.解释词语:
角逐:
偌大:
惬意:
戛然:
蓦地:
火候:
矜持:
缠绵:
潸然泪下:
浸淫:
1.第1、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找出文中关于郎朗演奏“一条大河”给人美妙感受的优美语句,认真品读,思考并讨论:
作者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
[训练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
见配套
完成字词练习并抄写生词、解词(各两遍)
仿照本文描写听歌感受的句段,创作一篇听歌小短文(大约300字)。
运河与扬子江课时:
1.诵读课文,体会本文融寓言、童话为一体的特点。
2.理解“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这句话,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蜀山()羡妒()()cì
()给真dì
()
怨yó
u()心cuī()fè
i()裂
怨尤:
真谛:
3.熟读课文,摘抄你喜欢的词句。
1.如何理解“最好最好!
快乐的奴隶……永远快乐?
”(扬子江对运河所说的话)
2.怎样理解“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3.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写的?
让我们懂得了怎样的哲理?
[训练巩固]
1.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何苦奋斗?
我为的是要造命呀!
②奋斗的快乐呵!
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讥笑,征服了疑惑。
2.阅读2-26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写扬子江的生命从何而来时,“蜀山险峻,峭岩如壁,尖石如刀”有什么作用?
②你认为扬子江所说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③文中“快乐的奴隶”和“怨尤的奴隶”分别指什么?
欣赏高尔基的《鹰之歌》
完成字词练习并抄写生词、解词(各两遍)。
仿照本文创作一篇小短文(大约300字)。
江之歌课时: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通过阅读学习,认识人与自然抗争的斗争精神;
体会作者对苦力们的同情。
⒈了解作者毛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纤夫()横帆()筋肉()汹涌澎湃()pú
fú
()前进
激á
nɡ()悲qī()mǐn()灭jié
()尽全力
3.解释词语:
全力以赴:
悲戚:
前功尽弃:
泯灭:
3.课文所说的“江之歌”,主要指的是()
A.船夫们的歌B.纤夫们的歌C.苦力们的歌D.流水的怒吼
1.作者从纤夫的号子声中洞察到了什么?
2.作者又是怎样评价苦力的歌的?
3.课文所说的“江之歌’主要指什么?
[训练巩固]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对纤夫们的歌声充满了赞美之情,因为在他们的歌声里充满了劳动的愉快。
B.本文描写的是英国的纤夫们的艰难生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的痛苦。
C.本文中的“纤夫”与“苦力”是同样的人。
D.本文描写了纤夫们的艰难生活,作者对他们充满了同情。
2.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于是他们使出全部力量,像着了魔似的,大幅度地加倍弯腰,有时力量用到极限就全身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像田里的牲口”使用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②船夫们的歌声为什么能够“响亮而有力”,纤夫们的号子为什么却“比较急促”?
③“他们使劲,拼命使劲,对抗着水流无情的威力”中“使劲,拼命使劲”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小短文《我所知道的劳动号子》(大约300字)。
壶口与龙门课时:
1.学习本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的写法。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气势pá
()交相huīyì
ng()悬崖qià
obì
()巨浪pá
oxià
o()骤然()钳制()厮打()深槽()
五光十色:
骤然:
悬崖峭壁:
疏忽:
3.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如果说长江三峡以山水秀丽吸引着游客,那么黄河的壶口、龙门,却是以气势磅礴而令人(神往遐想想象愉快)
②当北面来的河水(猛然突然骤然忽然)收缩到这条狭窄的深槽里,水力猛增,速度加快,飞泻而下……
③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为了进军西北,不畏艰险,在龙门(摆设设置架设)了十根铁索板桥,从此,结束了木船渡天险的历史。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前两个自然段中一些数据的使用,有主要的表达作用?
3.文中引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4.揣摩主题:
本文以简洁、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壶口,龙门的()、()及其壮观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之情。
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2.第5自然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多少年来,横渡龙门天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下导学案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