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路基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5120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9.10KB
丘陵地区路基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丘陵地区路基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丘陵地区路基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我单位工程施工地点具体位置,同时满足工人生产生活等必须条件,我单位拟租用工程项目所在村落即遂宁市船山区桂花镇杉树村民房为办公、生活用房。
结合工程工期用人需要,先租用2套院落,后期随着工人的增加,陆续增加租赁用房。
4.2施工临时道路
施工临时道路根据甲方单位总体规划,结合现场工作实际。
大部分施工临时道路做在设计路基中心,部分坐落在设计路基中心右侧,征地红线以内。
位于路基中心的施工临时路,在施工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并结合施工图纸要求需对不利于路基施工的土层座适当换填处理。
4.3弃土场
我单位施工段弃土场共计2处,用于存放施工产生的多余土方及清表、清淤等不利于路基施工的腐殖土、淤泥等。
在施工期间向弃土场弃土前,应积极同甲方单位沟通,确认无变化后方可堆放弃土。
4.4项目组织人员配备表
4.5项目拟投入机械设备表
第五章路基施工工艺和方法
5.1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5.1.1施工测量
5.1.1测量内容及意义
进场后,本工程测量施工中前期主要进行如下工作:
甲方单位交桩,包括施工段起止桩号、现状地表地形复测、建立施工控制网;
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结构物轴线和特征点的放样及复测并进行监控,保障施工顺利、准确进行。
5.1.2测量仪器标定
将所需的带进工地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测设仪器用具已到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标定、校验,以保证所有进场的测设仪器用具符合施工规范。
5.1.3测量依据
依据有关测量规范,用全站仪按相同的导线形式和精度对甲方提供的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平差计算后,将相关资料报甲方单位进行审核、批准。
将现状地表高程、线位、征地线等进行实测。
5.1.4测量控制原则及方法
在本工程施工中拟建立严格的测量校核、复核、审核技术管理制度,除项目测量班内部实行自检外,应报送甲方单位相关技术主管,有技术主管召集甲方项目部专业测量部门进行复核
开工前进行施工控制网测设。
用全站仪和工程施工放样软件,在现场甲方单位技术主管的监督下,依据导线点和施工文件设计里程中桩坐标,用坐标法恢复里程桩位(加密桩位同时进行)。
路基部分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断面高程,并作出纵、横断面图,由此确定路基的开挖和填筑边线,形成相关资料报甲方单位技术主管审核、确定工作量。
施工控制网点在导线测量完成后,布设次级导线加密(结果需经监理工程师认可),以满足构造物和路基放样、控制的要求
施工现场所有测设标志,设置均应牢固可靠,且不受施工或其他条件的影响,并定期对各点进行复测、保护,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测和恢复。
施工测量放样方法:
主要里程桩位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
高程采用自动水平仪进行测设
5.2路基施工方法及流程
5.2.1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如下表所示
5.2.2施工场地清理
在路基土石方施工前,对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施工场地进行清理作业和必要的场地平整。
首先由测量放样,确定清理的工作界线,然后挖临时排水沟。
主要的清理工作如下:
(1)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等路基填筑非适用材料清除出场。
(2)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
(3)拆除所有指定的或不允许保留的各类障碍物、结构物,并清运干净。
(4)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竹林、灌木包括树根、竹根等全部挖除。
将上述清理物清除干净的同时,将用地范围内的坑穴用路基填料填平,加设排水沟或进行人工排水,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排水顺畅。
5.2.3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1)施工安排
路基土石方施工计划在进场后第二个月开始,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路基土石方的挖方及填方施工。
根据工期及实际情况,拟投入空压机、风动凿岩机、20吨自卸车、装载机、推土机、液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路堑土石方开挖、路基填筑等工作。
进场后路基土石方开展2个工作面,以加快工程进度。
(2)一般路基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所示
符合要求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填土前填方材料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力试验和击实试验,根据不同种类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控制填土含水量,选择合理机械。
路基的填方从挖、装、运、填、平、碾压,组织大型机械一条龙作业,土方运距在100米范围内,用推土机施工;
运距超过100米,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填土严格按四区(填、平、碾、检)、八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测签证、路基面整形、边坡修整)组织施工。
1)基底处理
路基基底根据施工前原地面地形和土质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设台阶和填前碾压,使路基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确保原地表基底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试验路段
选择100m或监理工程师批示的长度路基作现场压实试验路段,根据已有设备,测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时,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工序等。
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
根据其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路堤填筑。
3)填筑压实
采取横断面全宽(每侧加宽0.5m)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在满足设计、规范及招标文件范本规定的内容外,做好以下工作:
a.分层填筑
◆斜坡路堤填筑前,在斜坡上开挖错台,设置反压护道结合土工格栅填筑。
◆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或引道时,该便道或引道不得做为路堤填筑的部分,应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
◆采用划线布料、立杆挂线摊铺的方法施工:
为节省填料摊铺、平整时间,在施工前要计算卸土的控制密度,一般20t自卸汽车间隔4~5m,按梅花形卸车。
在进行填料分层平行摊铺时,应把填料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平整。
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30cm之内,并且在路基边缘的填土必须到位、饱满,以保证路基的有效宽度和压实,并防止在雨水作用下冲毁边坡,形成亏坡。
◆当摊铺的填料含水率不满足标准时,用犁翻土,进行晾晒,直至填料的含水率符合要求。
当含水量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进行碾压。
b.摊铺整平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初平,然后以平地机精平,可以用拉线和打方格网的办法保证摊铺厚度一致,做到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表面能均匀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
◆在摊铺平整的同时,用推土机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碾压时,路肩不致发生滑坡。
◆平整路基的同时,考虑到要有利排水,因此沿断面的平整顺序应遵循由边到中、由底到高的原则。
c.机械碾压
摊铺平整程序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
路基碾压按标准击实试验得到最佳含水量附近进行,用最大干容重进行质量控制。
◆压实前由试验人员配合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定分层厚度。
◆粗粒土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细粒土用振动压路机和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岩渣用20t(静压)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压路机按照压实部位密实度标准、填层厚度及控制压实遍数,沿线路纵向进行碾压,横向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段间重叠1.5~2m。
压实遍数由试验室人员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确定。
压实后若密实度试验不合格时,必须重新压实,并再做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当含水量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路基每填筑一层,经压实和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
d.路基整型
◆按设计图纸要求,恢复各项标桩,检查路基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及相应的标高等。
◆路基础采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配合机械碾压整修成型,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
◆路基表面采用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填补凹陷时,使用与路基相同的
土填平夯实。
整修后的路基表面15cm以内,将松散和大块石清除,并用路基相同的填料填平夯实。
◆边沟整修挂线进行,做到整齐、美观,在填方边坡表面铺一层细土。
对各种水沟和纵坡均采取仪器检测,整修到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
◆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应予切除。
当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路基填筑前,先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做好临时排水和防护措施(如路肩培土埝,草袋护肩等),避免路肩和边坡受雨水冲刷造成拉槽、坍塌。
◆本路段填方路基大部分为填石或填土、石混合物路基,填筑前应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各类压实设备的类型及组合工序、最佳组合下的压实遍数以及压实层厚度,用以指导路基的压实施工。
◆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并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上路堤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m,下路堤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40cm。
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Ocm。
◆原有耕地及人工填筑的场地,应清表回填,填筑前进行夯(压)实,清表厚度为30cm,路基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路床的压实度。
(3)石质挖方路堑
石质挖方路堑开挖时采用爆破施工。
爆破施工由甲方组织实施。
路堑坡脚是应力集中部位,为减小对其扰动,刷坡及护墙基础施工应分段间隔实施,刷坡一段,防护一段,间隔施工。
避免在土体较湿时大段落刷坡及开挖护墙基础。
挖方路堑开挖中,必须尽早施工堑顶截水沟,整平夯实堑顶坡面,严防雨水浸入坡体或破坏坡面。
对危及路基安全的冲沟应及时回填夯实。
在深路堑路段应避免在土体较湿时大段落刷坡及开挖护墙基础。
施工过程中我方将加强巡视监测,发现堑顶开裂或坡体移动等异常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
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本段覆盖层厚度变化大,施工时我方将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报告设计代表进行动态设计,对于岩质边坡上侧的覆盖层采用弧形边坡,可在土石分界两侧设置不同的坡率;
同一级边坡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两侧土质段落边坡可适当放缓坡率,达到稳定边坡的效果。
5.2.4结构物处的回填
结构物处(桥梁、涵洞、通道、挡土墙、锥坡等)与路基之间的遗留部分,采用天然碎石或砾石分层回填。
台背回填施工必须实行“四专”:
却专门的队伍、专人负责、专门的机具、专门的测试手段。
台背回填须待结构物圬工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填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均衡、对称地分层填筑和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
透水性材料应有一定的级配,小于2cm的粒料中通过0.074mm筛孔的细料含量不大于10%台背填土应与锥坡工溜坡填土同时进行。
派专人负责,专门的机具,挂牌、划线施工。
每层填筑必须照相,并且会同检测资料一并存档。
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
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
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3m;
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回填压实过程中,应保持结构物的完好无损。
在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采用液压冲击夯碾压反复夯实,自上而下密实度不小于96%。
。
台背回填料与路基填料的咬合处要按规范留置台阶,台背回填宽度必须是符合规范要求。
5.2.5特殊路基施工
本工程特殊路基主要包括:
土工格栅、换填砂砾、盲沟等。
1)土工格栅的施工
土工格栅施工前先在地表铺设50~100cm厚砂岩碎石或砂(卵)砾石垫层,并压实。
土工格栅沿坡高层层水平铺设,竖向间隔0.5m,沿高度方向每隔2m设一道长度为15m的加强筋。
土工格栅沿横轴向的接缝采用塑料带绑扎,拉直铺设,平顺均匀。
铺好后每隔1.5~2.0m用钩头钉固定。
铺设完毕后,在48h内填筑填料。
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填筑。
填料的卸土高度不得大于1m。
铺设好的格栅上禁止行走车辆。
第一层填土达到规定厚度及压实度后,将格栅反卷回折
1.5m埋于土中,反卷段外侧培土1m,以保护格栅。
土工格栅及加筋挡土墙应符合图纸要求及《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019—98)的规定。
2)换填砂砾的施工
对部分路床及软土地段需换填砂砾。
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设符合要求的砂砾垫层,其中粘土含量不应大于3~5%,砾料粒径不大于10cm为宜。
分层铺筑松厚不得超过20cm,并逐层压实。
压实的方法根据地基情况而选择振动法(平振、插振、夯实等)、碾压法等,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应控制最佳含水量。
砂砾垫层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且无明显的粗细料分离现象,施工中应避免砂或砂砾受到污染。
3)盲沟的施工
盲沟设计为梯形,开挖后先在底面和侧壁铺设复合土工膜。
盲沟的底部用片石填筑,粒径150mm~400mm.片石表面应清洁,片石摆放铺设采用人工铺设。
片石铺设应整齐规范,孔隙应清晰以便保证流水通畅。
盲沟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渗水材料的顶部不得高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
当排除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
预留顶部覆盖所需的土工织物,拉直平顺紧贴下垫层,所有纵向或横向的搭接缝应交替错开,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
5.3路基沉降观测
为保证路堤填筑的施工质量,在填筑高度较高和软土路基的地段要设置沉降与稳定监测,以测定其实际的沉降量与位移量,故在填方路堤段施工前14天,将必要的监测记录和报表格式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经批准后方可用于监测记录,路堤填筑过程中,稳定和沉降观测同步进行。
水准点设置软土沉降位移影响的范围之外。
5.3.1沉降监测
1)沉降板的制作
底板面积40×
40cm、厚10mm,测杆采用φ42mm钢管,分节制作,安装时将沉降板按设计位置埋设在已处理好的基底上。
2)沉降板的布置
沿路线方向每隔100~150m间距设置一沉降观测断面,每断面设三块沉降板,分设在路中心和两路肩,桥台前要预压时,每一块沉降板应设置于桥台桩位处,相隔10米和50米设置第二、第三块沉降板,对于河塘低洼路线,至少有2个以上
的观测断面,无软基处理和预压要求的正常路段,沉降板纵向设置间距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布置。
3)沉降板的埋设
平整场地完毕,填筑砂垫层后即可埋设沉降板。
埋设时,使板紧贴原地面,再将砂分层回填,洒水人工夯实后,由监理工程师旁站测出起始标高并记录,当填筑第二层填料后,再进行测量。
4)沉降观测
a.施工期连续填土,每填一层观测一次,填筑间歇期,每三天观测一次。
b.路堤填筑完毕后进入沉降期后,第一个月每隔7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每隔15天一次,第三个月每个月观测一次,直至路基稳定。
c.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水准尺进行观测,每个沉降板第一次观测需作平行观测,两次误差不得大于3mm,以后各次无须进行平行观测,如观测沉降值大于1.5cm(中心桩),应重新观测校对。
如路肩沉降量大于路中心沉降量10mm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卸荷或反压),防止路基滑动。
5.3.2稳定监测
用侧向位移边桩的位移量来进行路基稳定监测。
1)侧向位移边桩的制作
边桩用混凝土制作,尺寸为10×
10×
200cm,埋入地基的深度为150cm。
2)侧向位移边桩的布置
在两侧路堤边坡趾部和边沟外缘处及外缘以外10m、15m部位埋设侧向位移观测边桩,同一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
3)侧向位移观测
a.水平位移观测频率和测定时间与沉降监测同步。
b.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用红外线测距仪观测。
c.路基填土前,埋设基桩和位移桩后,用钢尺(保持5公斤拉力)测量基桩与位移桩之间的侧向距离,准确至毫米,同时测量其标高。
d.每次沉降位移观测后,如实记录,及时计算沉降、位移量,并呈报监理工程师。
e.认真进行成果整理,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与《位移观测记录表》,并绘制P-A-T曲线图,竣工后交业主存档。
5.4路基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
路槽底土基施工完成后,除应进行现场压实度和平整度检查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弯沉检测。
弯沉测量结果,考虑一定保证率的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应不大于计算的回弹弯沉值。
根据计算得出,土基顶面的检验弯沉值需达到:
LS=322.9(O.01mm),LS=258.8(O.01mm)。
5.5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会审图纸要仔细认真,全面正确领会设计文件和图纸,要熟悉有关的设计和施工规范。
(2)施工放线时,一定要根据施工复测资料和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全面进行现场复测,发现问题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处理。
(3)保护好沿线所设导线和水准点(包括施工增设的),并均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4)在雨季施工期间,要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的排水,并在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中注意安全,防止塌方、落石。
(5)路基碾压是路基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必须严格、认真组织施工。
选用合适的设备,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使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6)在涵洞处回填时,要均匀对称,其压实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7)对各种原始施工记录要认真填写,主要是:
1)路基施工放样记录。
2)路堤施工记录。
3)路堑施工原始记录。
第六章附属工程施工
6.1衡重式挡土墙施工
(1)挡土墙各分项工程的做法特点及要求
挡土墙地基开挖及处理:
.中风化或强风化地基,开挖过程会出现局部风化
而造成基础不平整,暂定为C20混凝土找平至设计标高(最后由设计根据开挖后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决定后再作处理)。
模板工程:
由于该断面上部呈梯形,基础呈不规则形状,采用钢模板不合模数,采用定型钢模板费用太高,为此选用木模板:
即木质多层板与35×
85的木方配合钢管的体系结构。
混凝土工程:
挡土墙要求为C20素混凝土,要求设置泄水孔,孔眼尺寸为50㎜,孔眼间距2-3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30㎜;
留设伸缩缝,每10米一道,缝宽20~30㎜。
墙身每隔10-15m设置沉降缝一道。
(2)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混凝土挡土墙地基开挖○
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开挖:
开挖时采用机械开挖的施工方法,开挖中采用边开挖边向外清运,挖出的石渣有挖机直接装车外运。
2、模板工程○
a、组成材料
混凝土挡土墙模板采用15mm优质覆膜多层板作面板;
竖向背楞选用35×
85mm双面刨光方木,间距250mm;
横向背楞采用选用48×
3.5mm双钢管间距450mm,采用M14的对拉螺栓间距600(横向间距)×
450(纵向间距)进行拉结;
两侧采用双排脚手操作架,操作架立杆间为纵横向间距均为1200,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架体外侧设置抛撑,内侧设置水平撑杆间距水平间距均为1200,步距为
1.2米,每隔三排立杆设一剪刀撑,保证架体稳定。
b、斜度控制方法
模板支设时采用上下定位的方式确定斜率,测量人员在垫层上弹出每段模板下口线,上口采用锤球吊点进行定位,为模板定位提供依据。
由于本工程采用片石混凝土挡墙内部无钢筋,致使模板在沿高度方向无内撑定位,因此必须利用外操作架来对模板进行定位,并控制斜率。
c、模板拼接节点
模板拼缝处要求贴双面密封条以避免漏浆,端头保持平齐,拼缝处木方要求用钉子固定牢固。
d、对拉螺栓布置
本工程螺栓采用M14对拉螺栓,最下一排距地面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距水平施工缝不大于150),每排水平间距600,竖向间距450,不设止水片,同时也不设套管,但止水螺杆两端焊接对拉片。
e、模板的加工
木方选用含水率小于9%的35×
85mm的白松木方,木方使用时检查木方截面尺寸,保证尺寸一致。
模板面板加工前,先检查周边是否有破损,否则裁去破损的边角。
当需裁开多层板时,应弹线刨光后,涂刷封边胶,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
背楞与面板接触面应经压刨处理以确保面板、背楞接触良好协同工作。
模板背楞之间尽可能不出现接头,如果出现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背楞与面板连接的钉头一定要钉牢,不能凸出或凹进板面,否则拆模时,板面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缺陷,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f、模板的安装
第一种方法
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留孔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且位置准确。
所有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安装顺序为:
搭设模板操作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立墙体两侧模板→用对拉螺栓拉结横向背楞→紧固检查→调模板的倾斜度→验收
模板安装的第二种方法
在上图中取消对拉螺杆,右侧沿斜度方向叠好用纺织袋装好的级配碎石,宽度500,其余范围用素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200~300,密实度94%。
并取消此处的模板,而外侧即左侧则用顶撑来支承模板。
顶撑可直接支撑在3#-3教学楼结构上。
g、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以不掉棱角为准,经技术主管核实后,下达拆模通知单,否则不得拆模。
拆模应按“先松拉螺栓,后拆横向与竖向背,最后拆模板”;
拆模时不得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
拆除的多层板、背楞及钢管等材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并码放整齐,。
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清理干净并刷上脱模剂。
拆下的扣件、模板、木方钢管应及时清运,不得在架体上集中堆放。
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重点时严防出现物体坠落伤人。
h、脚手架工程
两侧均采用双排操作架,操作架立杆间为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丘陵 地区 路基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