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3745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43.38KB
人教部编版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难点
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2.板书诗题:
元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古诗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先跟随录音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
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元日》
板书
设计
反思
22
3月19日
201年
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背诵《元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二、细读《清明》。
1.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清明节的习俗。
2.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思考: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他们的心情如何?
3.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想象路人和牧童的对话,理解“遥”的妙用。
4.用自己的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发挥想象,写出路人和牧童的对话。
路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
6、诵读《清明》
三、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自读古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2.课件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3.逐句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理解第二句诗中的“异”和“倍”。
选择“异”的不同意思。
①不同的;
②奇异,特别;
③另外的;
④奇怪。
惊异()
异口同声()
异乡()
异香()
4.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5.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登上山顶后你会说什么
四、再读悟情。
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诗,了解传统节日。
23
10纸的发明
3月20日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
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
是怎样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3.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4.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
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四总结巩固。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
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布置课堂作业。
书写生字、词语。
10纸的发明
龟甲和兽骨→()→()→()
24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制作多媒体课件
听写词语
二、品读第4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
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提示:
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三、了解发明意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传到朝鲜、日本;
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影响了全世界。
四、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作业:
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5
11赵州桥
3月25日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赵州桥。
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你见过哪些桥?
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桥。
2.播放图片,展示从古代到今天的桥。
3.板书课题。
4.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
(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究。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初步了解赵州桥。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1)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建造人:
李春
建造时间:
一千四百多年前
(2)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赵州桥在我国()县的()河上。
它是隋朝的()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这篇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四、指导书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师范写,生仿写)
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26
11赵州桥
3月26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复习本课的词语。
2.点名学生介绍赵州桥的位置及建造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3)哪些句子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
(4)理解“创举”一词的意义。
2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结合课文思考。
3.交流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没有桥墩、小桥洞。
4.品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和坚固的句子,全班交流。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马车,两旁走人。
”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交流“创举”的意思。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
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
作用承上启下
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
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3.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
2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月27日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感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图片,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4.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
谈谈你对这幅画的了解
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多音字:
作、乘、笼。
(2).说说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2.分段朗读,划分段落层次。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第2~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突出人多的画面,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补充第2自然段省略的内容。
自读第2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互相交流补充省略的内容。
(2)课件出示体现街市热闹的画面,图文对照,理解“形态各异”。
(3)自由诵读第4自然段,用“____”画出体现“最有意思”的句子。
(4).连线。
撑船的生意人
摆小摊的农民
做买卖的道士
乡下来的船工
走江湖的医生
留长胡子的摊贩
2.再读课文,感受画家的技艺高超之处。
四、总结全文,了解古画价值。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回顾课文内容。
28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
这是什么节日呢?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
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
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
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
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29
展示成果
完成习作
3月28日
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
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形式可以多样,例如:
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
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
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
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30
语文园地三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
(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
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
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
(蔡伦造纸的过程)
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
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种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有同种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成小组。
(2)各小组交流自己组的活动流程图。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全班评议是否完善。
(4)各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小组的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6.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二)读一读,想想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两段话。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
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4.全班交流。
师小结:
这两段话都用一个排比句围绕第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
5.练一练。
操场上真热闹: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2.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1)读一读,说一说。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2)师补充介绍: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历史上把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3.课件出示:
(1)读一读,试着介绍。
①古人常把琴棋书画称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②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因为它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特点,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
③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
闻,指听声息;
问,指询问症状;
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4.师指导背诵。
5.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给予奖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春季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