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论 书谱 名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3482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9.81KB
历代画论 书谱 名录Word格式.docx
《历代画论 书谱 名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画论 书谱 名录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
皆字病也。
”既是经验之谈,又是对时弊的针砭。
《海岳书史》,二卷,是书法品鉴之作。
米芾将他所见闻的历代法书名迹,考订真伪,叙述其流传以及题跋,装裱摹拓等情况,写成此书,对研究古代法书名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翰林要诀 元陈绎曾撰。
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浙江丽水)人,曾官国子助教。
其书共分十二章,有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平法、直法、圆法、方法、布局法、变法、法书等,书中论述,有的本于前人之说,有的则自为创论。
各法之中,多立种种名目,并略加说明解释,其精到者可令人发聩,其繁琐或故弄玄者又令人神昏,阅者当择善从之。
画禅室随笔 明代董其昌撰,四卷,是有关书画的杂谈集。
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大家,对于书画理论和实践都有极深的造诣,所以无论是评论他人,还是自抒心得,都时有精到之处。
如说: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划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
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以锥画沙是也。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这对后世学书者理解和学习前人的笔法,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墨池编 北宋朱文长(文长字伯原,苏州人)编撰,是一部书学论著汇编,原本二十卷,明以后并为六卷。
全书分为字学、笔法、案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等八个门类,皆摘录前人成书,类编而成,篇末附以编者考核得失的评论。
此书不仅搜辑资料极为丰富,前代许多佚篇遗文,多可借以考见,而且开创了分门别类编撰书法论著的先例。
佩文斋书画谱 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命孙岳颁、王原祁等编纂的有关书画艺术的类书。
全书一百卷,内容包括从上古到明代的书画家,书画名作,书画论等。
搜集的资料十分繁富,所征引的古籍达一千八百余种,且注明出处,对查考历代书画的有关材料颇为方便。
此书关于书法的主要标目有:
论书、历代帝王书(包括后妃书)、书家传、历代无名氏书(包括主要的金石碑刻泉布文字)、御制书画跋、历代帝王书跋、历代名人书跋、书辨证、历代鉴藏书等,这是大类。
有的大类下又分小类,如“论书”下又分有四个小类:
书体(各种书体的特点及其源流)、书法(书写的方法、技巧)、书学(书法的理论问题)、书品(对书家作品的品鉴),分别将有关资料罗列其后,所以这一大类中的内容最为丰富。
利用此书有一点必注意,就是书中所引古籍时有“意摘”的现象,不完全照抄原文,用时须核对原作。
书断 唐张怀瑾撰。
张氏为海陵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官翰林供奉,精于书法而高自矜饰,所作《书断》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带有书法史性质的专著。
全书有序及正文凡三卷,上卷为书体论,论及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今草等十体。
各解其名称,叙其源流,列其名家名作,并系之以赞,末为总论一篇。
中卷为名家书作品评,列有神品二十五人,妙品九十八人,能品一百零七人的姓名,并撰有神品,妙品书家的小传。
下卷为能品书家小传。
卷末有“评”(即后跋)一篇。
全书包括了书体演变和历代名家及其作品两大部分的内容,对研究古代书法很有参考价值。
张怀瑾除此书之外,还著有《书议》,《书诂》,《玉堂禁经》,《文字论》,《论用笔十法》等书传世,在《汉书》中,对王羲之草书颇有微词。
书法考 元盛熙明撰,八卷。
盛熙明是色目人,笃学多才,工于翰墨,且能通六国书,曾做过兵部官员,所作《书法考》虽然也是一部以辑前人成说为主的资料书,但其采择较为精审,多有可取。
全书编次首为书谱,其余顺序为字源、笔法、图诀、形势、风神、工用等。
书法雅言 明项穆撰。
项穆初名德枝,字德纯,号贞元,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他的父亲项元汴喜欢收藏书画并精于赏鉴。
项穆秉家学,工于书学。
所作《书法雅言》据学持论,独抒心得,不同凡响。
全书分标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等,凡十七篇,涉及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可见作者对书学的研究是颇下功夫的。
其评前人书法,大抵尊晋唐而卑宋元,宗“二王”而排苏、米,仲裁似有偏颇。
书法正传 清冯武撰辑。
冯武号简缘,常熟人。
所编此书偏重于论述楷书的书写方法与技巧。
计收有陈绎曾《翰林要诀》一卷,周伯琦传《书法三味》一卷,李溥光《永字八法》一卷,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一卷;
《纂言》三卷,为历代名家论书的语录;
还有《书家小传》一卷,《名迹源流》一卷,最后伯父冯班(明末清初书法家)所作《钝吟书要》一卷。
书史会要 明陶宗仪撰。
宗仪字九成,黄岩(今属浙江)人,工于字学。
是书凡九卷,前八卷载上古(从三皇始)至元代能书人的小传,第九卷摘录前人有关的技法理论,最后附以补遗。
此书搜集材料丰富,文笔也较为简当。
书筏 清笪光著。
光字在辛,别号江上外史,所作《书筏》是一卷论书的札记,凡二十八则,其中对书法的运笔、布白、呼应与变化等等,都不乏精辟之语。
故王文治跋书后云:
“此卷为光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味处,直与孙虔礼先后并传。
”
书谱 唐孙过庭撰。
是一篇书论的序文。
文字虽不多,内容却极为丰富,论述精当,见识高明,为人们广为传诵。
文中论及了书体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书法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书法的流派得失,学书经验等等,多有发前人之所未发的精辟见解,对于书法实践和书学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文中在谈到不同书体的特点时说:
“篆当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疏而畅,章务检而便。
”又说: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
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
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回互虽殊,大体相涉。
”这不仅说明了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书体之间又有其内在的联系,习书者应该兼通;
更为重要的是,他把不同书体的不同艺术表现划分为“形质”和“情性”两个层次,并指出两个层次又有主有从,彼此依存,相得益彰,这就为不同书体的书法艺术评鉴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书苑菁华,书小史 两书皆宋陈思编撰。
作者为临安(今杭州)人,年籍履历皆不详。
《书小史》共十卷,以历代书家(包括善书的帝王,后妃)的小传编次而成,凡四百八十余人,搜罗材料甚勤而稍涉附会、浮滥。
《书苑菁华》二十卷,主要撰辑古人论书之语,取材宏博而略嫌从杂。
两书相辅并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宣和书谱 不著编撰人姓名,全书凡二十卷,记宋徽宗宣和年间内府所藏诸帖,以帝王诸书为一卷,篆、隶为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七卷,分书一卷。
每一书体前有“叙论”,论述其源流、特点,其辨识特为精当。
《宣和书谱》于宋人书止于蔡京、蔡卞、米芾,此三人皆以善书著称于世,且米芾又精于鉴赏,故有人疑该书即为此三人所定。
续书谱 宋姜夔撰。
姜夔字尧章,鄱阳(今江西)人,因秦桧当权,隐居于武康(今浙江德清),当地有白石洞天,遂自号为“白石道人”。
姜夔擅长诗词,书学。
所撰《续书谱》一卷,凡二十则(今本并为十八则),分别记述书体、用笔、用墨、临摹、章法等等,虽名为孙过庭《书谱》之续,实际上主要是谈自己的书学心得。
不过,对于书法艺术的许多方面都有较深的体会、独到的见解,颇有参考价值。
艺概·
书概 清刘熙载撰。
熙载字伯简,号融斋。
《书概》一书有六个部分,《书概》为其中一个部分,主要论述书法的源流和笔法的原理与技巧。
刘氏精于文论、诗论、画论,故于书论也每有独到见解。
如论及结字时说:
“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
“画山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
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把书与画的构形从审美的角度勾通起来,这对学书者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
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著。
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吴(今安徽泾县)人,是清代的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艺舟双楫》为所著《安吴四种》之一,因其包括论文与论书两艺,故名。
论书部分内容驳杂,主要有叙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心得,汉代以来书法用笔的源流,对孙过庭《书谱》的辨误,删定等等,虽有穿凿附会之谈,但也有不少卓识精辟之论,是清代重要的论书著作,尤其是提倡学习北碑,对清代一些人的变草书风一些很大。
后来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专论书法,反对帖学,独尊魏碑。
附录:
古玩著述简介
《洞天清禄集》也作《洞天清录》,古玩鉴赏著述,南宋赵希鹄著,一卷。
本书分古琴辨、古砚辨、古钟鼎彝器辨、怪古辨、砚屏辨、笔格辨、水滴辨、古翰墨真迹辨、古今刻辨、古画辨等10门,对各类古玩考证辨别,陈述已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南村辍耕录》又名《辍耕录》,元末陶宗仪撰。
30卷。
该书内容庞杂,其中有与古玩鉴赏有关的书画、工艺、艺术等,可资借鉴。
《长物志》明文震著,12卷。
崇祯七年(1634)成书。
其中卷五有书画、碑帖、纸墨、装璜等内容;
卷六为家具;
卷七为器具杂物。
对古玩鉴赏有参考价值。
《妮古录》明陈继儒撰,4卷,对书画,碑帖,古玩及其佚闻趣事有较多记述。
《格古要论》明曹昭撰。
3卷。
成书于明洪武年间。
上卷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帖四论。
中卷为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四论。
下卷为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
此书对于当时瓷器品种(如青花)、窑口(如彭均(君)宝仿定)等记叙详实,部析精微,所述源流本末确切可考。
是研究陶瓷史难得的一部重要文献。
原书已罕见,目前所看到的为明天顺三年(1459)王佐的新增本,系据曹昭本改变原有编次,增加若干内容,改名《新增格古要论》。
明万历年间胡文焕所刊《格致丛书》中别有五卷本《新刻格古要论》,其卷数、次序及内容与原本、增本均有所不同。
目前所看到的王佑新增本其内容在明天顺以后可能有增删。
《清秘藏》古玩鉴赏著述。
明张应文撰,2卷。
上卷分玉、铜器、法书、名画、古刻、窑器、晋汉印章,砚宝、琴剑、名香,水晶玛瑙琥珀、墨、纸、宋刻书册、宋绣刻丝、雕刻、古纸绢素、装褫收藏等20门,下卷分赏鉴家、书画印识、法帖源委、临摹名手、奇宝、斫琴名手、唐宋锦绣、造墨名手、古今名论目、所蓄所见等10门。
内容多采编前人旧论,对古玩辨别和收藏颇详细。
《燕闲清赏笺》古玩鉴赏著述。
明高濂撰,为其所撰《遵生八笺》之五,内容涉及古铜器、玉器、瓷器、碑帖、绘画、古琴鉴别与赏玩妈及葵笺、宋笺、松笺等的制法和20余种文房器具的构造,为古玩鉴赏的重要参考书。
《博物要览》清谷应泰著。
共12卷。
书中论列古器物、字画、织绣、印玺的艺术品,对柴窑、定窑、修内司官窑、哥窑、官窑、建窑、弟窑、汝窑等窑记载颇详,对元明各窑也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是研究陶瓷各窑的珍贵资料。
《金石索》清冯云鹏、冯云鸳撰,2卷,分金索、石索等两部分。
《金索》6卷内容为:
钟鼎、量度、杂器、泉刀、玺印、镜鉴等七类;
《石索》6卷为碑碣、砖瓦两类。
其内定上自商周,下迄宋元,凡所著录,皆绘图摹文,并附以考证,内容颇为丰富。
但也收有伪器,考证不很精严。
《韵石斋笔谈》清姜绍书撰,20卷,作者将所见书画器玩记述成册,以物标题编次,详细述说其开关及清家授受得失之经过。
《美术丛书》中国美术论著汇编。
邓实、黄宾虹编选。
1911年神州国光社初刊。
共计收书281种,以书画为主,也包括雕刻摹印、笔墨纸砚、瓷铜玉石、刺绣装璜及各种珍玩的论著,为我国古玩鉴赏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骨董琐记(续记、三记)》有关古玩的笔记集,邓之诚著,邓苛增订点校,中国书店1991年7月出版。
本书共一千余条目,证以古近人诗文集及笔记诸书达数百种,注所引书于每条目之首或本,间加案语,内容丰富,大体分为金石印砚、书画印刷、陶瓷雕锈、书录诗文和古迹轶闻等,涉及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南北社会风俗习尚各方面。
本书在考订方面颇多新议和论证,另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
此书自部世半个世纪以来,不仅为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也为文物考古、图书文献及各专业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故至今仍领誉史坛,并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深影响。
《古玩指南》近代广泛地介绍古玩知识的书籍。
作者赵汝珍,系清代末期大理院少卿,古玩爱好者,收藏家余戟门之婿,琉璃厂萃珍斋股东。
此书成于1942年,书中广泛地介绍了古玩的鉴赏知识,其中涉及的古玩种类,物品繁多,但的描述过浅之感。
书中较多篇幅评击“伪作古玩”即复制文物,揭露作伪和仿古的秘密手段,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古董辨疑》古玩考证、辨伪论著,赵汝珍著。
全书分上下卷,共14章,内容分别为古人考证之不可靠、法书真迹辨、古帖辨、古碑辨、古画辨、古铜鉴定辨、古钱考证辨、古镜考证辨、宣德炉谱辨、瓷器考证辨、古玉辨、殷墟甲骨辨杂辨等,对古玩鉴赏研究重要价值。
《古玩史话与鉴赏》古玩鉴赏史料,陈重远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7月出版。
作者4年多时间,走访了许多古玩界人士,经过3次大的修改补充,写出本书。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新颖,30万余字,共五章。
前三章着重写史,后两章着重写鉴赏收藏。
鉴赏中有史料,史料中有鉴赏,通俗易懂。
雅俗共赏,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京古玩行业的历史发展。
其中许多内容是根据老行家回忆录而写成的,既具有时代特点,也总结了古玩行老这一辈了的经验,故颇具史料和学术价值。
《文物光华
(一)》文物研究论文汇编,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台湾国立博物院1984年5月出版。
秦孝仪作序,包括法统的象征、殷墟的石雕艺术、商周的青铜粢盛器、鼎的器形与演变、献侯鼎、镜与鉴、玉壁、商圭、琮、龙凤配、商代的乐器、汉代的玉雕动物、宋瓷的纹片、瓷器中的龙纺、瓷器上龙纹的风采、宜兴茶壶、大风堂旧藏隋代佛画初探、江堤晚景图、古书画上的违章建筑、太平春市图、书与画、米芾的独素帖、快雪时晴帖、文房八宝、多宝格中的玉器、小中见大的瓷器、闲话数珠、细说鼻烟壶、中国景泰兰的源流、雕漆等等47篇文章。
《文物光华
(二)》文物论丛。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台湾故宫博物院1986年10月初版,书中前有秦孝仪序,正文包括商周酒器精品、镜匣的奥秘、酒与青铜器、剑上的玉饰、玉金印、谈翡翠、元青花与釉里红、扇和扇面书画、国法技法里的奇门怪招、果核雕刻、石宝嵌与漆沙砚、珐琅器物的维护、中国古代的精金工艺、王徽之的古琴等37篇文章。
《书画记》书画著录,吴其员著,字公一,徽州人,以收购古玩为业,精于鉴赏,广交藏家。
此书记载明末清初(1635—1677)吴氏所见,亲购唐宋元书画原迹1200余件,并辨明真伪,品评优劣。
《佩文斋书画谱》书画论著。
清康熙命纂。
全书百卷,分论书画、书画象小传、书画跋、书画辨证及书画鉴征引广博,各注出处,极便考赅,体例完备,不失为一部书画学类书之巨作。
《墨缘汇观》书画著录,书成于清乾隆八年(1943),书四卷,续二卷。
作者安歧。
所录名画起自东晋顾恺之,止于明代董其昌。
记叙纸绢、作品内容、名人题跋、以数藏诸印、裱背、骑缝、上下左右、塘心钤记,一一列举,使后人得以据此考察真赝。
安氏素负鉴赏、收藏盛名,一时所藏,为海内之冠。
所录大都为作者藏品,鉴别汇集成书。
现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标准本。
《石渠宝笺》书画著录,清高宗命纂,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共44卷,后又纂续40册,仁宗命纂3篇,28函,120册。
宫中所藏书画几乎网罗贻尽。
各编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各分两等。
此书与《秘殿株林》为姊妹篇。
《书画鉴影》书画录著。
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同治十年(18)李氏刊本29卷。
作者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明,清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书中著录了自己收藏及所见的书画。
这些书画以时代为序,自东晋至清乾隆年止,以画的形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卷,第二类是册,第三册是轴、屏幅,模桢附于轴内,宋元以前的画多为重录他书,明清作品则选择上品或中上品,有些传世之宝。
《退庵金石画跋》清金石书画著录。
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书,作者梁章钜(1775—1849),字苣林,号退庵,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
书中著录了其收藏金石书画及其题跋。
其中古铜器11件,古砚2件,碑碣拓本90件,书法125件,绘画258件。
这些藏品大多是传世的精品,书中著录的题跋主要是对这些藏品的考证与评论,还收有自己作的诗和朋友的题诗、题跋。
《过云楼收画记》书画著录。
光绪八年(1882)成书,十卷。
作者顾文彬(1811—1889字子山,一字,清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录了自藏书画264件,前四卷为书,后六卷为画,很多是传世名迹。
书中在每件作品后自撰题语、行款、布局、题记及印章,还有评语、流传的考证、真伪的辨识等知识。
《江村书画目》书画著录。
清高士奇撰。
有稿本(原藏钱存训,今藏北京图书馆)、民国十三前(1924)东方学会铅印本,上海来春阁书庄油印本、1986年香港龙门书店据原稿影印本。
著录自藏书画,自唐至清,凡534种。
分进上手卷、送字号、无跋藏玩手卷、无跋收藏手卷、自题中等手、自怡手卷,董其昌真迹别为一类附其后,中间有赝迹,都一一注明,其中精品极多,如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贴》等。
皆传世真迹,又详载每件当时售值,可供美术经济史研究。
《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法书著录。
古物媒婆列所编,何煜总纂。
有民国十四年(1952)铅印本。
所录系故奉天、热河两行宫清室旧藏,自唐迄清中叶,名贤墨迹达数千种。
以书册、书卷、书轴、画册、画卷、画轴、书画合壁像册、书画扇等分类。
附录为缂丝刺绣。
于尺寸,印文及书款暨收藏印记方位之上下左右记载特详。
还收录一些精品的题记。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法书著录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编。
有民国十五年(1926)清室善后委员会排印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京故宫博物院排印本。
分四编:
1,赏溥杰书画目;
2,收到书画目;
3,诸位大人借去书藉字画玩物等糙账;
4,外借字画浮纪薄。
《颂斋书画录》法书著录。
容庚撰。
有民国二十五年(1926)印本。
著录所藏书画名迹凡16种,其中书迹8种。
有:
邢侗临王献之《鹅群帖》轴、董其昌草书苏轼《赤壁辞》卷、今释和尚行书木兰花慢词册、今无和尚行书满庭芳词卷、金家隶书《茶说》轴、翁方纲行书七言联、邓石如篆书朱熹《四斋铭》六屏、陈澧临米芾行书诗轴。
每种都据原迹,记明纸绢、尺寸,附作者小传,书中还有原迹影印图版。
宋以来著录书画之著虽多,记载虽详,但无墨迹图样,真伪难辨,此书合而辑录,实属创举。
《故宫书画集》绘画图录。
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辑的院刊。
1930年10月起,每月一期,每期20图,至1936年9月止,共45期收画831幅,法书64幅,全部为故宫内原皇家收藏的珍宝,其中有相当部分流至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期有易培基序,京华印书局(后改为新华印刷局)珂罗版宣纸影印。
《书画书录解题》书画著肌S嗌芩巫S忻窆辏?
931)国立北平图书馆印本、1982年11月浙洒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2卷,所著录自东汉至近代,除别见及附见诸书不计外,。
共860种。
分年史传、作法、记述、品藻、题赞、著孙、杂织、丛辑、伪托、散失十类,每类一卷。
每类又分几目。
次序为书、画、书画,各部又大体依作者年代,将作者新睹与“未见类”分开。
别撰《著书时代及著书年分表》,并冠以《总月叙略》,末附《著者索引》。
解题又分四种:
正体例、辨疏舛、重考证、存珍本。
不仅书类为创举,而且论述皆为有独到之处,成一家之言。
《故宫已佚书画闻见目》法书著录。
王以堃编。
有1954年北京石印本。
不分卷。
据《故宫已佚书籍目录》所载书画一种及闻见长春伪宫散失之书画,分法书、名画、碑帖、缂丝、目外所见五种,按时代先后,或尚存,或破损,一一详注。
后附《故宫已佚书画目重编》,专录未逆风了的法书名画,以资考据。
《鉴余杂稿》书画鉴定论丛,谢秩柳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
汇编了作者有关书画鉴赏方面的文章28篇,如画鉴定论丛。
谢秩柳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9年6月出版,汇编了作者有关书画鉴赏方面的文章28篇,如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唐所藏唐宋绘画论艺术源流、北行所见书画琐记、赵孟的花鸟画派、元黄子久的前期画、关于石涛的几个问题、论书画鉴别以及对一些碑字考评,书中附有历代著名书车数十幅。
《古书画鉴定概论》文物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
作者徐邦达。
全书共分五章:
首先总谈鉴别古书画的三个先决问题,亦即全面的要领;
其次简要介绍从晋代至清末的主要书画家作品流派的概况;
再次述说鉴别古书画时应注意和各点;
第四介绍鉴定古书画的辅证资料;
第五谈作假书画和各种方法、手段,以及误定时代、作者,误题书画名称的情况。
书后附有历代古书画优秀作品100多幅。
《书画鉴定简述》书画论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
作者王以坤,整理校勘郑广荣,题鉴启动,全书正文共五章:
一、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二、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三、书画鉴定的有关知识;
四、书画作假的各种方法;
五、书画鉴定的全过程及注意事项。
书后附有历代书画著录书要目。
《古书画伪讹考辨》(文字部分)书画鉴定论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作者徐邦达。
本书是作者的古书画鉴定概论(1981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书的比较详尽的例证。
作者在30多年的古书画鉴定工作中,陆续积累了不少记述各种各样过眼书画的伪作情况村料,写成了约有一二百篇论断真伪是非的文章,本书将其删芜存要,统一体列后而成。
作者认为鉴定工作要以目审为基础,即所谓“鉴”,但还必须以文献考订来帮助解决问题。
鉴考相辅相成,一般以鉴为主,以考为辅。
本书方要是论述伪作和误定时代、作者的书画。
有些作品原是真迹,但被后人改头换面。
移名易姓,以臻真伪拼配杂糅,割裂损残,本书也加以收录。
三己分甲乙两类,甲类以作者为纲,按时代先后排列;
乙类以内容性质为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代画论 书谱 名录 历代 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