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山隧道放射性评价.docx
- 文档编号:2163464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729.55KB
怀玉山隧道放射性评价.docx
《怀玉山隧道放射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玉山隧道放射性评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玉山隧道放射性评价
德兴至上饶高速公路建设工程(S1标)
怀玉山隧道放射性地质调查报告
南昌中核大地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三日
德兴至上饶高速公路建设工程(S1标)
怀玉山隧道放射性地质调查报告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总工程师:
总经理:
一、概述…………………………………………………………………1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1
三、调查区地质特征……………………………………………………1
四、调查区环境放射性特征……………………………………………8
五、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10
六、结论…………………………………………………………………11
七、野外调查照片………………………………………………………12
一、概述
调查区位于江西上饶玉山县怀玉乡地界,路线起讫桩号K20+570—K24+900,4.33km。
隧道区地处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降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的形式集中降水,年平均气温15.5-24.2℃,年降雨量1124.6—2457.9mm,无霜期286天。
雨量与温度在分布时空上有明显差异,并与地貌、地形高低有关,从平地到山地降水量随地势增高而增大的趋势。
隧道设置所在区域为中山地貌,海拔标高350~1350m,相对高差1000m。
微地貌以低山丘陵夹冲沟为特征,地形起伏,切割强烈,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沿线植被发育,山体表面遍植杉、松等,灌木丛生,通视条件差。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根据任务我们收集了调查区的地质资料,并于2010年6月2日至6月3日开展了野外实地的放射性测量,共完成放射性测量剖面3条,每条测线长约500m,总长1.5km,放射性测量点153个,ZK10进行了放射性测井,160m岩心进行了物探编录。
三、调查区地质特征
对隧址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介绍如下,见图1。
1地层
隧道沿线出露基岩地层为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局部为震旦系休宁组(Z1x)砂岩,覆土层为第四系(Q)粉质粘土、细沙土。
(1)第四系覆土层(Q)
粉质粘土(Q4el+dl):
黄色、灰黄色,硬塑-半干硬,干钻岩芯可
图1区域地质简图
呈短筒状或块状,浅部含植物根及腐殖质,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于进洞口段山体表面,揭露层厚2.5-8.0m。
细沙土(Q4el+dl):
灰色、黄灰色,稍密,含植物根系及腐殖质,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于出露花岗岩体山体表面。
(2)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
燕山早期花岗岩,为怀玉山隧道主要穿越岩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次为黑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根据揭露地层的风化程度,将其分为全、强、弱和微风化四带。
(3)震旦系休宁组(Z1x)
B、分布于进洞口~K20+890段及K21+300~K21+720段,该套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岩层产状:
238°/148°∠67°。
2构造
路线带位于赣东北弋阳-玉山台陷北侧,经过多期构造变动,调查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都较为发育。
根据其构造形迹的展布方向主要划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等构造型式,其中以北东向构造最为发育。
根据构造单元分级原则,调查区属于怀玉山穹褶断束,为印支-燕山期断块作用而抬升的加里东期北东向穹状复背斜。
中部怀玉山主体为背斜轴部,南西端被断裂破坏,北东端入浙西后逐渐倾没。
两侧由古生代地层构成复式向斜,并均向南西收敛倾没,往北东倾伏,断裂发育,除南北两侧之深断裂和大断裂之外,北东走向的断裂也极为醒目,一般延伸多在十至数十公里左右。
据实地踏勘、物探探测、钻探揭露等勘察成果,发现怀玉山隧道区段附近断裂构造发育,共发育断层7条。
(1)F17:
地面穿经K20+980部位,逆断层,走向NE,与隧道轴线近乎直交,倾向SE,倾角77°,影响宽度30~40m,查明延伸长度800m,地表形态表现为小沟谷。
断层岩体为中风化花岗岩,裂隙发育,节理倾角主呈70~75°,多微张,结合差,岩芯较破碎。
断层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Vp=1.4-2.5km/s。
(2)F18:
地面穿经ZK21+280~YK21+355部位,逆断层,走向NNW,与隧道轴线呈30°斜交,倾向NEE,倾角76°,影响宽度40~60m,查明延伸长度4000m,规模很大,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深长沟谷。
断层带同时为岩性接触带,岩体为中粗粒花岗岩或砂岩,裂隙发育,多张开-微张,主以绢云母、绿泥石等蚀变矿物充填,结合差-较差,岩体破碎-较破碎。
该断层同时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其Vp=1.46-1.96km/s。
(3)F19:
地面穿经ZK22+400~YK22+470部位,逆断层,走向NNW,与隧道轴线呈350斜交,倾向NWW,倾角82°,影响宽度50~85m,查明延伸长度2500m,规模大,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深长沟谷。
断层带岩体为中粗粒花岗岩,裂隙发育,裂面铁染,岩体破碎,断层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其Vp=1.46-2.05km/s。
(4)F20:
地面穿经ZK22+610~YK22+700部位,逆断层,走向NNW,与隧道轴线呈350斜交,倾向NWW,倾角74°影响宽度15~28m,查明延伸长度300m,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小沟谷,断层带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断层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其Vp=1.54-2.08km/s。
(5)F22:
地面穿经K23+365部位,正断层,走向NE,与隧道轴线呈80°斜交,倾向SE,倾角72°,影响宽度25~50m,查明延伸长度1000m,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小沟谷及山鞍。
断层岩性为花岗岩,带内岩体裂隙发育~很发育,多张开,节理倾角主呈65°~80°,主以绢云母、绿泥石或铁质物充填,结合较差,岩体破碎,[fa0]=500~800KPa,断层同时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Vp=1.4-2.5km/s。
(6)F23:
地面穿经ZK23+600~YK23+610部位,正断层,走向NNE,与隧道轴线呈50°斜交,倾向SEE,倾角82°,规模较小,影响宽度15~40m,查明延伸长度300m,地表形态表现为V型小沟谷,断层岩性为花岗岩,带内岩体裂隙发育~很发育,多张开,节理倾角主呈75°~88°,主以绢云母、绿泥石或铁质物充填,结合较差,岩体破碎,[fa0]=500~800KPa,断层同时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Vp=1.47-1.93km/s。
(7)F24:
位于出洞口段隧道左侧30-40m,走向NW,与隧道轴线基本平行,倾向NW,倾角80-90°,规模小,影响宽度20~50m,查明延伸长度360m,地表形态表现为狭小沟谷。
断层带为废弃钻孔ZK4、ZK5所揭露,带内岩体裂隙发育~很发育,节理倾角主呈75°~88°,多张开,主以绢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等充填,结合差,岩体破碎,采芯率55-65%,RQD<10,[fa0]=500KPa,断层为浅层地震探测所显示,Vp=1.45-1.85km/s。
四、调查区环境放射性特征
(1)本次地面放射性调查的岩石主要是隧道区出露的花岗岩体,共测量3条剖面,路线总长1.5km,测点153个,测量仪为FD—3013γ辐射环境监测仪,监测仪器经过核工业放射性勘查华东计量站(国家二级计量站)计量校准,辐射监测依据《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中有关规定进行。
测量结果显示,153个测点的照射量率平均值为45.35×10-6,均方差3.02。
其中,Ⅰ线平均值45.30×10-6,Ⅱ线平均值44.88×10-6,Ⅲ线平均值45.88×10-6。
各测线剖面的照射量率变化特征见图2、3、4。
最高照射量率出现在Ⅱ线26号测点和Ⅲ线24号测点,照射量率为58.53×10-6,岩性为细-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照射量率(×10-6)
点号
图2(Ⅰ号剖面)
照射量率(×10-6)
点号
图3(Ⅱ号剖面照射量率)
照射量率(×10-6)
点号
图4(Ⅲ号剖面照射量率变化图)
(2)ZK10岩芯细-粗粒似斑状黑云母物花岗岩物探编录的照射量率平均值为68.00×10-6,均方差2.60,显示如图5,未发现放射性异常现象。
照射量率(×10-6)
(m)
图4(ZK10岩芯物探编录照射量率)
五、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剂量估算:
H=0.7×Dr×T
式中,H—年有效剂量当量(Sv);
0.7—吸收剂量对有效剂量当量的换算系数(Sv/Gy);
Dr—空气吸收剂量率(Gy/h),Dr=照射量率×0.65×0.869×10-8;
T—年受照时间(h)。
调查区花岗岩体平均照射量率为45.35×10-6,震旦系休宁组(Z1x)砂岩平均照射量率更低,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Dr为25.62×10-8(Gy/h),对于筑路工人来说,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300天,则年有效剂量当量H为0.43mSv,按调查区的最高照射量率58.53×10-6计算,年有效剂量当量H也只有0.56mSv,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1mSv的限值。
对于高速公路修好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公众人员说,由于居留或受照时间非常短暂,年有效剂量当量(H)必将大大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的1/10,即管理限值0.1mSv。
六、结论
从调查区的放射性测量结果看,调查区最高照射量率为58.53×10-6,对于筑路工人及其它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当量均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有关要求,现阶段高速公路修建和营运是安全的。
建议隧道修建和运营期间加强隧道内部通风条件,避免氡气积累导致的不利影响。
七、野外调查照片
照片1ZK10岩芯放射性测量
照片2岩芯分段放射性测量
照片3花岗岩岩芯放射性测量
照片4Ⅰ号剖面花岗岩露头放射性测量
照片5Ⅰ号剖面花岗岩放射性测量
照片6Ⅱ号剖面花岗岩放射性测量
照片7Ⅱ号剖面硅化带放射性测量
照片8上怀玉山隧道
照片9放射性测井仪器
照片10下怀玉山隧道
照片11Ⅲ号剖面花岗岩放射性测量
照片12野外工作结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山 隧道 放射性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