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措施探讨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3245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55KB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措施探讨Word下载.docx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措施探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措施探讨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为市场和产业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条件。
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高速公路网,武汉市对外有8条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市圈;
长江汉江航运体系正在得到恢复和加强;
航空运输在全国的地位正逐步提高;
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其他基础设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品、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尚存在一些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市场和产业一体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
从商品看,除烟草专卖、食盐专营以及出租车用轿车等极少数商品外,武汉城市圈商品的自由流动基本畅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市场准入、商品标准和商检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影响了一些县区地方土特产品进入大中城市市场。
在一般服务品方面,如交通、餐饮和住宿等,主要问题是硬件条件制约、服务标准和收费上的差异等;
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就业、就学和就医等,主要存在户籍制度方面的一些限制。
在人才和劳动力上,户籍和人事制度的限制还比较多,虽然有一些变通的办法,但对形成自主灵活统一的人才流动市场体系还是不利的,形成的所谓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才体系始终是一个制度性缺陷,对社会心理和人才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主要存在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金融机构向大中城市过度集中,区际金融流动产品少等问题。
在土地市场上,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的弱势地位明显,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经济社会政策等软件环境条件的一体化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税收政策上,在税制统一的情况下,合理的地区差别税率体系没有形成,这既不利于区域之间相对公平竞争平台的建立,也不利于产业合理布局的展开。
在财政支出上,存在着中央转移支付分配的公平问题(包括对一些地方的截留),地方性地区转移支付体系尚待建立问题,以及城乡支出和人均公共支出不平衡问题,影响着公共服务均衡化目标的实现。
在金融政策上,地方政府缺少融资手段和渠道(如国际通行的市政债券),地方政策银行机构有待建立,乡村金融机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城市圈整个发展还缺乏一个能服务全区域的综合性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
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各自地市都有一些探索性的改革措施,但都还没有触及公民无条件迁徙自由这个根本目标。
在社保上,存在着城乡统筹问题、区域统筹层次问题和可流转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就业机会的公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根本经济问题,也涉及到人们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的问题。
(三)硬件环境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在交通方面,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范围内形成的城市圈,相当于所谓的“3小时”都市圈,目前武汉城市圈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关键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建设还处于规划阶段。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湖泊和水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水运的优势没有
充分发挥出来,水运的重要地位还有待提升和水运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拓,与江浙一带的京杭大运河相比武汉城市圈水运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国有航运企业改革滞后、水运市场垄断,民间资本还难以进入。
在铁路交通上,主要是沿江大通道建设需要加快,穿越大别山和幕阜山的铁路线也需要加快建设。
在航空枢纽建设上,机场建设超前性严重不足,建设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旅客和航空货运的要求,国际航线资源还有待积极争取,随着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航空瓶颈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在生态环保建设上,武汉城市圈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单元,即由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和鄂动沿江平原地区)加上东北大别山和东南幕阜山构成的一个开阔半盆地地形结构,在生态环境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对这样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在其生态环境保护上当然应该一体化地统筹考虑,但目前这样一个地区专项的生态环境规划尚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是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的环境保护问题,目前城市圈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使环境污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环境污染治理的前端治理、末端治理和环境容量提高等方面看,要避免走东部“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经济上的暂时牺牲,在节能减排降耗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处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
[page]
三、促进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托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8”城市群体系,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各地方政府间共同协商和沟通,形成一体化的共同愿望、目标和政策与规划体系,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产品、服务和要素自由流动,经济社会等公共政策彼此协调,交通通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完整空间市场体系,使区域一体化成为下一阶段推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力量,为城市圈形成我国中部重点主体功能区和重要的战略支点提供坚实的区域性空间市场基础。
(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原则
——政府有效引导原则。
政府在空间市场一体化方面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划,搭建好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平台,提供完善的跨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实施和监督好市场一体化的各项具体方案等等。
——市场主导原则。
要在空间市场一体化规划和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下,让市场价格调节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去主导产品、服务和要素的区位选择,以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市场彼此开放、空间市场价格均衡化的空间经济体系。
——企业主体原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企业,要让企业拥有自主选择生产区位的权利,让企业自主选择合作对象企业的权利(形成企业或产业价值链),让企业自主选择和开拓市场销售区位和场所权利,政府主要提供良好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
——地方性经济社会政策沟通和协调原则。
地方性经济社会政策沟通和协调目的在于了解和熟悉彼此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并在异地从事经济活动时严格遵守当地的这些制度性规定(同时当地政府也要一视同仁),为产品、服务与要素自由流动和企业自由选择区位,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条件。
——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共用原则。
对整个城市圈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大型基础设施,如城市圈各城市之间快速轨道交通网、内河港口和国际空港等,需要集中各地区共同财力、物力和人力,采取共建、共管和共用原则,尽快加以规划和建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一对外原则。
市场彼此开放,政策一致对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则,目的是“3个避免”:
一是出口上避免过度竞争,彼此压级压价;
二是进口上避免一哄而上,彼此抬价;
三是引进外资上避免在优惠政策上的过度攀比,导致两败俱伤、他人得利。
(三)总体目标与实施步骤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产品、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与之完全相适应的软硬件一体化的配套条件,包括完善配套的经济社会公共政策一体化、充分满足要求的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一体化。
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步,2008~2010年为产品和服务市场一体化阶段;
第二步,2011—2015年为要素市场一体化阶段;
第三步,2016—2020年为全面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
(四)发展思路的转变
——从各地区独自发展向城市圈共同发展转变。
工业化和城镇化初级阶段,各地区独自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地方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各地区之间经济交往和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步形成区域分工比较明确的区域经济整体,在市场上具有共同的行为和反应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就到来了。
——从城乡独自发展向城乡共同发展转变。
一般而言,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城乡之间除了简单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经济联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城乡之间在产品交换的基础上,生产要素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当这种交换达到彼此都离不开对方时,城乡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就来临了。
——从城镇独自发展向城镇群共同发展转变。
事实上,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首先发生在各地区城镇之间,当各地区城镇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密切的分工协作的生产关系的时候,城镇群就产生了,城镇群共同发展的机制和局面就形成了。
——从中心城区独自发展向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转变。
近年来,武汉中心城区的极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具备了辐射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进入所谓郊区化发展阶段),而且周边地区也具备了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主要靠的就是大城市周边地区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
(五)努力推进六大发展战略
——错位竞争战略。
各地区都从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行业甚至产品形成区域分工,具有相同比较优势的地区,可以通过现代协议分工的方式实现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带来共赢的错位竞争,有利于整体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工业园区战略。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以及布局上的园区化。
这里的工业园区不仅承担着吸引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功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承担着集中和聚集现有工业企业的功能,是城市圈中工业的集中分布功能区。
在城市圈实施工业园区战略目的是建立合理的工业园区布局体系,实现工业园区设置的规范化,各地区工业园区分工合作化和工业园区空间范围的标准化,以节约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城镇群战略。
推进城镇群战略可以较好地解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的人口分布,既能有效缓解大城市面临的各种城市病带来的压力,又能极大地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体系,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
城镇群建成之日,就是区域一体化形成之时。
——中心城区结构升级战略。
随着中心城区实力增强和生产要素集中的饱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就要靠经济结构升级和生产要素质量和功能的提升来推进了。
——县域经济突破战略。
武汉城市圈也进入了县域经济快速崛起时期,一方面中心城区的“退二进三”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本身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此外,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准备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硬件条件超前先行战略。
,路网通、信网通是区域一体化的基本前提,而且路网和信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区域一体化的实际效果。
(六)总体战略部署
——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目的和任务。
区域一体化的目的在于推动下一轮武汉城市圈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若干个具体的一体化:
第一,是产品、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等;
第二,是经济社会等公共政策的沟通与协调,包括地方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的一体化(主要是优惠政策一体化),户籍一体化,社保一体化,工商管理一体化,市场准入一体化,商检一体化等等;
第三,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的沟通,包括交通通信一体化,水利建设一体化,节能减排降耗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环境治理一体化以及投资环境建设一体化等等。
——建立和完善区域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全面采取地方性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多种必要手段,在工商管理、商检、金融、土地、户籍、社保等关键领域,实施突破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有序地推进这些领域的一体化建设,并以实际效果宣传和促进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为推进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首先,要大力宣传区域一体化对整个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实质性改革的力度,为区域一体化创造更多的可以公平竞争的企业主体。
第三,要建立必要的地方性转移支付体系,缓解一体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区域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在《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专门规划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顶层设计。
也就是说,这个专门规划要指明,来来2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在工业化基本完成和高度城镇化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武汉城市圈地区人口城乡和区域总体布局态势,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的基本格局。
要根据武汉城市圈人口高峰期总人口数,确定城镇化率达到70%时,城市圈城镇人口总数,然后再确定整个城镇体系中各级城市的城镇人口分布数。
土地利用上,首先要明确建设用地可能的最终规模,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最终底线;
然后分工矿用地和城镇其它用地,明确划分各级城镇的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结构,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规范土地利用的扩张范围和顺序;
要明确,今后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的扩张,都要在现有的城区和镇区内实现,乡村以下最好不要再进行所谓工业化和城镇化,它们应该成为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对象(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张需要反思);
相应地要积极整合被淘汰的村庄,实现在人口集中的情况下农用土地得到增加和恢复。
(二)区域一体化的核心之一是市场一体化
在产品市场一体化上,城市圈内要进一步相互开放产品市场,继续发挥“两通”战略的优势,在市场建设、工商管理和商检领域进一步加强协作。
武汉城市圈要在商业连锁网点和物流中心网络加紧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德国商业步行街建设标准化的经验,促进商业集中发展,形成规范化、一体化的商业体系。
此外,武汉城市圈对一些市场比较敏感的商品或物资,如啤酒、香烟、汽车等,要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还要大力帮助周边地区尽快实施土特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在服务业一体化市场上,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硬件条件建设,为服务品的一体化创造条件。
如在市场准入上,要更加大胆地开放所有为法律规章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并鼓励城市圈这类企业的联合做强做大,如巡回的文化演出市场、联合的旅游资源共享市场、连锁的休闲娱乐度假市场等等。
交通服务市场的开拓,有赖于完善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只有城际快速有轨交通网络建成后,才可能提供大规模便捷的城市圈3小时通勤服务。
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应该是重点。
在这个重点一体化领域,又应当突出金融市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土地市场。
金融市场主要是大胆率先放开民间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伸向基层;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电子信息交换、相互拆借、通城和同城市圈清算体系等建设;
积极筹备为整个城市圈经济服务的专门银行,鼓励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相互开放,或相互设立代理机构;
进一步大力发展产权市场,探索建立股份场外交换机构的可能性;
探索建立市政债券市场的可行性。
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主要是,率先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政府有方面要自觉地放弃用户籍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做法(如按户籍进行高等学校招生);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务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废除公务员报考、企业招工、学生入学对户籍的要求。
土地市场主要是,淡化土地所有制,强调土地使用权的全面、充分和自主的流动;
在强化农村土地承包长期稳定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硬约束的条件下,允许城乡土地使用权(包括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在城市圈内自由转让、出租或抵押,满足城乡居民自由置产和选择居住地的基本权利;
鼓励农用地的集约化使用,在城市圈内出台农业专业大户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区域一体化的核心之二是产业发展一体化
工业化仍然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按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客观要求,采取集中发展模式,为工业化提供统一规范化的发展空间,在给予企业自由选择区位的条件下,形成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工业园区体系。
这个工业园区体系还要求园区外的工业要向园区集中,以实现对原有工业企业整合的作用,同时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改善和优化。
当然,工业园区的设置可以与新城区的设置结合起来,可以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但工业园区和新城区一定要成为独立的功能区,它们的审批、建设和投资应当由不同的机构协商进行。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开发区中,要分出工业园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两个功能区出来,要对这两个功能区的建设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对策。
产业发展带是在各地区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工业园区,依托于城市圈和城市群,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建立来的具有主导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集群,是工业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在空间组织上的更加完备的形式,是城市群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
武汉城市圈已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钢铁—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产业带。
今后,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这些产业带的实力,争取在全国产业分工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还要规划建设新的更具潜在的产业带,如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石油化工产业带和现代材料制造带等。
(四)区域一体化重要条件之一是软件环境条件一体化
在公共政策一体化方面,要在市场准入、产品质检、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市场准入上,要加紧统一各地区准入标准,整体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同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必要监督,确保公共利用和安全。
在产品质检上,尽量扩大相互承认范围,探索控制质检部门实施地方保护的有效对策和做法。
在投资环境上,积极交流好的经验,让各地区都有获得外部投资的机会。
在优惠政策上,更应当加强合作与沟通,要采取共同对外的优惠政策,防止攀比带来的集体损失。
在社会政策上,主要是在就业、就医和就学上消除地区和城乡歧视,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条件。
在社会保障上,尽快实现在城市圈层次上的统筹,城乡之间在最低生活保障上的统筹;
允许和:
建立社保资基金的自由迁转。
在政策手段的一体化方面,地方性财政、税收和政策性金融等要为一体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在地方性财政上,要探索建立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实现形式;
加强地方财政在共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降耗上的有效合作;
要建立地方性转移支付制度。
在地方税收上,要进一步探索城市圈内异地建厂、设店在地方税收处理上的合理安排;
探索在统一税制条件下,实行不同税率的可行性及其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在政策性金融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地方性政策金融机构的可行性;
建立城市圈公共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合作的优惠融资政策。
(五)区域一体化重要条件之二是硬件环境条件一体化
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要突出抓好快速轨道交通网络通道、内陆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和具有优势的内陆水运交通等的建设。
快速轨道交通网络通道建设是城市圈一体化形成最重要最直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要加紧开展前期工作,把该项目列为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之一,争取早日施工和建成。
国际航空港对内陆地区的城市圈发展至关重要,是连接国际资本、市场和技术的无法替代的交通手段。
武汉城市圈要尽快在共建新的内陆最大的国际航空港上达成一致(武汉航空枢纽的定位应该是中国的法兰克福),并尽早解决国际航空航线资源的瓶颈问题,为发展内地外向型和外输型经济创造必要的条件。
内陆水运交通是武汉城市圈主要优势之一,水运在大量低价值货物运输上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内河水运的发展可以有效实现武汉区位条件的沿海化,促进武汉城市圈外向经济的发展。
应该向京杭大运河学习,放开水运市场,让民间资本按市场规律去发展;
政府主要起做好沿江港口群规划、疏通和维护航道、协调涉水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
此外,还要抓住交通枢纽的中心作用,建立以武汉为中心,东面鄂州、西边仙桃、北部孝感和南厢咸宁为次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
也不要忽视武汉城市圈中铁路枢纽的作用,武汉是全国第4大铁路网络中心,随着沿江铁路大通道,包括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的建成,城市圈在全国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在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大气水体污染治理上的合作和共同行动。
在节能减排降耗一体化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持、交流有关经验上开展全面合作。
节能减排降耗是控制环境污染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治本之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武汉城市圈要积极率先地探索产业发展的“两型”化之路,加强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探索,走出一条前端资源节约、中端减排降耗和末端高效治理的综合整治的新路来。
五、对策措施
(一)设立专门机构和协商机制
区域一体化需要政府有组织的推进。
首先,要建立决策机构。
由省政府重要负责人、中央有关部门、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
主要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主要的规划和战略、重大项目和活动安排做出决策。
其次,设立执行机构。
可由各地市区域合作机构组成,主要负责落实决策机构的决策、准备重大事项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协助各成员地市召开区域一体化年会等事宜。
第三,设立顾问机构、专家咨询机构、行业代表与企业参与机构等辅助机构。
可遴选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主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出谋划策,并就一些重大规划、项目和活动提供专门的咨询意见。
(二)转变政府职能,把一体化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职能向主要管理公共事务转变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就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而言,我国政府正在从注重产业管理向注重区域管理的方向转变。
原因很简单,只有区域经济才具备需要政府干预的理由。
区域经济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公共性,世界发达国家除了有宏观经济干预政策外,都没有例外地对具有公共性的区域经济采取辅助性干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上一级政府当然的职责,因此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府职能不仅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关乎整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省政府和各地市政府应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不断开拓市场空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来,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条件,努力实现各地区的合作共赢。
(三)建立地方性转移支付机制,确保一体化顺利进行
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也面临挑战。
其中,一体化初步可能带来的地区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挑战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市场的自发作用,而是要靠各级政府的有效干预。
中央财政转移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 城市 区域 经济一体化 改革 措施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