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3186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16KB
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长兴购物中心、18万平方米的和平广场、7万平方米的五一广场家居大世界等一批经营规模在全市领先的商业设施已开始营业;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的大连商业城正在兴建中;
新希望花园、星海国宝等一批纳税额超千万元的项目已见成效;
圣亚海洋世界的上市、奥丽安娜号游轮的引进,不仅推动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大连市的旅游功能。
2002年,我区确定大项目39个,总投资117亿元,总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
目前,全区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企业有9个,大项目实现税收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五年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年均增长18.9%和15%的速度迅速发展,个体工商户已达22627户,私营企业已达1565家。
新型、绿波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
2002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455户、私营企业267家、股份制有限公司80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8.7%、220%。
最近,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非公有制企业推介会,成立了沙河口区企业联合总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各项改革成果丰硕。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区972家区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接近尾声。
2002年,完成企业改制77家,民勇集团整体改制正在顺利进行。
通过精简机构和改革用人制度,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了街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街道财政收入五年增长了2.16倍,街道在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实行政府采购、成立结算中心、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用油和维修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每年节约财政资金100多万元。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出口创汇额2.96亿美元,协议外资3.4亿美元,新办外商投资项目153个,引进内资3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6600个,各项外经指标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2002年,预计完成合同外资7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20万美元,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是我区五年中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
过去的五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共开发房地产面积38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加4.17平方米,分别是1997年的13.82倍和1.2倍。
一批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相继落成,一批居民辞别了棚户区喜迁新居。
2002年,房地产开发势头仍然强劲,新开发面积43.2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净增0.7平方米,极大地满足了辖区居民的居住需求。
——生活环境全面优化。
五年来,累计投资1.4亿元用于环境绿化,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6.2%和增加了1.63平方米。
累计投资22.83亿元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道路572条,新建改造公园、游园和广场36处。
2002年,投入4875万元,加大了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整治了70多条路街、80多个小区。
特别是中山公园改造,思路新、手笔大、品位高,在全市公园建设上首创人与自然更加融洽的人文风格,得到居民的称赞。
——城市管理力度加大。
五年来,城区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区治安、交通秩序持续好转。
环卫改革、爱国卫生、争创“十佳”街道活动等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果,先后有8个街道获“十佳”称号。
2002年,成立了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依法管理力度,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环卫扫保、爱国卫生、区街委三级管理网络及社区联防等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城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过去的五年,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激励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评价和督导体系。
成功地创办了格致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中学各1所。
先后投入1.2亿元,新建、扩建了8所学校,整修了16所学校操场,为全区中小学配备了4000多台电脑,教学设施得到全面加强,学生发展的各项可测指标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我区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环境建设的一大优势。
2002年,成功创办了软件园双语学校,实施了七十九中学文教学园区整合,新建和创办了3所学校。
开展了“三名”工程,培育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十佳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董大方,提高了区域教育影响力。
实行了首席教师交流制,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国家课改试验区工作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社区建设态势良好。
五年来,区街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了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1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改善了137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形成了区、街、委三级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室由原来的平均29平方米增至119平方米,总面积净增9886平方米。
在全市率先注册了“胖嫂”服务品牌,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社区服务品牌。
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和双拥共建进社区,首开外勤民警在社区居委会任职的先河。
圆满完成了两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居委会干部人数精简了50%多,平均年龄降低了17.5岁,平均文化程度由初中提高到高中水平,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002年,有3个街道办事处乔迁“新居”;
全面实施“星光计划”,为老年人建立福利活动中心和室外健身场所234个,设置健身器材600余件;
在全国率先实行“居家养老”,开辟了为老年人服务的新途径;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街道一级地区慈善总会,创建了扶贫帮困新机制。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扎实有效。
五年来,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8000多人次,共接受72000多名退休职工,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
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70多万元,保障面由1997年的0.19%增长至3.47%;
共发放临时救济款3659万元,救济弱势群体95万人次;
安置残疾人就业近500人。
2002年,新成立了职业介绍中心和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安置33562人次就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08万元,临时救济款887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其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200万元,扶持了4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科技项目;
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区级少儿图书馆;
投资2925万元,新建了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加市九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二、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成功地举办了区体育运动大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连续七年实现人口负增长。
过去的五年,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自觉坚持依法行政,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民主制度不断健全。
五年来,自觉实行政务公开,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评议政府工作,认真采纳人大、政协的建议。
共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99件,办复率为100%;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97件(人)次,结案率为98%。
2002年,共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5件,办复率为100%;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634件(人)次,结案率为96%。
——依法治区不断加强。
五年来,普法活动广泛开展,“三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
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从快从严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法轮功”非法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2年,我区“四五”普法全面展开,整顿市场秩序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
——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
加大了廉政建设力度,坚持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公开述廉,坚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狠抓了制度建设,认真实行目标考核,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交通、消防、劳动安全、征兵、预备役、档案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2002年,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先后四次在媒体上发布政府公告和通告,将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19条规定、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启用及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向社会推介闲置公建房屋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时公布于众;
构建了电子政务基本框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载体;
新建了区委党校、预备役办公楼和区人才市场。
特别是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集社会事务、经济服务、市民求助、监督投诉和信息网络服务于一体,以其先进的功能、完善的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五年,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我区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五年,是我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区对外影响明显扩大、全区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
先后荣获省双拥共建模范区“四连冠”、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示范区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界人士聪明才智的结晶,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界人士,各位离退休老干部;
向驻区部队指战员和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谋发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年来,我们知难而进,经过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
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立足于区情,探索出了具有沙区特色的发展新思路,确定了符合我区区情的发展新目标。
我们着眼大目标,抓住大机遇,谋求大发展,紧紧围绕我市城建重点西移、星海湾和西安路开发、驻区大中型企业搬迁,举全区之力重点抓好大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我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我们克服困难,主动出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更为可贵的是,五年的大发展,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抢抓机遇谋发展,不甘人后敢争先的精气神。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敢于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第二,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人气,上下一心,形成政通人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五年来,我们摆正位置,积极协调,在事关沙区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上主动赢得上级领导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使我区的很多重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我们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和重要政策出台前主动向区委汇报、向区人大报告和向区政协通报,不但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全区领导层形成了全区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我们狠抓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全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牢固树立发展观、大局观,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事业心。
我们变“区街经济”为“区域经济”,采取有力措施,调动辖区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一切力量,用活一切资源,全力以赴发展我们自己。
我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经济建设注重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实践证明,只有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共同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实现沙河口区经济的腾飞和事业的振兴。
第三,必须强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全力保护纳税人的利益;
着力加强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建设,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更加实际有效,引导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手段更加符合市场化要求;
着力加强适宜各种经济成份发展壮大的人文环境建设,注重在“留住人、拴住心”上作文章,为投资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治安环境。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软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为各类业主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还不到位,四大支柱产业还未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有差距,领导干部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部分公务员的能力、素质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是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还有薄弱环节,我区的市场化程度、城区建设水平与其它中心区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向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宏伟目标奋力迈进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及各项事业全面大发展的五年,也是我区人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社会文明快速进步的五年。
展望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势趋强,尤其是我国“入世”后,外商投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为我们扩大经贸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
从国内发展看,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全国经济必将开始新一轮大发展,为我们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从大连建设看,建设“大大连”战略构想和城市建设“西移北进”的重大举措,使人口西移、资金西移、项目西移的走势明显增强,为我区加快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都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我区区情看,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积累了可贵的发展经验,造就了一批开拓型干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这些都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政府职能转变与形势发展要求的不相适应,就业要求与就业安置能力的不相适应,可开发资源储备与经济增长需求的不相适应,税收增量空间与财政支出压力的不相适应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我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只要我们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的沙河口。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大连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我区发展的功能定位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发展、增加区级财力和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为目的,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建设安居乐业环境,提高城区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经济强区、基础教育超前发展的教育特色区、宜商宜居的现代居住区,使沙河口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经过五年的奋斗,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要再翻一番,增长率要高于全市城区平均水平,并争取有更快更大的发展;
外向型经济各项指标保持年均增长15%,实现协议外资总额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亿美元,出口创汇总额5亿美元,发展外向型企业260家;
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发展数量保持年均增长15%以上,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注册资本、发展规模和经济总量实现大幅度跃升。
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保证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的,加大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城建、劳动、民政、社区建设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举全区之力,全面加强惠及全区人民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使全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
为此,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大主要任务,实现沙区的全面振兴。
加快经济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沙区的经济发展是政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责任。
我们要以建设经济强区为目标,继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两个管好,一个建设”(即管好税收,管好资产。
加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下功夫,在增强辖区吸引力上作文章,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使实劲,在做大做强企业上求实效,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全民参与经济建设,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都市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总部经济、民本经济等新兴经济的发展,认真搞好“三个中心、四个商业副中心和五条商业街”建设,努力完成西安路商业街建设任务,既要成规模,又要出效益,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营造一流的发展氛围,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也是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和职责。
沙区担负着全市四分之一的就业安置任务,因此,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以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及时就业为目标,在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上加大力度,在改善创业环境上加大投入,在增加就业岗位上加强组织,在扩大就业领域上加强引导,使区域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及时就业。
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积极鼓励灵活多样的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渠道,努力使我区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有岗位、有活干,而且有所得、有作为。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着眼长远,大手笔构思,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把城区做强、做富、做美,打造新世纪国际化城区的新形象。
全面加强教育文化环境建设,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设,文明奋进的人文环境建设,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使沙区成为最适合创业、最适合居住的现代化城区。
2003年的主要任务:
2003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财政收入按新口径达到3.9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12.73%);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4亿元,同比增长13%;
实现协议外资总额79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49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出口创汇825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36.4%;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0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新突破,抓好八项重要工作。
第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都市工业和高新技术为重点,实现第二产业新发展。
要紧紧抓住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的机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借助它们的闲置设备和技术力量,构建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产业链,重点发展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的工业企业。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年内,各街道都要建立创业中心,形成覆盖全区的孵化网络,充分发挥科技创业中心的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进程,扩大孵化数量,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用好科技三项经费,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支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
二是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第三产业上水平。
借助星海湾旅游中心的优势,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创办新的旅游项目,增设新的旅游景观,建设新的旅游设施。
年内,将新开2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新办3家旅游公司,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要以“三个中心、四个商业副中心、五条商业街”建设为重点,实现西安路商业中心、星海湾旅游中心和五一广场物流中心“三大中心”互动发展,黑石礁、南沙、马栏和春柳“四个副中心”联手发展,华北路、长江路、黄河路、西南路和成仁街“五条商业街”补充发展,以此上下拓展,左右辐射,吸引人流,积聚人气,带动金融、信息、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态共同发展。
引导房地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适时向其它行业转化,少建住宅,多建公建,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三是以发展新兴经济为重点,形成经济增长的新优势。
要掀起总部经济、楼寓经济发展高潮,加强内引外联,吸引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商贸公司进驻我区。
要积极发展以“民有、民营、民享”为主要特征的民本经济,努力形成“千家万户在创业、千家万户在生产、千家万户在经营”的民本经济发展格局。
第二,在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本着“快推进,早见效,成气候”的原则,年内全力推进70个大项目建设,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
抓好在建大项目建设。
对上年结转的项目,要继续加强服务,加强协调,全力推进。
抓好新项目的引进。
广布信息点,广开信息源,及时掌握全区乃至全市的大项目发展态势,及时发现、积极运筹、努力引进,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下大气力引进一批规模特别大、档次特别高、效益特别好、影响特别大的项目,带动结构升级,牵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三,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要借建设“大大连”和城市建设“西移北进”的发展之势,以现代化气息浓、亲和力强、贴近百姓生活为目标,努力搞好城区建设。
2003年,要重点搞好“两点、两线、一院”建设。
“两点”:
一是高标准实施中山公园二期改造,使中山公园以人为本的特征更加突出;
二是高标准建设兴工广场,尽快改善此处交通秩序乱、环境景观差的现状。
“两线”:
即在黄河路沿线和西安路沿线,实施创意独特、景观优美的绿化美化,把两大主干道建设做美、做靓。
“一院”:
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薄弱的居民居住小区楼院加强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居民区中新增一批绿地、新铺一批方砖步道。
高起点规划改造旧城区,高质量完成17个地块、45万平方米的旧城区改造任务,使城区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还要抓好6处广场和游园、1处山林公园和全区主次干道广告牌整治亮化工作。
继续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争创“十佳街道”活动,全面加强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国防设施管理,确保城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年内,要进一步扩大环卫扫保范围,开放50所学校的操场,增加居民早晚活动的场所,使居民充分享受到环境建设成果。
第四,在劳动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要动真情,办实事,积极采取大力扶持一批,努力安置一批,积极输送一批,认真培训一批等办法,年内确保安置下岗失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连市 沙河 区政府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