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3049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2.62K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
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
3.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反应②中,
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
C.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D.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A.因反应②
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A正确;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HCl易挥发,最终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不会得到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
6FeOOH+CO=2Fe3O4+3H2O+CO2,故C正确;
D.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则具有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
m的颗粒物,该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
C.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KI
【答案】D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B正确;
C.静电除尘就是运用悬浮颗粒的胶粒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从而达除尘的效果,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故C正确;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
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碘酸钾(KI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
饱和溶液滴入
溶液中,可获得
胶体
D.
与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A.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错误;
溶液中,获得
沉淀,制备
胶体应将饱和
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错误;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6.下列关于各物质的所属类别及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乙烯
氯化钠
氢氧化铁胶体
生铁
类别
烃
离子化合物
混合物
合金
性质
不可燃
熔融态能导电
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A.AB.BC.CD.D
A.乙烯属于烃类可以燃烧,A项错误;
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B项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项正确;
D.生铁属于合金,易发生电化学腐蚀,D项正确;
7.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
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
【答案】C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由硝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硝酸盐;
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
以此解答。
A.KNO3由硝酸根和钾离子构成属于硝酸盐,选项A正确;
B.CaO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
C.NaHCO3电离出的阳离子包含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选项C错误;
D.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
序号
X
Y
Z
W
①
Cu
CuSO4
Cu(OH)2
CuO
②
Na
NaOH
Na2CO3
NaCl
③
Al
AlCl3
Al(OH)3
Al2O3
④
Fe
FeCl3
FeCl2
Fe(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再与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加热生成CuO,氢气还原CuO生成Cu,符合转化,故①正确;
②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NaCl电解生成Na,符合转化,故②正确;
③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融电解得到铝,符合转化,故③正确;
④Fe与氯气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FeCl2,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但Fe(OH)2不能一步转化为Fe,故④错误;
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①②③,答案选A。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需要熟悉物质及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知识网络,灵活应用。
9.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C.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
A.百炼成钢包含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变化,蜡炬成灰包含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为铁,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解,故B错误;
C.雷雨肥田是指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在土壤中形成铵盐被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瓷器是利用黏土高温煅烧制得,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铜、水银、陈醋B.白磷、生石灰、熟石灰
C.液氧、烧碱、啤酒D.干冰、纯碱、碘伏
A.铜、水银都是单质,陈醋是混合物,故不选A;
B.白磷是单质、氧化钙是化合物、氢氧化钙是化合物,故不选B;
C.液氧是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啤酒是混合物,故选C;
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碳酸钠是化合物、碘伏是混合物,故不选D;
选C。
11.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酸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A、酸的分离依据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仅仅是能产生氢离子,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错误;
C、胶体的划分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C错误;
D、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D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属于碱性氧化物,
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混合物:
漂白粉、水玻璃、
胶体、冰水混合物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①③⑤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④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
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
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错误;
碳酸钠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钡是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
正确;
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
胶体属于分散系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故
醋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
硅导电属于物理变化,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故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13.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
古迪纳夫、斯坦利·
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锂电池高效正极材料。
它属于
A.酸B.碱C.盐D.单质
磷酸铁锂(LiFePO4)是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所以是盐,
故选:
C。
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
向1mol·
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
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
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丙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否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答案为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答案为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3))①Fe(OH)
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故答案为正;
②向其中加入Na
2SO
4,电离出的SO
42-使Fe(OH)
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15.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
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_;
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不是甲、丙正加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2SO4=Fe2(SO4)3+6H2O渗析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Fe(OH)3胶体是混合物,电解质是纯净物;
(3)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
(4)胶体粒子带电荷,通电后发生电泳;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电解质是纯净物,Fe(OH)3胶体是混合物,所以Fe(OH)3胶体不是电解质;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所以甲、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氢氧化铁胶体离子移向阴极,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加电解质,胶体聚沉;
继续滴加,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物质 分类 转化 试题 类型 及其 解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