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2404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6.30KB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Word下载.docx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
2
工程地址
成都市
3
建设单位
成都**置业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成都**设计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6
监督单位
成都市安监站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集团)有限公司
8
施工主要分包单位
四川***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有限责任公司
9
基本情况
工期
质量目标
618日历天
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
10
工程概况
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253735.45㎡
标高
地下室±
0.000对应绝对标高502.600m,其余详各主楼说明
建筑功能
栋小高层住宅8、9#),、2#、4#、5#1#5栋高层住宅楼()18~21#8#、、6#、7#、,楼(11#~17#)8栋多层商业楼(3#及相应的地下室
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
由于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加工区堆放钢筋原材,因此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
固,加固时间为结构施工阶段,自2014年5月顶板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至2015
年1月结构施工完成,加固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具体加固区域详见
附图: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顶板内阴影区域为拟加固区域。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地下室回顶施工所需木方、架子管等材料按施工部位提前进场,堆放整齐备用。
工程用钢管、木方及扣件等材料进场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质量检验报告,并由现场材料员对材料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进行检查验收。
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均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抽取试样做相关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1.1钢管
采用φ48.3×
3.6mm钢管。
1、钢管采用焊接钢管其材性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的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端部切口平整。
的焊接钢管3.6mm、壁厚48.3mm、钢管采用外径2.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压痕和硬弯。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1
焊接钢管尺寸(mm)
允许偏差△(mm)
检查工具
48外径3.5壁厚
0.5±
0.35±
游标卡尺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盒尺,拐角尺
5、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小于等于0.18mm。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6、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
序号
钢管弯曲
允许偏差mm)△(
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
1.5mL≤
5≤
钢板尺
立杆钢管弯曲
3m<L≤4m<L≤6.5m4m
12≤20≤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6.5mL≤
30≤
3.1.2扣件
1、要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的规定,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5N·
m时,不得发生破坏。
2、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规定。
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3.1.3木方
木方为100mm×
100mm木方。
木方截面尺寸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使用前木方的使用面要加工平整。
抗弯强度等数值达到施工及规范要求。
3.1.4可调式U型托
可调U型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3.2技术准备
(包括交底项目技术部除按规定对项目相关部门及施工队伍进行方案措施、.
书面和口头)外,由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向其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方案、措施交底(包括书面和口头),并由项目工程部、安全部和质量部参加。
做好地下室顶板施工的技术资料和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记录,并及时收集和整理上述资料,以保证技术资料的及时、准确、完整。
3.3项目管理人员职责
管理人员
职责
分工
***
施工负责人
负责现场人员调配及人员管理,确保卸料平台施工的正常运行。
***、***、***
施工管理
做好卸料平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对已吊装的卸料平台进行检查。
技术负责人
组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卸料平台施工方案和规范的学习,落实施工难点及重点,编制施工技术措施。
****
技术管理
编制悬挑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所出现的卸料平台施工技术问题作出技术判断,提出技术处理措施。
**
安全员
负责悬挑式卸料平台吊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4劳务队人员准备
生产阶段
劳务队负责人
人员配置
制作阶段
、****
2名焊工、1名油漆工
安装阶段
**、**
4名安装工人、1名吊运设备操作手、1名地面指挥、1名楼层指挥
使用阶段
****、
若干名搬运操作工人(其中1名带班),一名楼层吊运指挥
四、回顶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4.1设计荷载
根据地下室结构说明,地下室车库活荷载为4.0KN/㎡,地下室顶板消防车
道荷载为35KN/㎡。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为30MPa。
经核算,地下室顶板上限重为每平米3t,即恒载为30KN/㎡,考虑地下室顶
板本身能够承受30MPa,因此顶板受力满足要求,顶板上部荷载由下部回顶立杆
承受,传至地下室底板地基。
当材料堆放场地位于地下室车库上时,不考虑顶
因此不需回顶。
,35<30当材料堆放场地位于地下室消防车道位置时,板承受力,
******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材料堆放场地尽量避开后浇带位置,
设计架体4.2立杆4.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3.6mm48.3×
。
0.9m×
0.9m支撑体系采用φ立杆纵横距木方)顶紧;
立杆接长采用对接,100mm100×
立杆顶部采用可调U托与主龙骨(同步内隔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500mm.
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4.2.2横杆1.5m。
钢筋原材堆放区域回顶支撑,步距4.2.3剪刀撑剪10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和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连续m4~6刀撑宽度应为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
~60°
,~60°
向夹角应为45°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和扫地杆的设置曾设置水平剪刀撑。
,且不少于三个转扣1000m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扣件锁紧。
4.2.4抱柱设置4.1
为提高架体的稳定性,需在支架靠近框架柱位置设置连墙件,如图连墙杆伸入支架一跨水平杆框架柱
图4.1回顶支架抱柱设计
五、后浇带及悬挑梁回顶设计.
针对后浇带的特点,模板满堂支撑架体若在后浇带处分开支设,由于后浇带留置时间较长,在拆除满堂脚手架时对后浇带处支撑影响较大,工人的操作难以保证后浇带处支撑系统独立完好,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3.3条和7.4.6条相关规定,由于施工方式的不同,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及支顶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应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质量,故后浇带跨模板支撑体系为同一体系。
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回顶处立杆横距0.9m,纵距0.9m,步距1.5m,每隔8~10m设置一道4~6m竖向连续剪力撑,剪刀撑杆件的底步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
,回顶后的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5.1回顶前施工要点
5.1.1主体结构施工时后浇带的墙、梁、板模板与结构层的模板同时施工,以确保后浇带部分的墙、梁、板的几何尺寸、标高与结构工程一致
5.1.2模板单独支设,单独拆模。
两边支模时,后浇带处模板是在开始大面积模板支设时统一进行支设,严格按设计图配置钢筋,统一绑扎钢筋。
使整个模板标高一致,受力均匀。
只将在后浇带处的模板断开,以免前期拆模时后浇带处模板受到动摇。
后浇带砼浇筑前重新检查模板是否支设到位、牢固。
钢筋是否位移等.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处砼浇筑。
5.1.2为保证结构受力要求,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为同一体系。
5.1.3板后浇带固定钢筋直径同板钢筋,间距2m,布置同后浇带底板。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后浇带处需采取防护措施进行保护,而且不得随意挪动。
一是防止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变形或受到破坏;
二是避免后浇带部位坠物伤人等事件发生。
钢管安全围栏
000木胶合板盖板(通长)1水泥砂浆档水坡002后浇带800宽
后浇带防护措施后浇带在各楼层的防护.
5.1.4梁、板、墙结构砼达到强度后应及时拆除模板,后浇带部位所在跨混凝土必须达到同条件试块强度100%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后浇带梁板所在跨的模板拆除顺序是: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回顶——顶板模板拆除——顶板模板回顶。
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5.2回顶支撑的搭设与拆除
5.2.1拆除后浇带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梁板不得同时拆除,并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或者,先拆除后浇带附近模板及支撑,并随即回顶,然后再拆除其他满堂支撑。
5.2.2二次回顶支撑架体应上下楼层对正,并用调节螺杆顶紧。
5.2.3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5.2.4后浇带两侧二次回顶支撑架体平面图。
|μ|μ|μ48大横杆钢管48立杆钢管8连接小横杆钢管41楼面后浇1楼面后浇带两侧二次顶撑脚手架平面布置图后浇带两侧顶撑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后浇带两侧二次回顶支撑架体剖面图。
5.2.5
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回顶支撑架剖面图
六、搭设要求地基5.1C30地基采用结构底板和楼板,底板和楼板混凝土强度。
5.2操作工艺横设置底座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纵、横向扫地杆→纵、定位放线→定位、杆→剪刀撑。
5.3施工要求定位放线:
搭设前,应先在地面上排划立杆间距,有梁的位置,先从梁中5.3.1
心开始向两边排划,分主次梁时,主梁优先,保证每根梁下有支撑。
顶部应设可调支托,50mm5.3.2立杆地步应设垫木或底座,垫木厚度不得小于,3mm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内径间隙不得大于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沿横纵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200mm在立柱底距地面高处,5.3.3所有水平杆应与立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在立杆接长严禁搭接,杆连接。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且对接接头沿竖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个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1000mm横杆连接宜采用对接,扫地杆、当无法对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3.4处进行分别固定在立杆100mm2并采用不少于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上。
.
5.3.5满堂架体立杆,在外侧周围应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应为4~6m,并在剪力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力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步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
剪力撑布置示意图
七、回顶计算
5.1设计参数
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3×
3.6mm钢管,用扣件连接组成。
立杆拟设纵距为0.9m,横距为0.9m,横杆步距为1.5m。
钢管直径48.3mm,壁厚3.6mm,截面积25N/mm210,抗弯强度i=1.60cm;
钢材弹性模量E=2.06×
4.89cm,回转半径2。
f=205.00N/mm5.2立杆轴力
回顶区域受力大小为30kN/㎡。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3.8=0.638kN
×
=0.168G1.
(2)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2=2.57kN
0.8×
0.160×
N=25.100G2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0.9×
(N+N)=2.89kNG2GG12.活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并由楼板最大承载力分担荷载,经计算得到活荷载2=17.28kN
0.830×
标准值N=0.9×
Q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0N+1.40N=27.66kNQG5.3立杆的稳定性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21.57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2A=4.89cm;
——立杆净截面面积,A
3抵抗矩),W=5.28cm;
W——立杆净截面模量(
2[f]=205.00N/mm;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最大步距,h=1.50mh
1.5+2×
0.300=2.100m;
l——计算长度,取0
!
2100/16.0=131.25<
150,满足要求由长细比,为——
0.427由长细比l/i查表得到;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0
2;
=27660/(0.427经计算得到×
489)=132.47N/mm
<
[f],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1管理制度
(1)执行安全生产交底制度。
施工作业前,由工长向施工班组作书面的安全交底,施工班组长签字,并及时向全体操作人员交底。
)执行施工前安全检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室 顶板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