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树德中学届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14939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16KB
成都市树德中学届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成都市树德中学届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树德中学届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南宋时则反过来为2:
8。
大量的中原士庶南移,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及熟练的劳动力,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南方的文化发展水平;
而北方因为屡次战争,则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以安史之乱为例,当时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此后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便凌驾北方之上。
汉时还是“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
货殖列传》),而到了唐后期,已经是“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与之相应,全国的政治中心也便由秦汉时期的关中,经过洛阳,而一步步东移。
由此可见,南人与北人其实无法以血缘或地域硬性划分,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然而,一旦融入地域性的文化中,便会迅速“汉化”成南方人或北方人。
如今的南方,还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百宝箱,依然留存着坚韧和独立的文化特质。
正如南方许多地方至今还顽强地保留着汉民族最古老的习俗和语言。
而北方仍是民族及文化融合的大基地,依然保持着包容和交融的文化特质。
正如京剧虽是起源安徽,结合昆曲、汉剧及江西弋阳腔,最终却是在北京形成了中国的国剧。
如今的北京,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包容和大气,这也正是北人历来容易骄傲和喜欢嘲笑南人的心理底气。
其实,文化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对立,这恰是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表现。
也许南北双方只有理性地分析、认清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能虚心地吸收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那么,南文化将更加挺拔,北文化则更加舒展,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必将更多元、更丰富,当然,也会更加精彩。
(选自《中国南北文化差异》)
1.下列关于中国南北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上南北两种文化的多次交融和碰撞,造成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B.秦汉之后,三国鼎立之前,南北在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上是割裂的,北人眼中的南方还是一个蛮荒之地,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均在北方。
C.三国鼎立这一政治角力的结果,使得蜀国致力开发西南,吴国用心经营江东,为南方土地接纳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奠定了基础。
D.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南人北人比例达成大幅逆转。
汉时北人与南人数量之比为8: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次大规模北人南迁的民族大迁徙,让南方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渐完成了从蛮荒之地向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中心的华丽转身。
B.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说的是北方的战争导致人口向南方流动,和永嘉丧乱时一样。
永嘉丧乱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北人移居南方。
C.秦汉时期,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中,频仍的战争,让北方遭到严重破坏;
人口由北到南的一次次迁移,使南方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此后,政治中心也经过洛阳,一步步东移。
D.虽有南人和北人之称,但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以血缘或地域硬性划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汉民族最古老的习俗和语言还顽强地保留在南方的许多地方,南方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百宝箱。
B.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它的形成体现了北方文化包容和交融的特点。
它起源于安徽,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昆曲、汉剧、弋阳腔的特点,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在北京。
C.如今的北京,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包容和大气,体现了北方文化的优势,这是南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
可见北方文化优于南方文化,北人的骄傲和看不起南人还是有资本的。
D.南北文化各有所长,虽有差异,却并不对立。
南北文化若能取长补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必将更多元、更丰富、更精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
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
景俭谓日: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嗣业益怒。
景俭又日: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日:
“是何祥也?
”诸宰臣日: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
“卿真宰相也!
”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
杜景俭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藉数日之禄
藉:
凭借
B.阴阳不相夺伦
伦:
秩序
C.奏景俭党于李昭德
党:
同党
D.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论:
判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译文:
(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8.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
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5分)
答:
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
从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轻快优雅,但在庄子看来依然达不到逍遥的境界,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长凳
周海亮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
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
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
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
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
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
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
鲢鱼又蹦回到水里。
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
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
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著,闪着木质的暗黄。
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
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
凳子,飘了!
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
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
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
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
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
一边拿手抚摸。
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
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
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
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
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
三麻说,是。
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
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
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
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
宝田女人说,知道。
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
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噘起老高。
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
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
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
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
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
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
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
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
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
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
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
三麻说,是凳子吗?
宝田说,像。
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
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
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
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像发过的笋。
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
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
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
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
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
宝田嘿嘿笑,像哭。
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
宝田再嘿嘿笑,更像哭。
她再说,三麻呢?
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
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
宝田把长凳送了回去。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他的女人。
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化作一把清灰。
后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
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
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通过大量言行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使我们得以透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
B.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
宝田也很想得到长凳,却没有向三麻索要,这体现了他的窝囊。
C.逢夏季大雨,河上游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地跑出来捞浮,捞到东西就占为已有,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
D.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
E.小说第二段讲述了村民们雨中“捞浮”的旧事,是对故事背景时代特征的必要交代,同时引出下文三麻捞到长凳这个重要情节。
(2)小说以“长凳”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宝田的心理变化复杂,请结合全文分析宝田有哪些变化。
(6分)
(4)有人认为,文中的“我”与小说没有什么关联,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对此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丁西林:
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l914年负笈至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
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须从国外购进。
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
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
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
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
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
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
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
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
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
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
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君子不器:
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杨伯峻《论语译注》)
②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
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③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而非社会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
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丁西林:
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
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届高三 阶段性 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