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四文本18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605642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9.69KB
专项四文本18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项四文本18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四文本18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形容多而杂。
[对点小测] 判断以下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外面没刮风,也没有人,这扇门莫名其妙地就开了,我们当时都很诧异。
( )
(2)«
赢在中国»
开播两年来,广大电视观众对评委马云直截了当、言必有中的评点赞不绝口,央视还将其结集成书。
(3)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吗?
(4)风和日暖,帆正波平,放眼长江,我的心情十分舒畅。
答案
(1)√
(2)√ (3)√ (4)√
2.辨词填空
(1)蛰居·
蛰伏
蛰居: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侧重于〝居〞,主要指人。
蛰伏: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借指蛰居。
侧重于〝伏〞。
①思念那种痛,会________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里,会趁人不备跑出来,刺痛你。
②他回家之后,便整日整夜地________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答案 ①蛰伏 ②蛰居
(2)悠闲·
闲适
悠闲:
闲适自得。
闲适:
清闲安逸。
①有了这群麻雀,在冬阳下,少那么数只,多那么成十上百,叽叽喳喳,在草垛上、麦垛上叫个不停,为靠在墙角晒太阳的村人增添了一份________的心情。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________自得的生活情趣。
答案 ①闲适 ②悠闲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西风颂»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问刘十九»
(3)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何中«
辛亥元夕»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
早梅»
2.课外名句——诗意江南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
江南»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晏几道«
玉楼春»
(4)雨顺江南肥沃地,风调冷暖两相宜。
劝君留待冬酿酒,隆冬腊月荡春熙。
——«
江南·
冬»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
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他曾暗中救助和保护了大量文化人士以及爱国侨胞。
1945年9月于印尼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
沉沦»
«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散文«
故都的秋»
等。
他的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揭露,富有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二】背景展示
1933年初,郁达夫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白色恐怖的威慑下,他举家由上海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
期间,他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了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以山水力排心中的苦闷,«
江南的冬景»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
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的写景散文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
。
根据图示,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在描写江南冬景时,给我们描绘了五幅图画,请根据文本给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填在图中横线处(①②③④⑤)。
(2)文本可分为三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根据文本填在图中括号内(⑥⑦)。
答案
(1)①午后冬郊图 ②寒郊散步图 ③江南冬雨图 ④江南雪景图 ⑤旱冬闲步图
(2)⑥对比 ⑦虚实结合
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各自的作用。
答:
答案
(1)第1段和第2段中,北国的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
(2)第3段中,作者先写自己儿时对江南冬天的印象与中年时对秋天的喜爱,又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写出了江南冬景的那种〝明朗的情调〞。
(3)第4段中,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的比较,作者借此将他所说的〝江南〞做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4)第6段中,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第9段最后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5)总的来说,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可爱、明朗、温润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画家刘海粟深有感触地说:
请结合文章第7段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从第7段来看,郁达夫的散文就如一幅水墨画,文中有画,画中有境。
(2)文中有画。
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了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作者为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综合运用素描的工笔和浓淡适宜的写意,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把一幅情意浓浓的、具有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3)画中有境。
郁达夫的散文如一幅水墨画,刻画出一种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特有的境界,如第7段就刻画了一种悠闲、迷人的境界。
(4)本文是作者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以山水力排心中的苦闷的情况下写成的,第7段所写的景物就是浙、皖景物的代表,所以由画家刘海粟的感触可以看出,这是在赞扬郁达夫把浙、皖一带的景物写得出神入化。
3.第8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图。
请将原文与下面的文字比较,看看原文有哪些独特的妙处。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
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
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
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
〝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
答案
(1)原文巧妙地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分别对日暮、冬宵、深夜、早晨进行描写,却没有一句直接对雪景的描写,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简洁洗练。
(2)引用诗文使行文跌宕多姿:
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中,取得〝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
但是这篇文章却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被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
这该如何理解呢?
答案 (观点一)在现实中饱受困顿挫折的作者想摆脱这一切,从而找个清静的去处,像庄子一样避世。
(观点二)他借外表的悠闲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虽然笔下写的是悠闲的生活方式、美丽的景色,但内心却是苦闷的。
(观点三)作者借写«
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从侧面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斥。
〝虚实结合〞法
江南的冬景有着〝明朗的情调〞,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来写,选择典型事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和解说。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情趣鲜明,感情真切、自然,没有虚饰。
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文章第8段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写景的、意境十分优美的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将这个意境推至一个新的境界。
技巧点拨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景或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又要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景或事相关的内容。
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景或正在发生的事的叙写;
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
虚与实是相对的: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为实,未知为虚;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直接描写和具体表达为实,议论抒情为虚。
虚实相互补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时要特别注意:
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失去这个基础,虚写就会空洞失据。
虚实相生,自然之理。
古人曰: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作文巧妙运用虚实之法,描绘景物,表达事件,刻画人物,使虚笔、实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实映虚,以虚衬实,虚实相间,文章自然摇曳生姿,蕴涵深厚。
迁移运用
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就某种花为写作对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片段。
答案 (例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假设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那么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假设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运用例如 江南的冬景,有它特殊的情调,有它特殊的美。
这种美是郁达夫用他的笔细细地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你看,吱叫的鸟雀,曝背谈天的老人、小孩,能乱梅花之真的乌桕子,根边总带点绿意的赭色的草,在寒郊散步的人群等。
它没有肃杀的严酷,却有春之将至的生气,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暖融融的冬意,〝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一幅和谐优美而悠闲的微雨寒村图跃入眼帘。
【二】课外素材
四时的情趣
作者:
清少纳言 翻译:
林文月
春,曙为最。
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那么夜。
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五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
假设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那么黄昏。
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伤感。
又有时间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
而况,日久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那么晨朝。
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一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
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的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选材感言 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
她的随笔作品«
枕草子»
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能够抓住景物特色和每一时段的典型景物,是其景物描写成功的诀窍之一。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
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
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
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
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
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
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那么十分相似,黄仲那么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那么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
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那么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
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
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那么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
郁达夫那么在暗夜中叹息: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郭沫假设曾说:
〝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那么。
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
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的〝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那么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
他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
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
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
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
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
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
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
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有改动)
读后启悟 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都有突出贡献,他的名字必将被永远铭记。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借以表达了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富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
郁达夫为反法西斯战争在异国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以身殉国。
社会需要像郁达夫这样的有爱国情怀和民族担当的作家。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评判作家,唯销量、金钱马首是瞻,殊不知,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才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文学可有流派的分野,作家可有不同的立场,但如果没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文学必将是轻飘无价值的,这样的作家无论其才高几斗,注定是要速朽的。
1.[名句]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
劝学»
[大意]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2.[名句]满那么虑嗛,平那么虑险,安那么虑危。
仲尼»
[大意]嗛(qià
n):
不足。
这几句的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顺利的时候要想到艰难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
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做好准备。
这就是所谓的〝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
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
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
3.[名句]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解蔽»
[大意]患:
毛病。
蔽:
蒙蔽。
一曲:
局部,指认识上的偏见。
大理:
涉及全局的根本道理。
这两句的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
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实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为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
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不可囿于一曲之见而认不清大理。
4.[名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论»
[大意]天:
天体,自然。
行:
运行,运动。
常:
规律。
尧:
传说中上古贤明的帝王。
桀:
夏朝末年的暴君。
这几句的大意是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
此句表达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
荀子认为:
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
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动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围。
天无意识、无情感,对尧对桀均无爱憎。
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干预、主宰人事;
人可以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无法改变天的客观规律。
荀子的这一精辟思想激扬千古,启迪后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mí
nɡ),或吃涮(shuà
n)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B、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xì
)地里去坐着曝(pù
)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pí
nɡ)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lí
n)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D、假设再要点些景致进去,那么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pé
nɡ)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yūn)。
答案 A
解析 B项汽—气。
C项〝濒〞读bīn。
D项〝晕〞读yù
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假设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那么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萧条,[乙]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丙]〝假设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非但B、风和日暖C、萧条D、莫名其妙
答案 C
解析 〝萧条〞应改为〝肃杀〞。
肃杀:
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萧条:
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B、乙C、丙
解析 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鲁迅和徐志摩的工资收入就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近期一些地方出现重度雾霾,部分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一些中小学相继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通过在线教学系统为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D、俗话说〝言由心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与群众说话的水平,根本在于心中要有群众,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解析 A项语序不当,〝第一座〞应移至〝获得〞之前。
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自己的〞或〝私人〞。
D项两面对一面,应将后面三个分句中的〝要〞改为〝是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________________,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①③②④⑤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D、④⑤②①③
解析 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物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
②⑤两句,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应选C。
6.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
②想象合理;
③每个镜头的脚本不超过50个字。
采莲子(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
镜头四:
答案 (例如)(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了层层波澜。
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
姑娘红着脸,低着头,害羞了大半天。
解析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实际上是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能力。
解答时,可对诗句中的诸多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每个诗句转化为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注意场景及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7~10题。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虽那么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
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项 文本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