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日一练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60001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6.85KB
暑假一日一练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Word文件下载.docx
《暑假一日一练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一日一练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有一个观点就是“力求散文精和短”,并且他也是追求“散文精和短”艺术的实践者。
那么外国散文家呢?
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名中外的呢?
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
散文的短也不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
有些散文的长反而让人感到啰唆、乏味、无聊;
而有些短,反而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因此,散文的写作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
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渎,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文体,大师们可以写,无名作者就是老百姓也可以写,“以吾手写吾心”,自由倾吐,自由抒发,何来那么多的规矩,何必规定这样写、那样写。
东指点,西指点,好像他就是散文大师一样,其实让他自己来写,也不见得就比谁高明。
所以,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
毕竟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选自《新华副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其判断标准是错误的。
B.散文素材广泛,因之,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形式长短的不同。
C.散文的长短无关思想内涵和艺术性,散文的质量是以真情、真性、真识来决定的。
D.散文创作的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
解析A项,“‘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说法绝对化,原文是“总感觉”;
B项,散文的长短与素材内容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D项,“散文的创作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说法错误,无中生有。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用充分的事例说明有些学人提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基础,为下文批驳打下基础。
B.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在第四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文章第五、六段分别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谈论这个道理,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D.文章第七段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这与作者最后一段的论述某些方面有些矛盾。
解析D项,“这与作者最后一段的论述某些方面有些矛盾”说法错误,第七段作者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为“真情、真性、真识”,这是揭示了散文写作的原理,与最后一段的“自由倾吐,自由抒发,何来那么多的规矩”不矛盾。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前面加一个“快餐化”是对散文的贬称,文章呼吁不要乱扣帽子,否则不利于散文的繁荣。
B.散文的长与短无关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不能以散文的长和短来评价散文的高低。
C.如果依照作者提出的观点,那么长文章里可能也有劣品,短文章里可能也有劣品。
D.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散文”名称,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
解析D项,“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理解错误,作者批评了这种说法,但并没有反对文章向长向深开拓。
原文第四段可为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倔探春恣性拒抄检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
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
探春故问何事。
凤姐笑道:
“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
”探春冷笑道:
“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
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
凤姐陪笑道:
“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
何必生气。
”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
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
探春道: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
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咱们也渐渐的来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
周瑞家的便道:
“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
”凤姐便起身告辞。
“可细细的搜明白了?
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
”凤姐笑道:
“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
“你果然倒乖。
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
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
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
”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
“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
”探春又问众人:
“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
”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
“都翻明白了。
”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
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
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
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
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
“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凤姐见他这样,忙说:
“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
”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
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
“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
如今越性了不得了。
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
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
又说:
“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
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
“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颠颠起来。
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
快出去,不要提起了。
”又劝探春休得生气。
探春冷笑道:
“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
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
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
“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
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
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
”探春喝命丫鬟道:
“你们没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
”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
“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
只怕舍不得去。
“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
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
”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
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
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王熙凤领着众婆子抄家到探春院中时,探春早猜出其中的缘故,她让丫头们打开所有的箱柜,等候着抄检,以便让来者当场现丑。
B.探春面对王熙凤除疑的借口,冷笑以对,说自己是窝主,丫头们所有偷来的东西都交予她,这种气魄对王熙凤等具有极强的震慑作用。
C.王熙凤面对心强气盛的探春,表现得十分冷静和善,一再陪笑,说这是太太的主意,并让婆子们赶快离开,一副息事宁人的姿态。
D.探春十分袒护自己的丫鬟,只允许王熙凤抄检自己,不允许抄检丫鬟,说自己比众人歹毒,这种以守为攻的态度显示了探春的勇毅和胆识。
解析A项,“让丫头们打开所有的箱柜,等候着抄检”理解错误,是王熙凤等来了以后探春才命丫鬟打开的。
答案A
5.根据文中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探春这一人物形象。
(5分)
解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在这段节选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探春胆识、气魄和维护自身尊严的决绝态度。
参考答案探春是一个有胆有识、不同凡响的女性形象。
她从家族的全局利益着眼,义正词严,坚决反对抄家,她目光敏锐,头脑清楚;
她敢于斗争,态度强硬,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丫头们的利益,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具有极强的反抗精神。
6.文中探春说: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结合你的理解,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分)
解析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分析,要结合小说的主题进行。
这句话含义十分深刻,是探春对贾府现状的洞察,也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的政治预言,在今天也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参考答案探春关于封建家族“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的洞彻之见,是对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的政治预言。
她亲眼看到了家族“自杀自灭”的开始,敏锐地感觉到她赖以存身的大族人家正无可挽救地走向败亡,是对贾府统治者的当头棒喝。
这句话也警示我们,要注意内部矛盾,强化自身,只有如此,方能抵御外物之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了解,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
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
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
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
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
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解析A项,“数字化阅读将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
C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原文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D项,“最直接原因”错误,原文是“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
答案B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解析A项,“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错误,纸质书图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原文第一段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
D项,“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原文最后一段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
E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答案BC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分)
解析题干要求先提出建议,然后结合材料阐述,所以我们的建议必须是建立在对材料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的,要能够解决材料中提到的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日渐下降的问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
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
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
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
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
倭据东番。
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
四十四年,倭犯福建。
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
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
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
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
沈有容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
“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
“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
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解析C项,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
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
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
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
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解析C项,由原文“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可知,“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这里对象有误;
且“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参考答案
(1)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
捷报上达,文官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暑假 一日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洞察 世道 沧桑 测评 鲁人版 必修